去产能需要解决难题的高手。列席“两会”的中钢协会长、武钢董事长马国强深知个中艰巨。10日上午,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国资委宣传局共同主办的节目中,马国强表示,化解过剩产能,兼并只是手段,重组才是真正的目的。在互联网+战略方面,马国强认为,钢企不需要每家都做一个电商平台,武钢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不排除与任意一家电商合作的可能。2014年下半年来跌跌不休的钢材价格,让国内钢铁企业如入寒冬。中钢协1月29日发布的数据也证实,2015年,国内钢铁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中钢协统计的大中型会员钢企累计亏损645.34亿元,亏损面达到50.5%。而在2014年,这些企业尚能盈利225.89亿元。
在寒冬行情下,武钢集团业绩也比前一年大幅下滑。据武钢股份1月29日晚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武钢股份2015年亏损68亿元左右。公告称,“业绩预亏原因包括汇兑损失和钢材价格持续走低等。”而该公司上年同期净利为12.6亿元。
马国强在访谈中列举数据称,全国1500多家钢铁企业,去年一共生产了粗钢8亿多吨,生产钢材11亿吨。但总的产能估计在11亿-12亿吨这样的规模,所以国内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应在70%左右,或70%-75%这样的水平。马国强介绍,过去10年来,武钢集团已经先后淘汰了400万-500万吨的落后产能。但目前武钢集团本部仍有1800万吨的产能,2014年、2015年安排的生产计划都在1500万-1600万吨左右。接下来,武钢仍计划进一步削减调整产能目标和产品结构。
“我们虽然一方面产能过剩,但另一方面,2015年中国仍然进口了接近1200万吨的钢材。”马国强认为,武钢2016年任务重点就是调整产品结构,实行多元化发展。“现在武钢8万人,不可能8万人都去炼钢炼铁,可能我们只需要3万人炼钢,其他4万到5万人要分流到非钢业务或寻找新的工作岗位。”据透露,2016年,武钢在多元化业务方面,将重点聚焦在城市建设、节能环保、城市服务等多个方面。
对兼并重组,马国强回应称,“大家现在谈到兼并重组都会有点怕。因为前一轮的兼并重组,包括武钢等都有所作为。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我认为,前一轮过程中我们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兼并重组中仅仅注重了兼并,却没有重视重组。”“被兼并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得到了资金支持后产能继续扩大,结果上一轮出现的结果是越兼并总产能越多。所以我想呼吁,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兼并只是手段,而重组才是根本目的,生硬地推进兼并重组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
事实上,去年9月,武钢在与柳钢“跨地联姻”7年后,因貌合神离最终分道扬镳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而武钢与柳钢正式“分家”带来最直接的改变,便是武钢将独家拥有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但这并不会影响武钢建设防城港项目。”马国强强调。
在回答记者关于防城港基地的提问时,马国强表示,对于深处内陆的武钢集团而言,拥有防城港这个出海口的战略意义重大。“以往武钢要从长江口把进口铁矿石运到武汉,加工好的钢材也要再运回去出口销售。”一进一出的运输成本显然比位居沿海地区的钢企要高出许多。
马国强对记者透露,目前,防城港基地从冷轧产品开始投产,目前产能在二百一二十万吨左右。未来武钢集团的长期战略规划是,逐渐将武汉青山本部的产能削减到1000万吨左右,而在防城港地区将视情况逐渐投产到500万-1000万吨左右。防城港基地将作为武钢集团布局“一带一路”的出海口,未来将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
马国强称,武钢集团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武钢也要推进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手段,但是手段背后更多的是观念的变化。但互联网+并不等于都要做钢铁电商,与其重复花钱打造一个电商平台,不如开放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