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引入菲佣,家政市场或能鲶鱼效应
菲律宾一直以来将菲佣作为一种产业向外输出。菲律宾家政服务人员是高级佣工,因文化程度较高,懂英语,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称。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律宾女佣最喜爱的目的地。其实包括中国内地,雇佣菲佣的情形也早就存在于少数群体。最近因为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原因,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保姆专业和操守问题的焦虑。希望国外保姆的进入,给予市场新的选择并树立示范作用,这是公众所期待的。
客观而言,保姆作为一份职业,纯粹靠双手干活挣钱,本不该引发太多的家庭矛盾纠葛。但是当前市场和行业协会对保姆的培训、甄选、监督和约束体系非常薄弱,导致保姆素质良莠不齐。因此,不少家庭沦为了保姆“试验工场”,此状况已延续多年。即使雇主家里装了摄像头,也没能带来太多的改变。主人和保姆能融洽相处,成为非常碰运气的事情。
在香港,外佣的最低工资也不过是月薪4310港元(约合人民币3712元),较菲律宾当地工人平均月薪1700元已经高出1.5倍了。相比之下,这次计划入华的菲佣月收入可达1.3万元。当前月嫂保姆月入过万的新闻不绝于耳,可是高薪之下,主人对保姆却无法信任、又无法离开,只能徒生性价比不高的无奈。相比之下,雇佣有“国际品牌”背景的保姆,即使人工成本高点,只要能达到质量和价格相符对国内雇主来说也是一种福音。
菲律宾有输出家政服务人员的传统,专业程度确实高于国内平均水平。那么适当引入菲佣,应该可以带活国内家政服务市场,起发鲢鱼效应。长期以来,国内保姆业界水平参差不齐,这并非是从业者素质所致,而是这个行业没有刚性培训和约束,也缺乏对保姆的全方位关照导致的。保姆在失去行业照看的情况下,如同处于野生状态。相比之下,菲佣行业如何控制风险,保持高度的专业性,本身就很值得国内相关部门和民间协会学习。
中国庞大的城市人口和新兴中产阶级对家政行业而言有着广阔的市场,部分保姆长期低素质、低性价比、低信任度的状况,或许会因外佣的进入而得到扭转。只要允许国外优质家政服务进入市场,这就像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一样,始终会起到正面辐射的作用。否则,继续把保姆看成做饭带孩子的粗活,只管把农村妇女引到城市去,并以为市场会自动调节业务水平,这个行业恐怕始终没有脱胎换骨之日。
(二)高端家政服务从何而来?
国人对“菲佣”(菲律宾女佣)并不陌生,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雇起了“洋保姆”,“开放菲佣”可谓水到渠成之事。
对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早就有之,很多地方的高端家政服务人员都非常走俏,市场需求很大,市场供给却严重不足。供需失衡之下,高端家政服务人员越发走俏,月薪也必然水涨船高。既然市场已经释放出“高端家政供需失衡”的明确信号,有志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当抓住机会。可是,成为高端家政服务人员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需要掌握食物营养知识、育婴、早教、儿童心理学等许多技能。这些技能都不是天生就会,需经过长期系统、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才能掌握并付诸实践。
“菲佣”之所以成为高端家政服务的代名词,就是因为“菲佣”都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而非天生就能从事高端家政服务工作。中国的高端家政服务人员在哪里?
当下家政培训市场虽然火爆,但能够培训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机构几近空白。而这恰是制约高端家政市场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稀缺的关键原因。谁来培训高端家政服务人员,亟待破解的现实命题——职业技术院校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上半年沪家政市场规模增3成家政人员上门需持有4个证件
据《劳动报》报道:“上海的家政行业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成。”市商务委副主任吴星宝昨天在家政服务标准宣贯进社区巡展启动仪式上表示,随着申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二胎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新兴消费模式的快速更迭给家政服务带来了增长点,也提出了新要求。同时,行业的发展也向更细分的专业领域进行延伸。上海出台的家政服务地方标准,将有效地规范本市家政服务的市场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今后,还将推进立法,有望把这一标准从现在的鼓励提倡阶段上升至法律层面,从源头上解决市民寻找诚信安全家政员的问题。
劳动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家政服务机构管理要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基本要求》和《家政服务溯源管理规范》三份家政服务地方标准自6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效果显著。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开设了上海家庭服务体验馆,首创通过实景式的标准体验宣贯窗口,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家政服务接单、面试、派单的交易方式,增强了服务的透明度和体验度,加强雇主、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机构三方对行业标准的认识。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会长谢玲丽表示,上海家政标准宣贯社区巡展活动将至少延续至明年初,通过多渠道推广和体验,让广大市民了解标准,助推上海家政标准化建设。
在三大标准中,《家政服务溯源管理规范》是全国家政行业中第一部对家政服务信息进行追溯管理的地方性标准。规范中明确写道,家政服务人员需提供个人身份证明材料、从业时间及经历;提供前一家任职的家政服务机构或提供服务的客户出具的评价意见或推荐信;配合家政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管理,办理家政上门服务证件;与家政服务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或委托管理协议。首次从事家政服务的还应提供当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上海家庭服务体验馆1号馆第一门店店长王霞方告诉记者,新的地方标准实施后,家政服务人员上门需要持有4个证件。“健康证、技能证、家政公司提供的上门工作证和实现可追溯的上门卡。雇主只需要扫描上门卡上的二维码,就能清楚了解到家政服务人员的详细信息。目前,对于家政人员的信息还处于归总阶段。”记者获悉,持证上门卡将是建立家政服务信息溯源系统的载体,预计今年10月底可完成系统建设,届时家政员的基本信息、服务质量、用户评价等数据都将录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评价标准,打出星级。
三、本周聚焦
(一)厦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初见成效
厦门市民政局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发展养老服务业上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在“放”上加力度。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激发市场活力和民间资本潜力。
二是在“管”上强手段。全面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指导督促全市养老机构建立完善消防、卫生、食品、医疗等规章制度,全面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制定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考评办法,以等级考评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三是在“服”上提水平。稳步推进医养护结合,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实现医保刷卡服务。来源:厦门市法制局
(二)保险业三季度料迎周期利好
日前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券商研究人士称,当前时点继续看好保险股趋势性行情机会,保险行业的周期逻辑上,将于今年三季度开始迎来确定的周期性利好。
看好保险趋势性行情
据保监会数据,截至2017年5月,保险行业累计原保费收入20291.80亿元,同比增加26%,当月新增保费收入2295.47亿元,环比上升8%。其中,财产险原保费收入3956.41亿元,同比增加11.7%;寿险原保费收入13717.39亿元,同比增加32.7%;健康险保费收入2240亿元,同比增加17.0%,人身险行业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累计原保费收入分别为3084.37亿元、121.33亿元,同比下降59.4%、75.0%。
“当前时点继续看好保险股趋势性行情机会。”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锋认为,目前上市保险公司交易2017年PEV估值为1.1X,短期距离1.3X动态PEV估值中枢尚有至少20%-30%空间。从价值转型和利差改善两个视角来看目前保险股的逻辑:价值转型逻辑的核心是在寿险利源中死费差占比逐渐提升、利差占比逐步下降下,保险公司将更接近于永续成长型类消费公司(销售保单),而不是简单的销售保单的资产管理公司,从而受周期(利率、投资环境)影响减小,可以给予高估值;另外,利差改善逻辑的核心是利率提升下保险公司新增投资收益率改善、准备金计提压力减轻。
业内人士认为,应从三个角度关注保险股估值。第一,2007年-2010年上市保险股PEV由最高7倍降至1倍,后又回到3倍左右,2011年至今保险公司PEV估值处于1-2倍之间,大部分时间为1-1.5倍水平,近年来保险股估值中枢为1.3倍左右;第二,价值转型下的四大保险公司,死差占比提升且逐渐接近国外优秀保险公司如友邦的利源结构,友邦目前在港股的PEV为1.6-1.7倍,考虑到国寿、新华在港股有20%多的折价,国寿、新华在港股PEV估值是友邦估值的一半,因此股价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三,预计EVPS在保持15%-20%的增速下,目前保险板块具备估值与自然内含价值增长双双提升的价值。
三季度或迎周期利好
东方证券分析师唐子佩认为,从周期逻辑来看,保险行业将于今年三季度迎来确定的周期性利好,同时价值转型也将在半年报中得到印证。对保险行业而言,影响最大的两个外生变量即保险行业监管和外围投资市场环境,而最大的内生变量在于行业需求转型带来的行业供给端变化。
唐子佩表示,监管环境的变化对包括保险行业在内的金融全行业的资本使用效率、产品供给形态、企业组织架构等均形成重大影响。在承保端没有持续贡献利润的情境假设下,将保险公司理解为吸收长期负债资金的长期资产投资公司,股市和债市指数的变动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资产端的投资资产评估,而长期债券收益率的波动又影响负债端的准备金评估,两者共同形成对净资产的最核心影响。
从全市场寿险保费收入结构上来看,一月份的保费结构里由于一些保险公司理财类保险收入下行,对结构形成重大冲击,但进入二季度以来,保费结构出现持续改善。从新业务价值率,即NBV/保费收入指标来看,半年报的新业务价值率将对行业需求的价值转型做出直接验证。如新华保险,从去年起提出延长保单期限结构和改善保单渠道的转型目标。中国平安则从去年6月开始每季度公布新业务价值,由此推算出价值率指标在进入2017年以来维持在较乐观水平。由此,从保费结构和价值率两项指标观察,将今年以来的股价波动定性为确定性的周期利好,以及待进一步确认的价值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在下半年周期逻辑方面,将长期利率波动定义为全年保险行业财务报表变动的根本驱动,长期利率走势将继续修复行业估值,同时在稳健假设下预期行业于三季度实现业绩释放;在下半年成长逻辑方面,行业转型逻辑将在半年报披露后得到初步验证,同时个税递延养老等政策驱动释放产品创新红利。如果最终落地免税额度充足,有望一举改变我国过于依赖第一支柱社会统筹养老的现状,并将进一步促进保障类保险产品的市场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