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阿里推中国版宜家扩张线下零售 家时代年内开3家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线上购物是种享受,线下逛街也可以是种享受,谁能打通线上线下的利益链条,把这两者完美结合,谁就可能会赶上下一个零售的“风口”。
据外媒报道,这一次,阿里巴巴从国际零售巨头宜家的“游戏书中抽出了一页”。三天前,由阿里巴巴云零售事业部和HOMETIMES家时代(以下简称家时代)共同打造的智能家居体验馆在杭州落地,第一家店500平米,销售家居、3C、洗护等生活家居用品。不少网友认为这简直就是“升级版”的宜家。
其实,阿里今天开业的家时代并不是家居新零售的首次尝试,去年12月,阿里巴巴与银泰商业共同联手打造的全国首家家居行业全自助式购物门店——HOUSESELECTION生活美学馆正式开业。
阿里巴巴商家事业部新零售+总监韩操曾在开业时表示,跟此前多品类集合店不同的是,此次联合银泰,是我们在更细分的领域——居家品类这样的集合店进行的深入拓展,随着产品品类形态丰富度的不断增加,未来我们还会有像母婴品类集合店出现。
根据阿里巴巴2016年家居的销售额,其同比增长了32%,达到了1200亿元。
而此次推出的家时代是一个家居品牌集合店,有超过2万件商品出售,经营范围涵盖家具、家居配套类生活用品以及3C数码类商品,“升级”的一方面体现在家时代可以根据不同顾客消费偏好,通过天猫大数据精选推荐匹配门店特性进行数据化选品。
同时,家时代配备大屏幕、VR等,打通线上线下,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款同价,从打造之初就同时具备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基因,这是“升级”的另一种体现,也是新零售的关键所在。
从模式上看,家时代是一个渠道品牌,和传统家居零售店相比,去除了中间商、代理商等环节,直接对接淘系品牌商。具体来看,家时代采用的是数据+人工选品。阿里方面提供一个数据团队支持,家时代则有一个买手团队,数据用来把控品类和大方向,买手团队把控产品的原创设计、审美。目前可用SKU有1600个,家居产品占70%,大件家具占30%。不少设计曾获得红点奖,也有不少高性价比的ODM品牌,比如HEY的生产商做的椅子。
业内人士指出,家时代的消费场景恰好解释了什么是新零售:1、全渠道的售卖方式,包括淘宝、微商、京东、自有APP、线下门店;2、全维度的购买方式,可以无人收银、现金、刷卡、支付宝、微信、ApplePay;3、全体验的感受方式,店内有5个99寸的互动屏,支持多点触控、多人同时下单;用户可在线下扫码进入线上购买,也可线上购买自提。线上线下不仅相互引流,也可共用所有零售数据。
此外,由于消费者在购买家具产品时更偏向于看到实物,线下商店则有助于降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产品退换率。数据显示,有37%的消费者选择家具专卖店,32%的消费者选择大卖场以及10%会选择百货商城,有21%的消费者选择网店,可见,在家居建材类注重体验的消费品方面,消费者更愿意切身感受,体会视觉、触觉以及嗅觉的感官体验。
据悉,阿里巴巴计划在2017年底前开设三家门店,2018年开业15家。
(二)亚马逊在华能否“收复失地” 发力跨境业务
尽管没有发布明确的扩张计划,但亚马逊中国已开始广纳人才,为新一轮市场突围战做准备。据彭博社日前报道,亚马逊在中国招聘数百名员工来填充网络软件工程师、Alexa设计师等岗位。但在近期发布的招聘岗位中,涉及跨境业务的职位成为亚马逊的主要招聘方向。在国内B2C网络零售市场占比中,亚马逊中国始终屈居于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国内本土化电商之下。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亚马逊中国近年来跨境业务持续发力,这可能将成为该公司拓展更广泛市场空间的突破口。
在华加速扩军
北京商报记者在亚马逊招聘网站上看到,截至目前,亚马逊今年在中国发布了300余条岗位空缺的招聘信息;另据全球职场社交平台领英的统计数据显示,亚马逊在中国地区发布的招聘信息达到930条,其中近3个月的招聘信息超620条。
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亚马逊招聘网站上近1个月来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工作地域包括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从职位来看,除了网络软件工程师、Alexa设计师外,还有供应链运营主管、全球商品采购经理、企业服务经理等,涉及跨境业务的职位成为近期亚马逊在华招聘的主要方向。
其实,亚马逊在中国发布的招聘信息并不算夸张,据媒体公开报道,亚马逊在今年7月曾宣布,公司在美国物流网络的职缺超过5万份。纽约时报此前报道称,美国智库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亚马逊已成为国际市场最快达到“30万名全球员工”里程碑的美国上市企业,目前员工数量超过38.2万名。
另据亚马逊日前发布的截至6月30日的二季报显示,亚马逊期内总计支付员工薪酬3824亿美元,同比增长42%,在过去5个季度内,亚马逊支付员工薪酬增幅分别为49%、47%、38%、48%、43%。尽管没有明确给出亚马逊中国的员工数量,但从近期频繁发布的招聘消息也可以看出,亚马逊中国员工增速与亚马逊全球市场员工增速保持了一致步调。对于近两个月是否有意在华加大人才吸纳力度,亚马逊中国表示,暂不做官方回应。
欲打翻身仗?
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是亚马逊中国在电商领域持续受到其他本土电商压制后,准备开启新一轮突围的前兆。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份额中,天猫、京东、唯品会三大平台占据85%以上市场份额,亚马逊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0.9%,在排名前十的电商平台中居于第8位。
电商行业专家、上海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鲁振旺认为,亚马逊中国之所以在市场份额上没有实现“超车”,主因是在市场扩张初期亚马逊一直在与阿里、京东等平台打价格战,而这其实不是亚马逊的优势。因为阿里、京东是本地化运营,但亚马逊中国相当于一个站点,需协同总部资源,当时在电商策略、运营上稍显滞后。
鲁振旺表示,亚马逊中国在2014年开始真正了解到运用全球资源通过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进行全球开店业务。在业务发展方向上,已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实现跨境业务稳定增长。
在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看来,盈利状况比较好的企业都是在经营商户,而不是在经营商品,阿里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份额中占据较大比重,关键一点是经营商户,不需要为商品销售负责,但亚马逊中国初期是以经营商品为主。此外,从中国和国际电商市场的环境来看,海外电商市场的竞争对手较少,但中国电商发展水平可以说要比美国先进五年,这也是亚马逊在不同市场所占据的地位不同的原因之一。
发力跨境业务
由于长期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亚马逊中国落得一个“不温不火”的评价。亚马逊中国一直试图打破这种局面。今年8月举办的亚马逊中国 “创新日”上,亚马逊中国介绍了未来发展的四大核心业务,以亚马逊海外购和亚马逊“全球开店”为中心的跨境电子商务首当其冲。
据了解,亚马逊中国自2014年开始推进国际品牌战略,上线“亚马逊海外购”。有媒体报道数据显示,在海外购业务推出后,亚马逊中国两年内活跃用户增长了23倍。
另外,从近期亚马逊加大对供应链运营、全球商品采购、企业服务等业务人才吸纳的举措也可以看出,出口业务将是此后一段时间亚马逊中国发力的重点。据悉,2016年底,亚马逊面向中国卖家推出“Amazon Business卖家招募计划”。据亚马逊中国此前介绍,包括亚马逊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和墨西哥在内的九大海外站点已向中国卖家全面开放,目前数以万计的中国卖家已加入该项目。
需本地化创新
“中国对于亚马逊来说是很特殊,同时也很重要的市场”,这是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海外购业务负责人牛英华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她曾表示,亚马逊总部对中国市场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一些市场行为,即使不同于以往的操作,也会努力去理解并进行创新尝试。
亚马逊中国要实现市场突围,终究要在和阿里、京东、唯品会等本土化电商的竞争中找到差异化的优势。亚马逊全球副总裁暨亚马逊中国总裁张文翊曾表示,亚马逊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业务的高速发展。对于中国战略的解释,张文翊称,借助全球的资源优势,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实现本地化创新。赵振营认为,亚马逊海外布局有独特优势。引导中国商家到全球开店,这个环节亚马逊更有优势。此外,京东和阿里发展速度很快,亚马逊有必要在云计算方面加大力度,从而实现企业战略转型。毕竟在零售领域,亚马逊已经和阿里、京东开始了全方位竞争,而在云计算领域,亚马逊通过前期投入和布局,已经逐渐进入到用户资产的收割期。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唐兴通称,亚马逊最值得看好的业务仍在于对进口市场的布局。毕竟借助国际资源,在美国、英国、日本的货源把控方面,会更加体现出相较于阿里和京东的优势,而中国消费者现在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强大。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工业品电商平台冶金云链上线 建立供应链服务模式
近日,中企联信(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工业品电商平台冶金云链宣布正式上线。
中企联信董事长、冶金云链CEO陈祖权表示,冶金云链电商平台以连接上下游企业为服务方向,致力于为钢铁冶金行业与建筑行业提供采销落地式服务。以“互联网+”为理念,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与钢铁冶金行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共营、共建、共享生态产业链环境。
“冶金云链不会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要构筑一个国际化的物流网络”,陈祖权表示,冶金云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系统性、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模式,为广大平台用户解决项目采购及供货时的资金与账期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资采购效率,助力供求双方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以此来满足平台用户及合作企业的跨境业务需求。
据了解,目前,其已经和中铁、中冶、首钢、河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预计后期平台扩张和发展阶段中能快速融合产业资源,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商务定制化服务。
资料显示,冶金云链是一家以钢厂为核心的第三方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致力于提供包括钢厂原料设备物资采购、钢材营销、终端钢材及设备物资采购在内的全产业链服务。
三、本周聚焦
(一)工信部:2020年工业电子商务销售额拟达11万亿
9月25日电据工信部网站消息,9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工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不断深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额达到9万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11万亿元。
据悉,《行动计划》指出要以深化工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为主线,以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创新工业企业交易方式、经营模式、组织形态和管理体系,夯实工业电子商务关键基础设施,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激发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推动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工作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工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不断深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额达到9万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11万亿元,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60%;建成一批资源富集、功能多元、服务精细的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工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融合水平逐步提升,形成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工业电子商务产业生态。
《行动计划》提出了五项主要行动。一是工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方面,提出“大企业工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提升行动”和“中小企业工业电子商务推广行动”。二是围绕平台建设,提出“重点工业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培育行动”。三是聚焦区域转型,提出“区域工业电子商务培育行动”。四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工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围绕主要行动的贯彻落实,《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了强化组织保障、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服务体系、开展试点示范、深化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二)中国联通成立大数据公司 或与BAT合作更紧密
今日,中国联通(微博)对外宣布成立大数据有限公司,赵越担任中国联通大数据公司总经理。在此之前,她曾担任中国联通宽带在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据悉,中国联通大数据公司定位于中国联通大数据对外集中运营主体和大数据产业拓展的合资合作平台,全面对接国家和联通集团战略,建立专业化子公司开展市场化运营、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生态体系。
发布会上,中国联通介绍了大数据公司的战略和业务发展规划,并正式对外发布联通大数据的基础、标准应用和平台级行业解决方案共三层的八大对外统一运营产品及系列产品白皮书。
之后,中国联通还与中国银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数据资源、技术能力、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随着混改政策的逐步落地,联通大数据公司与参与联通混改的战略投资者未来合作是必然的,在资源互补、业务协同、市场发展方面将探寻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合作。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中国人寿、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海尔、京东、IBM、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北大、中国传媒大学等参加了此次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