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2017年中国装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行业平稳发展
我国的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显着提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万,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提高至56.1%,城镇常住人口为7.71亿。尽管如此,我国城镇化率还是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直接拉动了建筑业的需求;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发展,也会带来工业建筑的装饰装修需求,存量建筑的装饰改造空间巨大。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各级政府在交通、市政等基础配套设施,以及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福利的投资,都将为建筑装饰业提供发展机会。
同时,国内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在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影响力逐渐增大。新城建设、旧城改造,都将促进各地GDP的快速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大。同时,二、三线城市的商业贸易、旅游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写字楼、商业中心、星级酒店、购物广场以及旅游地产等商旅配套的新建和改造,这在给建筑装饰行业带来需求的同时,也因为其高品质要求而提高了装饰行业的完工水平。
伴随着经济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等,我国房地产、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也显现出了稳健的发展态势。
从历年建筑装饰产值与全国GDP比重上看,该比重基本在5%上下浮动,近几年呈小幅上升变动。自2006年至2015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工程总产值由1.4万亿增长至3.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6%。尽管自2012年开始,行业工程总产值同比增长率逐渐下滑,但总体仍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
二、公共建筑装饰:增量有限,存量市场改造空间大
公共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随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而新建的公共建筑所产生的增量市场;二是随经济发展、需求升级而对已有建筑定期翻新的存量市场。
近年来,公共建筑装饰市场规模总体上稳步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缓。增速下调的原因主要是新建公共建筑增量放缓,带来装饰业务规模增速下调。在中短期内,公共建筑装饰增量市场出现增速反弹的可能性不高,增速较为有限,发展趋势较为平稳;同时,前期积累的改造需求、以及装饰市场的产业升级将促使公共建筑装饰行业存量市场改造规模迅速扩大。
1、公共建筑装饰增量市场增长有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2006年的11.00万亿快速增长至2015年的56.20亿元。2012年以来,由于宏观调控深入,经济结构转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呈现出高位增速放缓的态势,增速有所下滑,2015年的增速下调至10%以下。
从公共建筑装饰市场规模看,近年来,总体市场规模也呈现出增速下调的趋势。公共建筑市场的发展正从以建筑数量、面积迅速扩张为核心诉求的粗放增长模式向提升单体建筑使用效率、使用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改变。中短期内,我们认为公共建筑装饰增量将维持平稳,增长速度有限。
2、公共建筑装饰存量市场改造空间大
公共建筑物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需要进行多次装饰装修,根据统计,一般旅游饭店、写字楼的装饰周期是6至8年,而娱乐场所、商务用房的装饰周期还会更短,其他建筑一般10年更新一次;市场增量转化为存量的扩容,存量市场的定期装饰装修,加之客户标准不断提高产生的装饰需求,这些都为装饰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十年来我国公共建筑市场发展迅速,商务酒店、城市商业综合体、文教体卫建筑、交通基建建筑等存量市场已十分巨大。
2006年至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近20%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在未来十年内体现在公共装饰存量市场改造的市场增速上,带来存量改造市场的黄金发展期。
高端星级酒店存量改造市场年均增速料将超过10%。随着国内商务活动的逐渐增多和旅游的兴起,国内星级酒店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15年,全国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共有12327家星级饭店,其中五星级789家,四星级2375家,三星级5098家。2006-2015年度,全国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酒店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1.26%、6.31%、0.72%,呈现出较平稳的发展态势。未来几年,十年内新开业的高端星级酒店,特别是五星、四星酒店将迎来重新装饰改造的高峰。
三、家装市场:消费升级带来巨额增量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住宅需求不断增大,带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持续上涨,消费水平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由低到高,愿意在改善居住环境上增加更多投资。这就为家庭装饰行业带来了持续的业务需求和增长空间。
自2006年至2015年,家庭装饰市场的年总产值由7000亿提高到了1.66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0.07%。2012年以来,建筑装饰市场整体增速逐渐下滑,发展有所乏力,但家庭装饰市场持续保持着10%左右的规模增速,显示出稳健的发展态势。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住宅装修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66万亿元增长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在8%左右。住宅装修市场将继续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
1、房地产市场回暖,后周期装饰市场有望受益
2016年1-12月,全国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为68704亿元,同比增长6.4%,相比于2015年1-12月同比增长0.4%,2016年1-12月增加6.0个百分点。2016年1-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为1573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5%,相比于2015年1-12月同比增长6.5%,2016年1-12月增加了16.0个百分点。
2016年1-12月,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累计为1159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7%,相比2015年1-12月同比增长-14.6%而言,2016年1-12月增加了23.3个百分点。2016年1-12月,全国住宅施工面积累计为5213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相比2015年1-12月同比增长1.3%而言,2016年1-12月增加了1.9个百分点。
年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回暖,尽管自2016年10月以后,各地陆续出台了比较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从住宅开发投资额、销售面积、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等多维度来看,年内各数据纬度仍处于较明显的增长态势。反应到产业链后周期的装饰市场,由于装饰工程一般比房地产销售滞后1年左右时间,因此可以预计明年家庭装饰行业业绩受年内房地产行情的回暖,会有一定的增长。
(二)2017年一季度陶瓷砖出口同比下滑27.99%
“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陶瓷砖出口总额9.14亿美元,同比下降27.99%。”5月10日,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刘亚民在“建筑卫生陶瓷质量提升暨沙特新标准培训会”上发布了我国一季度陶瓷砖出口相关数据。
在众多出口目的国(地区)当中,中国陶瓷砖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分别是美国、菲律宾、韩国、越南、香港、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澳大利亚与泰国。
虽然一季度我国陶瓷砖出口美国、菲律宾与越南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这些国家仍是中国陶瓷砖的重要出口市场,未来也还值得关注。因为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持续强劲运行、菲律宾未来三年要推出131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南河内未来三年工业建筑业增长目标为10%-10.5%,因此对陶瓷砖的需求旺盛。
除此之外,香港地区所占比例提升迅速,同比增长了92.84%。刘亚民介绍到,这主要是利用香港的国际贸易优势和港口便利,做转口贸易。而我国陶瓷砖出口菲律宾、沙特阿拉伯与阿联酋下滑最为明显,分别下滑了38.96%、37.12%与25.97%。
2017年我国第一季度各省份陶瓷砖出口情况
广东、福建、山东与江西等仍是中国陶瓷砖出口的重要省份。2017年第一季度,广东省陶瓷砖出口额为679,662,348美元,占中国陶瓷砖总出口74.34%,同比下降9.25%;福建省出口额为93,387,948美元,占中国陶瓷砖总出口10.21%,同比下降5.31%。
针对一季度我国陶瓷砖出口相关情况,刘亚民建议中国陶瓷砖出口企业要关注法规要求,为出口贸易做准备,包括强制性、自愿性与卖场或客户要求等。与此同时,更要加大应用研究,挖掘产品附加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2017年1月1日起,2017版海关《协调制度》目录对品目69.07和69.08进行了融合,删除了品目69.08。2017年第一季度统计中的数据仅是6907的出口量,但各地区开始执行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刘亚民指出本次统计的数据可能不能反映真实的出口数据。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4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环比再上涨
4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99.76,环比上升5.28点,同比下降11.90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4月销售额为789.8亿元,环比上涨7.98%,同比下降25.57%。1-4月累计销售额为2466.1亿元,同比下降24.70%。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解读称,4月全国建材家居市场正值春季装修热潮,BHI延续了一季度的上升趋势,但由于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对冲性影响,BHI环比仅小幅上涨。
房地产市场方面,4月全国楼市全面降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23,比3月份提高0.10点。由于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再升级,至4月末,共计有5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和近30个县市出台调控政策。在此背景下,除了少部分三四线城市外,市场走势都在明显下行的趋势中,一二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及成交价格环比普遍下行。全国建材家居市场在其直接影响下,BHI上涨动力略显不足,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这也是“新常态”使然。
4月,各大建材家居市场依据惯例开启装修旺季的促销高潮,既试水“五一”市场又为下半年销售奠定基础。从BHI分指数来看,“就业率指数”继上月后仍表现亮眼,环比、同比涨幅在各分指数中均居首位。短期来看,这是企业在备战“红五月”,市场信心回归的表现,当然,企业用工成本的增长也给销售商盈利带来压力;而长期来看,说明企业开始逐渐适应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L形底部波动趋势,以消费升级为前提的行业转型升级在逐步推进,行业发展整体呈螺旋状上升状态。
据统计,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低于上月0.6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但增速比上月有所回落。可见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处于筑底企稳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小,随着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但有效供给仍显不足。
秦占学建议建材家居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把握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等带来的市场机遇,为未来发展赢取更多先机。
三、本周聚焦
(一)浅析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行业将迎来新机遇。在发展空间方面,我国智能家居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智能家居日渐成为物联网行业新的风口,从布局到竞争,家电厂商、互联网公司和传统科技巨头纷纷开始采取战略结盟的方式加速布局智能家居市场。然而,目前智能家居市场仍然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难题。
(1)市场认知度不高
许多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定义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家里的设备通过手机APP联网,实现操作。甚至在网上还有一些所谓的“智能模块”,通过使用模块,就能把传统的电视、空调等转成智能控制。然而,这些功能对很多人来说,华而不实。而事实上,智能家居给我们带来的,远不止这些。真正的智能家居应该是家里的“贴心小棉袄”,不仅能实现轻松便捷的控制,还能够“阅读”居住者的生活模式,根据主人的日常需求作出调整和响应,实现个性化定制,使用的越久,联客智能家居系统会越来越了解你,就会自动学习你的作息习惯,变得更加适合你。
(2)缺乏统一的技术框架和标准
目前智能家居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众多,但由于市场认可度低,产品技术不成熟,产品质量不稳定,尤其是家庭网络系统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框架和标准,各个品牌的设备自成一派,各种产品难以互通互联,使用者的智能家居系统出现问题,需要更换配件时,只能选择开发商提供的同品牌产品,不能更换其他厂家的产品,这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使得智能家居企业开发的产品和系统仅仅停留在体验阶段,无法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整个行业也难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严重限制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壮大。因为用户大多数是第一次采用智能家居系统,因此无所谓品牌的忠诚度,无形中也加剧了竞争。
(3)跨行业整合难度高
智能家居是一个高度整合的行业,跨产业的合作困难重重,智能家居的发展自然少不了安防、家电、IT和系统集成商的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整合各自特有的优势。各大厂商基于自身的智能家居平台,反映了行业碎片化和标准未统一的现状,不利于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
当然,目前智能家居市场正处于一个新兴的阶段,虽然业内对智能家居的吐槽随处可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普及,人们对智能家居产品及其未来发展还是充满期待,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智能”走向千家万户并不会遥远。
(二)红木家具行业需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脉动
2017,整个行业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增长点。红木家具行业作为传统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清市场环境发生的质变,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脉动。
新零售时代,变革商业模式
2017年新年伊始,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经济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但一定有新旧之别。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和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可以说,中国人已经生活在新实体经济之中。”
家具行业在过去的2016年,积极探索“新零售”业态,拥抱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拓展,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企业智能化,在实体商场拓展的基础上,打造1个互联网平台,以“家”为核心进行业务的上下游跨界外延。另外,开设O2O体验馆,也是家居平台“新零售”探索的重要尝试。对红木家具行业而言,单一的门店销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形式的升级,多渠道综合营销是未来的趋势。
年轻化重塑市场份额
年轻化战略,就是企业要了解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年轻消费群体对家具产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外观、价格、品质等传统因素,功能正成为其购买家具的主要需求之一。目前新中式广受年轻消费者欢迎,企业必须洞察消费者的审美,才能从设计、战略等各方面做好调整。
供应链升级,注入发展新动力
对于家具行业来说,供应链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痛点。如何保障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流程规范化,如何提高顾客购买家具体验,以及如何处理好货物配送安装,一直是待解决的问题。红木家具企业在物流链的升级上可多研究互联网几大购物平台的物流系统和管理方法,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家具企业迎来上市潮
2016年也是家居企业上市数量最多、密度最集中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泛家居行业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60家,新三板80余家。2016年家具企业的上市潮,似乎透露这一种信息:家具企业正朝着大规模、大格局的势头发展。相对于传统“工坊”式的家具制造模式,红木家具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很大程度上能够迅速把握发展优势和突破发展壁垒,但品牌、销售仍然是关键因素。
大数据时代,一切有“据”可循
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的时代。大数据显示,消费群体正在发生变化,年轻人正在成为消费主体,贴近年轻人想法,调整企业运营战略。在产品开发环节,基于大数据,打造极致爆款,以标准化生产,才能形成高效、有活力的供需链条。2017年,红木家具行业或将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而这将建立在深化转型升级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