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京东规模化启用新能源电动运输车 绿色物流打出组合拳
近年来,京东联合国内大型电动汽车整车厂家联合共同测试、共同推动研发电动物流货运车,用于各分拣中心到配送站点路段的运输,去年六月,首批京东新能源货车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率先上路运营,这也使国内物流快递行业中货运车辆中首次出现了环保纯电动车的身影,为全行业树立了节能减排的标杆。目前京东已购置数百辆新能源车投入物流运营。京东物流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速新能源车的投入和应用,通过购置、租用等多种形式以更多安全、稳定、清洁的电动车替换现有运输车辆,并在城市新能源电动车的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布局,为环境保护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除了在运输系统实行绿色节能环保,京东在包装、仓储、售后等物流各个环节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自主研发环保包装新材料、电子签收、回收利用等各个方面入手,将环保理念贯穿到整个物流环节。
在包装材料方面,京东与东港股份联合成立的“京东包装实验室”是国内首家基于电商物流包装领域的实验研发机构,致力于推动整个电商行业包装材料的规范化化、集约化,京东将包装胶带的宽度由53mm缩短至45mm,仅这项小小的改进就使京东在2016年减少了至少1亿米的胶带使用,可绕地球2.5圈。今后还将推出免胶带纸箱、可降解胶带等新型包装材料,京东自主研发的电子签收系统替代了纸质小票,将节约上千吨物流小票和POS小票产生的物料,大大减少快递垃圾的产生。
京东拥有完全专利的防撕包装袋,使用了更加环保的新型材料,且更加安全并能重复使用,在前不久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峰会中获得“中国绿色仓配技术创新奖”,在此基础上,京东进一步研发了全降解包装袋,百分百降解对环境零压力。
在仓库建设方面,在仓库厂房大规模采用绿色采光和太阳能、控制噪音。在库内设备系统方面,通过LED照明系统、输送系统、分拣机系统、货到人系统,进行节能。
在回收环节,京东于今年3月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上线了纸箱回收系统,京东配送小哥上门送货时,用户可将自己闲置的纸箱交给配送员,根据纸箱的数量可获得相应的京豆。此举一旦在全行业推广应用,将为国家节省数千万棵树,减少碳排放量几百万吨。
京东在绿色物流方面的创新已经到了死磕每一个细节的地步,而每一个细节的改进,都是京东在绿色物流和技术创新的一次尝试。相信随着规模和体量的不断增长,京东绿色物流的正面效应也会被不断放大,为全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中拉产能合作瞄准可再生能源
拉美地区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近年来,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中企参与修建电站。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厄瓜多尔美纳斯水电站项目于2012年3月正式开工,预计2017年12月投产发电。该电站对于促进调整厄瓜多尔能源结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为美纳斯水电站水坝。
继不久前购买智利查卡耶斯水电站27.3%的股份之后,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最近还收购了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企业太平洋水电公司在巴西的资产。巴西环球网报道说,太平洋水电在巴西、智利和澳大利亚三国共拥有19座水电站和风电场,是拉美地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此次收购标志着中国企业正不断完善在拉美能源产业的投资布局。
拉美市场受中国企业青睐
2015年,发展中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燃料上共投资168亿美元。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发布的《2016年拉美可再生能源市场分析》指出,目前,巴西、墨西哥和智利均排在全球十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国之列,特别是墨西哥刚刚放开电力市场管制,潜力巨大;哥斯达黎加和乌拉圭95%以上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乌拉圭还提出了能源综合混合计划,到2020年实现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
拉美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美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指出,充足的日光、广袤的雨林和丰富的地貌让该地区拥有充沛的太阳能、水资源、风能等。拉美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之所以发展迅速,一方面得益于全球范围的投资流入新兴经济体,另一方面体现了该地区电力需求持续增长,拉美许多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电力缺口,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必经之路。
巴西国家发展银行基建与能源部门主任卡拉·布里马维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拉美地区正面临着一系列的能源挑战,包括基础设施落后、用电成本高等。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结构调整,拉美地区用电需求到2030年将翻两番。我们必须将目光转向新能源,并敞开大门迎接外国资本和技术。在这方面,中国和我们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中国是巴西乃至整个拉美地区亲密的合作伙伴。”
在中国能源企业的助推下,近年来拉美各国纷纷加速开发可再生能源。布里马维拉说,中国企业在清洁能源建设方面具有技术强、成本低、周期短,企业设备生产与配套能力强,建设与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
继2016年初在巴西拿下两座大型水电站的特许经营权后,去年底三峡集团又收购了美国杜克能源公司在巴西资产。“当时由于巴西经济环境恶化,杜克能源国际业务收益下滑,导致其开始寻求出售当地资产,但我们认为巴西电力行业整套体系相当成熟和完整,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三峡集团巴西公司总经理李银生告诉本报记者,拉美国家未来电力需求也比较可观,同时产业机制也较为完善。从全球来看,拉美市场具备资源、市场和机制等要素,也有一定的规模,因此中企对拉美这片投资热土青睐有加。
· 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从可再生能源到能源存储 助力全球能源转型成功
清洁技术企业和投资者是当今世界上一股强劲力量,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与财富。如果建立一个平台供他们互相联系和提升创新,将会怎样?或有一种方式能够将所有清洁技术初创企业、非营利组织、公司、投资人、风险投资者以及政府部门都联系起来,我们就能够在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如今,这个机会已经到来。面向该领域具有长远愿景的企业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行业先驱,德国政府去年11月启动了一项初创企业能源转型项目。该项目由德国能源署(dena)主导,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基础工作:奖项、科技节和网络平台。奖项将表彰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领域最具潜力的初创企业;科技节则集合初创企业、国际风险投资者、投资人和政府部门合作伙伴;网络平台将把全球各行业中具有相似目标的人们联系起来,共同推动能源转型的创新发展。
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促进能源转型活动的发展,令人无比激动。这一项目有13位大使,他们来自全球各地的不同组织,包括欧洲气候基金会、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能源署及其它环保组织和大学。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RMI)首席执行官Jules Kortenhorst就有幸成为该项目大使之一。事实上,该项目已集合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70个合作伙伴,并仍在不断发展壮大。
该项目的开展标志着在清洁能源创新领域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的来临,令人备受鼓舞。2015年,风险投资者和私募股权投资者为全球清洁能源企业投资的资金超过60亿美金,比2014年水平上涨27%。根据标准普尔分析,巴黎协议的达成将在今后15年为清洁技术领域带来超过16万亿美金的投资。从可再生能源到能效到交通再到能源存储,全球各地初创企业不断涌现,投资人也在持续关注。初创企业能源转型奖关注于5个方面的创新技术:城市能源、交通出行、清洁技术、平台和社区建设以及数字能源世界。该奖项还设立了 “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未来” 特别大奖,旨在奖励那些积极解决能源匮乏问题的初创企业,他们致力于帮助全世界12亿无法获得电力资源的人们,实现可持续电气化。
除了发现全球能源转型方面最具潜力的初创企业外,我们还将帮助他们与其他企业和投资者合作,更快实现其愿景和商业模式。我们旨在通过搭建这些桥梁,创造全球影响力,大大提升能源转型速度。
正如德国能源署首席执行官Andreas Kuhlmann在宣布该项目启动时所指出:“全球能源转型是人类历史上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但这也为我们结合创新商业和政治意愿,为地球创造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绝佳机遇。未来的能源系统正在成形。”我们希望初创企业能源转型项目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未来的可持续清洁能源系统。
· 本周聚焦
(一)集体变“绿” 七大工程助力山东能源结构调整
5月2日,《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年)》正式印发。
山东将围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七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实施“绿色电力供应工程”、“绿色热力保障工程”、“绿色燃料补充工程”、“区域能源转型示范工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范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等七大工程,不断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进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绿色电力供应工程
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核电发展,不断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范围和规模,提高电网接入和消纳能力,不断优化电力工业结构。
其中,生物质发电。在鲁西北、鲁中等农作物秸秆丰富地区,重点建设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鲁南木材加工聚集区和农作物秸秆丰富地区,重点建设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在胶东半岛果树枝桠柴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林木资源为主的生物质发电项目。
绿色热力保障工程
以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利用为抓手,逐步实现供热资源和形式的多元化、灵活性,加快供热领域各类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统筹规划建设和改造热力供应的基础设施,加强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优化设计供热管网,建立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互补、梯级利用的综合热能供应体系。
绿色燃料补充工程
开展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示范,推进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成型燃料以及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液体燃料的生产和应用,补充替代燃煤、燃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到2020年,生物质燃气年利用量达到11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车用乙醇汽油年利用量保持在120万吨左右。
区域能源转型示范工程
以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绿色能源示范县既有工作为基础,因地制宜实施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区域供热、供电、供气、交通、建筑等各领域的应用,显著提高区域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促进区域能源生产和消费转型升级,逐步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
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支持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原则,因地制宜投资建设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等各类分布式能源,接入各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络和终端用能系统。
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范工程
在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大型商务区和学校、医院、交通枢纽中心等重点区域,推进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分布式电源多元互补的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发展融合先进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探索建立容纳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输(配)储用一体化的局域电力系统,探索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推动更加具有活力的电力市场化创新发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新能源微电网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科技创新工程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的规律和需求,依托“互联网+”,搭建大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创客等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建立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支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二)华北能源监管局关于实施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管理细则有关事宜的通知
为切实提高京津唐电网光伏并网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华北区域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管理工作成效,我局在充分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基础上,就《细则》实施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虑到相关企业的实施条件,京津唐电网《细则》试运行推迟至2017年7月1日正式启动,届时所有参与考核管理的光伏电站统一参与有偿辅助服务补偿费用分摊。
二、各电力企业应牢固树立系统安全意识,认真落实并网运行安全的相关要求。光伏发电企业要严格执行调度规程和调度命令,严格遵守调度纪律,并网运行过程中相关问题及时与电网企业沟通并认真进行整改。
三、电网企业和各电力调度机构要继续做好《细则》模拟运行工作,按规定发布数据,进一步完善系统平台,不断优化考核、结算、信息传递、数据公示等工作流程,规范免考核管理;北京、天津电力公司要进一步加快平台建设进度,确保京津唐电网按期启动《细则》试运行。
四、光伏发电企业应积极配合《细则》实施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细则》的研究,认真分析模拟运行结果,着力提高并网管理运行水平,加快完善相关配套设备和系统,特别是针对模拟期间问题较为突出的单机运行信息上传和光功率预测等工作加大整改力度,并配合电网企业做好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细则》实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