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 为何600年故宫不积水?

行情分类:  文章来源:精英平安生活  2016-07-25 16:21:26

字体:

 

  7月19-20日,北京大部遭遇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积水随处可见。而故宫却安然无恙,没有出现积水现象。这座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的紫禁城的排水系统,为何在600年之后依旧不现积水?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陈易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首先定义了积水的概念:就是直径超过50米,半小时之内没排完,就称为积水。关于积水,还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概念:大型城市遭遇20年一遇的暴雨,24小时内未排干净,这就是积水。陈易说:而这两种形式的积水,600年间确实没有在故宫发生过。究其原因,要从故宫的选址和排水系统说起。

 

  故宫的选址

 

  雨水经太和殿广场的沟渠,通过排水口泄入内金水河

 

  故宫在设计时,确实比较重视防水,因为北京历史上多次遭遇暴雨侵袭。谈到选址,故宫从选址上就非常利于排水,故宫内部中高边低、北高南低,建筑都处于地势的最高点(即所谓“熊背”)上,北边的神武门地面标高46.05米,南边的午门44.28米,这样依照地势,故宫的雨水就可自然向南进入护城河并排出京城。内金水河全长2000多米,穿越整座紫禁城。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排水作用,还提供了消防用水。此外,对市区内什刹海等湖泊加以保护,严禁私人圈占,保证了它的蓄水能力。

 

  故宫的排水系统

 

  中轴线三大殿台基的排水石龙头正在排掉台基上的雨

 

  在设计之初,故宫就有四条地下干渠,和一条积水河,在地势的基础上,快速的将积水排除故宫。而且故宫的每个建筑在设计时,都充分的考虑到了排水的问题。

  沈阳的一位古城建筑专家则介绍了故宫的两套排水系统,他说,紫禁城的排水有明暗两套系统。明排水是通过铺地做出泛水,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中,暗排是通过地下排水道将水排到河里,而这条河就是内外金水河。故宫三大殿三重台基上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瞬间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这些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纵横一气的排水设施,能够使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通畅排出。

 

 石桥涵洞能保证明沟流水畅通

 

  此外,有专家也介绍,故宫不易积水,与大面积使用青砖墁地也有关,这种砖透水性好,又能起到硬化路面、减少尘土的作用,但费用昂贵,要经常更换。

  故宫600年不积水,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体现了古人做事的严谨和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