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摄制组,历经两年的医院蹲守,导演组给我们呈现出真实的医疗境况。每一集的故事,都震撼人心。中国近几年医患关系紧张,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有人说,它最大的意义是可以帮助重建医患信任。信任不是一天可以建立起来的,能够让中国人重新认识医患关系,看到医疗现实,它已经成功了。
上周末,这部以真实触动人心的纪录片《人间世》已经大结局,让我们再次回顾下每一集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第一集《救命》
重症病例,有一些救不回来。这一集史无前例地打破套路,把失败和死亡展示在公众面前。 27岁的王斌是马凡综合症患者,这种病被称为“死神代名词”,患者的主动脉随时会撕裂,因大出血死亡。要救他,就得把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人工血管,这样做等于“半个人要剖开”,属于特大手术。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赵强接下了这台手术。但术后第二天,王斌出现急性肾衰竭,没挺过来。
第二集《理解》
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常常有病人排队等待救护车。救护车救人于水火,但也存在非必须情况浪费资源的情况。
上海常住人口2400万人,城区范围内,仅有救护车305辆,在岗急救人员仅982人。平均1辆救护车为4万人口提供服务,平均1名急救员为1.25万人口提供服务。再加上堵车、非必须情况、家属要求去较远的医院,也难怪救护车有时候来得慢了。
第三集《团圆》
我国每年有3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而进行手术的只有1万余例。只有少数病人有幸获得供体获得家庭团圆。
2015年中国开始全面禁止使用死囚器官,器官移植全部来自自愿捐献。24岁的焦俞脑死亡后,父母做出决定捐献他身上有用的器官来成就别的家庭。但他们要面对很大的纠结和痛苦,“放弃治疗”四个字难以下笔。
第四集《告别》
死亡是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事,终关怀医院的一幕幕,教我们学习如何正视生离死别。
71岁的梁金兰只有二十几天的生命了,她退休前是一名放射科医生,对病情一清二楚选择住进临终医院来走完生命。重度脑梗的老伴行动不便,但还是每天来医院,呆上十几个小时。坦然地与世界和亲人告别,也是一门功课。
第五集《选择》
让一个女人在子宫和生命之间做选择,无疑是一件残酷的事。
摘除子宫对所有女人来说,都不是一个能轻易做出的决定。37岁的陈莉莉在得知自己需要切除子宫时,完全不同意。为保住子宫,她愿以切除宫颈为代价争取最后的机会。“首先我是一个女人,还有一个,我才37岁。子宫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应该说是很重要的吧。”最终,陈莉莉切除子宫。
第六集《信任》
孩子是父母心上紧绷的弦,把生病的孩子交给陌生的医生,可能是最考验医患信任的时刻。
儿科医生缺口极大,导致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而来到上海儿童医院的孩子,有些必须经过医院的治疗才能恢复健康。有些只是轻微的毛病,比如落枕,发烧,摔肿等。孩子每一点疼痛都牵动着父母的心。爱子心切人之常情,但一些小问题选择线上医疗平台如【平安好医生】随时问诊获得专业医生的指导,可以避免耗时耗力去医院,以及由此引发的交叉感染。
第七集《新生》
把新生命带到世界上是基本意义的新生,帮助一个人打开新世界,可以带来全家的新生。
桐桐的爸爸在她出生后不久因心脏病去世。而她是一个听不到声音,不会说话的孩子。这个家庭经受着这样的打击,生活灰暗。植入人工耳蜗为她打开了声音的世界,桐桐开始能够和家人交流。她变得欢快,活泼,喜欢萌萌哒乱叫,整个家洒满阳光。
第八集《坚持》
医生的坚持有三:对病人坚持救助,对梦想坚持追求,对家庭坚持维护。这份职业要求他们付出的太多,需要依靠内心的坚持才能继续。
葛医生在同一天内做了两台同类手术,一个55岁的男人,一个19岁的女孩。手术中突如其来的变化令他手足无措。在危及生命的紧急时刻,他没有把握,但选择了坚持。
第九集《爱》
母爱之伟大,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
26岁的张丽君为了让腹中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冒生命危险拖延胰腺癌晚期的治疗,直到七个月将孩子剖出。但医生发现她得的是印戒细胞癌,几乎无治愈希望。节目播出时她仍然坚强乐观地活着,录下了孩子1到18岁的生日祝福。希望她可以战胜病魔。
第十集《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看多了死亡案例,发现怎样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哪怕生命只有最后一天。当知道死亡指日可待时,每个人人性底层的勇气、善良、怜悯都会被激发出来。
50岁的王学文患腮腺癌晚期,已经在临汾临终关怀医院躺了五年,每一天都准备和世界告别。有时候生和死之间并非一线之隔,还有庞大的中间地带。在这个时间区域内,如何活着是一个哲学问题。王学文还能够坦荡地拿自己的肿瘤开玩笑,称死的时候在肿瘤上画个圈。死亡面前如此豁达的态度令人震撼。
至此,由平安好医生独家冠名播出的《人间世》第一季正式收官。在这个夏天,观众跟着导演的镜头在不同的人生苦难里走了一遭,在心里留下了感动、理解、同情。再思考医患关系,我们的内心只会更柔软,更愿意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