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全球棉花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加剧

行情分类:农林建材  文章来源:中华商务网   2014-08-26 11:45:26

字体:

资讯动态:

国内棉价继续下跌 补贴政策未出台:21日,国内棉价继续下跌。棉花补贴政策的迟迟未出台,引发了棉纺企业的观望态势,企业生产经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国储棉竞拍继续进行,成交量温和减少,但仍处高位,现货市场报价仍较为稳定,下游纱线价格低迷依旧,整体成交清淡,大多企业都在等待国家对新年度棉花政策,近期多看少动,观望为宜。进口棉中国主港报价大幅上涨,多数品种涨幅均超过了1.5美分。从市场情况看,棉价上涨与下游需求无关。最近一段时间,纺织厂采购平淡,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棉花进口量为28万吨,为三年同期最低水平。分析人士表示,棉价经过长期下跌,在技术上有一定反弹需求,但上涨空间将受到基本面宽松以及纺织厂采购低迷的限制。

棉价直补不落地 纺企被动去库存:进入8月,棉纱淡季氛围更加浓郁,产品面临滞销降价。纯棉纱价格继续下调,涤棉纱价格持续走弱。业内人士迫切呼吁棉花直补细则尽快出台。江苏华宝纺织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预估新疆棉价格月底有可能出不来,原因是目前国家采取何种方法补贴还不清楚,细则还没出台,收购价格没人能说得清楚,是12000/吨还是16000/吨,或是更高或更低,价格找不到基准,谁也不敢轻易开磅,这就形成价格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共识是价格走低,所以都采取去库存策略,基本上以月底为界,这样就出现月初纺厂没库存时,又不能停产,这时可能出现纺厂集中采购,价格可能走高,等价格明朗后,纺厂有了一定量的库存,价格理性回归,所以9~12月将是一个混乱时期。但国家不出手引导棉价,棉农观望不出售,市场没棉花,纺厂如果不做准备有可能出现缺原料停产。

华孚色纺半年净利1.42亿 棉花收储助力公司发展:华孚色纺近日公布2014年上半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47亿元,同比增长10.07%;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22.63%。但华孚色纺超过半数盈利来自政府补贴,上半年实现的政策收益高达8445万元。华孚色纺表示,纺织服装产业仍处于以两级分化为特征的深层次结构调整之中,报告期内,公司主动把握原料变化趋势,扩大进口棉和非棉原料比重,遏制了国内外棉差对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色纺产品增幅达到30%以上,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同时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继续保持“0坏账

河北邢台棉花零星采摘 棉企暂未开秤:目前,河北邢台天气晴朗,棉花长势与往年基本相当,已有棉桃裂铃吐絮,个别地块零星采摘,规模采摘约在20天后,略晚于往年。从目前的棉花生长情况看,预计单产会在250-300公斤/亩,较去年基本持平或略低,但新棉的品级要好于去年。由于新花规模上市还需时日,当地棉企尚未开秤,预计开秤价格在3.2-3.5/斤,棉企担心棉农惜售,可能会推迟开秤收购时间。部分企业表示,只要棉花收购、加工成本控制在15000/吨以内就会收购,具体情况还需要看市场的变化。但当地棉农期盼籽棉收购价格在3.5/斤以上,若低于此价格,棉农不会交售。

 

 

价格数据:

国内部分轻纺原料及纱线均价格统计表(8.18-8.22)

品种

轻纺原料

纯纺纱线

涤纶短纤(1.4D*38MM)

纯棉梳纱

OE10S

C21S

C32S

C40S

周均价

9735

15754

22680

24512

26390

涨跌

37

-76

-42

-50

-72

品种

轻纺原料

纯纺纱线

涤纶短纤(1.5D*38MM)

纯棉梳纱

人棉纱

纯涤纱

JC32S

JC40S

R30S

T32S

周均价

11906

27800

29174

16130

13562

涨跌

18

-76

-72

-12

-17

 

 

市场分析:

全球棉花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加剧

后期需密切关注国内政策动向

全球棉花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加剧

郑棉1501合约作为棉花收储改直补后的首个主力合约,超过30万手的持仓量宣示着压抑了三年之久的期棉市场投资者重新入场。该合约自84日开始的一轮逾千点的反弹,随着上周一的一波大跌戛然而止,市场信心重归悲观,价格连续五日收阴。在国内植棉成本高企和全球性棉花供需失衡的合力之下,1501合约中期将陷入1400015000/吨的区间振荡走势。

新年度内地籽棉开秤恐将陷入僵局

虽然今年棉花市场收储改为直补,但是直补区主要是新疆,并未惠及内地,所以新年度籽棉开秤情况应该区分看待。对于主产区新疆来说,政府定的棉花直补目标价格是19800/吨,如果按照“价差补贴”而非“定额补贴”执行,那么棉农无需过多担心棉价的下跌问题。但是目前已8月底,新花开秤在即,棉花的直补细则却迟迟未能出台,政策的任何变动都会致使企业的籽棉收购价产生异动,从而改变棉价的未来预期。

就内地而言,缺少了政策保护,籽棉收购初期恐将陷入僵局,主要原因是内地植棉成本高企。普遍来看,单产在400500/亩,亩均成本在1200元左右,个别地区成本更高。目前国家抛储标准级皮棉价格是17250/吨,按照这个价格来核算,标准级籽棉收购价在3.6/斤左右,而轧花厂要算上合理的利润,开秤价估计会在3.33.4/斤。

如此说来,内地棉农植棉只能保本,严重的甚至会亏本,初期开秤陷入僵局是大概率事件。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棉价要达到棉农和收购企业的满意,收购才能正常进行。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郑棉的交割库全部设置在内地,内地的籽棉开秤价及其后续走势将对郑棉仓单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期货价格若低于现货价格,在棉花资源“粥少僧多”的当下,产业资金定然会进场买入1501合约,进行“籽棉虚拟加工”,对赌未来仓单稀少,从而托底期货价格。所以综合来看,1501合约大幅下跌至14000/吨以下并不符合当下的现实。

国产棉花需求难言乐观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8月棉花供需报告中虽然小幅调低了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库存,但是数量依然高达2287.9万吨,而全球消费量上调了1个百分点,至2451.6万吨后,整体库存消费比93.32%依然属于高位。报告对中国的预测是2014/2015年度棉花期末库存为1357.8万吨,消费量只有794.7万吨,且大部分库存被政府收于国库,未来抛储导致供应集中释放的压力将十分沉重。

从纺织需求端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7月以来,每日储备棉投放成交比例多在10%15%,超过20%的情况屈指可数,甚至个别交易日成交比例出现个位数,显示纺织企业下游需求萎缩,反映在拍储上就是竞购不积极。虽然储备棉质量参差不齐,出库难也是限制企业拍储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更多的是显示出企业拿货谨慎,多随用随买,不会提前备货。

从中国纱线价格指数与进口棉价格指数对比走势来看,中国纱线价格一路下跌,显示了终端消费市场萎靡不振,库存积压,而进口棉纱线价格指数也是一路走低,反映出用纱企业即使面对内外纱价差近1000/吨的诱惑,依然用量不增。内外纱价差7月初以来的进一步走阔,更加剧了内纱消费的疲软。全球性棉花供需矛盾依然在加剧,国内棉价难言反弹,反转更是几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