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大V论坛 > 论坛详情

2015,中国5大转折和2大考题

行情分类:财经评论  文章来源:凤凰博报  2015-04-10 14:06:56

字体:

 

一带一路,亚投行,也门撤侨。2015年的春天,这3件中国主导的大事件,让全球惊讶,也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事实上,把这3件大事放在历史和趋势的维度上观察,你会发现,这可能意味着量变到质变的拐点正在到来。

 

具体说来,2015年的中国,正在发生5大转折。这5大转折,将影响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也将深刻改变世界的格局。

 

 

 

第一大转折:从印钞票的时代,迈向印股票的时代

 

所谓从印钞票保增长,是对过去十多年增长模式的概括。在这一增长模式下,国家通过提高广义货币M2的增速(一般来说,比GDP5个百分点,个别年份甚至达到GDP增速的数倍),让人民币计价资产产生泡沫,让买房的人产生赚钱效应,没有买房的人感到恐慌。最终快速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通过房地产拉动了数十个产业,带动经济高速增长。

 

如今,随着绝大多数城市房屋出现过剩,企业负债率远超警戒线,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走到了极限,这种增长模式必须终结。需要激活实业,让资金流入实业。所以,IPO注册制改革横空出世,企业上市门槛将大大降低,再辅以政府职能转换,审批事项减少,对企业减税等等,国家试图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去年年底激活股市,其实就是为了这个大转折做准备。所以,未来股权投资充满了机会,股权、债券、信托等金融资产将替代房地产成为中国最大的资金池。中国人的资产配置,也将发生历史性逆转。但这不意味着股票二级市场的估值将大大提高,因为IPO注册制下股票供应几乎是无限的。大多数股票,将维持在1020倍市盈率之间。

 

第二大转折:年轻人从热衷当官转向热衷创业

 

2014年之前,中国年轻人最热衷的职业是当公务员,因为那意味着衣食无忧,房车不愁。但随着落实八项规定反四风、反腐败的深入,附加在公务员身上的隐性福利大大降低。不仅想当公务员的年轻人少了,就连公务员队伍都出现了下海创业潮。

 

 

而国家又在给创业者提供种种便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改增,以及正在酝酿的降低企业和个人负担的社保缴费比例,IPO注册制改革等等。其结果是:创业者注册企业更容易了,办事需要政府许可的项目减少了,获得VCPE的支持更容易了,税负在不断减轻。这些,让2015年充满了创业的味道。而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重塑,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去创业,加入印股票的队伍,正成为中国年轻人最新、最大的梦想。可以预见,如果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项目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一大批优秀企业将成长起来,脱颖而出。

 

第三大转折:中国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37年,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从1978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4年,中国集中精力做的一件事是引进来,甚至不惜给外资超国民待遇。随着人口红利结束,城镇化遭遇瓶颈,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走到极限,中国开始出现产能过剩、外资流入放慢,进出口接近平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冲动,越来越强烈。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都遭遇到产能过剩的问题。二战前,解决的办法是战争,是争夺殖民地、争夺市场。但在如今的国际秩序下,只能通过资本外溢来实现。而一路一带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亚洲自贸区东亚经济共同体等等,都是中国为走出去找的由头抓手,中国资本在全世界开疆拓土的时代到来。

 

 

第四大转折:中国外交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

 

去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必须实施大国外交,在全球发挥更大的政治与道德影响力。

 

观察今年开年以来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大戏,中国外交拓展国家利益,重视国际道义,维护公平正义的主动进取、主动创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所作为还体现在国际组织上,拉群、建朋友圈是一种方式,在旧有朋友圈里提高发言权也是一种方式。比如中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已经上升到第三位,未来应该力争达到第二位。

 

第五大转折:亚太局势从轻摩擦转向合作

 

随着日本对亚投行态度的转变,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亚太地区一年多以来轻摩擦的局面也许会发生变化。中国在亚投行上获得了重大胜利,随着日本乃至美国态度的变化,中国在美日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上的态度,估计也会有所变化。今年9月,中美两国最高领导将会面,到时候也许会有更多合作的新闻传出来。

 

在刚刚结束的博鳌论坛上,习近平代表中国提出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是中国展示亚洲战略的重要文件。中国的亚洲战略,跟美国的重返亚太,肯定会不断有小摩擦,但合作将成为主流。

 

 

当然,中国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考题。我认为,以下两大考题最为关键:

 

第一大考题,如何把权力装入笼子

 

20131月,刚刚就任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中纪委全会上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随后的两年多里,我们看到反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强;通过司法制度的改革,省级以下政府完整的权力链条被打破。省级党委政府的权力明显扩张,但也受到中央更多的监督、巡视。

 

应该说,直到今天,把权力装入笼子的梦想仍然没有实现,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是中国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能否激发社会活力的关键。

 

第二大考题,如何平衡改革和稳增长

 

去年以来,有一种说法比较流行:当今经济领域最大的风险,不是经济下滑,而是不让经济下滑。应该说,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是日本的2倍,非常庞大。如果仍然要维持中高速增长,就需要不断服用激素,这样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但由于中国经济质量不高,没有7%以上的增速,就难以解决就业问题。这就让中央政府非常为难。也就是说,从短期看,改革和稳增长存在某种冲突。优先照顾哪个方面,的确是个问题,也是门艺术。而今年又偏偏是美元加息之年,全球都面临通缩的风险。

 

总之,2015年是中国发生巨变的一年,也是遭遇困难、非常需要智慧和定力的一年。

 

来源:凤凰博报

作者:刘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