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中国政策重心从政治整顿重回经济建设”的信号,5日下午在中央召开的第十二次深改组会议上进一步得到明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有利”,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1992年,在党内党外不少人在改革开放上迈不开步子。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在经济全面向新常态调整的背景下,如何正确把握好改革大局,做好改革这篇大文章尤为重要。三个“有利”或将成为以后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
改革离不开人。会议强调,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这一信号透露出中央在用人标准上出现转变,改革派将得到更多提拔。4日下午,“三桶油”董事长集体换帅,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位新人不仅仅是技术派,同时具备浓厚的改革气质。这或许只是央企掌门人大规模换帅的开始。
那么,什么样的干部是“改革促进派”?
首先,要在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同中央在改革方面的战略部署,特别对“四个全面”的内涵要有深刻理解。
其次,在行动上,要做促进改革的事,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阻挠改革。
另外,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未形成”、“四大自贸区推进改革开放、倒逼国内改革”的背景下,表明中央想通过区域改革带动整体改革上想更近一步。
应该说,这是国家向地方分发的新一轮政策红利。
民生证券管清友认为,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和京津冀、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是十八大以来中央主推的国家战略,在事件级别和事件意义上相提并论。
管清友认为,高新园区受益科技创新发展驱动国家战略的逻辑较为清晰,习主席在去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提出的第四点要求即为“要研究在一些省区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几个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如今深改小组明确了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几大高新园区和科创中心有望明确受益。
那么,谁会成为这里面的“部分区域”?哪些省市会入围?
可以预见,股市、楼市将据此掀起新一轮炒地图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