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大V论坛 > 论坛详情

猫眼电影:如何靠“在线选座”单月赚2亿票房

行情分类:产业互联网化  文章来源:i黑马   2014-07-25 17:03:16

字体:

 

 

猫眼电影是在美团电影团购的基础上,进化出的一个新兴且来势凶猛的独立新产品。美团猫眼从2012年第一版上线,到2013年初推出的3.0版,并正式更名为猫眼电影,两年内收入实现了数百倍的增长。

 

在美团整体布局的T型战略中,团购是其中的一横,而一竖指的是垂直品类。电影是美团第一个单独拿出来做的垂直品类。最初在他们提出要做电影这个品类时,遭到了很多质疑。无论从消费者,还是从商户的角度,大部分人始终认为继续叫美团电影,仍摆脱不了团购的概念。因此,该产品只能以姿态运作,而猫眼电影实际是想把电影当做一个垂直领域的主打品类单独运营。

 

据猫眼电影提供的数据,公司去年给《小时代》创造了近5千万的票房,接近10%。上个月光选座业务就创造了2个亿票房。同比先于猫眼电影4年推出在线选座服务的格瓦拉,前者票房创收多出近3倍。预计,猫眼电影的在线选座业务将在整个全国的在线选座票房中可以占到70%的市场份额,占整个中国总体票房的份额将超过20%

 

以下是猫眼电影产品总监徐梧、市场运营总监康利口述整理:

 

T型战略布局下首切电影的垂直品类

 

徐梧:猫眼电影是2012111号正式立项,一个星期就上线了,最早叫美团电影,第一版只提供影讯的查询,当时虽然想过电影可以往更深入去做,但并没有确定要做猫眼电影。我们只是觉得电影在O2O的品类里大有前景可为。线下的也一样,你会发现像万达那些广场,只要是商场它都会修电影院,在线下电影院作为用户出行的一个入口,而线上也是一样,大部分消费者第一次使用团购使用的是电影。所以当时就把美团电影推出来,也是希望能够更好的去服务我们美团已有的消费者。在票房比较好的月份,我们电影的销售额占比超过整个美团团购营收的30%。但实际上,尤其在团购这把火烧过了之后,电影的网售这件事就彻底的起来了。

 

为什么在美团电影的基础上,独立出猫眼电影?

 

第一,美团前期做电影团购积累了很多用户;第二,中国电影市场增速快,市场和用户量大,2011年全国观影人次达到了3.2亿,这是一个亿级规模的市场;第三,电影行业的单价在所有的行业里比较低,单以品类来看,它的拉新能力是最强的。另外它相对来说比较标准、比较规范,每个影院都有比较专业的售票系统,IT化程度是比较高的。

 

基于这三点,我们决定做猫眼电影。它不是美团的一个频道,它是在承载了美团的频道的基础上,重新研发出来的一个垂直领域的新的独立产品形态,我们定位是猫眼电影,而不是猫眼电影票。

 

我们的用户量来自美团辅用的一个帐号体系,光猫眼App的装机量快两千万用户了。美团还是有一定品牌的。猫眼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包括品牌效应这一块是基于美团这个的辐射影响。地推优势确实有一定的受益,但我们在动作上没有介入美团的体系团队上,本身我们两家城市有影响力,商家之间的口碑好传播好,算借助了。

 

它是从美团诞生的一个子品牌,猫眼电影是完全独立的电影品牌,这个电影品牌的诠释跟美团是没有关系,之前总有人说猫眼电影基于团购的背景会做的比较浅。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有独立的App,我们既然要把电影当成独立的服务来做,不仅是卖电影票,做团购,做在线选座,还能查询影讯,还能让用户发影评、评分、交流,这些都是一系列后端服务,跟团购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我们是以独立的事业部在运作。

 

团购只是在线售票中的一种购买方式。

 

20131月份,我们发布了当时美团电影的3.0版,直接更名为猫眼电影。在团购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在线选座新功能,这块的用户体验和沉淀涨势非常快。在线选座是猫眼电影很重要的一功能,占整个美团电影交易里的40%。但我仍然强调它不是现在唯一的购票方式。去年5月份,我们单天出票是2000张,一个月下来是1万多张,峰值2000张。再算到今年,同比来看的话,从最初的每月1万销售额到现在一个月500万的销售额,500倍,涨的非常快,递增了几百倍。现在在线售票的整体营收已经超过全国片票房的30%了,预计年底将超过50%,甚至最终突破70%

 

谈竞争关系

 

现在跟我们一起的竞争对手,大致有这么几类:包括格瓦拉、网票网,哈票网、卖座网等这类是传统媒体网;豆瓣、时光网这类是社区型媒体,还有一类是BAT和有传统的团购网站。传统的票务网站大多都是属于比较区域型的,在个别的城市做的还不错,针对这一点,美团的的全国覆盖优势比较突出。美团在全国已经开了200个城市,包括电影团购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老实说从打法的层面上我们就没有把它们当做过竞争对手。

 

豆瓣和时光网的优势在于在行业里面做的时间比较长,大家都比较看好,但他们的用户量相对较少。我们一开始也挺看好豆瓣的,但他们团队最终没有继续下去,把一些资源整体打包卖给了高朋,不做票务这个生意了。这跟公司的基因有关系。在线选座是一个交易性的业务,线下占比比较重,环节很负责,要线下布机器,还需要大量的客服,他们做不来。

 

而时光网的在线选座更多的可能是作为原有业务的一个衍生,没有投入太多运营精力,在价格和流量,以及办活动方面都不具备优势。

 

此外,猫眼跟豆瓣、时光一样也有自己的评分体系,在《变形金刚》上映的时候,我们检测了一下登陆各个平台参与投票的数据,各平台点击想看的用户分别是:豆瓣2万多,格瓦拉1万多,猫眼电影是7万多,还有其他几个网站都是几千人。在《变4》首周(按自然周计算是三天,周五、六、日)票房过6亿的时候,整个猫眼电影的在线选座加上团购所创造的票房占中国总票房的20%。包括最近的《小时代3》,在猫眼电影上的预售票目前已经冲过5万张。

 

至于BAT,他们冲进来一堆猛扎,资金实力强大,但在线选座这事最后拼的还是线下服务做的好不好。他们虽然有庞大的资金和用户量,但是后端的体验全部没有建立起来,很多服务都是依赖第三方,品质很难保证。

 

比如,我在百度上面买了张票,可能这个票需要到卖座网或者网票网的机器去取,客服就有好几家,它的服务品质非常难统一,导致体验很差。再加上在线票务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第三方的售票系统,有一定的故障机率,尤其是压力大的时候。线下有很多机器可能会坏掉。机器坏了一个星期没有人理是常事,所以当你承接了多家票务,服务就更难统一。

 

 

 

美团本身是一个用户吃喝玩乐的一个入口、一个平台,在生活服务这件事情上,美团的江湖地位可以跟BAT摆在一起。但是,BAT更擅长做互联网范畴的事,美团则擅长做人和生活服务。

 

过去一年我们做了很多系统。比如说像后台,我们会监测换纸,纸用完了会去报警的,出票机的状态我们也会去保检,包括售票系统如果瘫痪了,我们也有应急处理的方案,售票系统会出现消费者付了款但是票没买到,所以我们自己也做了容错的机制,反复去尝试,都是很细节的。

 

格瓦拉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周边信息的搜集和梳理。上海是他们的大本营,我们确实无法与之抗衡。但就全国而言,之前在武汉搞过活动,我们当时有很清楚的数据表明,相对于猫眼电影,他们把票降到5块钱、10块钱卖都卖不动。

 

其实对于用户来说,我们认为在这个市场上有两类用户是会去买电影票的:一类是电影爱好者,相对来说是观影频次比较高,比较钟情于传统的票务网站或社区平台;还有一种是电影消费者,他可能是基于约会或其他需求才去吃饭、看电影。这类用户,他观影频次没那么高,但是也有电影的需求,可是他不会为了电影这件事而去下载一个App。从这个层面来讲,格瓦拉相对来说做的更偏向于更喜欢电影的这部分人群。我们打一开始定位就特别明确,我们是面向大众的电影消费者,只要你想去看电影,你就是我们的用户。

 

我们把电影的用户我们分为三类:一类用户他看的电影电影院都不敢上演了,这类人主要出没在豆瓣;第二类用户他们看的电影就是电影院上映的,这是我们的用户;第三类,他们把电影院上映的电影下载到家里看或者在视频网站看。我们做的是中间这部分大众电影消费者。

 

竞争优势:低价+服务保障

 

我们认为服务和价格都很重要,价格是第一位,这一点对于美团来说,我们有多年团购的经验。同时我们要提供服务,最实际的就是保证消费者在首周的时候他能提前买到票,比如我们提前把《变形金刚4》首周末上映前三天的(272829)在15个城市IMAX的黄金场次全包下来了,基本上你要想看到IMAX的场次,只能通过猫眼电影来买,我们原价卖的。在保利科技馆在上映的前三天,600个座位全部卖了。我们希望让消费者不要到处去排队,不会出现跑到现场去还要买黄牛票的尴尬窘境。

 

从整个产品形态来讲,我们是叫猫眼电影,不是叫猫眼电影票,这是我们跟BAT很大的不同,BAT没有做独立的App,更多的是想把票放在上面去卖,而我们认为是要去服务用户去看电影的全过程,从用户得知到一个影片什么时候上映开始,到他去关注这个影片各种信息的更新,再到他决定去哪家影院观影,继而选厅选座位,直到看完回来再发影评去评分,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所以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卖票,,我们是帮用户把看电影这整个过程当中的服务闭环更好。

 

看电影这个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一开始了解信息,查询信息做决策,看完之后回来再交流,它是一个整体,以前的路径是在时光查影讯,在美团买票,在豆瓣评论。这个很痛苦,因为对消费者来说你要装三个App,或者访问三个网址。还要注册三套帐号。这个完全可以一方做好,对于消费者来讲,只要你把这一整套服务闭环做好了,他是不需要去引导的,很自然就会来使用。

 

总体来说,猫眼电影的用户具备大体量优势,基本上可以秒杀市面上所有独立的电影票务网,其他玩家全部加起来可能都没有我们大。不算团购,光是选座这块,很难有人能做到5亿销售额,我们单拿在线选座一个月创造的2亿的票房就可以把他们秒掉了。

 

文章来源于:i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