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大V论坛 > 论坛详情

[金错刀]刘强东的警告:零售为王!分销商模式将被干掉

行情分类:产业互联网化  文章来源:金错刀  2014-09-19 14:28:03

字体:

 

这也是刘强东对传统企业的几句警告:未来不需要分销商。分销商模式、加盟模式都会被干掉。文/金错刀

 

最近有两个数据很触目惊心:第一个数据是,2014年前六个月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 0.2%。而阿里、京东等电商交易金额均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第二是8月下旬京东、国美、苏宁先后公布了上半年财报。京东以512.7亿夺得第一名,苏宁以511.5亿屈居第二。

 

京东超越苏宁、国美背后,就一个关键词:零售。

 

与这个数据相对应的是,最近在晋江做调研时也发现,晋江这个靠渠道模式成为鞋都的地方,正在集体转型,转型的方向就是:从大批发到大零售。

 

据说,刘强东在内部已经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做网上沃尔玛,下一步挑战沃尔玛。

 

几年前,刘强东就有一句警告:电商的本质就是零售。对很多品牌企业而言,品牌的本质就是零售。

 

这也是刘强东对传统企业的几句警告:

 

1、未来不需要分销商。分销商模式、加盟模式都会被干掉。

 

中国很多品牌企业采取的都是大批发模式,每年的关键环节就是订货会,但是带来一个巨大的难题:不知道用户是谁,不知道用户喜好什么,不知道如何针对用户的喜好做出快速调整。换句话说,在这个过剩时代,没有对用户感知的温度感必死。

 

刘强东:大型超市,以及分销商。3C分销商在美国基本上垮了。现在中国为什么需要分销商?中国的零售商太分散了,几百万家,分布在小县城、小镇上。美国的淘宝占了40%的零售份额,中国的淘宝连12%都没有。中国零售市场向前走,走到20个零售商就占40%的市场份额,电子产品前三的零售商就占80%90%份额,这意味着什么?将来品牌商不需要分销商,只要管理几十个零售商。所有为消费者服务的加盟模式我都不看好。20年前,上岛咖啡采取加盟模式,各个城市找一个,一夜之间遍地都是,一年几个亿赚到手。加盟模式从纯生意角度是最好的方式,但长远来看,价值很少。不仅投资人,包括很多创业者、企业家都追求干活特别少还能赚大钱,但你不想想,你提供那么一点价值,你凭什么赚大钱?我认为,工作做得越多赚的越多,做的工作少就赚钱少,世界是公平的。当然,我刚才说的是整个消费行业,脱离这个行业,规律也许就不适应了。

 

2、先进的供应链会打败落后的供应链,比如小米。

 

不管是手机还是品牌公司,最大的敌人是库存。小米颠覆传统手机的背后,就是把所有中间环节砍掉,砍掉了传统手机的三级代理制,就这一个环节能砍掉30%左右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公司和用户之间的链条非常直接,这种直接的关系,最大的好处是减少了库存压力,比如可以根据用户的预约数来确定产量。

 

刘强东:在内部早会上我也说过,大家千万不要说怎么样叫互联网思维,因为可能会走火入魔的,小米的成功核心还是把供应链的效率提升,降低了成本,因为传统卖手机的都要通过渠道,因为品牌商不直接接触用户,而采用层层批发的方式。第二,过去做手机效益很低,从手机出来,到铺完渠道要15天时间,现在当天就可以,比如说物流,我们希望5-7年之后,京东商城60%的货物从工厂大门直接送到家里去,我们现在已经跟手机品牌商合作,比如说一个手机品牌还没有生产下来的时候,我们预售2分钟预定了30万台,以前要送到京东的库房,再送到配送站,配送员再送到客户的家里。

 

这里我们的机器直接送到配送站,连库房都跳过去,配送员直接出发送到客户家里去,我们做了数百个城市,连农村的用户都在24小时收到货了。这是传统零售行业是做不到的,小米还是把成本降低了,效率提升了。背后经济的规律,世界上能发现定律的没几个人,牛顿定律再过二十几年还叫牛顿定律,所有的物流都没跳过那几个定律,这是我的观点。

 

3O2O、大数据是零售战争的下一个战场。

 

要发现用户痛点,真正的核武器是大数据,只有强大的用户数据,才能对用户行为作出真正的挖掘。而O2O则是一个解决方案,线上加线下模式背后,最大的挑战是精细化运营。

 

刘强东:我们的O2O项目,都是围绕我们物流的,只是把它细化,我们过去十年在品类扩充,品类管理来讲做得比较松,但是未来每个都会细化的管理。我们发现电商做了这么多年,不管是京东还是阿里,有一类品类大家都没做好,那就是油盐酱醋,就是商超、便利店,3000SKU,京东自营模式做不好,因为太便宜了,一瓶水几块钱,但是又是买得最多的问题,发货加上物流成本,利润又没有多少钱。

 

我们利用京东的物流,做了一个项目,把北京分成网格状,我们每一个直径一公里的都有京东2.7个配送员,至少有1个便利店,都是有消费者的。所以我们通过网格状之后,消费者买醋和油的时候,或者买瓶水的时候,我们就找里你家最近的水在哪,有可能在沃尔玛,有可能在7-11,离你最近的水在哪,我们实时对我们的配送员下发指令,让我们的配送员去那里拿一瓶水送到哪里去,这个就是O2O的项目。这样就解决了京东和阿里没有做好的,又满足了消费者高频购物的需求,这只是给大家举个例子。

 

这三个警告,哪个对你最紧迫?

 

 

 

 

 

未来3年电商变革趋势:产业群电子商务化,平台电商全面缩水

导读:三年后,2017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将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思考和探讨。2014年,大型平台电商陆续上市,垂直电商死剩无几,唯有潜力但一时很难盈利的就在生鲜和农产品电商了。

 

今天要探讨的不是生鲜农产品电商,是三年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为何要谈这个话题?前几天受邀参加葫芦岛的中国服装电子商务大会,面对记者的采访,提出了产业群电商化的发展趋势,如何依托电子商务打造扁平化的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从基地到用户,彻底消灭了中间的各个环节,成功实现商、物流的分析。

 

在与葫芦岛杨市长交流的时候,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而且对于我提出的未来产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度共鸣。不光是葫芦岛杨市长,今年我在于山东新泰市市长、浙江温州瑞安市市长等交流中,也看出三线城市政府对产业互联网化的急迫。

 

下面我把产业基地电商化,打造扁平化供应链架构的推进思路一一呈现给大家!

一、二三线城市产业群互联网化成必然趋势,渠道将被陆续干掉,包括部分线上渠道

2014年的今天,一线城市的品牌几乎全线电子商务化,进入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受此影响,二三线城市的产业群也看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商机,陆续拥抱电子商务。但由于过去人才和思维的差异,更多的依附于第三方渠道商,通过第三方渠道上在电商平台上推动交易。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今天的产业基地,已经开始建立自有电商平台了。下面以两个例子来说明:

 

1、泳装产业的互联网化趋势:8月中旬,在葫芦岛的服装电商大会上,葫芦岛作为全国泳装70%份额的产业基地,目前开始全面推动电子商务化,直接在产业基地孵化电商企业,从品牌基地直接打通到天猫、京东、聚美优品等平台,实现电子商务化,目前葫芦岛的泳装电商已经达到573家,年销售额到131亿元。未来的趋势看,产业群的电商很可能会绕过平台电商,直接进入移动端、社区。

 

2、农产品电商直供成趋势:过去两年,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等成功农村品电商搭建了B2C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天猫的B2BC的天猫农业、天猫国际等都是基于基地直采模式,原因就是农业基地根本不懂互联网。随着农业基地的互联网化,未来基地的品牌化,未来的农产品电商将不是平台电商拉动农业基地,而是农业基地推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甘肃成县的农业、阳澄湖的大闸蟹,今年都已经主动互联网化了。未来的农业电商,将是品牌基地直接到社区

【观点】二三线城市、县级城市的互联网从2014年开始将愈演愈烈,新型的产业群基地电商化会带来新的商机,所有渠道都必须“思变”了。

 

二、政府思维已经转型,成为主要推力,但如何落地,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引导

产业群互联网趋势发展是必然,真正能成功推动转型升级,需要多个维度的支持。政府的互联网思维转型非常重要,在于辽宁葫芦岛、山东新泰、浙江瑞安等政府高层的交流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思维已经开放,已经虚心拥抱互联网,他们对推动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很有决心,但如何落地,他们的思路还不是很清晰。

 

企业角度来看,推动力会严重不足。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渠道互联网化是最快的,产业群基地,特别是二三线产业基地,经营管理者接触互联网机会本来就少,因此要有这个意识,并能主动的推动,确实挑战很大。

 

【观点】真正要推动,需要有第三方机构懂互联网、懂电子商务、懂新型供应链发展趋势、同时能统筹整合资源。,从政府、企业角度进行思路引导,电商平台、物流供应链机构,要从服务角度引导。政府要跳出来,作为组织和资源支持者,这样才能真正快速推进。

 

三、3年后,平台电商面临新变革,B2CB2B2C面临缩水

未来3年后的电商,流量不在是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精准的用户。大数据驱动的末端消费,直接营销到线上社区和线下社区,未来的消费人群是90后聚集的线上社区和60后聚集的线下社区。末端社区平台基于社区人群需求导向的C2B的电子商务将逐步成为主流。品牌基地直供到社区,通过快速的物流网络从基地到消费者是必然趋势,这样一来,3年后传统的B2C电商和开放平台的B2B2C的电商,同样面临缩水。

 

【观点】这一切的因素都是消费人群的购物习惯变了。产业群基地与“两个社区”直接打通,便利店最后一公里物流会迎来绝对的商机,未来的产业基地电商化,将陆续走向移动电商、社区O2O平台,绕过B2CB2B2C平台。

 

四、C端用户之争将愈演愈烈,共同属性会员共享成为商机

线上线下社区会员之争将愈演愈烈,会员之争是多维度的,有从最后一公里物流角度、有从线上社区角度、有从用户历史消费信息角度...这些都是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基础。

 

上周在葫芦岛服装电商大会上演讲完毕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特别强调了,产业电商的发展,一方面推动基地的电商化,另一方面要抓住末端用户,谁先抓住精准的用户群,谁将抓住未来的商业。移动互联发展的今天,微信、微博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微信。

 

未来的产业群的电商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去挖掘会员:

1、与最后一公里平台合作:包括猫屋、嘿客、社区001等企业,目前都在大面积的整合社区消费人群。产业群直接与这些末端平台打通,是未来的趋势。

 

2、与同类消费人群的品牌共享会员:对于同样的消费人群的非竞争类品类,完全有会员共享的价值。曾经有星巴克与优衣库的捆绑营销案例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创意。

 

【观点】品类精准的用户人群,是产业群电商的商业核心,抓住客户是第一步,培养忠诚度,带动口碑营销,同时打通末端的O2O体验,终身拴住用户是关键。

 

五、3年之内,中国物流大网将面临重组

2014年,原来服务于B2C的落地配物流小红帽、深圳银捷陆续被顺丰收后,接下来他们的服务将不仅仅是在B2C落地配,更多的将服务未来的嘿客的O2O物流。

 

未来的全网的物流服务必将面临重组,具体重组趋势如下:

1、物流园区变革重组:过去以存货为主的大型物流园区将陆续变革,未来的物流园区将成为快速的运转中心,因为未来的每一件商品都是由末端驱动的,二不是库存驱动的零售。

2、快运网络成为主流趋势:不管是零担、还是专线,以及当今的高铁快递,整个快运网络将全面兴起,从产业群基地到末端社区的快运网络将成为主流趋势。

 

3、最后一公里物流平台成为核心:最后一公里和便利店的融合发展成主流趋势,产业群的商品会直接送往末端的物流集散点。这个方面亚马逊在美国今年年初做的更极致,在客户还没有下单之前,就根据大数据的预测,将商品送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集散地。

4、物流运力平台整合互联网化是必然趋势:在中国社会运力最主流的物流载体,在互联网化的今天,司机的移动互联网化是主流趋势,通过移动互联快速调动社会运力是必然。

 

这样的整合方式分为三大类。

1)基于城市配送的运力资源整合;

2)基于区域物流的运力资源整合;

3)基于全国全网的运力资源整合。

越到后面难度越到,当然难度大的,一旦成功成功,商业价值将不菲,但要说明的是,不是用一个软件就能实现的,这里有多维度的复杂因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两个月前的文章《互联网在如何重塑物流?》。

 

5、物流平台将直接渗透到产业基地,重组原有模式。产业群的互联网化过后,商、物流分离成为主流趋势,产业基地直接进入大网的物流模式将是热点,这当前大部分物流公司根本没有重视的市场,这个价值我就不细说了,具体怎么玩,要结合每个产业基地的情况和物流企业的网络优势而定,这里我就不细说,大家可以通过“黄刚有约”各站(线上微信群、线下各站活动)与我交流。

 

【观点】互联网时代,物流会因为前段的商业变化而发生,产业群互联网化将带动物流体系的重新组合,里面蕴藏着各种商机。

 

六、产业供应链将从工业时代模式转向互联网模式,彻底扁平化

产业群的供应链因互联网的变革,将从驱动方式上将发生的变化,C端用户驱动模式下,供应链结构将彻底变化,采购、生产、渠道、客户体验、信息等角度全面发生变化,盘点一下从工业时代供应链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有着10大差异。

 

1、工业时代的供应链是工厂或渠道驱动,互联网时代是C端驱动。

2、工业时代的库存是实物,互联网时代是信息代替库存。

3、工业时代的产品以研发和生产为中心批量生产,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定制用户DIY为中心。

4、工业时代生产制造是集中生产,互联网时代数据化云端柔性制造。

5、工业时代是跨机构多部门协同,互联网时代是扁平化组织。

6、工业时代是以合同物流为主,互联网时代是以零担快运和快递。

7、工业时代的物流园区以存储商品为重心,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中心以快速中转功能为重心。

8、工业时代的订单是集中订单模式,互联网时代的订单是多批次少批量模式。

9、工业时代的供应链信息是单向传递,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全程可视。

10、工业时代供应链中的大数据价值在渠道,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大数据价值在线上和线下的两个社区。

 

【观点】产业群互联网化,供应链彻底扁平化,真正懂得趋势,并能够玩的供应链几个凤毛麟角,这需要懂供应链、懂电子商务、懂互联网、懂大数据、懂商业变革,未来的行业,将是由这样的机构主导的。

 

七、产业群互联网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思维、人才

最后要说的是,产业群互联网化转型所面的挑战,看到方向了,要看清楚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成功实现落地。

 

1、思维是最大的挑战,不管是政府思维还是企业经营者的思维,都要因为末端用户的变化而变化,末端用户的变化是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的影响而变的。因此推动产业群互联网化发展的各大角色,都要用新思维变革自己,只有变革自己拥抱变化才能获得落地的价值。

 

2、人才是第二大挑战: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的产业群,往往缺乏一线城市的互联网思维,真正用有新思维的人往往也不愿意呆在二三线城市,所以各大产业群推动互联网化,人才是最大的短板。

 

如果解决这个问题?走出去,引进来,是最佳的方式,组建新思维的85后、90后团队,走到互联网发达区域,将新的思维、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互联网企业的基因带回去,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另外一个方式就是请资深的电商运营团队、物流平台团队到产业群,进行不同的深度交流。

 

【观点】思维和人才本质上是人的问题,政府和企业要从人才结构和培训孵化上下功夫,尽可能的情况下组织,这种组织方式可以是O2O的方式,线上组建对口交流,同时线下对接相结合。

 

总结:产业群互联网化是必然趋势,新型的供应链结构将快速裂变,电商、物流、供应链都将迎来新的变革,这个时代不缺商机,缺的是能认识和把握商机的人。

 

作者介绍:

黄刚,中国供应链联盟理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化专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物流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专家组组长)、汉森世纪供应链总经理、 MBA客座教授(物流与供应链方向、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物流年度人物、2012年中国供应链十大年度人物、2012-2013年中国电商物流突出贡献人物,中国物流第一新媒体平台“物流指闻”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