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万联网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银行、证券、保险、互联网、制造业、IT等各家机构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业态和创新不断涌现,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4G技术纷纷逐步走向应用。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为了推动国内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管理水平的提升,树立行业发展标杆,万联网策划编撰了《2014中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白皮书内容覆盖国内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最新趋势,并收录了平安银行、京东、一达通、金电联行、和诚运盈、吉信佳、汇通供应链七家企业案例。已于2014年10月31日上午在万联网承办的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供应链金融分论坛上发布。以下为白皮书的综述部分。
供应链金融vs互联网金融
供应链金融
按照人民大学宋华教授的定义: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集物流运作、商业运作和金融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它将贸易中的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用供应链运营盘活资金、同时用资金拉动供应链运营的作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如何更有效地嵌入供应链网络,与供应链经营企业相结合,实现有效的供应链资金运行,同时又能合理地控制风险,成为供应链金融的关键问题。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指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技术基础,利用现代互联网资源实现融资、支付以及信用中介的目的,这是一种新的金融模式。目前典型的商业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模式(如支付宝)、网络融资(如P2P信贷、众筹)、渠道业务(以互联网基金销售、理财为代表)、虚拟货币(如“比特币”)
互联网供应链
本报告认为“互联网供应链”是指供应链中,上下游交易关系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即供应链中交易关系部分或主要为电子商务模式,资金流也将依赖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如第三方支付、网络贷款等。
互联网供应链在电商模式中,有两种模式影响最大,即电商平台型和交易平台型两种。淘宝、天猫是典型的电商平台型,可视为由N个互联网供应链组成。京东是交易型,京东通过电商与上游供货方形成复杂的供应关系。
除以上两种典型的模式之外,互联网供应链在服务领域(服务供应链)、制造领域、流通领域等,有多种形式存在。但各类供应链的特点是:多由中小企业组成。而这些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需求,由于规模小,资产少,其往往无法通过传统的资产抵押方式获得商业银行融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是经营常态,大大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及电商模式的发展。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生态系统
互联网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了社会商业结构中多数机构,参与主体众多,主体的规模、在供应链结构中的位置与地位、主体融资需求、地理位置等,都存在极大的差别。但无论什么样的分类方法,每一类商业模式都必须有一个居间主体(中间)存在,在“供应与需求”之间建立联系。虽然互联网金融为金融脱媒模式,但脱离的是传统的银行中间,而不是“供应与需求”可以进行无任何居间的交易模式。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
基于对本报告中所收集的平安银行、京东、一达通、金电联行、和诚运盈、吉信佳、汇通供应链七家企业案例的研究,我们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归纳如下表所示: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1、平台化
平台式的交易集成创新,各参与方的成本都比较低,包括签约成本、信用评价成本、信息采集成本以及风险的管理成本等。
2、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除了阿里金融、京东金融等大的电商平台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大玩家,参与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包括外贸综合服务平台、P2B平台、O2O平台、大数据信用平台、ERP公司等都有可能成为参与主体,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将迎来一个百花盛开的时代。
3、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平台,摆脱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地位,建立中小企业与广大投资者的直接接触的融资机制。资金来源的创新,P2P、众筹模式的核心在于使得资金流动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实现了金融脱媒。
4、大数据的运用
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内部信用创新,则充分利用供应链模式自身的特别,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来实时判断交易者的信用变化及信用水平,提出实时的风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