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朗姿股份出资5亿设全资公司 加强医美板块业务
朗姿股份10月16日晚公告,拟以股权和现金方式出资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朗姿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专注于医疗整形美容产业领域。
朗姿医疗的注册资本由公司以持有的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深圳米兰柏羽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四川晶肤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西安晶肤医疗美容有限公司、长沙市芙蓉区晶肤医疗美容有限公司和重庆晶肤医疗美容有限公司的股权共同作价出资,不足部分以自筹资金或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解决。
朗姿股份表示,自实施“泛时尚产业互联生态圈”战略以来,公司先后投资了韩国著名医疗美容机构Dream Medical Group Co.,Ltd.和收购了“米兰柏羽”及“晶肤医美”等优质医美品牌及其旗下六家医疗美容机构的控股权。为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公司医疗美容业务发展,公司成立朗姿医疗作为独立的运营平台,从事专业化的医疗管理和投资。朗姿医疗成立后,将作为医美板块的持股平台,通过自建和收购并行的模式加快医美板块的发展。
(二)铺店遇冷 都市丽人内衣关店转型进商场下农村
曾经战无不胜的广泛铺店策略遭遇到消费升级的挑战,鞋服专业店尤其感到凉意。都市丽人也不例外,开始将渠道重点转向商场、购物中心以及包括乡镇级别的低线城市。都市丽人执行董事及副总裁程祖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两年正在经历“零售特别年”,渠道分散带来的消费分散要求零售商必须进行渠道转型,“根据盈利点做店铺画像,都市丽人门店可以开到1.6万家”。
主动关店
截至今年6月底,都市丽人的分销网络共有8371家零售店,其中包括6803家加盟店和1568家自营店。都市丽人主席、行政总裁郑耀南曾表示,鉴于中国经济发展不明朗,以及微商的负面影响,集团已采取较谨慎方针,收紧门店拓展政策,以及评估关闭不盈利门店。程祖明认为,国内消费者的购买趋势从最初的商业街、步行街购买转移到了商场、电商甚至社区店,“之前我们一条街可能开好几家店,现在必须关掉效益不好的门店”。今年上半年都市丽人一共减少323家加盟店,新增85家自营店,总门店数量净减少238家。
事实上,包括都市丽人在内的整个鞋服行业最近几年一直处于关店调整以及转型的时期。尽管门店数量在减少,但程祖明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并且按照都市丽人对渠道的规划,“根据盈利点做店铺画像,都市丽人门店可以开到1.6万家”。以都市丽人来说,一二线城市只有不到5%的门店,而大规模的门店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2015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都市丽人共有8085家门店、1032家新增门店,主要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城。门店主要分布在包括商业街、小区、交通枢纽、校区及商业超市的大众市场零售网络。
进商场下农村
现在,程祖明将都市丽人的渠道重点放在了对商场、百货店及购物中心的高端零售网络以及对五六线城市甚至乡镇区域的延伸上。
“现在我们更在乎租售比,而不是坪效。”程祖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与传统的街边店比,商场的成长性更好,并且依靠品牌知名度与商城的议价能力也比较强。另一种现在正在尝试的社区店则在与消费者互动上效果明显。这些门店试图将消费者的日常贴身内衣需求截留在社区内实现,目前社区店只在南方某些城市的大型社区里,还未开始大范围推广。
都市丽人对于海外市场的尝试已经开始。据程祖明介绍,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巴西等国家都市丽人已经开出不少门店,其中印度市场的表现令人惊喜。但是都市丽人目前并不准备进入欧美市场,“欧美人身形和亚洲人相差太大,中国消费者更追求舒适,欧美消费者在乎款式。相应的,欧美内衣巨头品牌也很难进入中国市场”。
据记者了解,维多利亚的秘密之前通过代理商进入中国,在北京银泰等开出的几家门店都已经关闭,品牌直营的一家门店也已经撤出中国市场。
微商式微
在今年上半年财报中,都市丽人营收22.11亿元,同比仅增长0.2%;净利润1.74亿元,同比跌35.63%。都市丽人解释,期内无痕无钢圈文胸需求大增,微商能于供销层面快速反应并把握此机遇,而集团该段期间则缺乏此类产品,销售增长受到影响。
“微商”成为都市丽人业绩下滑的一个原因让舆论哗然。程祖明称,女性和儿童用品行业是微商最容易进入的,从微商开始做面膜时,就预料到他们会来内衣行业。“微商卖的大多是基本款,他们层级代理。很多代理本身是我们的消费者,做了微商之后,原来的目标消费者及其周边的人群可能都会使用微商的商品。”但是程祖明也表示,微商在一个品类的生命周期是18个月,内衣行业已经结束了微商时代,预计在明年进入下一个行业。
在程祖明看来,中国内衣市场规模第一名才仅有3%的份额,市场承载力足够大而品牌又很分散,这就造成了包括微商在内的很多不知名品牌也同时存在。但是国内的贴身内衣消费习惯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人均支出仅为后者的一半左右,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城镇化进程加速,内衣市场进一步扩张,这一差距将快速缩小,市场上的品牌集中度也将提高。
二、 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工商总局:网络抽检不是和电商企业过不去
近期,工商总局公布了2016年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在有效送检的为497批次样品中发现172批次商品质量不合格,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6%。工商总局消保局负责人今日表示,线上抽检结果适用于线下销售,对在线下实体店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违法行为同样要依法查处。处罚结果应计入企业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
他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经营同样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近年来,工商总局先后制定出台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规范商品交易秩序,保护线上线下消费者合法权益。此次专项抽检工作是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的一项常态化工作,个别媒体渲染工商总局要与电商企业过不去并不准确。
据了解,此次专项抽检工作是根据年初工商总局的安排部署进行的。消保局又针对此次专项抽检专门下发了通知并召开会议,组织北京、上海、浙江、重庆、内蒙古等五省(区、市)开展在主要电商平台上交易的商品质量抽检。承担抽检任务的省、区、市工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制定抽检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抽检程序开展抽检,详细记录经营者、商品信息和交易、拆包查验、封样全过程,及时将抽检结果送达被抽检经营者,保障经营者的复检权利。
各地在抽检过程中还注意加强与电商平台经营者的沟通和协调,电商平台经营者对此次专项抽检工作予以了大力配合,在抽检过程中与承担抽检任务的工商部门反复核实确认相关信息,提供经营者的联系方式方法,有的还代为通知经营者。工商总局向电商平台企业通报抽检结果后,所有参会企业都表示将按照工商部门的要求加强整改,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商品质量审核工作,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商品立即停止销售,全面清理,及时解决消费者的诉求。苏宁易购等平台企业还专门向工商总局递交了整改报告。
针对此次线上抽检不合格检出率超过3成,该负责人表示,商品质量首先要由生产经营者把关,进行出厂前的合格检验,不合格的商品严禁出厂销售。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生产领域商品质量由质量监督部门负责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由工商部门负责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是在生产经营者自检、质量监督部门抽检基础上的监督检验,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最后一道关口。工商部门不是对市场上所有商品质量进行普遍抽检,而是针对消费者投诉举报集中的问题商品开展专项抽检,属于靶向式抽检,目的是发现问题商品,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由于抽检的商品品种不同,每次抽检的不合格率会有差异。工商部门只针对当次抽检样品作出不合格检出率,不对某类商品作整体质量判断。
(二)2016年10月《中国棉花协会国产棉质量差价表》正式发布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国产棉质量差价表管理办法》的规定,现正式发布2016年10月《锯齿加工细绒棉质量差价表》、《皮辊加工细绒棉质量差价表》和《长绒棉质量差价表》。
本次只调整《锯齿加工细绒棉质量差价表》(单位:元/吨):与上月相比,白棉一级、二级与标准级的价差由500、300缩小至400、200,白棉四级与标准级的价差由-300元扩大至-350,淡点污棉一级、二级与标准级的价差由-250、-500缩小至-200、-450;淡黄染棉一级、二级与标准级的价差由-850、-1250缩小至-750、-1150;黄染棉一级由-1450缩小至-1350;断裂比强度S4与S3的差价由-350扩大至-400;长度整齐度U2与U3的价差由150扩大至200。
其余指标价差幅度以及《皮辊加工细绒棉质量差价表》、《长绒棉质量差价表》保持不变。
三、 本周聚焦
(一)服装在线零售额增长迅速 预计2025年中国将超越美国
近日的报道中了解到,服装已经成为电商最主要的品类之一,因此受益于电商的发展,服装的在线零售额迅速增长。据数据显示,2016-2024年服装电商市场以高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市场是主要推动力。
服装市场分为男装、女装和童装三大类,电商服装市场则主要有男装和女装两大块。男装进一步分为衬衫、卫衣、裤子、牛仔裤、西服、短裤、睡衣等,女装分为裤子、上衣、裙子、睡衣、外套等。
互联网覆盖率提高、手机用户数量增加等因素都促进了服装电商市场的发展。未来十年内商品多样、价格便宜等因素将刺激服装电商市场的增长,女装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手机和平板网购方式的崛起、以及卖家采取各种畅销手段都将促使市场的繁荣发展。
据悉,服装是美国电商市场的第二大品类,中国服装电商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超越美国。到2025年亚太地区的服装电商年复合增长率最高,在线销售额将超过欧洲。中国和印度等地的互联网和基础设施发展都促使服装电商市场进一步发展。
全球服装电商市场中,主要参与者包括亚马逊、Gap、沃尔玛(专题阅读)、eBay、Staples、Apple、Kroger、阿里巴巴等。亚马逊是全球服装电商市场的领导者,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阿里巴巴在这一市场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控股意大利DEA童装品牌 圣泉集团携内暖纤维进军意大利纺织业
2016年10月11至13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迎来了纺织界的一场盛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intertextile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PHValue中国国际针织(秋冬)博览会将在同期、同地隆重举行,可谓盛况空前。圣泉集团再次携石墨烯+化纤系列复合新材料(内暖纤维、内暖烯孔、内暖绒)亮相,作为圣泉集团世界首创的生物质石墨烯内暖纤维新材料以及应用品,一经亮相在中国纺织业引起了业界轰动,并对中国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
10月11日,圣泉集团在万众瞩目中隆重举行了“生物质石墨烯+化纤系列材料复合研发成功暨圣泉集团携内暖纤维进军意大利纺织业新闻发布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在会上的关于石墨烯内暖纤维一系列精彩的演讲得到了到场嘉宾以及相关学术专家的一直认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王玉萍副会长;山东服装协会张春华秘书长等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新闻发布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更是对圣泉集团内暖纤维材料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在发布会上董事长唐一林说,作为国家技术高新示范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济南圣泉集团,多年来始终坚持科研、生产与应用紧密结合,凭借着出色的科研创新能力,创造了生物质新材料领域的多个奇迹。2014年圣泉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率先从植物秸秆玉米芯纤维素中提取出生物质石墨烯,也打通了从石墨烯材料到经济消费品的石墨烯产业链;2015年将石墨烯添加到粘胶纤维中,并研发智造出了基于这种内暖新材料而制成的养体内衣系列、除臭袜品系列等产品,实现了石墨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同年与涤纶复合研发成功,使石墨烯应用在纺织行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今年又将生物质石墨烯与锦纶、腈纶、氨纶、羽绒棉、维尼纶、聚氨酯、乳胶等全化纤系列材料成功复合应用,研发出内暖绒健康被、内暖绒服、石墨烯助眠枕等系列产品,成功打造出了推动中国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内暖纤维、内暖烯孔、内暖绒三大系列上百个衍生产品。
据悉,圣泉集团已于2015年成功将这种新材料及产品投放市场,不到一年时间里得到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他们对这种新材料带来的神奇健康功能体验感到惊奇。正是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可让圣泉集团有了坚定走下去的信心,也有了继续为人民谋求更多健康福利的动力。这一年来,生物质石墨烯内暖新材料也备受纺织业界领导及同仁的高度关注,石墨烯内暖新材料先后在2015年、2016年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领衔的专家组鉴定,这种新材料具有超强的低温远红外、抗菌抑菌、吸湿祛湿、抗静电、防紫外线等多种健康功能特性,并且各项功能特性均到达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董事长唐一林还重点说到,圣泉集团还与意大利国家科技能源发展研究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这是意大利国家科研机构首次与中国企业签约合作。对方看中的正是圣泉出色的科研能力、石墨烯产业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极高的市场经济价值。圣泉集团还与多家意大利纺织企业签署了供货意向,并与意大利DEA童装品牌达成控股投资意向,双方就内暖纤维面料、Dea品牌服装设计和品牌服饰销售等一系列项目开展合作研究开发,这也标志着圣泉集团石墨烯内暖新材料真正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到国际的认可。
据悉,圣泉集团独创的生物质石墨烯内暖品牌,在2016年3月份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点赞;在2016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活动评选中,内暖纤维品牌又以“功能亲肤纤维”入选中国纤维年度流行趋势。
在2016年9月14日,意大利教育、大学和科研部在意大利国家参议院新闻发布厅隆重宣布圣泉集团石墨烯内暖纤维荣获2016年意大利国家科技创新奖。意大利国家参议院议员、参议院科技委员会委员斯特凡诺•坎迪亚尼(StefanoCandiani)、意大利伽利略科技大学代表向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先生颁发了获奖证书。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获得意大利国家级科技创新大奖,“内暖”也震惊了意大利整个纺织界。
2016年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带一路”源于纺织,圣泉集团作为世界首创将石墨烯应用到纺织服装领域的唯一一家企业,将诺奖新材料石墨烯与氨纶、涤纶、锦纶等各种纱线进行复合应用,集上下游所有产业链于一体,在纺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球首创石墨烯+化纤系列复合材料的面世,对于整个纺织行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助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为转型中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