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蛋价下跌空间有限
4月下旬以来,鸡蛋期货出现冲高回落行情。分析人士表示,因鸡蛋供过于求的市场认知深入人心,诱发了恐慌性下跌。不过,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备货需求或会对鸡蛋价格形成一定的提振作用。
供过于求深入人心
“五一”节后鸡蛋期货出现高位回调,截至上周五收盘,主力1709合约收报3832元/吨。4月末,全国大宗鸡蛋价格为2.33元/斤,月环比跌13%,同比跌32%。
新纪元期货分析师王成强表示,即便是在“五一”小长假前,现货仍陷入少见的反季节下跌之中,这种绝对价格已处于近11年同期低位。由于价格长期的低迷,市场主体情绪悲观,供过于求的市场认知深入人心,诱发了恐慌性下跌。
“目前鸡蛋市场最主要的问题仍是现货价格持续低迷。”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员刘佳伟表示,这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其一,禽流感疫情影响鸡蛋消费,活禽市场关闭导致淘汰受阻;其二,实际全国蛋鸡存栏数据可能比市场看到的数据高;其三,鸡蛋期货自1703合约开始修改交割规则,蛋鸡养殖户参与期货积极性提高,由于2017年初以来鸡蛋现货行情差,鸡蛋价格保险受到养殖户欢迎,参与保险的养殖户损失并没有那么严重,保险补偿弥补了部分亏损,蛋鸡存栏不会因亏损而快速下降。
端午节备货或存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市场备货需求或会对鸡蛋价格形成一定的提振作用。按照往年经验,端午节前一个月左右,鸡蛋现货一般会出现小幅上涨,节前半个月左右会达到阶段性高点。
刘佳伟表示,过去五年,端午节前鸡蛋上涨均值在0.4-0.5元/斤,今年现货基数低,预计上涨0.3元/斤是较为合理的水平。而中秋节前,鸡蛋现货一般自备货启动点上涨1元/斤左右,预计9月鸡蛋现货高点在3.5-3.7元/斤左右,对应期货盘面高点区间在3800-4000元/500千克左右,4000元/500千克上方不建议追多。另外,从基差来看,目前鸡蛋1709合约大幅升水主产区现货1700元/500千克,升水幅度处于上市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高升水也会对期价有所压制,鸡蛋1709合约上涨阻力较大。
王成强表示,上半年鸡蛋价格高点大多出现在端午月份。节日需求因素会带动买兴热情。另外,5月份蛋鸡存栏趋向缓慢减少,且临近入夏,产蛋率也将进入下降周期,对于低价圈波动的现货而言,反弹势将应运而生。目前,鸡蛋期货远月1709、1801合约分别升水现货65%和67%,暗示去产能背景下,市场看好远月价格。此外,在国内金融监管趋严、去杠杆、去泡沫背景下,农产品季节性抗跌的表现,可能成为阶段性市场的亮点。
(二)需求旺季来临 豆粕偏强运行
经过4月中旬的大幅反弹后,近期大连豆粕进入高位振荡阶段。展望后市,南美大豆收获已过大半,对市场的利空压力已基本消化;美国大豆种植潜在炒作因素较多;国内豆粕需求进入旺季。在此背景下,大连豆粕有望继续维持偏强振荡走势。
国际豆类利多因素有望发酵
目前南美大豆收获已过大半,再度上调产量的空间较为有限。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Safras &Mercado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4月28日,巴西2016/2017年度大豆收割工作已经完成94.8%,高于一周前的93%。其中,大豆生产第一大州马托格罗索州和第五大州南马托格罗索州收割完毕。据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报告,截至目前,阿根廷2016/2017年度大豆收割已经完成1/3以上,产量变数不大。后期南美方面唯一对市场造成影响的是大豆出口,农民惜售以及不时出现的罢工,将对南美大豆出口带来不确定影响。
在美国,目前大豆正处于集中播种期,由于前期降水较多,土地墒情较好,大豆播种进度加快。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截至上周,美国新作大豆播种已达10%,高于去年同期和五年均值7%的水平。由于降水较为充足,短期内出现干旱的概率不大,目前美国田地的土壤干旱面积仅占比13%,大幅低于往年同期。但近期在俄克拉荷马、堪萨斯、密苏里、密西西比、路易斯安纳等州出现的雷暴天气,又使市场担心有涝灾出现。本周一美麦的急剧飙升就反映了天气对市场的影响。因此,天气可能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美豆行情炒作的重要题材。
国内豆粕需求进入旺季
经过春节前的集中出栏后,养殖产品的存栏量在春节后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气温回升,国内养殖业开始进入明显的复苏期,不论是生猪、禽类还是水产类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养殖规模。从历年饲料生产量和豆粕需求量上看,从2月至8月,都处于明显的上升期,今年也不例外。据农业部监测数据,3月国内生猪存栏量为35953万头,环比增加1%,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趋势。3月国内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为3633万头,和上月持平。
豆粕良好的需求从港口油厂豆粕库存上可见一斑。由于加工利润尚可,近期进口大豆到港量不断增加,港口油厂大豆压榨开机率较高。在“五一”前的一周,全国各地油厂大豆压榨总量达187.67万吨,周环比增加7.86万吨,增幅为4.37%。油厂开工率在56.53%,周环比提高1.79个百分点。截至上周,全国油厂豆粕库存量为70.35万吨,周环比增加8.63万吨,但仍较去年同期的78.7万吨下降10.06%,在近四年同期中处于第三位。
“跷跷板”效应支撑豆价
豆油和豆粕价格有明显的“跷跷板”效应。由于处于消费淡季,豆油价格持续不振,以豆油期货主力合约为例,自春节后,下跌幅度接近20%。由于临储菜油集中出库,加之气温回升,棕榈油以低价抢占豆油市场份额,使得豆油销售不旺,价格自然难以上行。油价低迷不振,使得油厂为了减少亏损,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豆粕上,力挺粕价也就成为无奈的选择。而豆粕未执行合同量较大,库存相对偏低也为油厂挺粕提供了有利条件。据统计,截至上周末,油厂豆粕未成交合同为362.45万吨,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综上所述,在南美大豆生产尘埃落定后,美豆生产开始成为市场关注的重心,其天气方面些微的不利因素都可能成为基金发动行情的理由。而国内豆粕需求进入季节性旺季,加之油脂偏弱,在内外盘潜在利多支撑下,大连豆粕大概率维持偏强走势。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减税政策对油菜籽加工企业的影响如何?
2016/17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因面积与单产的双双出色表现而收获丰收,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预计,当下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3.46亿吨,较2015/16年度大幅增加10.5%,但与此同时,年度油菜籽产量却因欧盟的减产而下降,总计收获产量6851.5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5%。两者供应面呈现完全不同的表现也使得CBOT大豆与ICE油菜籽期货价格在总体保持一致下部分时间则有明显的差异,而4月初后在CBOT大豆期货价格反弹力度十分有限的情况下,ICE油菜籽期价涨幅则达到了6%左右。
由于ICE油菜籽价格的强势表现,使得近期我国进口油菜籽成本也是快速攀升,根据相关统计,目前5--7月份船期进口油菜籽CNF价格约在452-460美元/吨之间,折合人民币成本约为3950-3990元/吨左右,但与此同时,我国菜粕与菜油市场价格表现不如进口油菜籽成本这般惊艳,所以导致了近阶段我国进口油菜籽加工效益的进一步恶化,部分合约的理论效益已经亏损超过300元/吨。
不过在4月19日,我国政府发布了新一轮的减税措施,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17%、11%和6%三档,取消13%这一档税率;将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其中农产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初级产品。农业产品的征税范围包括:植物类和动物类,植物类具体征税范围为:粮食、蔬菜、烟叶、茶叶、园艺植物、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糖料植物、林业产品和其他植物。动物类具体征税范围为:水产品、畜牧产品、动物皮张、动物毛绒和其他动物组织。农产品增值税将从13%将至11%,这对企业进口农产品来说无疑是喜从天降,这可以为企业节省出一大笔开销,按目前的油菜籽进口成本计算,增值税下降后,成本将约有60元/吨的下降。
因本年度全球产量下降,近阶段ICE油菜籽期货价格的反弹力度大于CBOT大豆,进而导致了我国进口油菜籽成本地快速上升,但与此同时,我国菜粕与菜油价格表现则逊于进口油菜籽的涨幅,所以使得近阶段进口油菜籽压榨效益进一步恶化,近三月船期合同理论亏损值达到200-300元/吨,因此即便有60元/吨左右的降低,也暂时无法做到扭亏为盈,因此这次的减税虽然是对企业经营、行业发展是重大利好,但预计短期内对我国进口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
综上所述,从7月1日起将农产品增值税降至11%无疑能有限降低我国油菜籽进口成本,对企业的经营、行业的发展均起到十分正面的影响,但由于目前我国近远月进口油菜籽合约压榨效益均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所以短期对菜籽加工企业的正面影响预计比较有限,但另一方面减税将从
三、本周聚焦
(一)面粉走势不同 糯米不涨反跌
来自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的消息,本周(4月26日~5月2日),该市场高档面粉与低档面粉价格走势迥然不同,一个下跌,一个却上涨。
监测显示,与4月25日相比,5月2日,特一面粉批发价格为3.52元/公斤,持平;特二面粉3.20元/公斤,上涨0.04元/公斤,涨幅1.3%。
杭州天新粮油经营部的闻经理表示,本周场内低档面粉畅销,主要是食品厂家需求量比较大,所以低档面粉价格呈现上涨态势,而高档面粉主要是居民消费,部分中高档面粉品牌价格呈现下调态势,下调幅度在1~2元/包。
监测显示,与4月25日相比,5月2日,部分高档面粉价格呈现下调态势。如每包为25公斤的“雪莲花”超级粉从100元降为99元,“皖王”高筋粉从94元降为93元。
随着端午节临近,场内糯米销量渐增,不过价格并没有上涨。监测显示,5月2日,安徽产一级粳糯米批发价6.00元/公斤,安徽产一级籼糯米5.60元/公斤,均与4月25日持平。
往年此时,随着销量增加,糯米价格往往会上涨,今年却没有上涨。杭州长星粮油经营部的张经理分析,这主要由于今年糯米货源还较为充足。监测显示,5月2日,安徽产一级糯米批发价较去年同期下跌0.10元/公斤,跌幅1.6%;安徽产一级籼糯米下跌0.50元/公斤,跌幅8.2%。
(二)临储玉米出库 期价不跌反涨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日前发布了5月5日将竞价销售2012年、2013年产251多万吨临储玉米的消息,这意味着未来将有大量的临储玉米进入市场。理论上来讲,供应增加肯定会打压玉米价格,但5月4日国内玉米期价不跌反涨,现货市场玉米价格也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据了解,5月5日共计划竞价销售251多万吨2012年、2013年产临储玉米,以及很小一部分进口玉米。其中,国家临时存储玉米(2012年及以前和蓆茓囤储存)定向竞价销售数量为51.33万吨,交易标的分布为河北9.56万吨、山西8.8万吨、四川10.16万吨、贵州8.94万吨,其余分布在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东、重庆、云南、青海。国家临时存储玉米(2013年分贷分还)竞价销售交易数量为200.4万吨,交易标的分布为内蒙古39.4万吨、辽宁30万吨、吉林70万吨、黑龙江61万吨。
当前,国内玉米期现货价格呈现稳中有升态势,由于产区农民存粮不多和拥有优质粮源的贸易商惜售,市场上可以满足需求的可流通的玉米数量较少。虽然业内人士认为临储玉米“放虎归山”将改变市场供需格局,玉米价格会出现较大变化,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临储玉米即将大量出库并没有令市场出现恐慌心理。
“此次竞价销售的2012年产玉米是定向销售,存储库点分散在全国各地,每个库点的数量均不是太大,因此,无论这批玉米质量好坏,未来成交价格高低,都不会对国内玉米期价产生影响。”玉米贸易商赵文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竞价销售的2013年产临储玉米库存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考虑到玉米质量与运输费用等问题,如果未来竞价销售的成交价格不是十分低,也不会对当前的国内玉米期现货价格形成过大冲击。
国家粮食局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10190万吨,其中内蒙古收购1562万吨、辽宁2325万吨、吉林2947万吨、黑龙江3357万吨。这表明东北地区新产的、质量较好的玉米大部分已进入了国有粮库与下游需求企业,东北地区市场当前高品质玉米供应是偏紧的。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即使有大量临储玉米出库,但由于质量等方面的原因,市场价格肯定会根据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实际情况来做出较为独立的反应。
分析人士预计,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底价不会偏离市场太远,“但在供应增加、未来市场供应偏紧格局不断改善的情况下,长期来看,市场心理肯定会出现大的变化,最终玉米价格会受到打压,并将停止上涨的步伐,建议投资者关注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底价、待出库玉米质量、销售成交率与数量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