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乘风破浪,唯有创新!——中国平安成长记

行情分类: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2015-09-08 10:33:04

字体:

 

  导语:在深圳特区建立35周年之际,《深圳商报》策划“向创业者致敬”特刊,以下为对《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马明哲 创新引领中国平安乘风破浪》内容摘选。

 

  从1988年仅有13人建起的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到今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96强,中国平安仅用时27年。特区深圳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诞生于深圳蛇口的中国平安也缔造了惊人的平安速度。

  中国平安成功的关键就是马明哲所说的“坚持创新中求发展”。创新让平安屡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也屡屡被“螃蟹”咬伤,但平安的创新基因从未改变。

  中国平安最近发布的2015年中期业绩披露,平安201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99.11亿元,同比增长54.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46.4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2.2%。截至2015年6月30日,中国平安总资产达4.63万亿元。

 

  15年成功打造综合金融集团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平安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集团正式成立,成为我国继中信、光大之后第三家综合金融集团,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平安仅用了15年。

  作为国内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的诞生打破了国有保险公司独家垄断市场的格局,标志着中国保险市场开始进入竞争的时代。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马明哲说:“作为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我们要赶超已经遥遥领先的大船,就必须先行一步创新,不断尝试新航线,新的动力来源,新的操控方法,配备经验更丰富的船员,唯有如此,才可能超速前进,后来居上。”

  在这15年里,中国平安创造了一系列中国金融企业的首次纪录:第一家聘请国际会计师进行审计,第一家引入外资股东,第一家大规模引进海外专业人才、第一家建立员工持股计划,第一家聘请麦肯锡作咨询顾问并率先建立与国际大企业接轨的管理规范,第一家开发投资连结保险、第一家走综合金融经营道路,第一家探索出一账通交叉销售模式,第一家推出电话车险……

  正是这一系列创新让平安保持了惊人的发展速度。2008年7月,中国平安首次跻身《财富》500强行列,列全球第462名。短短20年,中国平安已成为年收入达千亿级规模的“巨轮”,产、寿险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二。

  综合金融道路让保险起家的中国平安实现了质的飞跃,一跃成为以“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为支柱业务的国内首个金融全牌照集团,综合金融也为中国平安未来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铺就了高速公路。

 

  “拿不走”的平安文化

  马明哲曾提出,要形成“拿不走”的平安优势。而这个优势,就是平安独特的文化。马明哲曾说,一个组织、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力。

  在平安,人才升迁、内部竞争都有一套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指标,竞争激烈残酷但规则透明。平安的员工都必须有职业生涯规划,但这不意味着企业“包一辈子”。平安信奉“将知识转化为价值”、转化为“提升平安利润的能力”,因此,平安为每一位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为员工“充电”不惜花费巨资。据马明哲介绍,“从创业至今,平安员工培训费用基本保持占薪酬总额的5%~7%之间,个险代理人培训费用占销售的比例一直稳定在0.6%~1%的水平,即使与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相比,都是最高的。”

  在平安,员工清楚了解个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平安企业文化的四大责任是股东、员工、客户、社会四者兼顾。马明哲认为,“个人价值最大化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个人价值又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员工个人价值实现所激发出的激情与潜力是公司价值增长的无限动力。没有千千万万平安人的竭诚奉献,平安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

 

  重金聘请外籍高管

  马明哲曾说“不管白猫、黑猫、还是洋猫、土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海外人才还是本土人才,只要能将公司发展起来,并且带领公司保持持续领先,就是好人才”。重金聘请“外来和尚念经”不仅始于平安,而且至今仍是平安的特色之一。同时,平安的高速发展也充分证明了外来“和尚”功劳卓著。

  “外来和尚”、“空降部队”大多时候很难适应新土壤,但是平安先后聘请过百位外籍管理人才,并且大多做到了兼容并蓄、各展才华。平安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安真正意识到聘请外脑的意义所在。正如马明哲所说,“好的人才是用心请回来的”。当平安长成千亿级资产的“巨轮”时,就迫切需要找到帮助驾驶巨轮,在国际水域自由航行的大副、二副和水手们。外来高手如何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发挥优势?马明哲的体会是,给外籍“球员”一根和以前打国际比赛同样的“标准球杆”,这“球杆就是发挥才能的职位、配备给他们工作的资源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当这些外脑为平安创造了巨大价值时,员工们也不再眼红外脑与国际接轨的高薪水。

  平安保险创始初期就引入了包括黄宜庚、郑舜文、董秉琨等在内的台湾寿险界资深专家,使得寿险业务从零起步的五年,每年保持了50%的惊人增长。之后,平安保险的成功离不开来自香港的高管梁家驹、张子欣;平安银行的成功离不开美国人理查德行长;斯蒂芬•迈尔为平安建立了国际领先的精算体系,港人叶素兰则为平安建立了国际化的风险合规体系。现在在行业内风生水起的陆金所董事长是美籍人士计葵生,而新近宣布成立的平安普惠金融CEO则是韩国籍赵容奭先生。

  马明哲坦言,“正是外籍员工把平安带向国际水准,并帮助我们赢得了宝贵时间,本土员工也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互联网+综合金融”战略取得显著进展

  当互联网金融携时代的春风来临时,一切商业模式均面临着互联网+的挑战,大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业态也将相继诞生。金融巨头平安对此新变局反应之快,行动成效之显著再次震撼业界。

  经过数年的积极探索及培育,平安集团将金融业务融入“医、食、住、行、玩”的生活场景中,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获得了显著进展,已形成“一扇门、两个聚焦、四个市场”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体系。

  平安近期发布的中报显示,截至6月底,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1.67亿。陆金所、万里通、平安付、平安好房、平安好车、平安金融科技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公司用户总量达1.21亿。截至上半年,陆金所累计注册用户数突破千万,成为首个突破千万用户的专业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平安付的支付清算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平安好医生APP”为超过750万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日咨询量峰值超5万。

  移动互联方面,平安互联网世界的连接平台“任意门”,已嵌入平安最常用的APP内,并同时提供更多插件,覆盖了“医、食、住、行、玩”的生活应用场景,已有超过1400万的用户通过选择“任意门”,在丰富的金融、生活环境中享受一站式的服务。

  近日,中国平安正式对外发布,为了加快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战略部署,加强线上线下协同能力,平安海外控股拟将其所持的普惠有限100%的股权转让给陆金所控股,该股权转让完成后,普惠有限100%的股权将由陆金所控股持有。平安也正式对外表态,陆金所控股不排除单独上市。至此,人们发现不经意间平安互联网金融这个小帆船正在变身为加速驶向资本市场的巨轮。平安再次证明了市场领先者的魅力。

  在2015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平安凭借领先的业务规模、强劲的业绩增长及卓越的综合竞争力,首次进入全球前100强榜单,名列全球第96位,较2014年跃升32位,并再度蝉联中国内地非国有企业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