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银行、证券、保险、互联网、制造业、IT等各家机构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业态和创新不断涌现,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4G技术纷纷逐步走向应用。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为了推动国内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管理水平的提升,树立行业发展标杆,万联网决定策划编撰《2014中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白皮书内容将覆盖国内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最新趋势,并收录了平安银行、京东、一达通、金电联行、和诚运盈、吉信佳、汇通供应链七家企业案例。并将在2014年10月31日上午由万联网承办的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供应链金融分论坛上正式发布。从10月20日开始我们将连载本白皮书的企业案例节选,今天的案例主角是平安银行。
案例企业简介
平安银行作为国内业内最早提出并践行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一直深耕不辍,以创新的理念和服务模式,持续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
作为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平安银行已将“互联网金融”定位为银行的四大特色业务模式之一,并在组织架构上单独设立公司网络金融事业部——全行唯一的平台事业部,专职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推广,在平台建设上搭建了跨条线、跨部门的银行公共平台-橙e平台,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广结联盟。
供应链金融服务演进
第一阶段(2000-2008)供应链金融1.0时代
这一阶段内,平安银行提出了1+N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并自主建立了自偿性贸易融资授信体系。通过抓住“1”个核心企业,去批量开发经营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N,为核心企业及其供应链上下游提供融资,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等在内的金融服务。
第二阶段(2009-2012)供应链金融2.0时代
在总结供应链金融1.0时代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难点和风险的基础之上,平安银行开始积极探索新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把原有的线下供应链金融业务搬到了线上,同时不断丰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容和内涵,开创了供应链金融2.0的时代。
第三阶段(2013-现在)供应链金融3.0-互联网金融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中的各产业向互联网转型的步伐也越来越迅速。互联网时代更加注重“开放、平等、协同”的理念和用户思维。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2.0也进入了3.0时代。
从2013年开始,平安银行就启动了供应链金融3.0承接平台“橙e网”的建设。以金融功能为基础,与多方市场主体建立广泛联盟,整合各类服务,实现“四流”合一,合纵连横打造产业链金融生态圈,构建一站式网络综合服务平台。橙e网于2014年7月在深圳盛大发布,以“生意管家”,“网络融资”,“移动收款”,“行情资讯”等丰富功能,获得了来自国家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中小企业司,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银监会创新处等相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并作为百万中小企业成长助力计划的承接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供应链金融3.0模式及服务创新点
供应链金融1.0和2.0下的1+N中的“1”是核心企业,相应的业务也是围绕这个“1”来开展。供应链金融3.0时代,“1”的主体更加多样化,不仅包括核心企业,同时也可以是一个平台,如第三方信息平台,电商平台,供应链协同平台,或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政府机构等等。“N”也不再局限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也可以泛指平台、支付公司,政府机构的客户。供应链金融3.0时代也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传统1+N的模式可拓展为围绕中小企业自身交易的“N+N”模式。
随着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日趋临近的背景下,依赖传统业务模式生存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各家银行都在实施客户下沉的战略,将中小微企业定位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群体,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触角延伸到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多级供销体系,或从经销商、供应商直接切入来提供金融服务。产业互联网化,也为这一战略的落地和实现提供了土壤和养分。
平安银行在业内创新推出了“电商+金融”的模式,即由银行搭建免费的生意管理平台,帮助这些产业互联网化过程中未被有效覆盖的客户群体高效、便捷地、零成本地管理从订单到仓储运输到收付款的生意全流程。在此基础上,银行基于供应商或经销商在该行生意管家上留下的交易(订单)、物流(运单)、付款(收单)等信息,给予他们相应的授信额度。这一创新模式,既解决了该部分客户群体由于信息化水平低而出现的生意管理乱,效率低的问题,又解决了他们由于轻资产、规模小而造成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可谓一举两得。
客户案例
H集团是全球大型家电的第一品牌,其名下拥有26000万多家经销商,在全国建立了90余个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二级配送站。G公司是H集团下的全资子公司,其核心业务是四网,即虚网、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的融合,通过虚实融合战略,为用户提供全流程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融合的平台型业务。从深度上看,G在全国建立了7600多家县级专卖店,26000个乡镇专卖店,19万个村级联络站,在中国2800多个县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布局了17000多家服务商,真正做到了“销售到村、送货到门、服务到户”,解决了三四级市场的配送难题。在广度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G公司的物流在全国有3000多条客户配送专线、6000多个服务网点,业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在全国串成一张送装同步的网,无论用户身在何地,都能实现在本地下单、异地送货。
H从去年开始,紧随产业互联网化的步伐,启动G公司下的B2B电商平台的建设。G的B2B平台的定位为集信息流、物流、现金流为一体的大型开放式服务平台。H集团的2万多家经销商可在平台上在线下订单,发起在先融资申请,实现对订单,物流,资金等信息的跟踪。平安银行橙e网与G的B2B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双方共享订单、物流、资金等信息,合作推出“采购自由贷”。采购自由贷极大降低了经销商的准入门槛,大幅简化了经销商的授信资料,对业务进行批量授信、批量开发。经销商无须抵押,免担保,只要和H生意往来超过一年时间,不论经销商规模大小都可以向银行申请融资,同时通过允许经销商随借随还,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借还款等操作都是线上完成。经销商从G的B2B网站在线发起订单,到平安银行橙e网网络融资平台完成贷款交易,最快只要6分钟,客户体验良好。
专家点评
点评嘉宾:赵先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授
平安银行作为中国供应链和互联网金融的领军型金融机构,不断利用新的技术在服务流程、服务产品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针对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需求,将服务模式从1+N的供应链金融1.0逐渐转化成为N+N的供应链金融3.0。平安银行创新具体的业务模式方面与时俱进,与产业互联网化的趋势相适应,创新业务模式和金融服务。从2013年开始,平安银行就启动了供应链金融3.0的承接平台“橙e网”的建设。以金融功能为基础,与多方市场主体建立广泛联盟,整合各类服务,实现“四流”合一,合纵连横打造产业链金融生态圈,构建一站式网络综合服务平台。
通过信息平台的使用,平安银行帮助供应链中的企业整合供应链、提高效率,同时给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简便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案例中介绍的与供应链协同平台合作推出的“商超供应贷”,与海关支付平台合作推出的“货代运费贷”,以及与大型企业B2B平台合作推出的“采购自由贷”都具有利用信息平台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信贷风险方面的流程创新,同时也具有在网络环境下多个组织合作进行价值共创的商业模式创新。这些商业模式和流程方面的创新使得平安能够在供应链中给更多企业提供创新的服务,提高银行本身和这些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平安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创新,对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发展及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于《2014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
《2014中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由万联网负责编撰,白皮书内容将覆盖国内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最新趋势,并收录了平安银行、京东、一达通、金电联行、和诚运盈、吉信佳、汇通供应链七家企业案例。白皮书将在2014年10月31日上午由万联网承办的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供应链金融分论坛上正式发布。汇通供应链副总裁兼CIO幸世平先生也将在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供应链金融分论坛上发表“基于物流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物流金融”的主题演讲。(来源: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