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亚马逊要这样改造时尚产业 让服装生产和销售更高效
近几年,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Amazon)一直希望在时尚品类有所建树,不仅积极打造自有时尚品牌,还投身于时装周等各种时尚活动。
现在,亚马逊希望凭借一种只有当顾客下单才会按需生产服装的新系统,让整个服装生产和销售的流程更加高效,与时下流行的“工业4.0”自动化生产技术理念不谋而合。
其实,亚马逊早在2015年12月就为这个名为“按需生产服装系统(on demand apparel manufacturing)”的方案申请了专利,直到最近该方案的细节才得以披露。
传统上,一家服装公司会预先把产品生产出来,再上架等待出售,往往要被闲置数周时间,而且,如果产品在当季不能售出,就成为服装公司最头痛的库存积压。
而这种亚马逊专利的自动化系统将根据已经下的订单来制造产品。运用这项专利的亚马逊工厂将安装纺织品打印机,剪裁和装配机器,每一个步骤都通过网络监控,以便实时改进流程。生产将分批统筹进行,并将最终交付地址等因素考虑在内,以优化生产周期和交货时间。在有突发状况时,系统也会及时通知技术人员。
该系统可以运用于服装、鞋类,床上用品,窗帘和毛巾以及其他不同材质产品的生产。
但是,这种高科技、花哨的概念与实际生产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亚马逊的研发团队已经申请了许多类似的专利,去年,他们获得了一个加速送货的“飞行仓库”概念的专利。
自动化工厂显然是亚马逊进军时尚产业的一个重要布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之一打算成为未来服装行业的领导者。虽然集团没有单独披露其服装销售情况,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亚马逊时尚部门正在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时尚零售商。
(二)纺织服装出口的春天是否已来
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0.42%。从数据来看,纺织服装出口已现回暖势头。记者采访第121届广交会部分参展企业后发现,尽管纺织服装回暖势头已现,但企业并未有所放松,仍保持着一分清醒,苦练“内功”,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等成其逆境谋生的“妙招”。
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48.82亿美元,同比增长0.42%。其中3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00.17亿美元,环比增长82.358%,为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关口。从数据来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已现回暖势头。然而回暖势头能持续多久?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否有所减缓?企业是否又面临新的挑战?
以创新应对订单转移
江苏梦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明在第121届广交会上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公司出口额45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20%,今年1季度出口额同比增长20%左右,“人民币贬值为企业带来出口优势。”“公司成立于1972年,当初只是1家小型村办企业,主要为国营企业做代工,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美国。”何明说,“日本和美国对产品需求不同,日本市场更看重产品功能性,如纺织纤维夏天是否具有防潮、驱蚊功能,冬天是否具有蓄热功能等,普通产品并不具备竞争优势,需不断研发产品新功能。美国市场需要产品更为大众化,价格是产品竞争优势所在。”
谈及企业面临的压力,何明表示,当前日本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有优惠税率,部分国家甚至不用缴纳关税。而我国出口到日本的产品被征收8-10%的关税,这对企业而言有一定压力。
有分析指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存在关税差别,是我国出口订单大量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原因之一。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对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出口较我国而言,都有关税优惠。特别是2018年欧盟和越南的自贸协定生效后,越南产品对欧盟市场的出口优势还会扩大。
何明认为,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对纺织行业也有影响。面对挑战,国内纺织行业也在进行变革。目前企业针对包装和物流等环节已引进自动化设备,平均每年投入成本在700万元左右。引入自动化设备既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当前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是传统产品订单,品牌定位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订单依然留在国内。如果没有特殊关税支持,我们的竞争力优势将更明显。”何明说。
何明指出,现阶段企业要联合上下游产业,共同进行产品设计与研发。“我们要联合供应商,将产品设计与创新作为项目进行攻克。如此前经常被用在新能源行业的石墨烯等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目前在纺织行业已逐渐兴起。产品概念升级速度非常快。”
提高产品附加值
对于生产贴牌服装的出口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低迷、汇率波动等仍是其面临的主要困难。
江苏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宝得服装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孟非表示,人口红利的递减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明显。“东南亚地区工人工资约300美金,比国内人力成本低一半,大量国内企业已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张孟非说,企业也考虑过“走出去”,但在“走出去”过程中需面对当地法律、政策、人文和环境等风险,在没有十足把握的前提下,不可轻易“走出去”。
对于建设自主品牌,张孟非认为,品牌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在当前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国内品牌只能依靠价格优势,这也是无奈之举。
此外环保压力增大也是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之一。近几年环保力度不断加大,不少染厂实施整顿与整改,大批老旧设备被迫淘汰,染料等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间接导致服装出口企业成本上涨。部分地区通过控制产能方式减少污染。“为保证产量,企业将部分订单转移至广东等地的工厂。”张孟非说。
张孟非认为,当前服装出口企业摆脱困局需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向高端市场进发。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十三五”时期广东省服装产业的发展形势
近年来,广东服装业一直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珠三角环境资源约束,国内其他地区及周边国家服装业强劲发展,都给广东服装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对于服装产业来说,服装产品必须要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更为个性化、时尚化、多元化的新趋势的消费需求,服装产业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提高服装品牌质量、设计创新及企业营运效率。
挑战
近年来,广东服装业一直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珠三角环境资源约束,国内其他地区及周边国家服装业强劲发展,都给广东服装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面临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培育自主创新等问题。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广东服装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局面。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全球服装出口额增速将持续减缓,国际服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新兴经济体国家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将带动服装市场增长,但也面临着经济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中国经济增速换挡,进入改革攻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市场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国内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理性,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国内外经济环境都给广东服装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制造能力将会进一步转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着更廉价劳动力和贴近主要消费市场的地缘优势,吸引外资不断增多,对珠三角服装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广东服装业在全球服装贸易新格局中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大。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步伐加快,绿色纤维、无毒染色、无污染染整工艺、无水染色、喷射印花等染整新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走向成熟。新一轮“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广东服装出口的新的制约因素。
供给侧改革面临新挑战,产业结构升级压力重重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对于服装产业来说,服装产品必须要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更为个性化、时尚化、多元化的新趋势的消费需求,服装产业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提高服装品牌质量、设计创新及企业营运效率,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实现做精、做强、做大。加强产业链协同和,促进功能性、时尚性和绿色产品创新,优化标准体系框架,鼓励企业制定和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提高服装行业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加强产品设计开发,加强品牌评价和宣传,推进新科技、新技术和传统服装产业的深度融合,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推动服装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对广东服装业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能否有效推进改革,将关系着未来广东服装产业的兴衰走向。
机遇
全球资源配置面临新时机
全球服装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的变革期,这为国内服装行业跨国配置技术资源、创新资源、制造资源、管理资源和营销资源创造了条件。由于中国服装产业技术和制造体系日益完善以及中国品牌在本土的出色表现,不仅一些后发国家欢迎中国投资,一些发达国家也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再工业化建设,这为中国服装行业加快走出去和提升跨国配置资源能力,构筑以我为主的跨国现代产业链和价值生态系统提供了有利时机。
国家战略促进行业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社会分配结构调整、收入不断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城乡差距缩小将为国内服装消费需求扩大提供有力支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实施,大大拓展服装行业区域发展空间,为实现跨产业、跨文化、跨区域整合带来巨大的新动力。同时,“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将为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利的条件,我国服装业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产业势能,必然在新的发展时期得到有效释放。
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新机遇
工业4.0革命、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2015年的关键词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热潮。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先进制造技术为突破口,以价值生态系统为产业组织形态的产业变革,让广东服装产业与发达国家同步进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的云经《广东服装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济时代。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布,国家关于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为广东服装产业更大范围、更高效能、更多手段地整合产业创新资源,扩大产业价值增长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广东地处中国信息、科技最前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渗透至各地服装行业,形成技术优势。
产业链完善助力产业继续保持优势
产品市场渠道通畅、外向度高是广东服装产业的重要特点。凭借地缘优势,各产业基地获取产品开发信息速度快、国际接轨程度高,市场定位十分明确,尤其是产业链完善程度是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不可比拟的,因此广东服装传统优势依然显着。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广东省纺织服装业对其它各行业的拉动系数总和为1:2.52,全国为1:2.17;同时其影响力系数为1.12,超过各行业影响力平均值12%,表明纺织服装业在广东对整个地方经济仍然具有较大的带动效应。同时,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推进,珠三角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多位一体、优势互补、多领域合作,也为服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区域经济基础。
三、本周聚焦
(一)一季度沪深服饰弱复苏 高端女装回暖明显
休闲装稳中求进运动户外库存压力仍重
在《联商网》统计的排名前十的服装企业中,休闲装领域占得过半的份额,达6家。其中不乏期内刚上市的的太平鸟,一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1.47%,为15.14亿元。因受到订货模式切换影响,森马在期内增长没有达到双位数,但还是实现了营收与净利双升。
森马自2016Q4以来,开始操作“期货转现货+快速反应模式”重点推进致当季部分收入延迟确认。2017Q1该订货模式切换叠加现货比例提升将继续影响收入确认节奏、收入端继续承压,预计Q2开始模式调整对业绩造成的冲击逐步消除,收入增速有望回归双位数。
此外,搜于特在期内的表现可谓抢眼。实现营业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近200%,为198.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85.75%,这主要归功于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快速增长。
搜于特供应链管理业务2017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29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重上升至74.48%,实现归母净利润8190万元。同时,以非公开募集资金向供应链管理业务实施主体控股子公司搜于特供应链增资3.5亿元,增资完成后搜于特供应链注册资本由8.5亿元增加至12亿元。
目前,搜于特共设立了8家供应链管理二级控股子公司,按照募投项目计划预计共设20家。在募资资金推动下,供应链管理业务有望加快推进。
而作为近年来表现强劲的运动品牌,依旧承担了相对较重的库存压力。期内,探路者净利润下滑30.06%;三夫户外净利则出现了超600%的下滑,达617.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亏损200万元以上。
三夫户外方面认为,公司加大了电商、营地和青少年户外体验培训教育、户外活动赛事三个业务方向的投入。此外,报告期内还新开设了包括北京五棵松店、重庆中渝广场店、武汉楚河汉街店,均为大面积旗舰店,投资较大,销售业绩尚未充分体现,因此带来亏损。
广发证券分析师糜韩杰认为,户外体育子行业渠道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服装品牌零售弱复苏但仍需谨慎
在糜韩杰看来,品牌零售板块出现弱复苏的原因主要是,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高端消费回暖趋势明显所致。此外,品牌零售板块经过前几年的调整和整合,优胜劣汰,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消费的体验均有明显提升。
东方证券分析师施红梅也表示,中高端服饰延续回暖态势,大众品牌则表现疲弱,并且预计2017年行业都将延续这一趋势。
“虽然服装一季度的表现胜于15年和16年,但实体经营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各企业还是很谨慎的。”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咏絮在接受访问时提到。
(二)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一季度强劲增长30%,2017完美开年
剔除汇率因素,收入增长16% 由于预期外汇因素的负面影响,毛利率下降0.2个百分点 全球运营利润率增长0.9个百分点至11.1% 全球持续运营带来的净收入增长30%至4.55亿欧元 全球持续运营和非连续性运营带来的基本每股收益增长29%至2.26欧元
大中华区表现
剔除汇率因素,2017年第一季度,阿迪达斯大中华区销售增长30%,以靓丽的业绩延续了过去几个季度的强劲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
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高嘉礼先生(Colin Currie)表示:“2016年,公司总销售额再创历史新高,为2020年大中华区‘立新’五年战略创造了良好开端。今天我很高兴地宣布,我们在2017年第一季度保持了这一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动力。卓越的业绩表现再次证明,在运动表现和运动时尚领域,阿迪达斯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正迅速地与日俱增,使我们距离到2020年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最佳运动品牌的‘立新’战略目标更近了一步。”
剔除汇率因素,2017年第一季度,阿迪达斯全球销售增长16%
2017年伊始,阿迪达斯全球实现完美开局。第一季度,剔除汇率因素,阿迪达斯全球销售收入增长16%,其中阿迪达斯品牌增长18%,锐步品牌增长13%。按欧元计算,全球收入增长19%至56.71亿欧元(2016年:47.69亿欧元)。阿迪达斯品牌的收入增长得益于跑步品类、户外品类,以及阿迪达斯运动经典系列、neo系列均录得两位数销售增长。锐步品牌的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训练系列和经典系列实现的两位数销售增长。就渠道来看,阿迪达斯在全球范围内电商业务表现突出,第一季度收入增长53%。
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罗思德先生(Kasper Rorsted)表示:“保持着2016年强劲的销售和盈利增长势头,2017年实现了开门红。公司主要品牌阿迪达斯和锐步,以及重点市场均实现了两位数销售增长。随着全球各地消费者对阿迪达斯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面对持续不利的货币因素,我们的盈利能力依然实现了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了2017全年业绩前景,旨在再次实现两位数的收入增长,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几乎所有市场均实现收入增长
从不同市场来看,剔除汇率因素,2017年第一季度,除俄罗斯/独联体地区外,阿迪达斯和锐步两大品牌的合并销售额在所有市场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北美销售上升31%,大中华区销售上升30%,日本销售上涨21%,中东、非洲与亚洲(MEAA)销售收入录得15%的增长。2016年欧洲杯和美洲杯相关产品热销显著推动了销售,为今年的增长增加了难度,尽管如此,剔除汇率因素,2017年第一季度,西欧和拉丁美洲市场销售收入仍分别增长10%和9%。受消费者购买欲望下跌和门店关闭的影响,俄罗斯/独联体地区的销售收入下降了10%。剔除汇率因素,其他业务收入增长了4%,这主要得益于其他总部直接经营的业务和泰勒梅-阿迪达斯高尔夫业务实现了增长。受到品牌装备业务销售收入下降,以及现有国家冰球联盟(NHL)合作伙伴关系即将转给阿迪达斯品牌导致许可服装业务销售收入下降的影响,剔除汇率因素,CCM Hockey的销售收入下降。
运营利润率增长0.9个百分点至11.1%
由于预期汇率下降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定价、产品组合优化及投入成本降低带来的益处,公司毛利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49.2%(2016年:49.4%)。其它运营支出占销售收入百分比下降1.3个百分点至39.1%(2016年:40.3%),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有效管理销售网点支出和市场投入支出,对营销支出做出阶段性调整。公司第一季度的运营利润达6.32亿欧元,上涨了29%(2016年:4.9亿欧元)。因此,公司第一季度运营毛利率上涨0.9个百分点至11.1%(2016年:10.3%),持续运营带来的净收入增长30%至4.55亿欧元,2016年为3.5亿欧元。2017年持续运营的业务及停止运营的业务带来的基本每股收益增长29%至2.26欧元(2016年:1.75欧元)。
平均营运资本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下降
库存资产上升23%至36.09亿欧元(2016年:29.39亿欧元)。剔除汇率因素,库存资产上升18%,反映出更高的库存水平配合公司的增长速度。截止2017年3月底,营运资本上升17%至45.54亿欧元(2016年:38.83亿欧元)。平均营运资本在持续运营业务所带来的销售收入中占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20.1%(2016年:20.2%),彰显了公司在去年12个月中强劲的销售增长,也表明公司将继续加强营运资本管理。
借款净额升至8.59亿欧元
截止2017年3月31日,借款净额升至8.59亿欧元(2016年:8.09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100万欧元。这主要源于用现金购买固定资产以及持续买回公司股份。
阿迪达斯明确2017全年业绩前景
在西欧、北美和大中华市场销售收入两位数增长的驱动下,剔除汇率因素,阿迪达斯预计2017年全球销售收入有望上升11%至13%。全球毛利率有望上升0.5个百分点至49.1%(2016年:48.6%)。这主要归功于品牌更合宜的定价、产品与区域组合以及公司渠道组合的进一步优化。然而,今年上半年美元套期保值率的下降导致公司在亚洲地区的采购成本上升,加之劳动力支出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以上优势。公司运营利润率有望上升0.6-0.8个百分点,达到8.3%-8.5%(2016年:7.7%),这反映出全球毛利率有望增长,而其它运营支出占总销售收入百分比有望下降。因此,公司运营利润预计增长18%-20%,持续运营带来的净收入预计也将上升18%-20%,达到12-12.25亿欧元(2016年:10.19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