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中国手机在国际竞争中放异彩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一直是移动通信产业的风向标。今年,智能手机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依旧是大会的主题,而由两者延伸的垂直行业的技术开发及商业化应用则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示拳头产品——中国手机性能和技术表现抢眼
大会举办了100余场行业专业论坛、应用开发者大会、产品与服务推广会和展览等活动,包括华为、中兴、OPPO在内的许多中国厂商展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技术。
从南门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兴的巨幅海报。会场内,无论展会员工、媒体还是参观者,他们佩戴的通行证彩带都印有华为标志。国产品牌在性能和技术上表现抢眼,成为今年展会的主打力量。
新一代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业界和使用者关注的焦点。在展会开幕前一天,数场发布会同时举行,记者向工作人员询问华为所在的会场时,得到的答案是:“排队最长的那个馆就是了”。华为今年推出的两款旗舰产品在展会上大放异彩,华为智能手机P10/P10plus和第二代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2,出现在各大媒体报道中。在产品发布会上,一项项新功能赢来阵阵掌声。
出色的外观设计和堪比专业效果的拍照体验让华为这款P系列新旗舰手机格外抢眼。自华为P9搭载徕卡双镜头以来,其高品质的摄影体验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P10继续升级了摄影体验,配置有3个徕卡镜头,在像素、对焦速度、光圈上都有明显提升,特别是强化了人像拍摄的艺术效果,满足手机摄影的全部需求,它的宣传语即为:“让每一拍都是大片”。
在性能上,华为P10是全球首款支持4.5G网络的智能手机,拥有较普通4G手机2倍的下载速度和更好的信号表现。
去年在终端领域进步迅速的OPPO公司,则继续革新手机拍照技术,带来5倍光学变焦技术。目前,苹果7 Plus使用的是类似技术,但最高只能支持2倍光学变焦。
据国际数据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OPPO和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分列第一和第二位,超越苹果和三星两大国际品牌。国际数据公司预计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但市场容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快速成长、快速进步,华为去年在欧洲市场增长超过100%,一年翻了一番,今年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我们希望能成为全球最佳的智能终端供应商,包括手机、手表在内,在产品体验上都能超越对手。”
引领技术创新——中企不断加大5G技术研发力度
5G也是今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重要议题。当前,对消费者来说,5G尚是一个不太明晰的概念,其标准化和产业化还在酝酿和形成之中,中兴此次发布的新产品也在向这个概念靠拢。
在展会上,中兴以“引领5G创新”为主题,力图抢占5G高地,从系统网络到终端上全方位展现其在5G技术上的整体布局及渐进式成果。
除智能手机AXON天机7系列与Blade V8系列两款新产品外,更受瞩目的是中兴发布的“全球首款突破性概念手机”Gigabit Phone千兆手机。这款“概念手机”每秒下载速度最高可达1G比特,意味着人们能在5G时代到来之前提前享受“类5G”体验。
在展台上,中兴展示了千兆手机的现场实时下载速度和8个历史下载记录视频,每台机器下载速度都在900兆以上,接近千兆,这是4G网络理论速度的10倍。此外,中兴还将与英特尔、中国移动联合展出5G最新成果。
中兴高级副总裁张建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G、3G和4G的发展时期,中国企业一直在往前追赶。如今,在5G技术上,中国企业的地位和能力一步步增强。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对5G技术的研发和推进,在去年已经开始进行相关成果测试,使中国5G技术上的研发进展能够跟上、甚至局部领先于全球水平,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引领全球通信产业从业者共同制定5G标准。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高通的估算称,5G技术商业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从2020年至2035年,5G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将相当于一个印度的经济规模。到2035年,全球5G网络将创造3.5万亿美元产出及2200万个工作岗位。中兴员工张辉说,未来对5G技术的需求也将是巨大的,例如正在快速发展的自动驾驶汽车、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5G低延时、高效率的特性能够为上述领域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在本届大会上提出了“大数据为社会服务”的倡议,希望移动产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使用大数据,在疾病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危急情况下的人道主义救援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大数据可以帮助监控人员流动等。
敦煌网海外市场经理李航对本报记者表示,智能手机成为人与正在研究建立的新生态系统的桥梁,例如数字平台、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正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人们的生活。无论是智能手机、手表等终端设备的升级,还是5G技术的不断推进,又或者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延伸,最终都将回归到利用新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上。在硬件端的能力提高后,满足各行各业需求的应用及软件都将随之发展,从而带动其他产业乃至人类生活水平的跨越式提高。
(二)核“芯”创新成手机业制胜关键
2月28日,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发布会上捏着一片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告诉全世界,“上面有10亿个晶体管”。小米自主研发时间最长的产品——松果处理器,使得小米能与苹果、三星、华为平起平坐,成为全球仅有的4家同时研发手机终端和核心芯片技术科技企业。
“这不是PPT芯片(指无法实现的技术、概念或产品)。”雷军介绍,松果处理器已顺利实现量产,并将搭载在小米3月3日发售的新款旗舰拍照手机小米5c上。
芯片是手机“心脏”,芯片技术直接体现国家科技实力。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到10月份,中国仅在进口芯片上就花费1.2万亿元。不过,自主研发一款芯片却并非易事,“10亿元起”是业内对自主芯片研发成本的普遍估计,“虽然没有细算,但松果处理器的研发成本肯定超过10亿元。”雷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小米为什么要投入巨资研发“中国芯”呢?雷军给出的理由是:“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掌握核心科技。”从现实角度来说,进入手机业竞争“下半场”,决定国产手机厂商话语权的筹码正逐渐向核心创新方面倾斜。
一是对供应链的控制力。华为荣耀总裁赵明此前表示,2016年变化太快,材料和元器件供应的波动导致厂商很多时候不得不处于被动;雷军同样表示,2016年小米至少有3个月处于严重缺货状态。自主研发芯片显然将有助于提高小米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话语权。
二是在“红海”竞争中成本降低带来的盈利点。谷歌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近日在无人车传感器方面取得突破,由于使用激光三维捕捉物体的雷达阵列,成本可降低90%。不过,考虑研发成本投入,自主芯片带来的成本下降需要规模效应;雷军坦言,只有达到千万级出货,松果处理器才有成本优势。
更大理由在于通过优化用户体验,实现差异化竞争。华为自主研发的海思麒麟芯片对提升手机体验的作用有目共睹。科技产品测评网站ZEALER创始人王自如表示,手机厂商采用第三方芯片,可以达到“80分”状态;但想要产品更加细致,只有自主芯片才能突破关键瓶颈,从本质上解决兼容问题。雷军也表示,拿功耗来说,采用自主芯片就会比第三方芯片表现更好。“因为我们更知道手机需要什么。”
不过,理想很丰满,却要接受现实的考验。对于小米来说,能否将松果处理器应用于其旗舰手机,未来能否大规模量产、能否向小米生态链的其他硬件厂商供货仍是未知数。但无论如何,就像华为海思麒麟芯片一样,自主芯片带来的技术优势,能够让国产手机厂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占领高地。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IC PARK三大人才政策助力我国芯片行业发展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是以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为导向的行业,目前来看,人才是制约我国芯片行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多位芯片行业专家如是说。
IC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纲要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安全、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 PARK)是北京市政府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发展高精尖产业结构的重点项目,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园区建设和首创集团城市运营与高新产业相结合的范例,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中的精品特色园区。按照北京市对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两城两带”的产业布局,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处于海淀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区域,肩负着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战略和产业聚集的重任。
行业发展中人才问题凸显
6月13日园区成功举办创新创业平台发布会后,已有数百家企业与园区进行了接洽,园区的主产业方向是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涵盖上下游产业的泛集成电路设计园,园区产业组织则考虑以行业龙头为引领,让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据悉,曾与园区多次深入交流的宏思电子,也表达了对行业人才方面担忧。宏思电子成立于1996年,是工信部首批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人民网采访中,宏思电子总经理郁群慧表示,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人才问题,近年出现了由于无法落户北京,公司骨干选择去其他城市发展的情况。
宏思电子 三大人才政策服务园区企业
对于众多芯片公司最为关注的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问题,IC PARK从三方面进行解决:针对高端人才,园区通过“千人计划”、“海聚工程”,聚焦世界顶尖的人才,给与研发资金、户口等优惠政策,促进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对于企业中层人员,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提供一部分廉租房对园区进行专项布局,解决住宿及子女入学等问题。对于基层人员,园区与高校之间建立合作,进行高校定向招生,把高校的人才资源,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形成人才梯队。
海淀北部环境、生活配套设施都不断在完善,去年底,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永丰南站设在园区的西南角,距园区约800米,地铁开通后,园区的交通会有很大的缓解。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云集的高校科研人才、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IC PARK将在海淀北部新区这块集成电路发展的肥沃土壤中,不断成长壮大,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为培育中国集成电路优秀企业增添助力。
三、本周聚焦
(一)全球2017智能手机小回春,出货看增4.7%
据市调机构IDC最新预测,今年智慧型手机出货有望从谷底脱身,年增率将从去年的2.5%上升至4.7%,整体出货量将来到15.3亿支。
IDC预估2021年智慧型手机出货量将成长至17.7亿支,换算2016-2021期间年均複合增长率(CAGR)可达3.8%,儘管动能持续需缓,但至少这五年内还没有衰退之虞,这对越来越倚重智慧型手机的零组件供应商来说仍是好消息。
在作业系统板块方面,IDC预期变化不大,Android阵营集众厂之力,有望拿下约85%的市场,剩馀市场则多归iOS系统,至于Windows手机则几乎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另外,IDC持续看好大萤幕手机的前景可期,2021年预估出货量将逼近6.8亿支,2016-2021期间年均複合增长率高达9.2%,对照同期间一般手机成长率仅1.1%。
(二)OLED屏幕加速追赶LCD 市场占有率已接近三成
据外媒报道,近几年来,市场上搭载OLED屏幕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多,最新的行业报告显示,未来三年内它们就将与LCD屏幕平起平坐。
如今,OLED屏幕市场占有率已达27.6%,从零到有,它们正在不断侵蚀LCD屏幕的领地。三星一直是最大的OLED屏幕生产商,同时它也卖出了最多的OLED屏幕手机,LG、索尼和苹果则是LCD阵营的主力军。随着iPhone 8转投OLED屏幕,原本LCD阵营的优势会被逐渐瓦解。此外,中国厂商华为、小米、魅族等对OLED屏幕的青睐也让此类产品前途无量。
此前,阻碍OLED屏幕普及的一直是成本问题,但最近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制造成本已大幅下降,甚至一度低于LCD。在对比度、漏光和可视角度方面,OLED屏幕还有着绝对的优势。
此外,OLED屏幕手上还握着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它可以弯曲的特性。
从去年开始,智能手机的外形逐渐有了变化,曲面屏的应用让人们摆脱了审美疲劳,今年Galaxy S8和iPhone 8都将用上弧形全面屏设计,作为业界双雄,它们的新动向未来将传导至其他厂商。
不过,这并非智能手机设计的终极目标,传闻称三星和LG都在准备可折叠手机,而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柔性OLED屏幕。
无论OLED能否在2020年吃掉市场一半的份额,它逐渐缩小与LCD屏幕差距的趋势都是不可逆转的。未来,随着LG、JDI和富士康等制造商OLED生产线的启动,厂商们对此类屏幕的接受度将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