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次“中国航天日”的东道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就本校的一些经验与现场的专家们进行了分享。他说,西工大一直以来都坚持三航特色。高校研究军民融合和无人系统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短板,就是对需求和战法不了解、不熟悉,空对空研究军民融合,空对空做理论文章,实际上没有太大价值,形不成政策咨询作用。他表示,西工大军民融合还刚刚起步,问题非常多,下一步的关键是改变线性思维,推进亦军亦民,不要再讲民参军或军转民,所有东西都是军民融合的,这是未来的方向,不能总停留在军转民、民参军层面上,要从传统的体系中跳出来,路才会越走越好。
对此,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孙艳红和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宇航协会副理事长王一然也表示赞同。他们认为,科技领域的军民融合做得好不好主要看科技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做得好不好关键是协同,这直接反映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质量,也是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试金石。
中国中船重工集团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专家委员会专家张嘉国则说:“军民融合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方略,是国策,是和平时期国家积蓄战争潜力的根本途径。军民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体系,实现强国与强军、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目标。军民融合的指导方针是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市场运作。”
伴随着专家们的热烈讨论,现场的观众也开始相互交流起自己的看法。许多与会的老师学生表示,今天的论坛让他们受益匪浅,也让他们深切地明白了成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重大意义,必将在未来为国家、地方和高校的军民融合实践提供决策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