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商誉减值行为,可能会造成公司业绩披露“变脸”,甚至将预计盈利的财报变为亏损,短期造成上市公司股价受到关联性影响下降。分析人士指出,企业商誉减值后,可能使资产负债表“轻装上阵”,在下期季报中,报表内可以实现净利润增长,扭亏为盈的态势。在过去几年内,医药生物行业并购重组不断,因此,商誉变动后的相关企业或存在一定投资机会。
商誉减值对业绩影响较大
长城证券指出,2013-2015年医药行业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逐年增长,2015年并购数量达323起,同比增长40%,并购金额达1511亿元,同比增长159%。在2015年达到高点后,2016年并购数量和金额均大幅回落,并购不断推高公司商誉。
2015年以前(包括2015年)上市的申万医药板块一共有214家公司,数据显示2015年商誉达616.62亿元,同比增长73.74%,占总资产比例从2012年的1.8%上升至5.7%。对比这214家上市公司2012年和2015年完整财年的商誉变化,记者发现商誉占比增加的有101家,其中占比变化大于10%的有40家。
分析上述4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情况,长城证券表示,并购推动企业业绩高增长,2013-2015年并表净利润分别占到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25%、13.63%和27.89%;同期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75%、32.79%和44.15%;剔除并表的业绩贡献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下降4.87%、13.01%和23.80%。
企业间进行并购往往伴随业绩承诺,上述40家上市公司45起并购的业绩承诺完成情况比较好,但仍有部分并购未能完成承诺。2016年前三季度整体商誉占净利润比例达到423%,如果业绩未达预期,商誉减值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2016年和2017年是医药生物板块业绩承诺集中到期的时间点,因此存在一定的黑天鹅事件风险。此外,业绩对赌期结束意味着并购标的存在业绩“变脸”的可能,同样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