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28年来首次下调中国评级!穆迪的“唱空阳谋”,我们不接受!

行情分类:时事热点  文章来源:金融大爆点综合整理自政经纵横谈、Wind资讯、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华尔街见闻等  2017-05-27 16:38:59

字体:小中大

弗里德曼曾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

 

可惜,穆迪这一套在中国注定行不通。

 

春夏之交,就在中国紧锣密鼓加大金融市场整治的关口,海外评级机构突然“奋起发难”了。

 



看点

01

穆迪意外下调中国评级

 

周三(5月24日)盘前,穆迪发布评级报告,将中国的评级从Aa3下调至A1,展望调至稳定,此前为负面。这是穆迪自1989年以来首次下调中国评级。效果上来说,这个动作,相当于美元对人民币定向小幅加息一次。

 

 

Aa3和A1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当然是风险。据穆迪介绍,

 

Aa3表示信用程度较高,资金实力较强,资产质量较好,各项指标先进,经营管理状况良好,经济效益稳定,有较强的清偿与支付能力;

 

A1则表示资金实力、资 产质量一般,各项经济指标处于中上等水平,经济效益不够稳定,清偿与支付能力尚可,受外部经济条件影响,偿债能力产生波动,但无大的风险。

 

上述消息后,离岸人民币短线跳水近70点触及6.89关口。

 

穆迪公司是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之首,目前它的前三大股东,是巴菲特、美国先锋集团,以及贝莱德集团。大家可能对后两者不太了解,它们是美国最重要的基金管理公司。

 

今天之前,穆迪对中国的主权信用等级评级是AA3,和日本在一个档次上。在这上面,还有AAA、AA1,AA2三个等级。

 

这到底是神马意思?一切都和钱有关。

 

不同评级的资产,比如国债,它的风险系数是不一样的。我国的商业银行规定,AA级以上(包含AA级)的,风险系数是零;AA以下、A级以上的,风险系数是20%;到了BBB级之下,风险系数就是100%,甚至更高。所以,这个评级就会影响到你的国债卖出的价格。

 

考虑到风险系数越高,占据的风险损失准备金,就要留出多一点,所以,就产生了信用风险溢价。这次主权信用等级下调之后,就等于定向推升了中国国债与美国国债的收益差距。其效果,就相当于美元对人民币定向加息,当然也不高,可能在0.15%左右。

 

麦格理认为穆迪罕见下调中国评级,标普是否紧跟引发市场疑问;大华继显认为中国债务问题不值得过分担忧。招商银行表示穆迪降级中国主权债务评级对中国离岸公司债券的影响可能很小。

 

看点

02

财政部回击:缺乏了解、根本不成立!

 

财政部回应:穆迪说法不成立

 

对于穆迪此次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财政部于昨日午间作出回应,表示:

 

此次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基于“顺周期”评级的不恰当方法。

 

2018-2020年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与2016年相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一些国际机构对我国法律制度规定缺乏必要的了解。

 

 

记者问:此次穆迪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预计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持续放缓,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

 

答:此次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基于“顺周期”评级的不恰当方法,其关于中国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相关改革措施难见成效、政府将继续通过刺激政策维持经济增速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能力。


评级机构穆迪

 

中国经济“开门红”充分显示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正在不断显现。随着“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政府措施落地见效,国企、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协同发力,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记者问:穆迪在报告中指出,2018年政府直接债务将达到GDP的40%,2020年将达到45%,请问您怎么看?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合法形式,除此以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因此,目前我国政府债务范围依法是指中央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以及清理甄别认定截至2014年末的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除此以外我国不存在其他任何政府直接债务。

 

总体上看,新预算法实施后,我国逐步依法建立了地方政府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政府债务规模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我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今后,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举债受到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将保持合理增长,加上我国GDP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也将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提供根本支撑,2018-2020年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与2016年相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记者问:穆迪认为,除了政府直接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水平持续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穆迪这一观点说明一些国际机构对我国法律制度规定缺乏必要的了解。



一方面,关于或有债务范围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已经作出明确规定。即,除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后,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依法是指地方政府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担保债务,除此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或有债务。



 

另一方面,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与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也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



 综合上述法律规定,穆迪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水平持续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的说法,是根本不成立的。

 

 

看点

03

降级?我们不接受!

 

对于这次下调,瑞穗银行(Mizuho Bank)表示,穆迪这个举动,本身及其时机都“让人意外”。

 

纵观这些评级机构对中国评级的历史,可以发现如下情况:在经济处于快速上升期,它们刻意压低中国评级,导致中国海外融资成本上升;在经济处于转型期时,再度降低中国评级,存在做空中国的嫌疑。

 

其实评级机构唱空中国并非第一次了。早在2016年3月初,穆迪就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次日又将多家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评级下调至负面。



有关部门的回应代表多数人的心声——“中国不特别care他们的评级,不必一个个去拜评级机构的码头”。

 

同样的,周三的评级下调目前并没对市场带来重大冲击,离人民币兑美元只受到了小小的“惊吓”,随后就继续走强了。

 

瑞穗银行(Mizuho Bank)驻东京新兴市场交易员Masakatsu Fukaya表示,如果人民币稳定且股市未出现大幅下滑,那么市场也可能忽略这一消息,即便短期内也是如此。

 

招商银行驻深圳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穆迪降级中国主权债务评级对中国离岸公司债券的影响可能很小,因为其持有人大多是中国投资者,他们对中国企业的信用情况有比较好的了解。

 

 

看点

04

评级机构:金融“阳谋家”



早在2016年,新华网就发文反驳过穆迪,称其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操作反映了一些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某种习惯性看空。这种误读在于缺乏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财政的稳健度。西方评级机构的信誉早已备受质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均在下降。

 

 

这也难怪,三大评级机构,都是私人资本在背后支持。且穆迪和标准普尔皆为上市公司的事实,成了评级机构独立性的根本问题。

 

惠誉(Fitch)由一家法国公司Fimalat 掌控,而这家公司归其创始人马克·拉德雷德·拉夏里埃所有;标准普尔归属麦格劳—希尔集团旗下,公司所有人为哈罗德·麦格劳;而穆迪为上市公司,由6家机构投资者共管,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沃伦·巴菲特。

 

下面,我们为你揭开国际评级机构的“真实面目”“

 

1、在中国商业银行谋求海外扩张时,刻意压低评级

 

2003年11月26日,标准普尔公开将中国11家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评为“投机级”。 为什么2003年发布呢?原因在于当时的背景是中国商业银行在积极谋求海外上市或寻找海外战略投资者,信用级别最低融资成本自然最高,其目的在于压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股价,获取超额收益。

 

 

从外资银行投资中国银行业的收益来看,它们完全实现了目标。2002年,花旗银行以约6亿元的人民币成本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0年实现了600%的收益。2006年花旗以约 6.2亿美元入股广东发展银行,2016年以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这意味着过去10年花旗集团对广发银行的投资获得了超过20亿美元的利润,实现了大约400%的利润。

 

2、次贷危机时,对大公司破产和历次金融危机没有做出任何风险提示

 

2002至2007年,相关评级机构将绝大多数的美国房贷抵押债券评为最高级别AAA,即使在雷曼兄弟倒闭前,相关评级机构依然给予其A级以上的评级。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二天评级机构才仓促将其评级下调至D级,即破产级。这令投资者大为恐慌,无数投资者要求撤资。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这同当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如出一辙。

 

实际上,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相关评级机构也无一发出预警。危机爆发后为挽救自己的声誉,又骤然大幅降低东亚许多国家的主权评级,加剧了市场恐慌,从而使得金融危机恶化。2002 年,IMF在工作文件中指出,相关机构对危机负有责任,因其“仓促下调评级,致使局面恶化”。

 

3、在欧债危机中落井下石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冰岛政府尽全力应对危机。但是,10月8日穆迪率先下调冰岛评级;2009年12月,相关评级机构又同时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导致欧洲债务危机正式爆发。相关机构不断下调评级则对危机产生了“墙倒众人推”的作用,要么是切断了一国的融资渠道,要么是大幅提高了融资成本。

 

但当时,法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让·阿尔蒂指出:“2004 年,我们就知道希腊政府在弄虚作假。如果信用评级机构能早些作出反应的话,希腊政府也许能够行动得更早一些。”这也说明相关评级机构对欧洲债务危机并未及时预警。

 

案例不胜枚举,不知道看官们作何感想?更糟糕的是,当前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对评级机构尤其是国外评级机构的法律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真是“有冤无处诉”。

 

 

来源:金融大爆点综合整理自政经纵横谈、Wind资讯、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华尔街见闻等。


注:本文推送时如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

下一篇:Q1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高达3.8亿部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份额为24%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