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大屏市场持续增长 小间距LED、液晶拼接领衔

行情分类:时事热点  文章来源:中华商务网  2017-06-19 16:35:29

字体:小中大

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小米手机Q2出货量大反弹将超过2000万台

去年小米手机销量出现滑铁卢,不过,今年看小米出货量开始企稳回升。

据手机行业分析师王阳在微博上爆料,供应链显示,小米手机第二季度的出货量将超过2000万台,较一季度的1300万大幅增加。

对于小米销量大增的原因,王阳分析道,主要原因是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热卖,另外小米6的热销也带动了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销售。

他还表示,考虑到市场开始进入旺季,小米手机后续还有几款明星产品,未来销量还会继续成长。小米手机调整了一年多,这次真的是调整结束。

此前,雷军表示,今年三大核心工作: 创新、质量和交付!创新,坚持核心技术突破,继续探索黑科技;质量,一定要在质量上超过友商;交付,一定要系统解决经常性缺货问题!只有做到这三条,小米才能在激烈的手机市场生存下来,成长壮大!

王阳在转发雷军微博时表示,今年小米做好创新、质量和交付,有望重回成长,7000万台没问题!

今年,小米将更多的资源放到了东南亚市场,特别是印度。今年3月份,雷军还专门到印度考察,并与印度总理会面。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小米手机在印度颇受欢迎,月销量已经达到150万台左右。据此测算,小米手机今年在印度市场的销量有望达到1800万台左右。另外,小米公司日前正与小米驻印度工厂生产商沟通,打算在印度建立手机产业供应链。

(二)创维:料面板价格下半年微跌3%至5%

面板及原材料价格上升,加上内地市场电视机需求减缓,拖累创维(00751-HK)去年盈利表现,纯利倒退近4成至13.1亿港元,当中内地市场的毛利率按年跌1.6个百分点至22.3%,整体毛利率按年跌1.9个百分点。公司行政总裁刘棠枝表示,去年内地电视市场呈现量增价跌的现象,由目前首5个月情况看,今年整体市场继续疲弱;而面板价格现已趋稳定,料下半年轻微下跌3%至5%。另外,创维在内地市场的综合平均销售单价持续下跌,由前一年的2404元下降至2217元。刘棠枝透露,去年面板价格快速上升,惟创维的新产品价格升幅未能追上,今年创维将从产品升级及渠道调整两个方面着手,推出针对消费升级的产品,如大屏4K电视,同时调整销售网络,加大线上销售并推出适合线上及三四线城市农村市场的产品,实现平均 售价的恢复性增长。

虽然内地市场下滑,但创维在海外市场增长强劲,去年创维海外市场电视产品销售占比由14%大幅上升至20.9%,共销售694.1万台电视,按年增57%,今年目标达900万台。刘棠枝表示,未来将增加在全球市场在供应链、架构及品牌方面的布局,不排除有更多的收购并购,目前创维在海外主要以代工为主,自有品牌占比仅不到2成,而自有品牌毛利远高于代工产品,冀2020年自有品牌在海外的销售占比可达50%。

发展终端硬件外,创维近年开始拓展智能电视业务,并获腾讯(00700-HK)及百度入股,去年智能电视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超过2倍至1.66亿港元。刘棠枝表示, 智能电视业务增长强劲主要因终端用户数增加、内地智能电视商业模式逐渐成熟,用户消费习惯形成,以及更多广告商愿意投放广告,目标2017/18年智能电视业务营业额可达3亿港元,成为创维另一个主要增长动力。惟刘棠枝指,智能电视业务仍存不确定性,包括对广告商投放广告未能清晰掌握,以及其他主要智能电视业务以游戏为主,但创维的游戏业务刚刚起步,由PC端至电视端,游戏业务仍有技术问题尚待解决。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大屏市场持续增长 小间距LED、液晶拼接领衔

2017年上半年是国内大屏市场的又一个丰收年份。伴随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向好,以消费和智慧产业为中心,大屏显示应用需求呈现扩张态势。其中,小间距LED和液晶拼接都交出了不错答卷。

行业需求增长超越预期

据研究报告显示,液晶拼接行业上半年市场增幅重回3时代。其中,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37.1%。这与2014-2016年行业保持增速在2时代的市场格局形成鲜明对比。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整个经济市场的趋好,前些年被压制的市场需求有望“补课性释放”。这是目前液晶拼接市场增幅高于往年的原因所在。

小间距LED行业则保持了“预期”中的高增速。上半年,LED行业整体向好。包括上游的增产增收、下游市场的拓展和整个行业从订制化向标准化进一步转型,带来的成本下降,都促进了市场的繁荣。预期全年近4成的终端增幅可期。同时,小间距LED屏还在开拓中小型商用会议、户外市场上取得了新进展。

与液晶拼接和小间距LED屏的大幅增长不同,DLP拼接产品依然延续市场稳中有降的态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小间距LED和1.8缝隙液晶拼接的竞争关系导致,另一方面更是由于DLP拼接行业缺乏自身“爆点”、在市场认知上过于平静导致。整体上,小间距LED和液晶拼接的市场广泛性和产业链长度,成为了比技术进步更有力的竞争优势。

液晶拼接市场细分趋势明显

2017年上半年液晶拼接市场进一步细分化。其中,1.8毫米缝隙产品市场进入成长期,较去年同时销量几乎扩大一倍,成为市场最大“黑马”。

1.8毫米液晶拼接是液晶拼接产品换代、换市场的关键产品。这一缝隙指标意味着产品能够进入“高端应用”。代表了市场附加值。也是液晶拼接与小间距LED、DLP拼接竞争最激烈的产品线。

同时,液晶拼接产品整体缝隙指标成加速下降趋势。3.5毫米及其以下缝隙产品机接近占据7成份额。这主要是由于3.5毫米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价格驱动是液晶拼接技术标准升级中的最大因素。

另一方面,液晶拼接在单元大尺寸化上进步乏力。2016年以来液晶行业供给出现紧张,尤其是大尺寸单元产品呈现一定市场紧缺。这与大尺寸单元本身价格较高的定位形成共振。使得行业无力推动单元尺寸大型化。同时,大型化单元亦不利于更小间距技术的应用。

从价格看,液晶拼接处于价格下降周期——这与行业上游面板涨价、液晶电视产品涨价的趋势形成了对比。这一反差与,拼接产品自有毛利润较高,能较好吸收上游价格变化有关。不过,行业认为,液晶上游涨价趋势最晚会在年底结束。而且随着2018年开始新一轮大尺寸线的投产,价格支撑下行业扩张步伐可期。

小间距LED显示市场向纵深拓展

2017年上半年,小间距LED屏市场基本结束了去年3季度以来的“晶粒”缺货调整。市场再次进入价格驱动模型。行业产品价格下降达到1-2成,市场进一步呈现出“独立繁荣姿态”。

从行业上游看,LED市场依然处于难得的繁荣阶段:价格处于高位、设备等成本处于下降通道、小型品牌退出的增利效应持续、大厂,无论是晶元还是封装都处于产能扩张期。但是,从小间距终端企业看,基本摆脱了去年三季度的“供给不足”。虽然市场繁荣可期,但是企业多意识到充分占据增量市场,以形成割据格局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企业拥有主动降低价格和扩大订货优惠的动力。

从产品形态看,P1.0产品进入收获期、P1.2产品进入泛化阶段,P1.5产品成为大众货、P1.8以上产品价格战势头火热。整体市场结构较去年同期升级一个阶位。这对于繁荣小间距LED在高端显示和小间距LED电视市场的商业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细分市场上,安防行业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P1.8为主打的安防产品,无法构建针对液晶拼接的成本优势,呈现市场焦灼。但是,户外景观性应用,如夜经济领域;超小间距的单机产品,如小间距LED电视;高端指挥调度中心市场和COB技术差异化产品市场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

整体上,价格下降、技术升级背景下,小间距LED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在增加、产品形态也在增加。尤其是在市场规模化的背景下,终端品牌的“制造链条”进一步理顺和稳定。小间距行业进一步压缩“订制化”色彩,呈现出稳定的规模规范制造特点。这有利于小间距LED产品的供给稳定、成本下降、品控能力增强。

价格战成为市场对冲中心

2017年以来,小间距LED产品同标产品均价下滑1-2成,液晶拼接产品价格下降1成。二者的价格下降有一个相似背景:去年,二者上游领域,液晶面板和小间距LED晶粒都经历了涨价风潮,且目前处于高价位阶段。

这一反差说明,行业下游依然认为“价格战”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话题。即便上游市场涨价,下游终端在可接受范围内,也依然要坚持价格下降的大趋势。

且小间距LED和液晶拼接在价格战上亦有“根本冲突”。一方面,p1.8小间距产品除了瞄准景观等应用市场外,格外在乎安防市场的拓展。而安防市场则是液晶拼接的基本盘。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应用,尤其是智慧城市项目成为了大屏市场的增量重点。这个领域同时是小间距LED与液晶拼接的必争之地。

小间距LED和液晶拼接的价格战,也是DLP拼接产品的挑战。行业预计,到今年低,DLP拼接为应对二者的挑战,单元均价会较2015年下降三成左右。且以COB技术为主导的新兴小间距LED产品,将DLP拼接的高端应用看作是“必争之地”。这种市场“对表”式的冲突下,价格战必然成为首选手段。

总之,2017年以来大屏市场整体增量增收,但价格战阴云浓厚。市场品牌之间、竞品技术之间火药味浓厚。整体市场处于高度繁荣与竞争激烈化的叠加之中;市场品牌处于领头羊优势扩大、中小厂商群雄崛起的哑铃结构之下;细分市场也演绎了存量竞争与新兴需求创新不断的“两头重”大戏!

三、本周聚焦

(一)华为手机在英被判禁售 中国厂商成“专利肥羊”

6月13日,华为手机在英国领到了“禁售令”,除非华为能够缴纳专利费,否则华为手机将被下架。

这是来自英格兰-威尔士高等法院(EnglandandWalesHighCourt)专利法庭作出的判决,而专利纠纷始于2014年3月,一家叫做UPI(UnwiredPlanetInternational)的公司在英国同时将华为、谷歌、三星等诉至专利法院,诉称三者侵犯了其持有的6件专利,其中5件涉及2G、3G和4G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该公司过去几年逐步与谷歌、三星达成和解。

对于此项判决,华为官方对第一财经回应,华为已收到英格兰及威尔士高等法院做出的判决,目前仍在对这项判决以及我们将采取的后续措施进行评估。“华为一直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也注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华为发言人对记者说。

不过,随着华为以及手机业务海外拓展的加快,围绕在大公司间的专利大战才刚刚开始。

华为应战UPI

英国是华为部署海外市场战略中的重要国家。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自2001年华为在英国设立了第一个办事机构以来,一直不断加大对英国的投资。2012年9月,华为宣布了未来五年在英国投资和采购13亿英镑的计划。预计到今年,华为在英国的员工总数将增至1500人。

此前,华为手机在欧洲市场的增速较快,在东北欧和西欧的市场份额分别突破15%和10%。

对于此项判决可能导致手机销量下降的影响,华为官方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应,公司正在评估,但相信这项判决不会对华为在英国或其他国家的运作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华为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双方基于公平、合理、无歧视的条件(FRAND原则)达成一致后禁止令自动解除,不会影响产品销售。言外之意,“部分妥协”是大概率结果。此前三星和谷歌已于2015年和2016年与UPI达成和解。

事实上,华为和UPI交手开始于三年前。

据悉,UPI公司是一家靠收取专利费为生的公司,主要资产是从外部收购回来的2000多件专利,该公司认为华为在4G手机中使用了UPI的专利,因此必须向UPI支付授权费。

华为采取的反击策略是,对涉案专利向法院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但今年4月份,英格兰-威尔斯上诉法院驳回华为的上诉请求,但同时也对UPI公司的许可费率或方案做出了“打折”判决。由于这些专利属于通信标准的基础专利,法官认为,不管是UPI的要求,还是华为的还价,都没有基于FRAND原则。

“华为可以选择继续上诉,也可以选择达成和解,这主要看华为对法院判决评估的结果,但为了不影响销售,和解的可能性较大。”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记者表示,这种诉讼在国际公司专利战中较为常见,这些公司通常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而生存。可以看到,在判决中,两项被确认构成侵权的专利都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且都是由UPI公司从爱立信处购买所得。

中国厂商成“专利肥羊”

目前,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中,已经有三家是中国企业。

根据Gartner的统计,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对终端用户销量总计3.8亿部,其中华为、OPPO和vivo三个品牌在2017年第一季度共同拥有24%的市场占有率,较去年同期增长7%,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是9%、8.1%和6.8%。

这些有着很好成本控制力且进取心十足的中国厂商,正在全球的各个市场寻找突破口。然而,对于专业的“专利诉讼公司”来说,它们正是送上门来的绝佳中国“大肥羊”。

根据PatentFreedom的统计,每年以收取专利费用而生的公司在全球发动的专利诉讼呈不断上升之势,2004年为588件,到2011年已经上升到4602件。苹果、惠普、三星、索尼等都是诉讼攻势中的最频繁被告。例如,2015年全美3500多件专利诉讼官司,最常被告上法院的公司中三星高居榜首。

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一部智能手机中,各种专利费用已占到出厂价的约8%~10%,如果再加上各种专利诉讼所产生的费用,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大的威胁来自于巨头公司的“追捕”。为了在份额上形成压力,有时候大公司也会采取专利战的方式打击中国厂商。

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曾裁定,小米侵犯了爱立信的标准核心专利组合(SEP),并下发禁令,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销售和进口手机。诺基亚也起诉过华勤公司8起专利侵权。

在谈到目前中国厂商在专利申请上和国际厂商的差距时,智慧芽首席专利分析师贾郡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国企业接触专利概念的时机较晚,而且研发能力普遍较弱,因此体现在专利上就是“专利布局较晚、技术布局单一”,导致大量的基础专利落在国外竞争对手的手中。

但这也并不代表中国厂商只能处在被动的一面。

在2014年,华为与美国IDC标准必要专利之争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认为,IDC公司许可给华为公司的费率是许可给苹果公司的百倍左右,是三星公司的十倍左右,明显违反了FRAND原则。法院判决直接确定IDC公司在中国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为不超过0.019%。“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处理上述案件的广东高院欧修平认为,中国企业要免受他人专利掣肘,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让自己的发明专利成为新的标准。

王艳辉则对记者表示,手机厂商在专利上已经有意识地在做自我保护,申请量和申请质量都在逐年提高,并且中国手机供应链的创新也在增加,这些都将成为出海“打仗”的护盾。

(二)在中国遇逆风的三星要重点投资印度

韩国三星电子将把印度工厂的手机和冰箱产能提高至目前的2倍。将投资约7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2.65亿元),最早在2018年将手机月产能提高至1000万部、冰箱产能提高至20万台。印度经济正以超过中国的速度持续增长。加上已确定新建工厂的现代汽车集团,韩国企业重视印度的姿态变得鲜明。

三星决定增加位于印度北部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工厂的产能。工厂的占地面积将从目前的12万平方米扩大至24万平方米,并增加生产线。

目前,该工厂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手机月产能为500万部,冰箱产能为10万台。印度2016年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到7.1%,连续3年高于中国的全年增长率。为了争取手机和家用电器等的需求,三星将扩大生产基地、希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对于三星的智能手机业务而言,印度市场是决定未来的重要基地。据美国调查公司IDC统计,三星2017年1~3月在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28.1%,排在首位。不过,目前受到中国手机企业攻势的影响,被认为销量增长乏力。

在印度市场,从以旗舰机型“Galaxy S8”为代表的高级机型,到搭载自主操作系统(OS)的低价格机型“三星 Z4”,三星广泛推出了各种新产品,希望以此巩固销量榜首宝座。

家住新德里的科尔2年前花了3.8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068元)买了部三星“Galaxy Alpha”手机,至今仍在使用。科尔表示,之所以选择三星,是因为“(三星)是受欢迎程度仅次于iPhone的品牌”。在印度城市地区的年轻人中很多都像科尔那样,“如果预算买不起iPhone,那就买三星”。

在手机行业内有观点认为,印度最早在2017年将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2大智能手机市场。由于2016年相继发生的起火事故,消费者对三星产品品质的信赖出现动摇,与美国苹果和中国企业的销售竞争也出现激化。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的背景下,如果三星在印度陷入劣势,有可能丢掉全球首位的宝座。

三星印度业务的销售额并未公开,但2016年预计为8000亿日元左右。在进驻印度的海外企业中,规模仅次于大型汽车企业玛鲁蒂铃木。

三星自1997年进驻印度北方邦。此外,2007年在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建成了另一家工厂,生产空调、电视、洗衣机等。三星在印度正以媲美中国和越南等主力海外基地的水平积极推进本地化生产。

三星的实际领导人副会长李在镕2016年秋季访问印度,并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晤。尽管李在镕随后因涉嫌向韩国前总统朴槿惠行贿等遭到起诉,但印度当地政府仍批准了三星的投资计划。李在镕通过“高层外交”彰显重视印度的姿态被认为对此起到帮助。但有观点担心,李在镕的缺席将对三星今后的战略制定和执行产生影响。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房价高涨造成资源配置扭曲 5月地产价格举报量增34.2%

下一篇:天量楼市库存拖累中西部县域经济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