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 (一)隆平高科再出手 1.24亿又迈出一步大棋
据隆平高科 6月14日公告显示,隆平高科于 2017 年 6 月 13 日与湖南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凌鸿如等人签署了《湖南金稻种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收购其分别持有的湖南金稻股权,标的股权的转让总价款为 12,398 万元,本次收购完成后,隆平高科将持有湖南金稻 80%股权。
本次交易价格以股东权益评估价值为依据,根据开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购买资产所涉及的湖南金稻种业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报告》,截至2017年3月31日,湖南金稻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5,514.17万元。在此基础上经双方协商,隆平高科以12,398万元收购湖南金稻80%股权。
收购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
湖南金稻是湖南省优质杂交水稻销量最大的种子企业之一,中国种业 AAA级信用企业,主推三系感温型优质杂交稻品种。湖南金稻管理团队有多年运作杂交水稻种子的经历,拥有一定的自主及协同研发能力,在湖南、江西晚稻种子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在西南、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市场地位也在不断提升。隆平高科的杂交中稻种业与湖南金稻可构成强有力互补,对湖南金稻进行收购整合将有利于完善隆平高科的市场和产品布局,进一步提升隆平高科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湖南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07 年 2 月 12 日
法定代表人:凌鸿如
经营范围:水稻种子的生产;水稻、玉米、油菜种子的加工、包装、批发、零售;种子加工仪器和机械设备的销售;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与销售(不含食品加工与销售)。
· (二)八一农大与黑龙江垦丰种业携手打造人才培养基地
日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正式签约。
根据协议,八一农大在垦丰种业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垦丰种业科研人员通过遴选增列为校方研究生导师,并指导学校选派的研究生。双方共建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推选农学类、生物类和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到垦丰种业进行实习实训,并向垦丰种业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
据悉,校企双方通过全面加强合作,将使大学生在知识体系、科研能力、社会适应性和创业思维方面得到提高和锻炼,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人才,同时使学校的基础研究和企业的应用开发形成优势互补,为服务北大荒现代农业发挥积极作用。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在教学和研究上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通过战略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据悉,自2008年起,八一农大与垦丰种业在育种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合作。此次签约,将促进双方在高端人才培养、合作研发、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 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 (一)新品种玉米 免灌溉直接收成
农委会27日发表新品种硬质玉米「台南29号」及黑豆「台南11号」,两者的抗病性及产量收益,都分别比现行的主流品种高了1成和3成,预计今秋可开始推广栽种。特别的是,台南29号玉米相当耐旱,可免灌溉直接等待收成,对缺工的农村来说是一大利多。
台南区农业改良朴子分场长游添荣表示,台南29号历经10年才成功育成,比起现行品种「台农1号」,新品种玉米不易感染锈病、叶斑病等玉米病害,不必额外施药,同时也更加耐旱,只靠自然降雨和露水就能生长,种植过程不必额外灌溉,对农民而言非常省工,播种120至140天后收成,期间都不必操心栽培管理,产量更比台农1号高了1成。
游添荣指出,玉米主要产地为云嘉南等中南部地区,但这些地方每年10月至3月间都相当乾旱,农作灌溉水都要靠水库调节,加上农村人力老化缺工严重,因此农民对于这类产量高、栽培省工、节水耐旱的高产品种,种植意愿都相当高,台南29号目前正在申请技转,预计今年可开始秋季推广种植。
台南区农业改良场副研究员吴昭慧指出,黑豆传统上被视为养生保健产品,有明目、乌发、抗老防衰等功效,坊间已开发出许多保健产品,黑豆茶的销售量也逐年增加。
吴昭慧表示,此次经9年育成的台南11号,比现行主流品种「台南3号」产量高了将近3成,也不易受黑豆常见的病害白粉病影响,可节省病害防治的费用,且台南11号抗氧化力及异黄酮、花青素含量都优于台南3号,更适合开发养身产品,同样今年秋季就可以开始推广种植。
· 本周聚焦
(一)降价 井喷 促销 断尾求生 种业如何生存?
随着全国完成小麦收获,2017年玉米种子销售形势基本上盖棺论定:井喷??品种多了,滞售??面积减了,促销??各显神通,降价??净仓是福。经销商战战兢兢地度过了销售季,太多的商家经历了难捱的梦魇与煎熬。
粗略估计:今年有三分之一商家能赚钱但也不是太多,有三分之一商家能保本有微利已经不错,还有三分之一商家赔钱赚吆喝甚至可能要OUT了。
1、井喷??品种多了
新修种子法保留原有的国审和省(区)审渠道,又增加了绿色通道、联合试验体以及引种备案制等,特别是有些育种人员前仆后继,众口铄金,呼吁玉米品种审定不能以“产量为纲”,不宜把高产的郑单958、先玉335作为区试对照。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终于修改了,新标准规定:产量超过对照5%的指标被取消,甚至“产量数据不再作为淘汰依据”了。供审玉米品种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增产≥1.0%就可以通过了。闸门打开,新审定玉米品种井喷了,“2017年有176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审,如加上各省审定的品种,全国玉米可用品种约有2000个,大多数县市种子市场都会涌现出500-1000个玉米品种。
2、滞售??面积减了
2015年国家出台“粮改饲”政策,取消玉米补贴,价格随行就市,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像坐滑梯似的出溜下去,2016年全国面积骤减3000多万亩,有预报说2017年可能再减5000万亩。
新世纪以来,农民种玉米每亩地保本能净利三五百元,突然间实行玉米价格随行就市,辛苦种地一年增产不增收甚至还要倒贴钱。思前想后种什么都感到纠结:红薯、黄豆、花生、蔬菜?农民失去了明确的种植意向,几度陷入迷惘和绝望。当玉米价格大幅度下跌时,有的地方种粮大户“毁约弃耕”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熙熙攘攘的种子市场冷清了。经销商倍受煎熬,度日如年。湖北襄樊一位老板电告,快到端午节了,我今年种子销量还不及去年的一半,市场迟滞,没有销售高峰。山东青州一位老板说,我今年销售种子还不到30%,这里是半山区旱地,最后销售峰期就盼老天一场雨了。河北固安县一位经销商说,遍地的常规货大路货开始卖就丢本甩货白搭费用,赔惨了。豫北某县一家种子公司通过乡镇干部协助,端午节前就把10万袋玉米种子按每袋15元直接进村入户了。
在玉米价格和面积双降的形势下,种子滞售更多地暴露出了政府在市场风险识别、应急措施制定、预估行情、宏观引导等方面的缺失。政府应该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宏观调控,规范与疏导种子市场,帮助经销商和农民走出困境。
3、促销??各显神通
在新品种井喷、市场滞售形势下,种子营销凸显“买方市场”,经销商从宣传品种产量优势,演变为优惠促销力度的竞争。经销商都绷紧劲儿盼望能有一个销售峰期,特别是越来越临近玉米播种季节,营销宣传风烟迭起,经销手段花样翻新,到处有经销种子的宣传车,锣鼓声声,彩旗飘飘,标牌林立,人头攒动;其中少不了摆宴席、砸金蛋、摸大彩、送赠品等经销手段,更少不了忽悠团的喧嚣、浮躁、欺骗成份。比如宣传每销售千袋中有人会“中奖千元”,每销售万袋中有人会“中奖万元”,还有人高举获奖万元钞票的图片招人眼球。农民的眼神儿不是盯在种子的质量和价格上,而是被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和奖品吸引住了。
种子促销虽然效果明显,但容易产生促销依赖,改变盈亏平衡点。价格一旦丧失定力,很容易带来价格崩盘。销量崩盘有很多办法挽救,价格崩盘连挽救的办法都没有。所以促销运用得当,是撕开市场的利剑,显示出奇制胜的效果;运用不当,不但会自掘坟墓,还会祸害行业。在无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促销必然是“人参卖成萝卜价”。
4、降价??净仓是福
春节刚过,种子降价风波席卷全国种子市场,官方报道玉米种子价格约有20%-30%的下滑幅度,随营销进程实际降幅远远大于此数,种子价位呈现严重两极分化,困惑重重的种业老板必须应对的是保品牌还是去库存的痛苦抉择。玉米价格的低迷让农民更舍不得加大投资,往往是哪个品种便宜就买哪一个。种子价格一旦出现波动,犹如开闸溃坝的江河。
降价和促销是今天种业老板去库存屡试不爽的招数,但降价似乎更接近于“断尾求生”。专家指出,经济政策和种子市场变化诡谲,有很多种业老板前景馍糊,孤注一掷。在品种继续井喷、产能过剩加剧的情况下,种业可能会出现多样化的生存生态,其结果肯定会出现企业或品种“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
谁能活下去?谁能站起来?几家欢乐几家愁!
(二)三成商家赔钱赚吆喝 种业“断尾求生”找出路
随着国内冬小麦收获完成,今年玉米种子营销基本“盖棺论定”:三分之一商家赚钱,但不是太多;三分之一商家能保本,有微利已经不错;还有三分之一商家赔钱赚吆喝,甚至可能要出局了。品种数量井喷、玉米面积减少、玉米种子过剩,降价和促销成为种业老板去库存屡试不爽的招数,不过,降价似乎更接近“断尾求生”。
滞销:面积减了
2015年国家出台“粮改饲”政策,玉米价格随行就市,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像坐滑梯似的出溜下去,2016年骤减3000多万亩,2017年可能再减5000万亩。农民种什么都纠结,红薯、黄豆、花生、蔬菜……思前想后,几乎陷入绝望。玉米价格大幅下跌,不少地方种粮大户“毁约弃耕”,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熙熙攘攘的种子市场冷清了,而经销商倍受煎熬。“今年种子销量还不到30%,当地是半山区旱地,销售峰期就盼一场雨了。”河北省固安县一位经销商说,遍地的常规货、大路货开始卖就丢本甩货。
井喷:品种多了
新《种子法》保留了原有的国审和省(区)审渠道,增加了绿色通道、联合试验体及引种备案制等。有些育种人员呼吁,品种审定不能以“产量为纲”,不宜把“郑单958”“先玉335”作为区试对照。闸门打开,新审定品种井喷。2017年176个玉米品种通过国审,加上各省审定的品种,全国可用玉米品种约2000个,大多数县市会有500~1000个品种。
农业部资料显示,2016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410万亩,产种量14.65亿公斤,加上去年库存6.0亿公斤,可供种20多亿公斤,预计2017年用种量10.0亿公斤,余种将达10.0亿公斤。今年品种井喷,预计距离品种“海啸”出现的时间不远了。不过,大浪淘沙,预计八成以上品种进入市场一两年就可能偃旗息鼓。
降价:幅度大了
年初,种子降价风波席卷全国。全国农技中心信息显示,玉米种子价格下滑20%~30%,实际降幅远大于此,种子价位严重两极分化,种业企业必须面对保品牌还是去库存的痛苦抉择。玉米价格低迷,农民更舍不得加大投资,往往是哪个品种便宜买哪个。
降价有两个层次:一是根据品牌和质量降价;二是给代理商或经销商让利。专家指出,经济政策和种子市场变化诡谲,很多种业老板前景模糊。在品种继续井喷、产能过剩加剧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企业和品种开展良性竞争,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