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2017年全球装置出货量将下滑0.3%

行情分类:时事热点  文章来源:中华商务网  2017-07-10 09:11:40

字体:小中大

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2017年全球装置出货量将下滑0.3%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最新预测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个人计算机(PC)、平板与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可望超过23亿台,较2016年下滑0.3%。整体市场将在2018年恢复成长局面,出货量可望增加1.6%。 Gartne表示,这是多年来装置市场的出货成长首次趋于稳定。 PC出货量略见下滑,手机出货则是微幅上扬,因此出货量预估值较上一次公布预测值稍微向下修正。

Gartner表示,2017年全球个人计算机(PC)、平板与智能型手机出货量虽较2016年下滑0.3%,但整体市场将在2018年恢复成长局面。

Gartner分析,虽然2017年PC出货量预计将下滑3%,但衰退幅度已经开始收敛,主要受惠于Windows 10所带动的换机买气。 DRAM、固态硬盘(SSD)等零组件的价格持续上扬,对全球PC市场形成阻力,也影响到智能手机市场。 不过对消费者来说,零组件对PC定价所带来的影响正逐渐缩小,这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制造商担心流失市占率而选择牺牲营业利益,自行吸收了部分成本。

Gartner研究总监Ranjit Atwal指出,PC买家仍然认为质量与功能比价格更为重要。 随着许多企业组织对Windows 10的评估期即将告一段落,并认为它具有安全性高、硬件更新等明显优势,因而加快采用新款PC的速度。

此外,报告也指出,2017年整体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将成长5%,总量将近16亿支。 终端用户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也持续从低成本的「实用款」机种,转向单价较高的「基本款」和「顶级」智能型手机。现在的智能型手机市场更趋于差异化,提供不同特色的新型装置,这是由于用户开始延长购买周期,产品必须有足够吸引力才能让他们愿意换机。

Gartner研究总监Roberta Cozza则分析,2017年三星S8与S8 Plus的热卖已为市场带来不小冲击,消费者并未因为2016年底Note 7的电池问题而却步,而这是让三星再起很好的起步点。 2017年顶级智能手机持续成长,有很大一部分将仰赖苹果即将推出的iPhone十周年纪念机种,预计该款手机能提供比前几代更为突出的特色及设计升级。而根据苹果最近公布的消息显示,部分新技术与功能如扩增实境与经过改良的机器学习功能,也可能出现在下一款iPhone上。

2017年「基本款」智能手机市场可望创下出货量6.86亿支的记录,较2016年上扬6.8%。 Cozza进一步表示,基本款智能手机因性能提升而能提供比低阶实用型装置更高的价值,这一点已广为消费者所接受,因此中阶与高阶智能型手机的平均售价持续上扬。随着中国大陆厂商在市场推广具有顶级机种质感及特色的基本款智能型手机,市场也将持续从低阶实用型手机转向基本款。

另外,Gartner指出,2017年全球PC、平板与智能型手机的整体装机量(installed base)约为70亿台,厂商也将持续设法增加新功能,为产品提供市场优势。而人工智能(AI)和虚拟个人助理(VPA)等新技术将更加广为采用,但初期几代产品将难以造成革命性影响。

Atwal对此则是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虚拟个人助理等新技术所能提供的用户体验,仍然赶不上装置中其他功能的标准,而且相较于它们所能带来的优点,快速提高其标准的成本实在太高。就短期而论,装置市场将持续因传统技术的升级而带动需求,但展望未来三到四年,不论就使用模式还是外型规格来看,装置市场都将出现非常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导入5G无线技术之后。

(二)下游厂商助威面板业 新入局者激进埋隐忧

随着近日以群智、凯基投顾为主的第三方机构纷纷预测,连续高涨15个月以上的面板报价“趋势下滑难以抵挡”之际,国内面板市场正在迎来产能和规模双爆发,饱受折磨的电视业正在从为期过久的阵痛中抽身。然而OLED和柔性AMOLED产业的火爆程度依然不减,在蛋糕有限且竞争激烈的面板业,巨头们疯狂展开竞争,还有终端整机巨头“不惜砸钱”推着上游供应链前行,而在巨头们挥舞臂膀的缝隙里想要掺和进这一巨大蛋糕的“门外人”也踏破门槛。

熟知国内面板业自去年以来发展史的读者,想必早在去年OLED技术还处于不少业内人士口中的“未来时态”之时,便听过一家食品厂转型到了面板业的消息,而近日这家食品厂又迎来了新的消息。据报道,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关联方知合资本发起设立的“河北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基金”已于近期获工商核准,意味着规模达百亿级的产业基金很快将设立完成。有媒体用“连一家食品厂都进入了面板业”的口吻来形容面板业的市场火热程度,然而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正如民间段子所言:当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告诉你,哪个行业可以赚钱的时候,此时涉足已经没有一点便宜可占。

如今面板业可谓进入到了一种多方制衡的局面,即便市场份额偶有高低,但是谁也很难完全甩掉对手们,相互制衡来制约对手发展保障自己利益,才能将整个行业的利益维持平衡,而不倾斜到其中一方。正如苹果此前不愿被高通主导芯片而选择自研芯片并将合作伙伴告上法庭如出一辙,近日苹果投资了LGD,用来牵制仍全球AMOLED产业霸主的三星SDI。

众所周知,苹果下一代手机屏幕使用OLED屏幕,而其中三星几乎完全垄断供应链,约1亿块AMOLED面板。据《韩国先驱报》此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三星与苹果签下的OLED屏幕订单价值约43.5亿美元,若消息无误,加上去年4月的1亿订单,苹果将累计从SDI采购超过1.6亿块OLED显示屏,估算下来,也就是独揽了下一代iphone80%的面板供应。

正是面对这种局面,据韩媒于本周一报道,苹果欲对LGD的E6线投资2万亿韩元至3万亿韩元,使后者为苹果独家提供AMOLED屏幕。据家电网HEA了解到,目前LGD虽有6条AMOLED生产线,但至今未能向苹果提供AMOLED屏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公司还没有购买到全球为数不多的Canon Tokki真空蒸镀机。

纵观国内,京东方的柔性面板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可弯折技术,而其全球最大的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超级工厂已于5月进入投产阶段,全球面板产业也正在向成都倾斜。据家电网了解到,早在2月中旬,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苹果正在与京东方洽谈,希望后者可以为下一代iPhone提供OLED显示屏。近几个月以来,苹果已经多次测试京东方的AMOLED。

业内人士称,虽然国内选手们在布局液晶上已经晚了一万步,但是在布局OLED产业上却早有准备,抓住OLED显然是国内面板厂超车的最大机会,也是国内终端整机厂们摆脱日韩控制之际。而如今,以华为、OV为首的国产手机厂商也在积极与国内尚有面板合作投资中小尺寸OLED面板,借此摆脱韩企控制。去年一年的时间,中国大陆投产、开工以及新签约的12个面板项目总投资达到了3358亿元,其中仅京东方的11个产线,已运营9条线,华星光电、天马、中电熊猫等国内面板厂也都陆续投产。

看似如此好的势头,但上述人士却向家电网表示,现阶段正是面板行业投资热潮,加上国外的苹果和国内的一线手机厂商也加入到上游推波助澜,但是不少非龙头企业也依靠资本方式大量涌入,无序投资、盲目建线的苗头显露。产业布局的遍地开花会影响行业稳健发展,更使得面板产业面临着结构性过剩的隐患。

正是在需要消耗全球巨大产能的苹果对各方供应的积极拉拢之下,才出现食品厂跨界面板厂的现象。虽然巨头们的方向变得越来越一致,道路越来越清晰,OLED产业也占据了整个显示事业的大片江山,但是在如今依然有众多入局者盲目建线的同时,也会给行业带来了一些隐患,扰乱上游市场。

业内人士不禁发出担忧,随着面板业价格逐渐回落,产能集中爆发,新入局者们的建厂投产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即便面板业常说“有产能就有需求,不怕市场没需求,就怕自己不能生产”,但是资源是有限的,产能过剩对于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是巨大的。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前5个月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数据:智能机同比增7.5% 液电降9.3%

7月4日消息,工信部运行局发布2017年1-5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生产手机76876万部,同比增长9.1%,其中智能手机56399万部,同比增长7.5%,占全部手机产量比重为73.4%。

整体看来,1-5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生产情况

生产实现较快增长。1-5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1%。其中,5月份增速为11.1%,比4月份减缓1.9个百分点。

出口呈现持续好转。1-5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2.5%(去年同期为下降3.6%)。其中,5月份同比增长11.4%。



通信设备行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1-5月份,生产手机76876万部,同比增长9.1%,其中智能手机56399万部,同比增长7.5%,占全部手机产量比重为73.4%。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3.0%,其中5月份增长10.3%。


计算机行业出口快速增长。1-5月份,生产微型计算机设备11251万台,同比增长2.1%,其中笔记本电脑6487万台,同比增长10.4%;平板电脑3028万台,同比下降13.4%。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3%,其中5月份增长11.5%。


家用视听行业生产持续低迷。1-5月份,生产彩色电视机6095万台,同比下降7.3%,其中液晶电视机5721万台,同比下降9.3%;智能电视3891万台,同比增长0.9%,占彩电产量比重为63.8%。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8%,其中5月份增长13.5%。

电子元件行业生产保持平稳。1-5月份,生产电子元件16075亿只,同比增长14.9%。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8%,其中5月份增长10.7%。

电子器件行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1-5月份,生产集成电路599亿块,同比增长25.1%。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3.3%,其中5月份增长10.0%。

二、效益情况

行业利润延续良好增长态势,企业亏损面继续收窄。1-5月份,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0%,利润同比增长14.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19%,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22.8%,同比收窄2.1个百分点。

企业回款情况有所好转,产成品周转速度加快。5月末,全行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8.3%,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4.3个百分点,但跟4月末相比与主营业务收入差距缩小1.8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2.4%,低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1.6个百分点。

行业产品价格延续上涨趋势。5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5%(去年同期为下降1.8%),延续3月份以来持续上涨的趋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加快。1-5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9.0%,增速同比加快20.3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同比增长55.5%。

 

分行业投资增势情况良好。1-5月,电子器件行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2.5%,其中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和电子真空器件制造分别增长193.9%和119.9%。电子元件行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8%。整机行业中,通信设备行业和家用视听投资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61.7%和40.7%,电子计算机行业投资同比增长3.9%。

内资企业投资增速提升明显。1-5月,内资企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2.2%,其中股份合作企业和国有企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252.4%和52.9%。港澳台企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7.4%,外商投资企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5%。

三、本周聚焦

(一)苹果新品出货贡献渐增 业成、宸鸿Q3旺季双位数增长

随着新款iPhone启动备货及平板拉货稳定,两大触控面板厂宸鸿与业成6月营收均呈现回温,逐渐脱离淡季表现。尽管市场传出新款iPhone可能面临AMOLED面板量产瓶颈,不过3D Touch产品出货进度并不受影响,预计7月起出货动能将逐步放大,第3季底~第4季将可望进入出货高峰,而第3季配合新品出货将可带来季增双位数的成长幅度。

鸿海集团旗下触控面板厂业成6月营收达新台币84.66亿元,月增率7.13%,年增率达到178.87%;累计第2季营收233.8亿元,优于市预估值的212亿元,季增率达28.43%,年增率达1.27倍。市场预计,业成单季EPS将有望达到3.2元,优于首季的3.01元,其中,平板产品将占业成第2季营收约达7成比重。

业成指出,2017年上半的营运主力主自于平板触控模组,下半年将受到手机触控模组出货带来明显成长的动能,依照客户对新产品拉货需求,全年将可望呈现4:6或3:7的表现,故下半年可望大幅成长。

宸鸿6月合并营收为新台币87.99亿元,年增55.6%,相较于4月64.93亿元,6月营收较5月再增加23.7%;累计第2季合并营收224.07亿元,较2016年同期成长31.2%,较首季成长4.6%。宸鸿先前指出,由于美系手机客户进入新旧机种交接期,第2季处于传统淡季,但仍将力保单季本业获利的目标。

市场认为,受惠日前苹果发表新款平板电脑后,下游通路建立安全库存而陆续拉货,从5~6月已见出货成长力道。至于新款智能型手机也从季底开始备货,尤其是新款智能型手机并首度搭载AMOLED面板,其3D Touch模组结构复杂,压力感测的贴合难度变高,产品单价提升至14~15美元,带动整体产品单价提高,估计下半年营收也将比上半年成长超过2成以上。

虽然触控面板业者不针对单一客户进行评论,但市场指出,即将于下半年问世的新款iPhone从6月起开始小量出货,符合原本预期第2季底营收增温的趋势,并将在第3季放量,至于10.5吋平板也将在第3季出货规模扩大,故估计触控面板厂在第3季营收将至少达到两位数成长,而苹果5.8吋新机可望在下半年以逐月倍增速度拉货,预计出货规模可望上看8000万台,成为供应链业者营收成长的大补丸。

(二)画质表现出众 QLED电视未来市场依然看好

在彩电市场上,每一项显示技术,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近日以来,很多人在讨论QLED TV或将被OLED所取代,未来市场不明朗等等。但是在笔者看来,QLED TV在画质表现出众的优势下,未来市场依然很看好。

据了解,在QLED TV领域,三星、TCL可以说是力挺者。三星今年在中国三星论坛和上海家博会中,向中国广大的消费者推出了三星QLED光质量子点电视,从上市的情况看,在中国的消费者用户中取得了很大的反响。

三星QLED光质量子点电视还自信地为未来电视设定了全新标准,全新一代三星QLED电视不仅采用了全球唯一的环抱无镉金属量子点材料,创造出了令人赞叹的亮度、出色的对比度以及极其逼真的色彩,在原有量子点的基础之上还实现了更长的色彩寿命。

同时,三星QLED光质量子点电视也搭载了更多丰富的内容,内置了芒果TV+爱奇艺平台,同时三星也与GITV、CIBN、NewTV、腾讯视频、PPTV、优酷视频等视频平台深度合作,消费者可以直接高清观看时下火热的电视剧综艺资源节目,解决了用户电视观看上内容资源的一大痛点。

我们再来看看TCL量子点电视的表现,在今年五一、618等多次促销大战中,TCL QLED TV为中高端电视扩大市场占比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单单是618促销期的销量就增长了2.8%,已经成为高端电视阵营的主流产品。

即使是现在显示技术百花齐放的情况下,量子点技术依然能够一枝独秀。TCL多媒体中国事业部线上业务中心总经理谢帆在专访中就提到:“现如今消费者已经不是厂商讲故事就能忽悠住的。所有产品的好坏,要看市场数据。不论是各种线上线下渠道商的数据还是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数据,或者是TCL自身的数据,量子点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一个数字。”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白为民女士也提到:“当前以智能显示、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通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正在引发彩电行业新一轮产业变革。我国大尺寸、智能化、超高清、曲面屏、量子点等产品渗透率,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据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量子点电视的零售量高于OLED电视7倍有余。2017年第1-14周,量子点电视的零售额在彩电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4.77%,同期OLED电视只实现1.22%的零售额渗透率,所以从覆盖的人群和性价比方面来看,QLED更有优势。

另外,全球已有三大量子点材料制造商:英国Nanoco、德国Nanosys及美国QDVision(已被三星收购),其中Nanosys公司握有超过300项量子点显示的相关专利,而在国内的面板企业方面,如京东方、华星光电、龙腾光电等都有量子点技术的相关研发、生产。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在全球彩电阵营有话语权的TCL、三星等企业,正不遗余力的推动量子点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依托于TCL、三星等品牌积淀和技术创新,未来量子点电视将成OLED最强大的竞争产品,未来市场表现也值得我们期待。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降准重回政策选项

下一篇:官方发布暑期旅游预测:避暑地迎高峰 4类产品成特色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