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上半年国产手机出货量占比超九成 利润少于10%
7月10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7年6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1~6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2.16亿部,占到了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0.5%。在国产品牌手机的攻势下,国外手机品牌仅占了不到10%的份额。
来自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同样证实了这一趋势。IDC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0.8%,华为、OPPO、vivo等国内厂商均超过苹果,占据销量前三甲,苹果和三星等国际大厂在中国的出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但是占据了高额出货量的国产手机却并不能笑到最后,因为供应链受制于人,最终只处于“薄利多销”的境地,赚些辛苦钱。
重要元器件均被国际大厂垄断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营业利润为537.72亿美元,其中苹果利润为499.97亿美元,占比高达79.2%;三星利润为83.12亿美元,占整体14.6%;华为营业利润为9.29亿美元,占比1.6%;而OPPO营业利润为8.51亿美元,占1.5%;vivo营业利润为7.32亿美元,占比1.3%。
今年第一季度,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全球手机厂商利润数据显示,即使苹果在走下坡路,但它一家依然赚走了手机市场83.4%的钱,比去年赚的还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三星虽然低于上年同期的21.9%,但也达到了12.9%。而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厂商的利润均不高。OPPO的运营利润份额为4.7%,vivo为4.5%,华为只有3.5%。
对于中国手机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供应链之痛。一部智能手机的重要元器件组成包括芯片、屏幕、内存、闪存、摄像头芯片等,几乎全被国际大厂垄断,中国企业并没有发言权。在强劲的需求带动下,上游厂家们赚得盆满钵满,而出货量大的国产厂商最终只是处于“薄利多销”的境地。
在手机芯片方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整个安卓手机芯片市场主要被高通、联发科、三星和华为海思四家瓜分。其中,高通骁龙芯片凭借着领先的技术优势,成为三星和众多国产手机厂商旗舰机的首选,其芯片供应数量总占比超过了50%。紧随其后的是联发科和三星,而华为海思麒麟芯片排名第四,数量总占比近6%。
而在手机屏幕方面,OLED面板一直以来都主要由三星显示器一家主导,虽说京东方、国显光电、和辉光电、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国内面板厂商开始加大生产规模,但国内面板厂商在这方面产量偏小却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三星仍占据智能手机行业OLED屏幕市场的90%以上。而三星除了给自家旗下的产品供应以外,业内还有消息传出,苹果与三星新增了6000万块OLED面板的供应合同,加上去年底的供应数量,总计供应达到1.6亿块。这就意味着,三星OLED面板的产能基本被苹果和自身包办了。
事实上,三星不仅在屏幕市场算无冕之王,其在内存和闪存方面也拥有市场定价能力。从供应端看,目前全球范围内从事NAND闪存颗粒的厂商有很多,但仅三星、东芝(Toshiba)、英特尔(Intel)、海力士(SKhynix)、美光(Micron)和闪迪(SanDisk)六家,就几乎垄断了全球大部分闪存市场。
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以SSD固态硬盘为代表,包括固态硬盘、内存条、U盘甚至闪存卡在内的整个内存行业,开始缓慢涨价。进入2017年后,涨价的势头并没有停止,整个存储行业反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大幅涨价潮。6月下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线下走访十多家销售商家以及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固态硬盘等存储产品大幅涨价的原因是供需失衡,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此轮涨价背后并非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也不排除部分NAND Flash供应商有意为之。
国产芯片厂商突围高端不易
目前来看,在手机屏幕方面,基于OLED显示屏的产能受限于创新不足,尚未完全释放,而摄像头无疑成为各大手机厂商追逐的亮点。
今年以来,各大手机厂商几乎都发布了新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品的亮点大都集中在拍照方面。在华为带领的主流双摄需求下,金立甚至率先将目光放到了四摄。
有数据显示,目前较大的摄像头芯片供应商主要有八家,分别为索尼、三星、豪威科技(OV)、格科微、思比科、比亚迪、海力士和奇景。其中,国内厂商豪威科技主要生产入门级和中端的摄像头芯片;三星主要为自家智能手机供货,而索尼则主要专注于中高端手机。
索尼由于其极高的画质和先进的功能,几乎所有厂商都对索尼的摄像头芯片趋之若鹜,诸如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终端品牌旗舰机型上无一例外。“索尼摄像头芯片在高端手机市场中处于寡占地位,目前索尼在该领域占有将近50%的市场,几乎每家手机厂商都想用索尼的产品。”一位不便具名的电子行业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但是在索尼摄像头芯片供应量有限的前提下,导致其向二级客户供货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上述电子行业分析师表示,“地震之后,索尼肯定会优先供货给主要一线品牌。买不到索尼的话,就用三星跟豪威科技的图像传感器。”
受益于掌控手机50%左右成像传感器市场的优势,索尼2016财年的整体业绩大幅好于预期。2017年4月28日,索尼公布了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的整体业绩,财报显示,2016财年索尼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6033亿日元,营业利润为2887亿日元。
与高端市场相比,低端摄像头芯片市场几乎被国产芯片厂商瓜分,其中,格科微可谓一家独大,市场占有率约七成。但随着低端产品利润日趋下降,格科微、思比科等厂商近年来也不得不拓展中高端市场。不过,想要切入格局相对稳定的中高端市场并不容易。此前,为彻底打开5M摄像头芯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格科微曾将5M 1/5芯片单价由0.82美元降低至0.73美元,而当时其他厂商同规格芯片单价均在0.8美元以上。
随后,作为格科微竞争对手的思比科也发出产品降价的消息。同样是5M1/5芯片,思比科则在格科微降价的基础上再次将单价降低至0.7美元。格科微及思比科两者的大幅降价让摄像头新品市场失去了原有的平衡。
据上述电子行业分析师透露:“索尼摄像头芯片的单款产量大,可以压低制造成本,以半导体的行业水平来看,公司的毛利应该在七成左右,而国产摄像头芯片厂商一般都生产中低端手机部件,毛利应该在四至五成。事实上,三成以下可能就赚不到利润了。”
(二)中国曲面显示器市场Q2出货量预计将达47.2万台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查数据,一季度曲面显示器整机需求急剧下降,整机出货量30.3万台。二季度面板厂与整机厂增加对曲面显示器的促销力度,预计曲面整机出货量47.2万台, 市场渗透率11%,QoQ环比增长约57%。
中国曲面显示器主力市场为网咖和消费性市场两大类:
一、 网咖市场:2017年换机需求减弱, 31.5”曲面显示器出货量下降。
中国网咖市场换机产品主要是31.5”FHD曲面产品,2015年换机数量约600万台,2016年换机数量约550万台。由于网吧向网咖转型发展速度过快,2017年网咖行业开始洗牌,导致网咖数量减少,对网咖显示器需求冲击较大。尤其在网咖市场占有65%份额的31.5”首当其冲,2017年换机需求大幅减少。
面对网咖需求缩减,面板厂与整机厂正在互相推动,希望迎合中国电竞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推动中国曲面显示器市场与电竞市场同步增长。曲面显示器的性能上看,曲率半径已由3000R缩减到1800R,环绕效果加强,尤其对于电竞玩家,曲面已成为标配参数。
二、 消费类市场:曲面显示器尺寸结构与中国消费类市场需求不匹配。
中国消费类市场显示器需求主要尺寸是21.5”和23~24”,其中21.5”占比40%左右,23~24”占比25%左右。而曲面显示器主要尺寸是23.6”、27”、32”,平均尺寸偏大,与中国消费类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面板厂已开始在中国显示器市场加强中尺寸曲面的推动,这将会大大提高曲面整机的市场渗透率。
三、 曲面显示器震荡中调整:31.5”QHD平面价格已低于FHD曲面。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查数据,目前曲面显示器市场以23.6”、27”、31.5”为主,但受到平面和QHD产品两面夹击,尤其31.5”QHD与31.5”FHD曲面竞争尤为激烈。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查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显示器市场31.5”QHD显示器价格比FHD曲面低10%。
曲面与平面显示器相比是外部造型的提升,而QHD与FHD相比是画质画面上的提升。随着电竞游戏片源分辨率的提升,消费者对画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群智咨询(Sigmaintell)认为,如何维持曲面市场竞争力,曲面显示器市场和产品策略亟待调整。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显示产业格局待破:行业重心偏向中国
屏幕作为人类视觉的“延伸”,如今已经随处可见。殊不知,看似平常的显示产业背后,却曾上演过一场场血淋淋的“殊死搏斗”。20年的产业变革,让日本这个液晶时代的缔造者走下神坛,世界第一的位置由韩国取而代之,而在砥砺前行数十年后,中国显示产业终于开始崭露锋芒,并逐渐成为全球显示产业重心。
鼎盛时的日本在显示市场独领风骚,揽下全球9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且“坐拥”9大国际知名品牌,一串耳熟能详的名字包括夏普、爱普生、日立、东芝、三菱、三洋和NEC等。不过受到日本自身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日本显示产业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路,但在技术上依旧保持了一定优势,尤其是上游的材料、设备和零部件等产业配套依然是全球最完善的市场。日本面板厂商之间的兼并重组和技术整合,被赋予了扭转颓势的使命,而前不久JDI与JOLED两家显示企业合并的消息,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JDI成立于2012年4月,是由索尼(Sony)、东芝(Toshiba)、日立(Hitachi)的小型液晶部门整合而成;JOLED成立于更晚的2015年1月,是在索尼、松下(Panasonic)在OLED合作项目终止后,相关人员组织成立。在奥维云网显示器件与系统事业部研究副总监李臣看来,如果二者合并,则日本显示产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将希望寄托于一家企业,地区内部竞争不充分,并不利于日本显示产业的发展。
从地图上看,全球面板“输出”地全部集中在了东亚,主要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而的四个地区,上演了一场场上游显示产业的“现代战争”。在技术趋势再一次从液晶转换至OLED的当下,韩国以绝对优势成为显示产业第一大国,如今韩国占据全球OLED面板99%的市场份额,其中LGD在大尺寸OLED面板一家独大,而三星则几乎垄断了所有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告诉记者,现阶段面板行业正处于技术更替的时期,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韩国之所以在OLED技术上比较领先,是因为早在2000年左右韩国企业就已经投资研发,所以在技术上要领先于其它地区。
苹果下一代iPhone 8采用柔性AMOLED显示屏幕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苹果舍弃日本JDI,由三星提供OLED手机屏幕,苹果的决定,不仅加速了整个面板产业由LCD向OLED技术的快速替换,更是进一步拉开了韩国与其它地区之间的距离。兴起于2000年后的台湾显示产业,一度成为仅次于韩国的面板生产地,却同样在这场技术更替的大战中败下阵来。大客户苹果在2017年的供应商名单中将所有台湾企业一并剔除,更是给台湾显示产业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李臣告诉记者,目前台湾地区正在布局另外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Micro LED,它是将传统LED通过矩阵化、微缩化后,定址、巨量地转移到电路基板上,再利用物理沉积技术生成保护层,形成微小间距的LED,显示能力方面,它与传统LCD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甚至有望超越OLED显示技术,但是受制于工艺、成本和制程良率等影响,大规模的商业化还尚需时日。
另外,台湾面板产业曾上演的一部“攻心计”让人“心寒”,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台湾面板厂家陷入困境,2009年上半年,工信部、国台办组织中国大陆彩电厂商赴台湾采购液晶面板,金额高达44亿美元,总量超过1200万片,一度被评价为“将中国台湾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泥沼”。然而,台湾却以低价卖给韩国,韩国再通过压缩对华液晶出口量操纵面板价格,再转手以高价卖给大陆后从中获利,致中国面板价格涨幅达到30%以上。
中国曾一度遭受面板行业没有话语权,市场被日本、韩国、台湾支配的尴尬境地,在CRT显示时代,中国大陆在严密的技术封锁下更是数十年寸草不生。在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看来,如果彩电企业没有自己的显示技术和上下游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就容易受制于人,而TCL投资华星光电,布局上游面板产业也正是这样的原因。
我国从国家层面下决心部署自主的显示产业,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平板显示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明确要求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努力在新型显示面板生产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2003年2月,京东方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液晶业务,终于结束了我国的“零”屏幕时代。在经历数十年的追赶之后,全球显示产业重心正在慢慢向中国倾斜,随着液晶面板产能逐渐释放以及OLED技术的全面布局,中国显示产业正在实现从零到有,从有到强的逆转。
也正是国内厂家的“奋力厮杀”,倒逼国外液晶面板价格大幅下降,使“随处可见”的屏幕以更低的价格走进寻常百姓家中,中国企业不懈努力,不仅赢得了市场,同时也赢得了尊重。不过记者也了解到,虽然我国面板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韩国的全球第二,但产品大多定位中低端,同时在新型显示技术方面更是远远落后于韩国,此外,在被富士康附能之后,“新”夏普以及其背后的整个鸿海集团,在全球显示产业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未来,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继续在奔跑中思考,在压力中前行。
三、本周聚焦
(一)TCL集团电视、手机业务现冰火两重天
近日,TCL集团公布了上半年的产品销售数据。数据显示,TCL通讯旗下手机类产品共销售2117万部,同比下降36.16%;第二季度销售1062万部,同比下降33.40%。
据了解,这个销量包括了智能手机和功能机。2015年TCL手机销售达到8000万部,此后一路下滑。2016年,TCL获得黑莓品牌授权,成为黑莓手机的操盘者。目前,TCL通讯中国区尚未见大起色。
相比之下,TCL电视业绩就相当喜人了,不仅销售量大幅增长,还获得多个大奖。
据TCL1月份数据公告显示,1月份LCD电视产品销量为187.0万台,智能网络电视销量为127.7万台,同比增长21.0%,其中国内智能网络电视销量为77.4万台,占TCL多媒体LCD电视在国内市场销量的78.8%。这表明,2017年首月,TCL的智能电视销量取得开门红,继续同比大幅增长。
2016年TCL网络电视全年总销量超过了1100万台,增速高达49%,进入2017年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据悉,在今年的618期间,TCL电视取得了佳绩,在销售额品牌排行中排名第4。
在2017中国数字电视盛典上,TCL电视一举斩获国际化领军企业奖、技术创新奖、成功品牌奖、音画品质奖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奖五项行业权威大奖。在近期的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大会上,TCL又获得了“2017年消费者喜爱的电视品牌”奖和 “2017年十佳电视”奖。
除此之外,TCL旗下互联网电视品牌雷鸟,也在短时间内获得行业和用户的认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如此看来,TCL的电视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但手机业务却是其发展短板。如此形势之下,TCL确需调整业务,否者手机业务或将拖累其整体发展。
(二)三星透露向欧洲早期创企注资1.5亿美元 瞄准AI市场
7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透露计划开始向早期的欧洲初创企业注资,通过其最新成立的投资机构Samsung Next启动了1.5亿美元投资基金。
Samsung Next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被称为“三星全球创新中心”(Samsung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今年1月,三星凭借其首个专门投资基金,于今年1月推出了这一场景。在过去的四年里,三星表示已经投资了大约60家创业公司,其中12家已经退出,并且已经进行了15次收购。
三星下一步的重点是在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等领域的“新前沿”投资。
到目前为止,它的投资范围已经在本土韩国、硅谷、旧金山、纽约和最近的特拉维夫附近的中心地区和周边。
但现在根据该公司发布的声明,三星在柏林建立了一个欧洲基地,并计划在明年在欧洲开设更多的办事处。
最近加盟三星的Felix Petersen表示,“接下来三星正在投资和收购像AR、VR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公司,以构建产品和接口,这将进一步改变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