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手机零部件缺货下半年或加剧

行情分类:时事热点  文章来源:中华商务网  2017-08-07 16:07:52

字体:小中大

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手机零部件缺货下半年或加剧

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放缓,但手机配置大战仍愈演愈烈。上半年,存储器、屏幕组件、被动元件等手机重要元器件都表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日前,三星、索尼、海力士等手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相继发布二季报,半导体业务均表现亮眼,对利润贡献颇丰。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分析认为,随着下半年智能手机旺季的到来,元器件的缺货涨价态势将延续,对供应链来说,拓展业绩的空间依然很大。

部分上游厂商受益

8月1日,索尼发布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2017年4月1日至6月30日)显示,索尼第一财季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激增281.6%。索尼维持对全财年经营利润为5000亿日元的预期不变,这将是该公司71年历史上的最好业绩之一。

这其中,半导体业务是为盈利支柱,利润高达554亿日元。半导体部门的主要产品则为相机CMOS,在双摄成为手机标配甚至有厂商推出四摄的概念下,索尼由于极高的画质和先进的功能,几乎所有厂商都对其摄像头芯片趋之若鹜,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终端品牌旗舰机型无一例外,索尼在这个市场掌握市场半数份额。

而另一手机供应链顶端玩家三星虽受Galaxy Note 7危机冲击,但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2.9%,单季净利润甚至首次超越了苹果。这也主要依赖于其半导体及显示器业务的出色表现——三星电子在DRAM存储器领域已拿下半壁江山,在NAND Flash市场的份额也超过三分之一。DRAM、NAND Flash价格持续走扬,使三星半导体业务获利大增。此外,三星还占据全球9成的OLED手机屏幕产能,收获大量中国厂商订单。投资者和分析师也一致认为,后续三星利半导体部门的业绩会进一步向好。

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研究协理吴雅婷分析指出,零部件缺货可能带动半导体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获利空间持续增长。但对手机产业其他非半导体类的上游,则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独特性,若独特性越高,则同样呈现有利趋势,否则可能导致反效果。对于终端厂商来说,因为竞争激烈,品牌数量众多,手机的毛利本来就已经偏低,若再加上零组件缺货或者价格攀升等不利因素,恐怕造成出货量较小的品牌开始呈现大幅亏损而不得不退出市场。

缺货传导涨价压力

此前有台系IC设计业者称,大陆客户因上半年市场表现不如预期,下调了2017年出货目标,近期下单更为理性,供应链的库存水准已有效降低。不过,各大品牌厂商都在等待iPhone 8市场反应,并将高端机的宝押注在下半年。扎堆发布将加重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压力,预计目前零部件短缺的状况将在下半年恶化。

从供应端看,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以SSD固态硬盘为代表,包括固态硬盘、内存条、U盘甚至闪存卡在内的整个存储行业,开始缓慢涨价。持续一年之后,截至二季度,由于上游晶圆涨价缺货、各大存储厂商转进3D NAND制程不顺等原因,NAND Flash缺货涨价之势延续。

从需求面上看,苹果iPhone 8、三星Note 8等重要旗舰产品将在三季度扎堆发布,NAND Flash的涨价潮必然愈演愈烈,留给其他手机厂商的产能将捉襟见肘。

“下半年进入手机市场的传统旺季,加上iPhone、三星新机的发布,对于上半年就已经呈现紧缺的物料状况将更加严峻。以目前来说,像是被动类的电容、电阻,相机模块、电池模块、内存等全面吃紧,尤其是和iPhone、三星供应链重叠的原物料紧缺状况将更加显著。”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研究经理黄郁琁向记者指出,这种现象目前已反应在交期延长,甚至供货商有的不再接单,市场也在蕴酿涨价氛围。NAND Flash部分因制程转进至3D NAND可局部舒缓紧张态势,因此价格涨幅预计会较DRAM缓和,但供应上仍旧紧张。

此外,关于终端厂商追订三星OLED屏幕的消息也在这几个月不断爆出。目前三星仍处于垄断地位,强劲的需求也推动国内屏幕产业积极跟进,但目前产业成熟度不足,OLED屏幕依然受控于人。

相比芯片、存储等半导体行业,被动元件早就迈入成熟期,行业增长较为缓和。来自台湾供应链厂商的消息也指出,随着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越来越追求轻薄,MLCC(陶瓷电容)等被动元件也迎来增长高潮。

(二)苹果全面进入4K时代 iPhone 8摄像头支持4K视频录制

近日媒体报道,苹果将改变在视频分辨率领域的落后局面,让iTunes影视销售服务、机顶盒等全面支持4K,巧合的是,外媒最新消息称,苹果十年版手机iPhone 8的前后摄像头,均支持60帧每秒的4K视频录制,这意味着苹果可能全方位拥抱4K时代。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AppleInsider报道,九月份苹果将会发布十年版手机和其他两款产品,媒体已经披露了十年版手机的大量配置和功能信息。

最近,苹果智能音箱HomePod的固件代码外泄,开发人员从中获得了iPhone 8的大量信息。周四爆出的最新信息显示,十年版手机的前后摄像头,均支持“4K60Video”,也就是每秒录制60帧的4K视频。

4K视频的清晰度远远超过了目前已经普及的1080P视频,但是其文件体积十分巨大,因此压缩存储将是一个挑战。

据报道,开发人员在固件代码中发现了有关H.265视频编解码技术的信息,这一技术将整合到今年秋季对外推送的iOS 11和新版电脑系统中,这也有助于用户压缩录制的4K视频。

传统上受到设计的限制,智能手机的主摄像头支持比较高的分辨率,而自拍摄像头分辨率相对比较低,主要提供用户自拍等。

据报道,苹果去年推出的新手机中,支持了4K视频的录制,但是仅仅支持每秒30帧录制。

在视频分辨率方面,苹果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厂商。比如Netflix、亚马逊若干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4K视频的播出,但是时至今日,苹果iTunes商店中销售的电影电视剧,仅仅支持1080P分辨率,另外连接电视机使用的苹果机顶盒Apple TV,至今也并未支持4K。

最近有用户在iTunes商店中看到了4K的标签,媒体猜测苹果可能会推出4K影视销售服务。另外在今年秋季,苹果可能会升级机顶盒硬件,支持4K视频播出。

在电视机行业,夏普等公司甚至已经开始瞄准了8K分辨率,这更加显示出苹果在这一领域的落后。

九月份,苹果将会发布十年版新机,该手机采用窄边框设计、屏占比比传统的三分之二大有提高,苹果将支持无线充电,指纹识别将整合到屏幕之下,另外苹果也将支持脸部识别来解锁手机。

需要指出的是,十年版手机的多个创新和摄像头紧密相关。除了脸部识别之外,诸多媒体报道,苹果可能会在iPhone 8中支持一定的增强现实功能,增强现实需要对摄像头拍摄的现实画面进行虚拟信息的处理和叠加,比如用户手机摄像头瞄准一家餐馆,手机上可能出现这家餐馆的热门菜品和消费者点评。这都需要性能极高的摄像头。

除了苹果之外,Facebook也开始投入了增强现实领域,其研发重点也是摄像头和视频处理。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苹果第三财季大中华区营收同比降10%

全球智慧型手机发展进入成熟期,市场整合结果,三星、苹果等前五大厂得利,但手机市场大饼却呈现微幅萎缩。根据市研机构IDC最新发佈统计,三星第二季手机出货量来到7,980万支,市佔率达23.3%,苹果iPhone卖出4,100万支,市佔率12%。

三星仍然维持全球市占第一,苹果第二。IDC指出三星与苹果市佔率均比去年同期好,手机销售量分别成长1.4%与1.5%。华为紧追在苹果之后,其手机出货量成长19.6%,市佔率进步2个百分点成为11.3%,进一步缩小与苹果的差距。中国Oppo与小米分居第四、第五名,市佔率依序为8.1%与6.2%。IDC表示前五大手机厂销售量均优于去年,但其馀手机厂则呈现衰退,规模越小且越在地化手机厂恐持续挣扎。整体来看,第二季全球智慧型手机出货量达3.42亿支,较第一下滑0.8%、较去年同期下滑1.3%。

三、本周聚焦

(一)2017年全球OLED电视面板的出货数量预计为160万台

LGD7月25日的法说会公布了董事会刚通过的以下三大投资决议,①P10扩建G10.5代大尺寸OLED产线,前期可能会先以LCD量产,待技术成熟后再转为OLED,长期来看G10.5将采用印刷式技术;②在广州新建G8.5代OLED面板生产线,新增产能6万片/月,预计2019年量产;③扩建G6POLED生产线,新增产能3万片/月。这3项投资计划均与OLED相关,且其中的2项投资是高世代OLED产线,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OLED电视面板,目前主要由LGD独家量产供应,中国厂商BOE也有实验线体,尚无法量产。之前LGD对于高世代OLED面板产线的投资非常谨慎,产能缓慢增长。多年来,在LGD以及其战略客户的支持和培育下,全球各区域消费者对OLED电视及其技术优势的认知度逐渐增强,特别在欧美市场,OLED在高端电视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因此,2017年,OLED电视市场也迎来索尼的加入。

画质和外观是显示技术提升的主轴,OLED电视以其优异的画质表现以及柔性形态的期待,依然代表下一代显示产品的趋势。但受上游供应链不完善和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群智咨询(Sigmaintell)认为,短期内OLED电视仍将定位于高端市场,市场规模无法迅速扩大,预计未来的5~8年将依然以液晶电视面板为主导。OLED电视面板未来的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改善:

1.成本的下降需要产业链配套完善、制程技术成熟和规模经济“三驾马车”拉动。目前OLED用的有机发光材料供应商少而且高度垄断,且在生产工艺中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生产成本很高。OLED电视取胜市场关键在于成本的控制,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积极配合,以及面板厂商制程技术的不断提升。

2.供应规模扩大需要更多面板厂商参与。OLED电视规模受限,主要是受到了供应的限制,市场需要更多面板厂商的参与以扩大OLED电视面板的供应。目前除了LGD之外,中国的厂商均积极储备OLED电视面板生产技术,随着技术逐步成熟,相信参与厂商会随之增加,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先机。

3.品牌效应仍有待发酵。OLED电视作为高端产品,整机厂商的品牌带动效应非常明显,索尼加入以后,是否会有更多品牌参与呢?三星电子今年将会开始向LGD采购LCD电视面板,是否会进一步在OLED电视领域展开合作令人期待。

LGD此次突然宣布两项高世代OLED面板的投资计划,可以看出其对OLED电视面板的投资步伐明显加速,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期待。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计,2017年得益于产能扩充以及良率的提升,全球OLED电视面板的出货数量预计为160万台,渗透率提升到0.6%,而2019年随着广州新的G8.5代OLED产线量产,OLED电视面板的渗透率将会加速提升。预计到2020年,全球OLED电视面板的出货规模将达400万台,渗透率提升到1.6%;到2022年,全球OLED电视面板的规模将达到750万台,渗透率提升到3%。

(二)智能手机市场变化:华为的出货量已经接近苹果

8月3日上午消息,来自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数据显示,华为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接近苹果。

Strategy Analytics列出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榜单,第一名依然是三星,去年第二季度的出货量为7760万部,2017年第二季度则增长到了7950万部,增幅2.4%;第二名为苹果,对应数字是4040万部和4100万部,增幅不足2%;华为来到了第三名,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为3840万部,相比去年的3200万部增幅达到了20%。

在华为之后,中国手机厂商OPPO和小米的出货量也大幅增长,尤其是小米,从去年同期的1470万部大幅增长到了2320万部。

从市场份额来看,在上个季度,三星的份额依然在全球保持第一,但是有所下降,从22.7%倒掉了22.1%;华为智能手机的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10.7%,已经越来越接近苹果的11.4%。紧随华为之后的OPPO和小米份增长幅度也都在2%-3%上下。

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这五家手机厂商的整体市场占比虽然有所降低(从46.5%到了41.3%),但依旧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四成的份额。

“华为目前正在迅速逼近苹果,在未来几个季度,苹果都会处于紧张观望状态。” 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的主管伍迪-奥(Woody Oh)表示,华为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表现都很不错,P10和Mate 9等产品销量很好。

需要说明的是,Strategy Analytics这里统计的是出货量而非销量。出货量是指从厂家发出到达渠道的数量,销量则是卖到用户收里的数字。前者数字通常大于后者,而且两者不成正比关系。

自2011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一直由苹果和三星主导。但在过去6年里,诺基亚、黑莓、小米和华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2014年,主打性价的中国厂商小米崛起,成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但由于零售业务有限,它的人气在近两年有所下降,不过今年第二季度成功逆袭,出货量环比增长70%;

华为是现在的市场第三,因为它一直积极进军欧洲市场,也在不断尝试向北美市场推进。然而,目前华为在美国并不出名,主要是因为它缺乏与Verizon、AT&T、t-mobile等几大运营商的合作。运营商正是北美用户的主流购买渠道,现在,美国消费者只能在Best Buy或沃尔玛等地方见到华为手机。

于此同时,苹果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本土公司的阻击,从昨天公布的财报来看,苹果第三财季大中华区营收为80.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8.48亿美元下滑10%。

分析人士将此结果的部分原因归结与iPhone在中国的人气下降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6个月,iPhon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峰值14%降至9%。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央行:严限信贷流向投机购房停止落后产能金融支持

下一篇:重磅!消费力10强城市榜出炉!全国哪里最能买买买?看完扎心了…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