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OPPO、vivo印度市场销量下滑 中国品牌应加强风险管控

行情分类:时事热点  文章来源:中华商务网  2017-08-22 10:15:55

字体:小中大

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2017年上半年康宁业绩分析报告

2017年上半年,康宁继续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亮点突显。

其中:

在企业领域,康宁第二季度业绩走势强劲。公司各业务业绩斐然,正稳步实现全年经营目标,和战略及资本配置框架方面的目标。此外,康宁将从苹果公司获得2亿美元,帮助其建设在肯塔基州哈罗兹堡的工厂,由此开启与苹果公司合作的新篇章。同时,康宁宣布联手默克、辉瑞制药,通过引进Corning Valor TM Glass来实现药用包装的现代化。美国白宫创新办公室也鼓励这一举措,并将其作为跨行业技术合作和经济投资的典型案例。

在行业领域,康宁在光通信领域再创佳绩,其EDGE8 TM 解决方案在伦敦举行的2017年度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颁奖典礼上荣获“数据中心年度布线产品奖”, 这是康宁产品连续第5年获此殊荣。此外,康宁特殊材料先进光学业务获得了2017年雷神优秀供应商EPIC奖。在新兴创新领域,康宁反应器技术连续六年亮相CPhI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近期,康宁和Zaiput Flow Technologies公司也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康宁将作为Zaiput 液-液萃取分离器和背压调节器产品在大中华区的独家经销商。同时,康宁也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其生命科学亚洲技术中心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定制的大规模细胞培养专场培训于今夏圆满落幕。

在产品领域,康宁参加美国洛杉矶2017 SID显示周,并展示了其先进的玻璃组合及一款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的汽车内饰仪表板。这是康宁第一次展示采用冷弯技术制成的光滑并能满足内饰设计3D造型要求的独立仪表板。此外,三星显示有限公司柔性 LTPS-OLED 生产线选用了康宁Lotus TM NXT 玻璃作为其聚酰亚胺(PI)低温多晶硅(LTPS)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生产线的载板玻璃,这种面板目前用于三星盖乐世S8和S8+手机中。

在企业责任领域,康宁中国以Masterpix精细玻璃印刷技术,支持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和设计团队开展本土科教活动,以鼓励更多的市民群众参加到公众科教活动之中。同时,康宁长期致力于消除性别间的薪酬差异,已获得显著成效。此外,今年是康宁资助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的第五个年头。一直以来,康宁相信通过帮助乡村教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改善乡村教育状况,能给乡村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及更公平的机会。同时,康宁也非常自豪能够成为爱飞翔活动的助力者。

(二)面部识别大热:苹果小米华为都将采用

此前苹果发布了即将推出的HomePod固件,并且允许开发者查看代码,多位开发人员从代码中发现了不少关于iPhone 8的新功能。而目前火热的Face ID(面部识别)技术已经被大家所熟知。

Phone 8将会使用面部识别也是几乎可以确认了,用来替代暂时无法实现的屏幕下指纹识别方案,并且国产手机厂商小米和华为也会快速跟进面部识别技术。

并且苹果的Face ID 技术支持平放识别,之前彭博社报道曾提到过:

传感器的速度和准确度是该功能的重点。可以扫描用户面部并且能够在数百毫秒内解锁 iPhone。该功能甚至可以在设备平放在桌面时工作,而不只是靠近面部时。

面部识别其实并不是一项突破性的新功能,在今年5月发布的三星S8就搭载此技术,并且使用体验非常好,在夜间没有光线的情况下通过红外识别也能正常使用。

iPhone 8会采用此项技术的原因也不难推测,全面屏的高屏占比导致前置指纹识别暂时没办法实现,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还不能用来量产,苹果不得已需要一项新的解锁方式来代替指纹识别。而目前可行的方案中,面部识别技术已经成熟,并且体验还算不错,虽然暂时还没有指纹识别方便。

最新消息显示,小米和华为也将跟进此技术,原因或许和iPhone 8一样,全新的旗舰机一定会采用高屏占比的全面屏。而指纹识别不考虑放在背面的情况下,目前只能用面部识别来替代。据产业链消息人士的爆料,小米将在下一代旗舰中将采用3D面部识别技术,而搭载该技术的小米旗舰将最快在今年年底发布!

根据小米发布新机时间来看,小米MIX2可能会在今年10月左右发布,不太可能搭载面部识别。小米Note 3或小米7的可能性应该会大一些,当然,也有可能是小米日前被曝光的新产品系列小米 chiron。

高通也已经正式对外表示,将在下一代骁龙SoC的ISP上集成增强型的景深感应技术,目的是为了支持和iPhone 8一样的面部解锁技术。这样也就可以确认,搭载下一代高通旗舰处理器的手机几乎都将会采用面部识别。千万别再提黑科技了,高通真的是在背后默默支持手机厂商吹牛的好媳妇儿。

另一方面,爵士华为也将在下一代新旗舰华为Mate 10上使用此项技术。之前产业链送出的内幕消息显示,华为Mate 10预计配备3D感测镜头,并且已经采用了一大批元器件,用来实现更好的虹膜识别及脸部识别。

华为Mate 10搭载得到麒麟970处理器,将是今年华为手机最重要的一个支撑了。据说,它会延续过去的Cortex-A73架构,GPU会得到重点提升,预计将首发Heimdallr MP图形芯片(12核心),想来也是为了支持AR技术和提供更强大图像处理能力。

苹果,小米,华为都争先恐后的使用面部解锁技术是为什么呢?一方面面部解锁的安全性更高,另外一方面是在屏下指纹解锁技术成熟以前的一种过渡办法,毕竟手机后置指纹解锁体验一直不太好。

手机厂商在下一代旗舰机发布会上,又有新的东西拿来吹嘘了,可以想象发布会的场景:库克举着iPhone 8大呼amazing!雷老板则拿着新机侃侃而谈“黑科技”。在发布会上也一定不会提到,面部识别只是用来替代指纹识别的过渡方案,其实最优秀的体验一定是屏幕下指纹识别,只不过目前还不成熟。vivo已经实现的屏幕下指纹识别也只是在初步演示阶段,识别率非常低,不能实现量产。预计到18年底此技术可能会成熟一些,具体实现量产估计要等到19年了。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OPPO、vivo印度市场销量下滑中国品牌应加强风险管控

上半年,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中国品牌在第二季度市场份额合计冲高到60%左右。但印度市场的红利并不容易轻易持续收割,进入7月后,钉科技注意到,蓝绿兄弟OPPO、vivo在印度市场的销量首次出现下滑,而印度方面针对中国的电子产品的政策也在不断收紧,未来中国品牌在印度市场将遭遇更大挑战。

份额不断冲高

近年来,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的投入越来越大,收获也越来越多。据公开报道,在印度市场靠前的中国手机品牌投入都超过10亿美元,很多都设有工厂。

比如,Vivo印度工厂是其海外最大的工厂,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月产量超过100万台手机,OPPO的第二个工厂也在建设中,而小米和富士康合作在印度也设立了第二家工厂。

在营销投入方面,中国品牌也更是有大手笔投入。据悉,OPPO、vivo今年将在印度市场投入营销费用23.6亿元,远超三星和印度本土手机品牌。

成熟的产品能力、渠道运作能力和营销能力,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的份额节节攀升。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小米、OPPO、vivo在印度市场的销量分别为756万台、492万台、594万台。而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品牌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了50%,第二季度则超过了60%。

虽然第二季度印度市场整体手机出货同比下降了4%,但中国品牌集体实现了逆势增长,包括小米、OPPO、vivo、联想,其中小米和vivo的表现格外突出,分别达到了480万部和340万部。

风险不容忽视

印度市场看似风光无限,潜力巨大,但风险也在与日俱增。进入7月后,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品牌出现了下滑趋势。

印度媒体援引4家手机连锁销售商数据称,合计占有22%市场份额的OPPO、vivo在印度市场7月份销量首次出现下滑,销售额下降了30%。

OPPO、vivo的销量下滑相信并不是偶然的。钉科技注意到,日前出于对安全和数据泄露的担忧,印度政府已开始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产品进行审查。

印度工业联盟的报告显示,在印度市场,从中国进口以及在印度合资生产的电子和信息产品高达220亿美元,占印度市场2800亿美元的7%多。而这正愈发引起印度方面的担忧,更多的经贸管控措施或被推出,而这无疑都会对中国品牌不利。

此外,印度方面也在大力推进“印度制造”,希望更多扶持印度本土企业在通信、IT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手机企业需要做好风险管控,过多的投资和过分依靠印度市场,未必会获得期望的回报。

三、本周聚焦

(一)第二季笔记本出货量排名:惠普力压联想 戴尔增长猛

据外媒报道,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笔记本出货数据,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惠普、联想、戴尔、华硕和苹果,与今年第一季度座次完全一致。

其中,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名的华硕与苹果出货量非常接近,两家公司市场占有率均为10%,不过在第一季度华硕市占率可是比苹果高了0.7%。TrendForce指出,苹果能获得17.1%的增长率(Q2出货量398万台)主要得益于12英寸MacBook的升级。对于第三季MacBook系列的表现,TrendForce也相当看好,它们认为苹果的增长率依然会维持在两位数。因为除了今年6月份进行了小修小补的13和15英寸MacBook Pro,今年下半年它们可能还会推出搭载32GB RAM的高端MacBook Pro。

值得庆幸的是,全球笔记本出货量再次走上正增长轨道,第二季度笔记本出货量达3996万台,环比增长5.7%,同比增长3.6%,上半年用户的强劲需求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

借助返校季促销,惠普保住了销量冠军之位。不过戴尔表现更好,其环比增速超过苹果,达到21.3%。联想则继续被惠普压制,本季联想出货量为805万台,出现了2.4%的同比下滑。TrendForce认为亚太地区笔记本市场增速放缓影响了联想的表现。

排名第六的宏碁在Chromebook市场发力,但薄利多销战略并没能拯救它们的销量,其市占率甚至比第一季度还少了0.8个百分点,出货量则降至322万台。

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TrendForce担心上半年的用户需求释放过度,下半年市场可能会再次进入冰冻期,不过它们依然看好第三季度笔记本市场的表现。

(二)全球电视面板业新一轮竞逐:三星LG中国市场掰手腕

全球电视面板业进入新一轮竞逐。

上周,京东方宣布将斥资460亿元在武汉投资上马第二条10.5代液晶面板线;三星Display(三星显示)在北京举行了曲面显示的群英会,继续扩大曲面电视面板的占有率。

此前,LG Display(LGD)、富士康、华星光电等企业纷纷宣布在华开建面板生产线。

上述动作联系起来看,仿佛一群高手在下棋博弈,你来我往的交锋,棋盘的局势就变了模样。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国,占世界电视业一半产能,但是之前电视面板一直受制于人。2011年,三星和LG的液晶面板产量曾占全球的55%,中国大陆地区仅占4%。此后中国将液晶面板作为国家重点战略扶持产业。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液晶面板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提升到31%,仅次于韩国。

8.5代线是目前液晶电视面板的主力产线。截止现在,中国大陆已建、在建的8.5代线和8.6代线多达13条。目前,中国已是全球8.5代线产能最大的国家。

三星、LG不会坐视中国势力的崛起。面板生产线是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项目,从动工到投产起码两年。受益于液晶电视面板连续14个月的涨价,三星电子和LGD今年上半年都实现了自己有史以来最高的利润,进一步促使他们开展新一轮的布局。

LGD押宝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一口气公布了三大OLED项目。表面看,韩国坡州10.5代OLED线很高大上,但它要采取全新的印刷式OLED的工艺,投产没那么快;坡州6代OLED线主要做柔性手机屏,因为三星已垄断全球中小OLED屏九成市场,因此这不过是增加一个供应商而已;因此影响最大的反而是广州8.5代OLED面板线,它采取成熟的白光OLED蒸镀技术,将很快量产,能给目前OLED电视面板的短缺“解渴”。

三星也没闲着。它在面板领域,重点投资扩大中小尺寸的柔性OLED面板的产能,巩固在高端智能手机屏的市场地位;电视面板方面,避开与中国对手在普通电视屏的低价竞争,聚焦大尺寸、超高清、曲面、量子点等高端的电视面板。在它及其中国伙伴的推动下,曲面电视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从2016年一季度的5%-6%,翻倍增至2017年一季的13%-14%。

群智咨询的副总经理李亚琴认为,为什么全球电视面板业出现新一轮的产能竞赛?因为竞争进入了胶着阶段,阵营不像以前那么明显,差距在缩小,所以各自发展自己的特色。用什么淘汰对手?无非产能升级和技术升级。

未来五年内,全球将有6条10.5代线陆续量产,预计到2022年,10.5代线的产能在高世代线(7代以上)的产能中占比接近30%,成为电视面板生产的主力。随着65、75英寸逐步成为下一个主流电视尺寸,且10.5代线具备大尺寸的经济切割效益,将引导全球电视面板的生产主导权往8.5代以上的产线转移。6~7。。5代线的生存将堪忧,全球电视面板的竞争格局和产能配置都面临洗牌。

虽然LGD、三星都防着紧追身后的中国面板企业,不过无论是OLED还是量子点,谁要取得成功,中国市场都是关键的支点。其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视市场,且中国消费者喜欢新奇特产品,像4K电视的渗透率中国市场在全球最高;其二,中国电视产业链在全球最成熟,谁能拉住中国电视企业,谁就能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所以,LGD抛掉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工艺外流的顾虑,把其第一条海外OLED面板生产线放在广州;三星显示积极向中国彩电厂伸出橄榄枝,连续两届在北京举办规模盛大的曲面论坛。连夏普(富士康)也把海外第一条10.5代线放在广州。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宜选稳货币+强监管稳金融

下一篇:马云说:让孩子玩,不然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