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3D曲面玻璃爆发 比亚迪与蓝思欧菲光展开较量
受累于新能源车补贴退坡,比亚迪的发展布局迎来了拐点。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营收同比持平;净利润同比下滑23.75%。其中汽车业务营收同比下滑4.1%;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5.75%;不过比亚迪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却同比增长10%至179.6亿元。
8月29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由于相关补贴大幅下调、产品准入规则调整的政策影响,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业务的收入及盈利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比亚迪却在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中找到新的增长点。王传福进一步表示,在未来3年会在3D玻璃业务中加大投资投入,由于公司有着良好的移动终端客户关系,并拥有完整的工艺设备以及工艺研究能力,相信3D玻璃业务在未来会成为比亚迪业绩重要的增长点。
为什么押宝3D玻璃市场
近几年来金属部件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移动智能终端市场的渗透率不断上升,同时国内华为、OPPO、小米、VIVO智能手机品牌销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这给比亚迪金属部件业务增长的契机。比亚迪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也随之受益,且增速明显。
据中报披露,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继续接获国内及国际智能手机品牌厂商的高端旗舰机型订单,推动金属部件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带动第一季度盈利大幅上升。二季度,随着主要客户高端旗舰机型出货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更多机型订单交付,第二季度金属部件收入同比及环比均实现明显提升。
为此,比亚迪将持续发力手机金属部件来提升业绩。那么,又是什么让比亚迪吹响3D玻璃的号角?
随着4.5G/5G通信时代的来临以及手机无线充电技术逐渐成熟,金属后盖作为手机机身的市场增速乏力,应用短板也开始显现,因为金属后盖对更复杂的信号屏蔽性强,同时金属后盖难以让手机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小米、vivo以及三星已经搭载3D曲面玻璃的手机,3D曲面玻璃已经在手机发展史上崭露头角。
“成本的降低也会进一步推动3D玻璃的发展。”中信建投指出,从制造工艺上看,目前主流的2.5D玻璃边缘的曲面是通过在2D玻璃上直接打磨抛光而成,3D玻璃则需采用热弯工艺,抛光、丝印等工艺则需在弯曲后的玻璃上进行,这也造成了其施工难度高、良品率低及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是制约3D玻璃大规模的应用的原因,但随着各加工厂商加大研发力度,热压良率不断提升,目前能够达到80%,同时成本也随之降低,目前单面3D玻璃成本控制在65元,到2019年单面3D玻璃成本将会到45元,市场空间达到405亿元。
更重要的是,3D玻璃除了在手机上大放异彩以外,3D玻璃的曲面特色也符合其他3C产品设计需求。3C产品设计如平板计算机,头戴式VR设、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式智能产品、车辆中控及便携式仪表盘等陆续出现3D造型产品,这都已经明确引导3D曲面玻璃发展方向。
如何与蓝思、欧菲光等展开竞争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便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受新政策影响,还可以倚仗3D玻璃带动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群。毕竟,目前该业务的客户囊括了三星、苹果、华为、联想、vivo、华硕等智能移动终端领导厂商,占据上半年营收比重超4成。
为此,比亚迪已投资10.5亿元,在汕头市濠江区南山湾产业园建设3D手机玻璃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计划年产3D玻璃9000万片。
不过在3D玻璃的产业布局中,目前蓝思科技、欧菲光、瑞声科技、合力泰、星瑞安、星星科技等都早已经瞄准这一市场,并开辟产线,甚至已经开始增扩产能。
今年年初,蓝思科技在经营目标中指出,将发力3D玻璃,目前蓝思科技3D玻璃产能为2700万片/年,蓝思科技将继续扩大产能,预计今年的3D玻璃出货量会达到3000万片至4000万片。
欧菲光在不久前在南昌设立合资公司,将专门从事3D玻璃的开发、制造、贴合及销售,加强欧菲光垂直一体化布局;瑞声科技也斥资128亿元,建设手机3D玻璃等项目,将形成3D曲面玻璃1亿只生产能力,年销售可达到150亿元。
据悉,目前蓝思、瑞声科技等早已布局3D玻璃的厂商,基于各自积累的终端客户群,已在分割存量市场。而这还不包括康宁、伯恩光学及台厂等,后进者比亚迪将会如何谋得一杯羹。
比亚迪称,未来将快速扩充3D玻璃机壳的产能并提升产品良率,提升3D玻璃机壳业务,同时开拓国内外新客户,建立更多元化的客户渠道。显然这没有切中关键所在,目前客户渠道早已相互渗透;在专利研发中,比亚迪已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备案的3D玻璃的专利也远少于蓝思、欧菲光、星星科技等,比亚迪想要打造3D玻璃新驱动,将非一时之功。
而目前2.5D玻璃已成为手机市场主流趋势,转向3D玻璃也只是时间的问题。随着蓝思科技、瑞声科技、星星科技等加快实现3D玻璃规模化量产,以及无线充电开始向移动终端导入和4.5G的铺开,2018年3D玻璃盖板将会成为国内手机品牌厂商的“战场”之一。如今比亚迪已经吹响了3D玻璃的号角,将会如何快速再建3D玻璃“护城河”,值得业界期待。
(二)IDC:iPhone 8将推动明年苹果手机出货量增长9.1%
据CNBC北京时间8月30日报道,市场研究公司IDC周二发布报告称,苹果公司的“iPhone 8”预计将在2018年“引发一轮重大升级周期”,推动iPhone出货量增长9.1%。
IDC称,iPhone去年的出货量下降7%,今年将只会增长1.5%。尽管有报道称iPhone 8将会延期推出,但是IDC认为,iPhone 8的大范围铺货将在2018年年初到来,建议消费者抓住机会购买苹果的新iPhone。
iPhone出货量的很大一部分增长将来自智能机升级。尽管运营商推出新计划,鼓励消费者通过分期付款租赁手机,从而实现频繁升级,但是IDC表示,多数消费者仍会“大约每两年”升级一次他们的智能机。
报告显示,Android系统今年会继续主导全球智能机市场,份额达到85.2%,较去年增长2.3个百分点。iOS系统份额为14.6%,较去年增长1.5个百分点。
苹果预计将于9月份发布三款新iPhone,包括10周年纪念版iPhone 8以及iPhone 7s、iPhone 7s Plus。《华尔街日报》称,苹果将在9月12日举行iPhone发布会。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中国手机品牌节流 扩大采购本土面板
研调机构群智咨询指出,中国手机厂为开源节流,尽可能采购本土制造的面板,带动本土面板厂7月手机面板出货量达6500万片,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6%。
群智咨询表示,中国手机厂的零组件采购尽可能本土化,本土面板厂获得更多机会。手机整机制造厂积极采购本土零组件,一方面可以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较易培养与供应链的关系。
从手机显示屏幕来看,群智咨询认为,虽然在OLED面板领域,中国面板厂仍与韩厂存在不小距离,但在液晶显示器(LCD)面板部分,陆厂已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及产品性价比,尤其在目前的成本压力下,手机整机厂更倾向于采购本土零组件。
三、本周聚焦
(一)三星苹果把手机带到1000美元时代:为了利润的赌博
2017年,智能手机的设计出现了一股创新潮流,比如2:1的瘦长屏流行,边框进一步缩窄,颜值提升。除此之外,三星电子和苹果正在把高端手机的价格抬高到1000美元,这样的高价格,是企业谋求高利润的一场豪赌,将对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提出挑战。
据《华盛顿邮报》网站等媒体报道,九月份,苹果将发布十年版手机,其创新内容比较多,而诸多消息来源显示,这款手机的入门价格将高达1000美元,高配置版本可能达到1200美元。
这样的价格,将会创下苹果手机最高纪录,众所周知的是,苹果手机以往的起步价是雷打不动的650美元,这一价位也被许多高端手机厂商所使用,成为一个标杆。
从650美元到1000美元,苹果手机的价格将会增长三分之一,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不小的增幅。美国人平均月工资为400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购买一部新iPhone,需要拿出一个星期的工资。
实际上,在iPhone的重要市场美国,近些年美国移动运营商出于业绩压力,取消了补贴制,消费者需要用全价购买裸机,即支付650美元。作为一个缓解措施,运营商或是苹果公司也推出了分期付款方案,甚至是将来可以免费更换手机的月度租赁服务。
据报道,在取消补贴制度之后,中低端手机在美国重新获得消费者认可,其中包括中国的一些品牌在美国人气攀升,显然650美元对于一些美国消费者也是不小的开支。
无独有偶,三星电子也正在把高端手机的价位拉高到1000美元。最近,三星电子在纽约举行发布会,推出了秋季Note系列旗舰手机Note 8,这款手机的升级内容保守,让外界感到失望,但是令人吃惊的是,新手机的入门版价格定在了930美元。
美国一家权威媒体指出,在目前智能手机的设计中,手机厂商把屏幕推向了极致(即实现超窄边框),与此同时手机价格也正在走向极致。
媒体指出,三星和苹果的举动,其实是一场赌博,目的是提高销售收入和利润,但是1000美元的手机定价,将会对消费者提出考验。
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指出,高端智能手机走上了1000美元的价位时代,其中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创新研发拉高成本,另外一个是厂商利润动机。
在过去多年中,苹果也往往会推出手机创新功能,但是650美元的价位轻易不动。而在十年版手机中,苹果将会采用的一些配置或创新,将拉高制造成本。
比如十年版新机将在苹果历史上首次提供无线充电,首次采用OLED显示屏(三星以及中国厂商早已使用)。另外苹果将会取消指纹识别,代之以三维脸部扫描识别,苹果还将增加红外线识别技术,用于在黑暗中识别身份。另外在内存和闪存上,苹果也将扩大数量。这些内容都将抬高手机成本。
之前,富士康高管也对媒体披露,苹果新手机的屏幕使用了异形切割,技术难度大,另外屏幕使用率低,也会拉高价格。
在高端手机的创新上,三星电子也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在苹果创新低迷的时代,三星往往能够利用自有零部件业务的优势(尤其是显示面板),在OLED可弯曲屏幕上做出创新,推动了全球智能手机向前发展。这样的研发成本,自然也要反映到手机价格中去。
媒体也指出,1000美元定价自然也有厂商的利润驱动。在智能手机行业,三星电子和苹果垄断了高端板块,实际上也成为手机创新的两大重要来源,依靠着创新先发优势,两家巨头自然也希望提升自己的业绩。
之前公布的财报显示,三星电子二季度的利润再一次创造了历史记录,而在上半年,三星的研发支出也增加了5.7%,达到70亿美元。显然,研发投入需要通过高定价,转化成为高利润。
苹果手机的高利润,已经是人所共知。在目前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苹果仅占到一成的份额,但是却拿走了九成的利润,大批厂商仍然陷入亏损当中。
依靠着创新设计和品牌知名度,苹果公司向来执行高价格、高利润、高端定位,此次十年版手机创新改动内容丰富,苹果自然也需要继续维持高毛利。
(二)与苹果争锋相对 谷歌推出手机增强现实工具ARCore
据路透社报道,Alphabet旗下的谷歌(微博)周三发布工具以便开发者为Android智能手机打造增强现实应用。
此举表明,谷歌已与苹果摊牌,力争智能手机行业下一个技术高点。
基于手机的增强现实技术由于Pokémon Go游戏的大热而得到极大发展。这款游戏于去年7月在美国推出,玩家要去城市街道、办公室、公园以及餐厅里寻找丰富多彩的动画角色。
手机上的增强现实是将数字物体叠加在现实世界中,并通过手机屏幕体现出来的一种技术。
分析人士预计,随着玩家从苹果应用商店购买“游戏币(PokéCoins)”, Pokémon Go两年时间里为苹果带来30亿美元的收入。
谷歌基于手机的增强现实技术首先将应用在三星电子Galaxy S8和谷歌Pixel手机。谷歌通过博客表示,希望至少有1亿用户能使用“ARCore”,但没有透露何时大规模发布。
今年6月,苹果发布了一个类似的系统ARKit,计划在今年秋天推出,届时将登陆“数亿”台设备。
谷歌和苹果争先恐后吸引消费者和软件开发人员的注意。这些开发者将利用新工具推出游戏、导航以及其他应用,从而使增强现实成为一个令人信服的功能。
很多科技行业的领导者畅想眼镜、汽车挡风玻璃以及其他显示屏面在未来成为增强现实技术提供数字信息的载体。谷歌和微软已尝试过推出增强现实眼镜。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本月早些时候对投资者表示:“增强现实是一个巨大且具有意义深远的市场。”
为将这一技术推向市场,苹果和谷歌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从苹果来说,该公司决定其增强现实系统能与运行iOS 11的设备兼容,而iOS 11是其今年秋天才推出的下一代移动操作系统。
这就意味着苹果增强现实技术兼容的最老款手机为iPhone 6,而这些iPhone背面只有一个摄像头,而且使用的是标准运动传感器,不像iPhone 7 Plus等新机型上有双摄像头系统或使用特殊深度感应芯片的其他手机。iPhone 6等手机的配置限制了增强现实的效果。
谷歌最初的想法是通过Tango增强现实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该系统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深度感应器,但目前只有两家手机制造商表示支持。不过,在ARCore的帮助下,谷歌就可以在那些没有深度感应器的手机上实现增强现实功能。
不过,Android生态系统的碎片化带来了挑战。为了将增强现实系统扩展到Galaxy S8和Pixel手机之外的手机上,谷歌不得不考虑如何服务各种各样的Android手机摄像头,或者要求手机制造商使用特定的零部件。
相比之下,苹果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公司能够让其增强现实系统出色地运行,因为其知道iPhone上使用的软件以及硬件,并让他们紧密配合。
与全球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商宜家合作的开发者迈克尔-瓦尔德斯加德(Michael Valdsgaard)称苹果的增强现实系统很可靠。他指出,尽管缺乏特殊的感应器,但其可以估计房间里虚拟家具的大小,准确率达到98%。
市场研究公司Jackdaw Research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简-道森(Jan Dawson)表示:“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苹果对整个设备拥有所有权,包括硬件和软件,比依赖Android和更广泛零部件供应的制造商具有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