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中兴通讯前三季度盈利39.05亿 同比增长36.58%
2017年10月26日,中兴通讯(000063.SZ/0763.HK)发布2017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65.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01%;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9.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58%。公司第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0.36亿元。
报告显示,中兴通讯前三季度研发投入91.97亿元,研发强度达12%。中兴通讯在5G、物联网、芯片等创新领域的持续大强度投入,正带领公司快速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发布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NB-IoT安全物联网芯片、业界首款T级别5G承载旗舰平台、业界首款基于光波导技术的超大容量交叉平台、在美国日本发布折叠智能手机中兴天机Axon M、成功通过中移5G承载SPN原型设备实验室测试、推出的业界首个可商用的云原生Carrier DevOps Builder获SDN NFV全球大会”奥斯卡”大奖。
中兴通讯5G技术地位的提升,正日益增强欧洲等主流运营商的信任和合作。近日,中兴通讯与Orange集团共同宣布5G创新合作、携手意大利Wind Tre、Open Fiber共建欧洲首个5G预商用网络、与比利时Telenet共建5G创新中心并完成欧洲首个FDD Massive MIMO外场测试、携手日本软银验证Pre5G Massive MIMO单载波近1Gbps峰值,开启Smart life战略合作,共同在东京市区开展低频谱5G外场测试。
同时,中兴通讯对全年业绩做出展望,受益于运营商网络及消费者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预计2017年度营业收入和毛利将有所提升,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43至48亿元。
公司运营商市场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在无线领域,中兴通讯已在全球部署超过60多张Pre5G网络,以及超过280个SDN/NFV商用/实验局。在5G国家测试二阶段中,刷新小区吞吐量、海量连接数和低时延等多项业界记录;与中国联通联合在深圳开展5G外场测试;与中国移动、高通开展全球首个基于最新3GPP R15标准的5G低频IoDT合作试验。
在有线领域,发布业界首款T级别5G承载旗舰平台,关键技术FlexE Tunnel技术测试结果达业界最佳水平;率先完成业界首个5G承载OTN低时延传输测试,通过中国移动SPN原型设备实验室测试。在光传输领域,发布了业界首款基于光波导技术的“下一代256T超大容量交叉平台”。
在物联网、芯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中兴通讯现已研发出新一代物联网OS&SDK,降低终端厂家应用的开发和测试难度。公司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复兴号”列车采用。首发全频段智能停车商用终端系列产品,引领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停车系统规模商用;率先完成国内三家运营商NB-IoT全部外场测试,并助力中国电信建成全球首个覆盖最广的商用网络,在三季度中国移动NB-IoT全国31省市集采项目中份额位居前列。大视频PVP解决方案在印度、南非和加拿大市场实现商用落地。
消费者业务方面,中兴通讯聚焦大国,继续推进品牌全球化。创新之作折叠智能手机中兴天机Axon M,携AT&T、NTT docomo率先在美国、日本推出。截止第三季度,中兴通讯在美国市场持续增长,依然稳居第四位;俄罗斯、墨西哥、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三季度环比销量提升明显;国内聚焦运营商合作和行业安全手机市场。机顶盒在国际市场相继突破日本、俄罗斯、印度、泰国、马来、荷兰等;在国内,中标中国电信集团1800万只机顶盒集采,巩固国内机顶盒供货的领先地位。
政企方面在交通、金融等重要行业领域表现突出,交通领域实现国内市场规模突破,连续中标郑州地铁三条线路通信总包项目、银川至吴忠铁路无线系统、沈阳9号线地铁项目。金融领域正式签订中国农业银行大数据平台合作协议、中信银行基于中兴通讯分布式数据库的金融业务成功上线商用。
展望未来,中兴通讯正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万物移动互联带来流量持续快速增长,5G商用进程加快,物联网蓬勃发展。作为“5G先锋”,公司已在Pre5G/5G上引领技术创新,并带动相关产品进一步成长。未来三年,中兴通讯将借助“5G先锋”的领先者优势,聚焦运营商市场,聚焦主业,继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坚持技术领先,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产品和业务,提升主流市场、主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双赢。中兴通讯将聚集一流人才、合规和内控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同时保持对新技术的持续跟踪和新模式的不断探索,从而实现公司在5G时代的行业地位稳固提升。
(二)面板价格高位不降 彩电市场遭遇史上最差三季度
奥维云网今日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中国彩电市场总结报告》显示,2017年三季度彩电市场受上半年彩电面板价格上涨、互联网品牌规模下降、线上零售渠道增速放缓、企业市场宣传声量缺乏等多重因素影响,遭遇史上最差三季度。
面板价格高位不降导致彩电市场销售不振
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度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1041万台,同比下降12,9%;成本压力和产品结构升级,零售额规模同比上升了1.3%,为357亿元;销售面积为6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3%。 从全球情况来看,面板和整机出货也并不理想,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面板出货量191M,同比下降0.9%;全球整机出货量152M,同比下降3.6%。
面板价格高位不降是影响整个市场的首要原因。据悉,2017年前三季度彩电零售尺寸均价保持在70元以上,9月攀至高点,三季度彩电零售均价同比上涨了16.3%,导致彩电整机产品销售不振。
另一方面,外资品牌与互联网品牌交换场地,互联网品牌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占比12%,而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为21%,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个百分点。线上渠道增速放缓也影响了整个彩电市场的增长。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17年三季度平台电商和专业电商的增速进入十位数以内,自营电商受互联网品牌表现的影响出现负增长。
进入第三季度,彩电市场的宣传声音有所减弱。2016年9月是彩电促销最密集的月份,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9次不同规模的品牌日促销和渠道促销。2017年9月,共有11次品牌日促销和渠道促销。另外2017年三季度产品发布会仅有1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场,彩电厂商的负面新闻频出,对消费者产生消极影响。
产品结构升级仍是彩电消费主旋律
虽然彩电市场规模表现差强人意,但产品结构升级仍是彩电消费的主旋律。这主要表现在:
线下仍是消费升级主战场。三季度彩电高端市场(6000+)零售量规模为98.8万台,同比增长28.7%。其中线下市场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为13.1%,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7个百分点;线上市场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为4.1%,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个百分点。线下是高端产品的主销市场。
其次,55寸已经成为彩电市场的第一大尺寸,占据市场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大尺化继续加深,三季度60寸和65寸的市场份额分别上涨了1.8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达到了3.7%和5.5%,70寸和75寸市场份额同样呈现上升态势。
4K电视已经普及化,8K电视开始布局。2017年三季度4K电视的渗透率为60.0%,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4个百分点。从尺寸结构来看,4K基本实现了在大尺寸产品的覆盖。8K电视开始布局,目前SDP、INNOLUX、AUO、BOE、CSOT、LG、SDC均已规划8K面板,终端市场夏普已经推出8K电视产品。
工艺化创新产品渗透加大,其中曲面电视的市场占比为9.7%,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个百分点;超轻薄电视的市场占比为5.8%,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个百分点;无边框电视的市场占比为4.0%,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3个百分点;分体电视的市场占比为0.5%,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5个百分点。
量子点电视规模增长,三季度规模为5.3万台,同比增长了24.3%。以三星、海信、TCL、飞利浦、乐视、风行等为主的企业在积极布局量子点电视。
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芯片应用快速发展以及深度学习核心取得突破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人工智能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不断拓展。2017年上市电视新机型中人工智能电视产品占比达23%,人工智能电视正在成为彩电市场的下一个热点。
面板价格全线下降,四季度或有逆转空间
虽然三季度为史上最糟糕,但对2017年四季度市场行情,奥维云网给出乐观预计,进入四季度,彩电市场的利好因素较多,零售量规模有望迎来反转。
面板又是首要因素,面板价格自6月份开始全线下降,9月份重点尺寸面板价格接近去年同期。其中32寸HD、43寸FHD、和55寸FHD、55寸UHD的面板价格已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未来三个月面板价格还将保持下降趋势。面板价格回落缓解了整机成本压力,为四季度彩电市场促销提供更多操作空间。
四季度有十一、双11、双12、元旦四大促销,这有望拉动四季度规模实现增长。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10月份彩电规模下降放缓,其中十一当周逆势实现了规模上涨,41W线上零售量规模增长38%,线下零售量规模增长6.6%。双11预售已经开始,彩电预售产品中86%的产品型号预售价降到了全年最低价,其中夏普60寸预售价3899元,看尚58寸预售价3449元,小米55寸预售价2699元。预售产品低价的同时,产品格调也并未落后,覆盖OLED、人工智能、曲面、超大尺寸等高端属性,奥维云网预计,双11当天彩电市场规模将达192万台,同比增长13.6%。
到四季度,核心企业冲刺势在必行,这也是影响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截止三季度,核心企业BP完成度并不理想,数据显示,5大企业的BP完成率刚过一半,四季度厂商竞争将更加激烈。四大促销节点自然成为厂商逐鹿的战场,彩电市场一年的低迷或将因为四季度的热闹有所改变。
由此,奥维云网预计,Q4彩电市场规模将有望实现翘尾上扬,四季度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将达1557万台,同比增长0.9%;零售额规模为507亿元,同比增长1.9%,成为2017年唯一增长的季度。2017年全年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将达4778万台,同比下降6.1%;零售额规模将达1605亿元,同比增长2.9%。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前三季度彩电销售 索尼三星总份额不及海信
国内权威检测机构中怡康近日发布了前九月电视行业数据。数据显示,行业老大海信零售量和零售额1-9月累计占比分别为16.65%和17.97%,继续稳居行业第一的宝座。
虽然2017年中国彩电市场整体趋势处于低迷状态,但是在国产龙头品牌的带领下,中国品牌力压国外品牌,前9月依然以77.71%的销量占比强势引领。以海信累计16.65%的市场份额为例,海信一家的零售量份额是夏普(7.35%)、索尼(3.39%)和三星(5.10%)三者之和。
分析人士称,彩电行业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大屏幕、高端化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中怡康数据表明:55吋和65吋分别以3.67和2.80个百分点的增长成为年度增幅最快的尺寸,行业也因此在下半年迎来W型的翘尾迹象。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屏幕电视领域,国产品牌也已经超越日韩品牌,掌握了更多话语权。比如,在85吋以上的大屏幕电视市场,海信高居行业第一位,平均每卖出两台就有一台来自海信。
机构预测,在面板价格回落、消费者更新换代需求、消费升级带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彩电市场有望在2018年实现新一轮销量的增长。海信将继续专注核心技术突破,加快转型升级,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三、本周聚焦
(一)LG在越南投建新工厂专为iPhone生产摄像头模块
10月26日据外媒报道,LG旗下材料及组件公司LG Innotek将在越南投建一家新工厂,而这家新工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苹果iPhone生产各种不同的单双摄像头模块,以满足苹果日益增长的需求。
韩国ET News报道称,LG的目标是到2017年年底之前日产量达到10万,但这批摄像头模块应该要等到2018年才会出货,而来自于苹果的订单将会至少持续到2019年。
据悉,这家新工厂是LG第一个在本土之外专门用来生产摄像头模块的工厂,并且对LG来说拥有重要的意义。目前LG位于韩国龟尾市的7条生产线已经在24小时全力生产,在过去的6个月里,甚至专门雇佣了700位工人生产摄像头模块。这家越南的新工厂也将为LG节省很大一部分开支,根据外界估算,越南的劳动力成本大约只是韩国本土的十分之一。
目前,苹果拥有双摄像头的机型只有三种,iPhone 7 Plus、iPhone 8 Plus和iPhone X,其中iPhone X将在太平洋时间周五凌晨开始接受预订。苹果的双摄像头模块均支持光学变焦,同时还能模拟出单反相机的景深效应,实现背景模糊的效果。
另外苹果在售的单摄像头产品包括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SE、iPhone 7和iPhone 8,目前还不清楚从明年开始,单摄像头设计是否还会继续出现在苹果的产品中。
(二)三星或降低A5工厂产能,以应对竞争
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称,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正在考虑新建一家柔性OLED工厂,也是其最大的OLED工厂。据称,所谓的A5工厂月产能为18万片-27万片6代基板(公司目前最大的OLED工厂——A3工厂,目前的扩张阶段于今年晚些时候结束时,月产能可达13.5万片基板)。
而据Business Korea的最新报道,三星已经确认了该新工厂计划,目前正在讨论,A5工厂初期月产能为3万还是6万片基板。三星将于2017年12月开始工厂建设,单工厂建筑一项就估价约17.5亿美元投资。
这一产能可能低于预期,因三星A3工厂产能高于预期,因而可从相同的基板生产更多的显示屏。此外,由于竞争对手的OLED制造商(主要为LGD)仍在努力提升产量和品质,因此三星不愿增加过多产能,因为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往往意味着其高端柔性OLED面板的价格可以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