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志城的身份复杂多变,在当下各类创业者中很难被归类:他是微博大V“一毛不拔大师”,拥有300多万粉丝,也是从2009年就开始关注PM2.5的“除霾斗士”,还是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的推动者。
从2011年开始,贝志城担当由韩寒、刘强东等发起的作家维权联盟的执行人。目前,贝志城的身份是公司大神圈的CEO,公司以网络文学顶级写手的称呼“大神”为名,从帮助“大神”们打官司发展为帮助他们运营IP版权。
近日,大神圈宣布获得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掌趣科技领投,微影资本、南山资本投资。三家投资机构,掌趣和微影已是游戏和电影行业小巨头。
拿到融资的贝志城相当淡然,“我们今年3月份成立之后,根本就没有宣传,是很多VC自己找过来一定要投资。资本的进入固然是好事,但我的理想是真正能做成一家帮助作家的公司,一切以能做成这件事为前提。”
IT出身的贝志城作为中国最早一代互联网从业者,早早退休参与公益,再从公益转身重新创业,赶上的正是这一轮以“IP”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风口。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简称)已经插足,“一毛不拔大师”能不能和一圈大神一起成功从行业拔毛?
“我们合作的作者都是国内最顶级的网文作家,赚钱不是问题,”贝志城直言。
告百度,告苹果:告到最高法院去
贝志城与互联网的接触正缘于一次“管闲事”的正义之举。1995年4月,贝志城得知自己的中学同学、就读于清华的朱令因不明原因住院昏迷,生命垂危,就利用北大力学系机房的电脑在互联网上向全球发出求救信。在随后的十多天时间里,贝志城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封英文邮件,经过翻译之后,最终明确朱令的病因是铊中毒。
1995年,互联网首次接入中国,绝大部分中国人完全不知道电脑、网络究竟为何物,仅有北大、清华和中科院等少数科研院所接入互联网。
70后的贝志城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力学系,并于1997年选择退学创业,此时,三大门户中只有网易刚刚成立,BAT还未见踪影。根据CNNIC统计,截至1997年10月31日,中国上网计算机数仅29.9万台,上网用户数仅62万。
互联网行业经历几轮跌宕起伏的发展,退学后的贝志城进入IT领域,被誉为“中国IT界先锋人物”。
2009年,贝志城功成身退,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早一批退休者,贝志城财务自由,转型做起了投资人。
2011年,韩寒状告百度文库侵权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舆论关注度,贝志城也被这一事件吸引,再次管起了闲事儿。
在韩寒状告百度文库之前,盛大文学、磨铁图书等就共同发表了《针对百度文库侵权盗版的联合声明》,称将与百度文库的侵权盗版行为斗争到底,随后2011年3月15日,韩寒、贾平凹等50位作家再次发布《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指责百度文库是一个贼赃市场。在身陷知识产权侵权的舆论漩涡后,百度CEO李彦宏也不得不表态称“百度文库管不好就关”,随后在三月底的几天之内,就把盗版文学作品的内容删除干净,但贝志城发现,舆论风声一过,百度文库中又充斥着大量的网友上传的盗版内容。
“百度公司知道作家起诉他每年多半是白白消耗时间和精力,最终愿意拿起法律武器的少之又少;只要拖过了舆论的风头,多半被侵害的个人和企业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对于企业这种拖延耍赖的手段,贝志城坐不住了,他立即联络磨铁图书,决定成立一个非盈利的联盟组织长期抗争,贝志城自己首先拿出100万元捐款并义务负责此事。
贝志城的这一“活雷锋”举动也立即得到多位作家及企业家的响应,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和当当网CEO李国庆各捐100万,2011年7月4日,作家维权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贝志城担任执行人,并全权代理作家维权的各类司法诉讼。
而这个过程中,贝志城发现苹果从盗版作品里牟利的行径更加明目张胆:“苹果的应用商店里充斥着中国作家的盗版作品,他们从盗版作品的下载付费中直接分走30%,甚至在诉讼过程中,拒绝删除盗版作品以及不承认中国法院对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的管辖权。”
贝志城在这件事中总结出,一个在消费者中美誉度如此高的公司,当发现一个国家的法律可能有漏洞能够为自己谋私利的时候,会这样肆意胡为,更说明权益最终是要靠自己努力去保护,依赖任何企业的善良或者别人的施舍都是不现实的。
“这个过程中,苹果也希望提出要跟我们和解,但我需要的是更多胜诉的典型案例,让以后类似侵权案的诉讼有例可循,所以百度败诉之后,苹果还是一直跟我们打,”他说。目前,和苹果的诉讼仍在最高法院等待最终结果。
大神圈里唯一的圈外人
贝志城主持作家维权联盟的各项工作,甚至专门注册了另外一个微博,定期公布最新的案件进展。如今,三年多的时间,打赢了百度、苹果等大概100多个官司,维护了几十位作家的合法权益,而他自己分文不取。
公益维权也让他获得了作家圈的信任,韩寒、孔二狗、南派三叔等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贝志城的好友。
“其实打官司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尤其光是授权书等各类文件都要一大堆,我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作家在这个过程中觉得麻烦,打退堂鼓。所以我自己先把所有这些官司中需要签订的文件都打印出来,让这些作家一次性都签完,剩下的事情都是我来做,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作家必须充分信任我。”如今回忆起来,贝志城依然感概当初的不易。不过,正是这些周折,让他成为大神圈里唯一的圈外人。
“江南、唐家三少等组织了一个QQ群,基本上作家排行榜前20的三分之一的超一线作家都在里面,我是里面唯一一个不是作家的人。这个群的成立也需要高度的信任感,基本什么话题都聊,他们之间也非常团结,圈外的人想进入这个群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贝志城表示,今年3月决定成立公司时,正是考虑到公司拥有顾漫、唐家三少等目前文化行业中非常优秀的作家,这些作家被业内人士称为“大神”,所以取名为大神圈。
近年来,随着热门IP资源改编的影视作品以及同名游戏受到热捧,各大公司对IP资源的争夺也不断升温。大神圈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其中,90部计划拍成电视剧,24部计划拍成电影,电视剧单集制作成本最高达500万元。
“大概两年前,IP开始热的时候,唐家三少找到我,希望我去替他们跟一些影视公司的人谈IP价格,后来找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对超一线作家的IP开发也越来越全面,但真正成功的并不多,比如今年除了《花千骨》比较成功,其他的都扑街了。”贝志城称,正是考虑到IP开发的难度,才决定成立公司来系统地运作这件事。
哪个行业都没做过才来开发IP
据悉,目前大神圈已经与文化行业中的大部分一线作家、二线作家签约,获得包括匪我思存、顾漫、唐家三少和江南等知名作家在内的优秀作品授权,授权作品如《微微一笑很倾城》、《光之子》及前传、《九州缥缈录》、《龙族》、《上海堡垒》,以及《琴帝》、《斗罗大陆神界传说》等。
而今年以来,IP资源的争夺更加复杂。“最开始作家没想过要全版权,去年谈的时候,很多版权开发的授权还是割裂开的,今年大神圈成立之后,我就考虑要把所有这些版权资源进行整体的开发和运作。”贝志城表示,今年IP价格也遭遇过山车的变化,6月资本市场疯抢,8月份开始遇冷,到9、10月份继续被疯抢,但整体来说,IP的价格是一直在往上涨。
在选择影视公司时,贝志城也十分谨慎,“你要帮上作者,就要很懂影视、游戏、出版各个行业,但是这样的全才很少,而我正是哪行都没从事,所以我有精力去研究哪个行业里谁最好。所以我一般不会把一个IP交给一家公司去全版权运作,而是挑选各个领域中顶尖的公司,交给最好的去运作,进行最优组合,才能保证IP开发的成功性。”因此,贝志城也在融资中选择产业资本进入,也是看中其在游戏制作发行、电影电视项目投资及宣传、经纪人业务、文学推广与运营等多项业务方面的优势资源,有利于IP打造。
不过,贝志城也认为目前的IP价格确实虚高,肯定会有一个淘汰的过程,但未必会崩盘,“其实IP价格高的核心原因是目前的分配格局变了,以前是电视剧的制作方、电视台把钱赚了,但是现在发现明星跟好IP的号召力,就被迫给明星高价,但是资本的帐算得很清楚,大牌制作公司还是在赚钱,所以好的IP本身就能盈利上亿,要的价高点又有何妨?”
然而,大神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与阅文集团这样的网文原创平台企业,及百度文学等其他平台方在IP的持续供应上竞争?贝志城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中国的原创故事弱,影视行业的大IP大多数是靠连载的方式,看观众的关注度来规避风险,只有被读者验证过的才愿意花大价钱去打造。所以,缺乏好的原创故事这件事会持续存在四五年,但IP还会继续热下去,未来竞争的难度在于如何从看着好的IP中去挑出真正好的IP来开发。“我在IP运作上收的钱很少,代理费比较低,所以饼可能会越摊越大。我基本就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一切以服务作者为目的,很多作者愿意把他们的作品交给我们来运作,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贝志城表示。
此外,对于很多作家转行去做编剧的现象,贝志城认为,收入并不是决定因素,现在超一线作家的溢价权利已经比较强了,他们可以拿版权费、投资份额、票房分成,一年的收入可达5000万,“但是还有很多超一线的作者不得不去当编剧,因为好的IP也未必能有比较好的编剧能改得成功,正如《华胥引》比《花千骨》的名气大,但确实在IP运作、影视改编上难度很大。”
“以理性专业和有韧性的态度,做一个爱管闲事的公民,尽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具有创造力的人们能够得到与自己辛劳相吻合的回报,这是我的愿望。”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贝志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