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58303333
汽车产业 >> 本期导读
2016-1-15
· 资讯动态
· » 广汽1亿美元参与优步B轮融资
· 数据汇总
· 走势图
· 分析评论
· » 中汽协定调今年车市增6%
返回目录
广汽1亿美元参与优步B轮融资
针对参与优步中国融资一事,广汽集团昨日发布公告表示,根据已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相关投资企业正就与优步中国的具体业务合作的内容、方式进行协商,推进协议的落实;其中,广汽集团境外子公司中隆投资有限公司以约1亿美元参与优步中国B轮融资。
广汽集团上月曾发布公告表示,拟与优步中国开展战略合作及子公司拟参与优步中国B轮融资。双方基于未来汽车市场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在股 权投资、汽车销售、维修保养、二手车、汽车信贷、保险及租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广汽集团在汽车销售、维修保养、二手车及汽车信贷、保险、租赁等方 面向优步提供优惠待遇;优步在新车购买、市场推广、汽车信贷、二手车交易平台方面,优先选择或推荐广汽集团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优步中国宣布已经获得海航集团、广汽集团和中国人寿的投资。这轮融资预计将使得优步中国的估值达到70亿美元。
日产加速布局智能汽车 欲2020年实现自动驾驶
1月12日,日产汽车、日产中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在天津签约,计划共同进行“中国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基准及智能交通技术普及”项目的研究。
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这一名词是日产汽车在驾驶辅助系统上一系列技术的统称。实际上,日产在ADAS上的研发已进行多年,与中汽中心的合作目的是要将其引进中国。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交通部联合多家车企,着手为国内智能汽车、车联网生态制定相关安全规范以及部分技术标准。
“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日产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坂本秀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很遗憾,我们在中国部分领域的动作已经有点慢了。”
早在日产之前,宝马、沃尔沃等跨国车企早已悄然开始在中国进行无人驾驶的路测,此外百度、北汽、乐视等本土企业在智能汽车领域也有较为明确的战略规划。
有观点认为,日产汽车或希望通过与中汽中心的合作,加强对中国智能汽车、车联网领域的布局。
瞄准城市自动驾驶
“我们预计会在2020年实现城市范围内的自动驾驶。”日产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坂本秀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其中,2016年日产的单车道上自动驾驶技术将进一步成熟,2018年实现在多车道和高速上的自动驾驶,最终在2020年实现城市内的自动驾驶。
就在上周,交通部联合国内多家车企开始制定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的多项技术标准,对于“智能汽车”这一目前仍较为模糊的概念,交通部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规范行业发展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日 产的ADAS技术还没有在中国应用。”坂本秀行告诉记者,目前日产的智能驾驶及仅在日本上路,“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路段、合适的城市才能进行测试”。这被 坂本秀行认为是日产ADAS技术商业化仍然欠缺的标志,而能否借行业标准制定之际进入中国市场,将成为日产未来在中国市场竞争的关键。
根据日产中国的统计,2015年日产在华销量超过125万辆,不仅如此,此前中国市场已经连续6年作为日产全球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因此分析认为,ADAS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将有机会更快地实现商业利益。
“我们希望加快更多先进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坂本秀行告诉记者,由于道路规则、路况以及很多标准的不一致,ADAS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需要进行很多本土化的改良,而这正是日产选择与中汽中心合作的原因。
不仅如此,中汽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汽中心的帮助下实现ADAS驾驶辅助系统的本土化后,日产未来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进入中国也变得顺理成章。除此之外,日产有意在中国加快对智能化和电动化两大方向的技术导入。
密切关注新能源车
“日产聆风2015年前10月的全球销量达到21万辆。”坂本秀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日产聆风的带动下,日产连续多年都走在全球电动车销量的前列。
“这款车2011年就推出了,但是2013年才开始引入中国。”日产中国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款车国产化后就是东风日产旗下的启辰晨风,2014年9月在中国上市。
然而,启辰晨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并不好。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2015年启辰晨风销量仅有1127辆。
在纯电动车实现销量24.7万辆、同比增长4.5倍的2015年,晨风去年销量还出现了6.4%的下滑。为此,东风日产在2015广州车展期间对外公布启辰晨风电动车全系降价2.5万元,扣除补贴后的最终售价下探至15万元区间。
坂本秀行认为,2011年海外上市的聆风,因种种原因直到2014年9月才以合资自主品牌的形式进入中国,入市时间相对较晚。而在2014年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后,诸多电动车相继上市,此时启辰晨风的续航能力和价格都已经不占优势。
“晨风投入中国慢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线投入得晚。”坂本秀行向记者表示,日产汽车在日本已经实现了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的建设。即便如此,据记者了解,日产汽车尚没有在中国进行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投入的新计划。
相 比之下,2015年通用、大众等品牌都已经确定新能源汽车的国产项目投入计划。然而,日系车企中虽然有东风日产推出混合动力版新楼兰,丰田在华的两家合资 公司也推出了双擎版本的雷凌和卡罗拉,但这些产品都并不在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之列,日系车企仍坚持以混合动力技术来应对市场。
进入2016年,启辰晨风已掀起新一轮市场营销活动,坂本秀行告诉记者,日产将密切关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车疯长逾三倍 警惕被胜利冲昏头
与传统燃油汽车对垒中,新能源汽车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刚出炉的产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为 2459.8万辆,同比增长4.7%,相比上年同期减缓2.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33.1万辆,同比增长3.4倍,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率上升 至1.3%,而2014年的车市占比仅有0.32%。
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用了“出乎意料”四个字来形容看到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时的感受,他在2015年初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是20万辆左右,没想到新能源汽车攻势如此之凶猛。
尤其是去年最后两个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竟然一下逼近前十个月的销量。据中汽协统计,2015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11万辆, 同比增长2.9倍。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市2015年推广应用44247辆,比2014年增长4.15倍,其中2015年12月 份上牌运行新能源汽车14715辆,比上年全年推广应用的10644辆还多。
一车企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与入冬以来多个城市雾霾天气频现有一定关系,地方政府纷纷加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而消费者环保意识也有明显提高。
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2万辆,占到去年比亚迪全年总销量6.6万辆中的18%。由于去年第四季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迅猛,比亚迪近日发布了2015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修正后预计比亚迪2015年净利润为26.8至28.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518.18%至 557.39%。据比亚迪此前发布的2015年三季报,去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1亿元,同比增404%,预计2015年度该公司 净利润为23.2亿元至25.2亿元,同比增435%~481%。
得益于国内新能源市场“井喷”,比亚迪从国内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 纯电动)销量冠军晋升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不仅比亚迪,北汽等其他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也都快速增长,北汽在2015年完成2万辆新能源车交付,排名位居中国纯电动车销量第一和全球纯电动车销量第四。
王秉刚分析认为,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猛增,政策推动依然是第一大因素,而雾霾天气让一些地方政府在补贴政策之外又出台一些力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例 如北京对新能源汽车不限行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能源汽车销量,此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开始有了起色,充电难得以缓解,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更加丰富, 乘用车和物流车等销量都快速增长。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北京有的士司机抱怨北汽纯电动车续航里程不足、冬季电量衰减等问题。王秉刚谈到,他一直在提 醒新能源车企要练好内功,避免市场做大之后集中爆发质量问题。现在,他发现有新能源电池生产商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出现偷工减料等问题,续航里程造假现 象在新能源汽车中确实存在。“新能源车企要注意提升质量和技术,避免消费者秋后算账。”王秉刚说。
泰博英思(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汽车行业总监孙木子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战有点类似美国南北战争,中 间隔着一条波多马克河,河的北岸是代表科技和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南岸则是顽固保守的内燃机汽车。虽然最终新能源汽车将会取代传统燃油汽车,但过程远没有预 想中那么轻松。
孙木子认为,随着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200万辆规模,这一切看似美好。不过,正如年轻的北方军团一样,中国新能 源汽车市场的参与者几乎没有一个重量级的选手。比亚迪、北汽以及江淮汽车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角,但在传统汽车领域,这些企业都未曾取得实质性的成功。在政 府高额补贴的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回归盈利层面,刨除政策补贴的因素,中国基本上没有一家新能源汽车实现实质性的盈利。
“北方军从越过波多马克河作战的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到葛底斯堡大捷,历经四年浴血奋战才赢得最终的胜利。而跨越波多马克河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即将 会遭遇第一场重大挫折。这个时间点有可能是今年的冬季。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规模的不断扩张,新能源产品将迎来市场和用户的残酷拷问,电池衰减、充电故 障、碰撞起火等都可能引起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重新审视和质疑。”孙木子说。
正因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以政策市为主,业内人士对新能源汽车当前“野蛮式”增长存在一些担忧。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前不久也谈到,新能源 汽车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对补贴的依赖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合理化调整;二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目前锂电池供不应求,只要有电池都能卖出去,产品质量在下降, 事故发生概率在增加;三是国际竞争激烈,目前国外的新能源产品、技术等都在进入中国,所以国内必须加大研发力度。
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汽车业可预见的增长点之一,国内外企业都想抓住这一契机,目前纷纷加大筹码押注新能源汽车,寄望从技术、成本、质量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从 2015年开始,大众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与上海大众)将会投资共计220亿欧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工厂的环保技术研发,计划到2019年, 大众会有15款新能源汽车实现本土化生产。而国内多家自主品牌企业也正为未来激战而积极准备“粮草”,其中比亚迪去年作价23亿元卖掉深圳市比亚迪电子部 品件有限公司,整合资源往新能源汽车板块倾斜,此外,比亚迪还定增150亿发展新能源车;长城汽车募资168亿元,将用于开发智能变速器、电机及电机控制 器、动力电池系统等方面的新能源项目;长安汽车计划到2025年之前将重金投入180亿元,力争将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提高到10%。
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渐由政策市变为以市场为主导,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完全的市场竞争阶段,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可能在2020年退出。届时,新能源汽车真正的商战才刚刚开始。
2015年中国乘用车首破2000万辆
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数据, 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同比增长3.25%和4.68%。其中,乘用车销量达到2114.63万辆,同比增 长7.3%,这是我国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2000万辆“大关”。
受1.6L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利好刺激,2015年9月开始乘用车产销“触底反弹”,特别是12月乘用车销量达到244.21万辆,同比增长速度18.27%。
“第四季度的快速增长表明,中国汽车消费刚性需求依旧旺盛,是接下来汽车市场增长的驱动力。”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告诉记者。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仍然有较大增长空间。”中汽协秘书长吴绍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
中汽协预期,2016年中国汽车全年销量将达到2604万辆,其中国内销售2540万辆,出口64万辆,增速约为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经过2015年的结构性调整,汽车企业普遍谋划在2016年汽车市场发力,在众多新车拉动下,汽车企业预期今年市场情况有回暖趋势。
1.6升以下乘用车占比近七成
2015年汽车产销量超过245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第一。然而,2015年也是中国汽车产销连续第三年的增速下滑。特别是去年4月到8月,汽车市场出现同步负增长。
到去年9月,相关部门出台汽车“救市”政策,启动1.6L及以下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由于近三年来,汽车市场价格体系和产品体系发生重构,本次进入补贴名单的车型涵盖了大部分合资品牌车型以及部分豪华车,受惠范围更为广泛,致使去年9月开始汽车市场产销回升。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5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450.8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0.38%,高于乘用车整体增速,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68.6%。
“1.6升及以下购置税减半政策促进汽车增长,对汽车总销量增长贡献度达到124.6%。对于节能减排、促进小排量车型消费起到了很大引导作用。”董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
2015年,乘用车销量达到2114.63万辆,同比增长7.3%,这是我国乘用车销量首次突破2000万辆“大关”。而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2015年商用车持续下滑,完成产销342.39万辆和345.13万辆,比上年分别下降10%和9%。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15年被定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元年”,产销较此前明显增长,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根据中汽协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34.05万辆,销售33.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5.46万辆和24.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4.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8万辆和8.36万辆,同比增长1.9倍和 1.8倍。
预期2016年轿车下滑 SUV成增长引擎
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显示,去年轿车销量1172.02万辆,同比下滑5.33%;SUV销售622.03万辆,同比增长52.39%。但是进入 2016年,根据中汽协预期,汽车市场的结构改革也进入“攻坚年”,2016年,轿车继续呈现下滑5%的幅度,而SUV延续高速增长趋势;商用车方面,受 宏观经济趋缓影响,整体市场继续下滑,同比负增长5%左右。
中汽协副秘书长许海东表示,2016年影响汽车市场的有利因素包括:汽车“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动刚性需求、1.6升购置税减半和新能源车相关推广 等政策推动刺激需求、区域市场有望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SUV增长趋势延续、公路建设及城建化的推进支持商用车的发展。不利因素则包括宏观经济继续存在下 行压力,二手车流通政策、城市限购、3000元节能惠民补贴在2015年结束等政策,进出口市场需求继续下降等因素。
综上分析,2016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汽车产品结构也将发生调整,乘用车仍然是市场消费的主力,但是SUV与MPV车型销量增速略有下滑, 与2015年超过50%的增长相比,预期2016年SUV的增速将下降至36%;而MPV销量增幅回归到8%左右,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预期2016年乘 用车整体增长幅度为7.8%左右。
在新能源车方面,在政策大力推动下,中汽协预期,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销量预期为70万辆左右,与去年相比相呈现翻倍增长。
董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将在2016年取得突破进展,因此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数据汇总
返回目录
2015年11月轿车进口国别数据统计
序号 |
收发货地 |
数量 |
金额(美元) |
计量单位 |
1 |
德国 |
9233 |
467439171 |
辆 |
2 |
日本 |
6002 |
134927283 |
辆 |
3 |
英国 |
3106 |
85244546 |
辆 |
4 |
匈牙利 |
1030 |
26966227 |
辆 |
5 |
法国 |
814 |
10991607 |
辆 |
6 |
美国 |
610 |
14678716 |
辆 |
7 |
荷兰 |
582 |
10671292 |
辆 |
8 |
意大利 |
553 |
52185933 |
辆 |
9 |
韩国 |
515 |
9163325 |
辆 |
10 |
奥地利 |
452 |
10477128 |
辆 |
11 |
比利时 |
407 |
7092658 |
辆 |
12 |
墨西哥 |
333 |
7027305 |
辆 |
13 |
瑞典 |
200 |
5065135 |
辆 |
14 |
西班牙 |
80 |
1491877 |
辆 |
15 |
芬兰 |
31 |
586908 |
辆 |
16 |
斯洛伐克 |
18 |
219361 |
辆 |
17 |
加拿大 |
4 |
148733 |
辆 |
18 |
台湾省 |
2 |
34000 |
辆 |
19 |
印度 |
1 |
11582 |
辆 |
20 |
葡萄牙 |
1 |
26642 |
辆 |
2015年11月SUV进口国别数据统计
序号 |
收发货地 |
数量 |
金额(美元) |
计量单位 |
1 |
美国 |
15487 |
833623619 |
辆 |
2 |
日本 |
14196 |
349683633 |
辆 |
3 |
德国 |
2942 |
208092302 |
辆 |
4 |
斯洛伐克 |
2498 |
147811306 |
辆 |
5 |
英国 |
2236 |
178629391 |
辆 |
6 |
瑞典 |
916 |
63384060 |
辆 |
7 |
印度尼西亚 |
130 |
2803385 |
辆 |
8 |
比利时 |
28 |
749141 |
辆 |
9 |
奥地利 |
8 |
667294 |
辆 |
10 |
斯洛文尼亚 |
6 |
357093 |
辆 |
11 |
韩国 |
5 |
135692 |
辆 |
12 |
捷克 |
1 |
12596 |
辆 |
走势图
返回目录
2015年11月轿车进口分国别统计图
单位:辆
2015年11月SUV进口分国别统计图
单位:辆
分析评论
返回目录
中汽协定调今年车市增6%
2015年经历深V走势的全国汽车市场产销增速终于出炉。昨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汽车销量增 速为4.7%,创下了近三年新低。同时,中汽协首次对2016年国内汽车增速进行了预测,暂定为6%。业内认为,虽然国内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但随着区 域汽车市场消费能力进一步释放,国家对于购买小排量车以及新能源车的政策红利,2016年国内汽车市场将好于2015年,并保持中低速平稳发展。
2015全年增速4.7%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均创历史新高,但较上年仅分别增长3.3%和4.7%,其中,销量增速是近三年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新低。
对于2015年汽车市场产销增速,中汽协曾进行了多次调整。去年5月,中汽协曾对外表示,2015年初预测的中国汽车市场全年产销增速7%的目标将 不太可能实现,增速预期调整至3%,随后在去年9月,中汽协基于1-8月国内汽车市场的表现,曾给出2015年汽车市场增速同比可能出现负增长。
另外,从单月产销数据来看,去年国内汽车市场呈现出深V走势,即“中间低两头高”的特征。在2015年1-8月,国内汽车实际销量比上年同期少了100多辆。从去年9月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开始回暖,特别是在11、12月,国内汽车单月产销量连创历史新高。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由于去年9月底国家出台了包括小型车购置税减半以及新能源车不限购的刺激政策,这使得汽车市场的需求大大增加,所以2015年乘用车销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四季度。
预计今年增速6%
对于2016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速,中汽协给出了6%的预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虽然2016年仍然存在宏观经济下行、城市限购、节能惠民补贴政策结束以及进出口市场供需疲软的情况,“但 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的刚性需求,同时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以及新能源车不限购政策也将刺激消费者提前消费,这也让我们认为2016年 的车市将好于2015年。”许海东说。
根据2016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利弊因素,中汽协对于各细分车型分别进行了预测,2016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将在2276万辆左右,增速为7.8%,商用车增速为-5%,新能源车销量预计为70万辆,而进出口预计较2015年分别下降20%、10%。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2016年汽车整体增速要好于2015年,甚至将超过2014年。“虽然国内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但是消 费者的个人购买能力在增长,同时从2015年可以看到国内三四线城市的汽车消费能力已经逐步培养起来了,所以我认为2016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速将在7 %-8%之间。”崔东树说。
新能源车将成最大亮点
虽然在预测2016年各细分领域车型销量上,新能源车的年销量是70万辆,相较于国内汽车全年销量不过九牛一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2015年才迎来爆发元年的新能源车将成为未来推动车市发展的最大亮点。
中汽协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万辆,销量3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
许海东表示,政策的持续鼓励让新能源车驶上了快车道,并会对2016年汽车市场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新能源车带来新的需求会对提升整体市场有 所帮助。“另外,随着国务院禁止对新能源车购买限制,以及国家对于充电桩完善和建设的多项利好政策的落实,2016年新能源车市场将延续爆发式增长。”许 海东说。
据悉,今年1月初,北京已取消本年的新能源车摇号政策,同时将新能源车摇号指标增加3万个,总数达到6万个。
2015年汽车销售2459万辆同比增4.7%
2015年12月,汽车产销保持了回升态势,环比和同比自10月后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产销量双双超过26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汽车产销呈小幅增长,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减缓。
产销总体概述:12月,汽车生产265.58万辆,环比增长4.09%,同比增长15.93%;销售278.55万辆,环比增长10.75%,同比 增长15.39%。其中:乘用车生产232.10万辆,环比增长3.74%,同比增长19.41%;销售244.21万辆,环比增长10.85%,同比增 长18.27%。商用车生产33.48万辆,环比增长6.63%,同比下降3.56%;销售34.34万辆,环比增长10.06%,同比下降1.62%。
2015年,汽车产销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同比增长3.25%和4.68%,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4.01个百分点和2.18个 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2107.94万辆和2114.63万辆,同比增长5.78%和7.30%;商用车产销342.39万辆和345.13万辆,同比 下降9.97%和8.97%。
乘用车产销情况:12月,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交叉型乘用车产量小幅下降,销量略有增长,其他三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均呈增长,其中多功 能乘用车(MPV)增速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速依然最为显著。12月,基本型 乘用车(轿车)产销120.29万辆和128.09万辆,环比增长0.21%和8.83%,同比增长4.50%和1.30%;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 (SUV)产销78.28万辆和79.40万辆,环比增长8.22%和10.86%,同比增长60.39%和60.73%;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 24.88万辆和27.27万辆,环比增长13.01%和24.85%,同比增长13.53%和27.1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8.65万辆和9.46万 辆,产量环比下降7.46%,销量增长3.31%,同比增长1.32%和2.87%。
2015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1163.09万辆和1172.02万辆,同比下降6.84%和5.33%;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 销624.36万辆和622.03万辆,同比增长49.65%和52.39%;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212.53万辆和210.67万辆,同比增长 7.73%和10.05%;交叉型乘用车产销107.96万辆和109.91万辆,同比下降16.92%和17.47%。
商用车产销情况:12月,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产销延续了上月快速增长势头,货车增速相对较低;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销呈小幅增 长,货车略有下降。12月,客车产销6.78万辆和7.43万辆,环比增长13.41%和30.55%,同比增长0.45%和6.31%。其中:大型客车 产销1.45万辆和1.55万辆,环比增长39.84%和55.67%,同比增长8.65%和6.74%;中型客车产销0.96万辆和1.05万辆,环比 增长16.46%和33.02%,同比增长5.51%和6.38%;轻型客车产销4.37万辆和4.84万辆,环比增长6.12%和23.67%,产量同 比下降3.01%,销量下降6.16%。货车产销26.70万辆和26.91万辆,环比增长5.04%和5.49%,同比下降4.53%和3.61%。其 中:重型货车产销4.25万辆和4.89万辆,产量环比下降7.80%,销量增长4.62%,同比下降22.32%和13.31%;中型货车产销2.70 万辆和2.66万辆,环比增长19.50%和32.63%,同比增长32.45%和38.08%;轻型货车产销14.66万辆和14.49万辆,环比增长 9.84%和6.51%,同比下降1.31%和5.17%;微型货车产销5.09万辆和4.87万辆,环比下降2.17%和6.83%,同比下降 9.15%和3.96%。
2015年,客车产销59.09万辆和59.54万辆,同比下降2.69%和1.90%。其中:大型客车产销8.57万辆和8.45万辆,同比增长 2.68%和0.33%;中型客车产销7.82万辆和7.89万辆,同比下降0.81%和0.95%;轻型客车产销42.70万辆和43.20万辆,同比 下降4.03%和2.50%。货车产销283.30万辆和285.59万辆,同比下降11.35%和10.32%。其中:重型货车产销53.61万辆和 55.07万辆,同比下降28.28%和25.98%;中型货车产销20.40万辆和20.04万辆,同比下降17.70%和19.14%;轻型货车产销 155.37万辆和155.85万辆,同比下降6.49%和6.26%;微型货车产销53.92万辆和54.62万辆,同比增长0.05%和3.07%。
汽车生产企业销售情况: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上汽、东风、北汽、一汽、长安、广汽、华晨、长城、奇瑞和吉利。与上月相比,一汽、长安和华晨销量略有下降,其他七家企业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广汽、北汽和奇瑞增速更为明显。12月,十家企业共销售246.9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65%。
2015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长城、江淮和吉利。与上年同期相比,一汽销量略有下降,其他企业呈一定增长,吉利和江淮增速更快。2015年,十家企业共销售2200.7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47%。
Copyright @ 2008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商务网 版权所有
地址:(100022)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