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1日 第1363期 平安银行资金运营中心编制 请阅读正文后重要声明。
关键数据一览
今日内容摘要
1、货币市场
银行间流动性紧势未改,MLF询而未做致市场谨慎。
2、债券市场
利率债涨跌互现,国债收益率曲线除个别期限,整体下行1-2BP。
3、外汇市场
人民币创年内新高,汇价走势料反复。
4、黄金商品
黄金续演二连跌,但当周仍录得涨幅。
5、股票市场
多 |
A股六连阳创业板一周暴涨12%,两市成交创2个半月新高。
详情请阅读:
一、市场信息
货币市场:银行间流动性紧势未改,MLF询而未做致市场谨慎。18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未改,但主要回购利率变动不大。资金需求仍集中在隔夜和7天,不过大行融出较少,MLF只询未做致市场趋于谨慎,加之转债申购款冻结,均导致资金面趋紧,关注后续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午盘上涨3.63个基点报2.0070%;7天利率下跌0.15个基点报2.2984%;14天利率上涨18.06个基点报2.7230%。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维持在4.30%。交易人士表示,当日逆回购虽然有所放量,但对市场帮助不大。此外临近季末,部分基金和券商也出现跨季资金需求,在央行维稳短端利率的背景下,预计下周央行仍会增加逆回购操作规模,配合转债申购冻结资金回流,届时流动性料会有所缓解。
债券市场:利率债涨跌互现,国债收益率曲线除个别期限,整体下行1-2BP。早盘国债新发3个月,招标收益率偏低。截止日终,国开债曲线除个别期限外,整体上行1-2BP;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和进出口行)债曲线整体小幅波动。具体来看,1年期下行2BP至2.06%;5年期下行1BP至2.56%;7年期上行1BP至2.82%;10年期稳定在2.82%;30年和50年期分别下行至3.38%、3.47%。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和进出口行)债曲线整体波动不大,9年期稳定在3.34%;10年期稳定在3.29%;15年期下行1BP至3.87%。国开债曲线除个别期限外,整体上行,1年期在上行1BP至2.32%;3年期稳定在2.70%;9年期上行2BP至3.29%;20年期上行2BP至3.92%。中短期票据曲线短端收益率上行明显,中长端涨跌互现。城投债曲线收益率小幅下行。
外汇市场:人民币创年内新高,汇价走势料反复。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五收升逾200点创年内新高。交易员称,美指续跌挤压人民币空头,贬值预期进一步淡化。后续汇价走势料有所反复,短期仍看美指趋势,人民币或仍有上升空间。他们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早盘一度劲升约370点,与中间价同创三个月新高;午盘美指调升,加上客盘购汇增加,人民币亦收敛涨幅。而离岸人民币早盘在中间价开出后亦迅速向中间价靠拢,从三个半月高点回撤并转为走跌,但仍较在岸价格小幅倒挂,中间价信号指引作用继续得到强化。全球汇市方面,美元指数周五自五个月低点回升,不过恐仍会连续第三周录得周线跌幅,因美联储(FED)对升息的谨慎态度,令投资者削减美元多仓。
黄金商品:黄金续演二连跌,但当周仍录得涨幅。国际现货黄金周五(3月18日)延续昨日跌势,美市盘中最低下探至1247.60美元/盎司,但盘中有企稳迹象,在美联储下调加息预期的情况下,黄金仍录得周涨幅0.42%,本周上涨5.30美元/盎司。从利率环境看,美联储对宏观经济展望的鸽派立场,及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都在采取非常激进的刺激政策,低利率环境下降减少持有无息资产黄金的机会成本,对黄金构成利好。从技术面看,黄金上涨动能远未结束,下方支撑比较坚固。世界最大的黄金ETF,SPDR周五继续增仓至818.99吨,较前一日上涨1.47%。
股票市场:A股六连阳创业板一周暴涨12%,两市成交创2个半月新高。上周五,A股涨近2%站上2950点实现六连阳,创业板升逾4%,深成指收复万点大关。资金加速流入个股,两市成交8158亿,创2个半月新高。题材股全面开花,智能汽车、网络安全概念股批量涨停。沪股通当日净买入13.3亿,连续11日流入,累计流入资金近百亿。本周A股升5%。创业板暴涨12%。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涨1.73%报2955.15点,周涨5.15%;深证成指涨3.42%报10126.64点,周涨8.15%。两市全天成交金额为8158亿元,上日为5714亿元。中小板指涨3.46%,周涨8%;创业板指涨4.34%,周涨12.5%。盘面上,计算机、传媒、电子、军工、轻工板块升幅最大,有色、煤炭、钢铁、房地产亦表现活跃,银行股独跌。机构分析,多个利好因素叠加,珍惜难得的吃饭行情。具体为:美国加息延后,外围市场造好;人民币连续大幅攀升;中国经济短期改善;市场流动性依旧宽松;沪股通连续多日净买入;两融余额增加。
二、要闻速览
营改增细则本周有望出台,新增不动产抵扣或分2年。涉及远超1000万户纳税人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最后一战即将打响。继全国两会期间释放营改增最积极信号后,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今年预计减轻企业税负5000多亿元。3月20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财税部门正在紧密配合,制发营改增文件,并将和纳税人充分沟通,确保在5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税收信息、基础信息、档案的迁移工作都已开始。知情人士透露,营改增的政策文件和配套操作办法有望本周公布,方案文件有100多页。财政部税政司负责人日前就营改增试点答记者问时称,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适用11%增值税税率,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适用6%增值税税率。这与市场此前的预期一致。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兼顾改革和稳增长,今年营改增的政策文件将祭出“大招”,即所有增值税纳税人都可抵扣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新增不动产抵扣可能分为2年,这将进一步加大营改增减税规模和力度,促进扩大有效投资。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此前的营改增早期方案中,新增不动产分期抵扣分为10年,但为了加大减税力度,支持企业发展,抵扣年限缩短至2年。同时,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新增试点行业的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原则上延续,对特定行业采取过渡性措施,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政策,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新华社18日受权全文播发《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6日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这个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报告分3部分: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切实做好2016年财政改革与管理工作。报告称, 2016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进一步减税降费,扩大财政赤字规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预计2016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570亿元,比2015年执行数同口径增长2.2%;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885亿元,增长6.3%。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14000亿元,比2015年增加2800亿元。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200亿元,增长3%。加上调入资金1715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58915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715亿元,剔除地方上年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后同口径增长6.7%。赤字21800亿元,比2015年增加5600亿元。
周小川:回应当前五大金融热点问题。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表示,利率改革接下来还有很多任务,外汇储备会随着对中国经济和汇率的判断回归理性而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周小川在年会上回应了近期外界关注的金融热点问题:“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如何?”、“中国近期外汇储备下降很多怎么办?”、“中国要不要拓展金融机构?”、“金融和实体经济能否双赢?”、“如何看中国企业部门的高杠杆率?”
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个月新低。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至90.0,为5个月来最低水平。指数下跌的原因是消费者担心未来经济增长前景、并且预计汽油价格将会上涨。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月份的91.7下降至90.0。这份调查报告的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科廷(Richard Curtin)表示:“消费者认为美国经济不会陷入衰退,但也不会超过前两年2.4%的增长水平。”上次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90点还是在10月份。经济衰退后最高值为2015年1月份的98.1点,自那以后的平均值为92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历史最高值是2000年1月份的112点。自2004年之后,该指数从未超过100点。
美联储:银行资本应为信贷扩张提供弹性缓冲。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Eric Rosengren)上周五(3月18日)在发表演讲时表示,新规则将鼓励银行资本更好地为鼓励信贷扩张提供弹性缓冲。他指出,更高的资本要求以及更严格的压力测试有助于增强大型银行的弹性。他还补充道,尽管环球经济前景疲弱,但美国大部分银行在应对市场动荡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不过由于主动监管的缘故,这种灵活性也是不确定的。所以银行监管者应该在鼓励贷款的同时提高银行弹性。罗森格伦目前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票委,并在本周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投票赞成通过一份措辞相当鸽派的决议声明。但在这次演讲中他并没有提到对货币利率政策的任何建议。
俄罗斯央行:维持基准利率在11%不变。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3月18日(周五)俄罗斯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11%不变,符合预期。俄罗斯对2016年原油价格预估为30元/桶,预计到2018年油价将升至40美元/桶。此外,俄罗斯央行还表示,预计到2017年年底将实现4.0%的通胀目标,预计2017年3月俄罗斯的CPI将低于6%。预计2016年俄罗斯GDP将萎缩1.3-1.5%。预计2016年底至2017年初,俄罗斯的季度GDP将有所上升。
附:重要声明
本报告汇编的信息及数据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分析及建议不代表平安银行资金运营中心观点;读者应根据有关法规制度自主判断、参考决策乃至进行投资,并自行承担由此带来的各项风险;本报告不对由此引起的任何问题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