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香港,衰落已成必然?

行情分类:综合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深圳经济观察  2016-06-15 16:44:39

字体:小中大

香港:这座城市充斥着千亿富豪,却没有一家十亿估值的初创企业

 

在金融市场上举足轻重的香港,似乎一直都没有跟上全球创业大潮的节奏。

 

从最新的独角兽公司分布来看,巴西、法国、荷兰等地均开始孕育自己的独角兽公司。而在顶级富豪云集的香港,资本与科创产业却依然保持着“淡如水”的关系,科创领域乏善可陈。



缺乏创业基因



在香港的社会观念中,港人对于工作更倾向于金融业和地产业中的稳定职位,而相对排斥要独自承担巨大风险的创业领域。

 

彭博援引维港投资的顾问Phil Chen表示:“整个香港社会沿用了传统的挣钱思路,风险的接受程度很低。据2014年的数据,金融和地产业占到GDP总额的28%。这些行业足够有利可图,也使得创业者失去了创业的驱动力。毕竟相较而言,创业是一条十足崎岖坎坷的路。”

 

这种社会文化同时也桎梏了年轻人,进一步影响了人才导向。

 

根据BBC,相比较西方国家,港人热爱念商科或相关专业,家长也谜信子女念法律、医学,才能前程锦绣。由于长期缺乏优才生念数理,现在香港STEM (STEM是指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数学(Mathematics)的教育 )人才不足。科研人才持续缺乏,使得科技创先领域鲜有突破。

 

巨头的垄断



此前华尔街见闻也曾报道过:香港十大富豪的总家产相当于香港GDP的35%,远超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而印度十大富豪的财富仅相当于本国GDP的5.2%,中国大陆更是只有1.4%。在欧洲,富豪财富/GDP比例最高的是瑞典,为25%;瑞士为9.2%,俄罗斯为8.8%。

 

(上图来自彭博)

 

巨头牢牢把控着香港众多行业,例如地产业和零售业。产业与财富的高度集中化使得他们可以轻易的将所有可能威胁其市场的挑战者扼杀在萌芽期。

 

香港的创业人还饱受高昂租金之苦。根据观察者网报道的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私人零售业楼宇租金指数”,香港商铺租金在过去10年不断上升,指数由2004年844,升至2014年的1628,已上升接近一倍。香港青年协会去年亦访问了217位创业者,超过21.2%受访者认为,租金高昂对他们创业造成困难。

 

土地不足,租金高昂也使得创科公司望而却步。据BBC,由于香港土地不足,香港方面认为给Google的2.7公顷已是大手笔,但台湾一开便批出15公顷。于是Google 取消在香港建立数据中心,却继续在台湾和新加坡建立。

 

除此以外,僵化的制度及法例,也常常令年轻人的创意遭受打击。

 

资本的偏好



彭博援引香港创业者的表述:香港的VC资本大多来自于海外。因为香港的资本大多都是家庭资本,而不是源自机构或是“聪明钱”(smart money)。投资者大量拥堵在金融与地产市场,而不受科技发展所驱动。

 

据Pitchbook数据公司,2015年,香港科技行业风险投资融资额为2.66亿美元,仅为新加坡的1/3。据英国咨询公司Preqin,今年内,香港科技产业公司仅有10笔投资, 同比中国大陆503例,韩国51例,新加坡37例和日本36例。

 

 

不同于内地的创投市场,已形成完整的创投产业链,从天使轮开始后面每一轮投资都衔接的紧密成熟,香港更看中的是上市。机构投资者也更看中二级市场,围绕上市公司做PE、并购。

 

政府的推动



为应对创业产业的困境,香港政府也开始逐渐出台刺激政策来试图唤起港人的创业之风。

 

2000年成立香港投资推广署(InvestHK),以及斥资130亿港币(约17亿美元)建造的24公顷数码港(Cyberport),均意在吸引资本,扩张商业孵化的空间。

 

而针对创投资本的缺乏,香港特首梁振英于今年1月13日发表的施政报告中便宣布预留20亿港币成立“创科创投基金”,投资本地科技初创企业。

 

根据投资推广署2015年9月公布,现时香港有1558间已注册的初创企业,集中在“资讯、电脑及科技”行业,占初创企业的30%。相比较2014年,初创企业数量增加了46%。

 

现时,香港政府也有为创业者提供不同的资助计划,例如“中小企业资助计划”、“创意智优计划”、“青年发展基金”、“创新及科技基金”等等,2015至16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宣布向这笔基金注资50亿港元。

 

与内地的联系



香港投资推广署的策略是以最靠近世界工厂——中国广东省为推广重点。用更靠近中国的供应链来吸引更多的资本和初创公司。

 

此前,深圳以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香港创业者。深圳的硬件条件和产业链非常完整,能够迅速地实现创意创新。

 

据BBC,在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能够享受一年免租,通过内地三大运营商办理“前海卡”,享受和香港间通话的“本地资费”。深圳1/3的企业有来自香港的创业者。

 

但随着香港和内地经济的不断融合,创业领域的不断合作也在逐渐展开。正如《香港商报》发表时评文章指出:“港深之间并非仅仅是竞争关系,更多的是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尤其是在创科发展方面,更非零和游戏。两地若能加强合作,强强联手,肯定能一起提升创新竞争力,共同分享更多创新红利。”

 

香港衰落已成必然?

 

 

5月3日,香港特首梁振英对媒体表示,无意恢复深圳户籍居民“一签多行”,维持去年改定的“一周一行”。

 

在梁振英的特首日志上,最近几篇是对“创科业”和“再工业化”的鼓与呼。

 

简单的信息预示着香港悲剧的命运。这座城市所有的机会窗口已经关闭。

 

如果把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归纳为内容和连接的话,香港在连接上的一切努力已经失败。而在内容上,香港总算想启动实业,但为时已晚。香港没有为实业复兴做任何准备,没有任何民间基础,注定得不到现实的反馈。

 

在短短几年里,香港关闭了所有的机会窗口。没有内生的增量空间,泡沫里的纸面财富终是梦一场。

 

作死掉所有的连接空间

 

过去30年,作为唯一浸淫国际商业体系至今的中国城市,香港承接着大陆与外界的转口物流、资金流,这是香港所有竞争力的基础。

 

这种模式运行下去的前提是大陆对全球贸易必须持续增长,才能维系住香港的增量和资产价格。

 

但最近十年里全球贸易的膨胀,实际上建立在消费国的负债消费和生产国的负债投资上。失衡的全球化走到头了,2008年已经给出了预警。

 

香港人早该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永远靠转口生意活下去。作为中国连通世界的垄断性入口,流量触顶了,而且面临分流的趋势。

 

最有效的手段是建立新的入口优势,最终香港成功地作死掉了所有的连接空间。

 

1、旅游购物。最浅层面的连接。的确给香港带来了困扰。生活上、产业上,貌似过载。但是作为个国际大都市,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改善和提升吸纳空间,而是封闭和排斥,就是在作死了。

 

没有一个旅游型、服务型城市会把流量人口和财富当成负担。完全可以通过预判、规划创造增量商业和就业人口来去解决问题。而现在,从激进分子的驱赶“蝗虫”,到普遍阶层对“一周一行”的毫无反应,一直到旅游购物团终于也大幅下滑了。

 



香港旅游市场已经搞烂了

 

2、“超级联系人”。大陆“一带一路”战略之下,对国际化服务的需求井喷。香港坐拥各类“专才”,沉淀了国际商业资源,洞悉国际商业规则。在大陆企业走出去这么明确的需求下,没构建起任何有效承接体系。

 

发改委一位巡视员在香港会议上当场打脸,称香港很难担当“超级联系人”角色,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并非以西方的手法做生意。

 

无论以什么手法做生意,最要命的是没有内地政府和企业感受到香港的便利,而跳过香港的选择越来越多。

 

3、处在原始社会的“互联网+”。一切连接,信息流按理应该走在最前面。在内地走过了门户、社交、电商、金融支付的互联网全产业链之后,香港人还沉浸在facebook和whatsapp上享受着“国际化”的优越感。

 

本来一带一路的线上产品,香港对西方有资讯和体制无缝对接优势,一头有华语对接优势。但雪球美股、华尔街见闻,阿里电商,这些却没出现在香港。香港只有代购,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组织,去打造一个体系化的平台。

 

无论普通市民,还是精英阶层,都没有抓住互联网这波浪潮的意识。只能说是傲慢和懒惰心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4、自贸区。大陆的自贸区进展并不顺利,但作为国策的趋势明确。香港有先天的优势成为各自贸区的集纳平台,目前还是窗口期。因为自贸区想做的东西很多,实际上不能做的东西又太多。

 

但是香港没有研究,没有策略。只有抱怨,自贸区商机不明,不合国际规范,跟香港没法比……真跟国际接轨的时候,香港的饭碗就被一锅端了。

 

https://mmbiz.qlogo.cn/mmbiz/yqVAqoZvDibG6wlFUVibvvuoCyK8g203xOWC41VMpfJ4t2SGRWnibL2qpsHfPMuiaQgRpeAyLb0DgwaO6micCmV3p3Q/640?wx_fmt=png

 

以上种种,吐槽无力。香港一再推销自己在国际化上的“政治正确”为卖点,但企业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服务和对等的态度。

 

香港自己需要的前瞻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都输给了傲慢和偏见。信息自由的大海没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处于什么境地,有什么机会,面临怎样的危机。

 

“创科业”根本无货可装

 

以上几类连接业务,特首梁努力过,但基本失败。无论商业、资讯还是专业服务,在对大陆的连接上,香港是赶鸭子不上架,没辙。

 

最近一年的振兴创科业和再工业化,是连接策略失效之后的唯一寄托。明确未来没法刮过路财了,就试试男儿当自强吧。

 


特首网志,为实业回归鼓与呼

 

香港去年底成立了“创新与科技局”,希望“在香港创科环境日渐成熟的情况下,创科可以成为我们的新产业,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也为年轻人缔造更多机会。”

 

最后拿出来说事的是一个大学教授主导的“认知障碍症”研究在美国权威科学期刊上获得了发表。

 

充分体现了香港在科技产业化方面基本是个零,只能拿大学里的零星基础研究课题来造势。

 

晚了。首先香港过去20年来在科技方面没做任何的准备、投入,没提供一丁点的有利条件在全球创造产业链中给自己谋一席之地。

 

对比20年前的香港和大陆,香港有人才,有资本,有充分的资讯和商业连接。但是当年规划的中药港、数码港,最后都沦为不伦不类的地产项目。

 

当年特首董建华提出的还有一个“硅港”。台积电的张汝京想在香港搞芯片厂,并且在香港注册了中芯国际。但据说港人反对,而且张汝京认为香港没给科技工业提供扶植的政策和投资环境。最后跑去了上海。

 

香港不着急,不挽留,马照跑,楼照炒。

 

炒到今天,没有沉淀和积累,在全球科技圈已经换了几个档的时候,说自己要搞创科业,搞再工业化。外人信,香港人自己都不信。当然悲壮的努力也值得肯定。

 

消化不良,只因洗脑太深

 

香港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是个“政治正确”的好孩子。自由主义经济学背得滚瓜烂熟。屡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桂冠。害他们的也是这个。

 

一直在背书,从来不创造。

 

一个经济体要发展必须有创造性产业,无论是创造性工业,还是服务业。香港的服务业是附庸的而没有丁点的创造性在里面。典型表现是:全球经济好,它就通胀;全球经济差,它就崩盘。

 

大英帝国留下一个带bug的土地制度,香港全套执行;留下一个资本自由体系和联系汇率,香港全套执行。完全不考虑自己处在怎样的条件,经济、人口是怎样的结构,未来是怎样的空间。

 

1998年金融风暴,财政司长曾荫权调动外汇对博索罗斯,期间因为违背“不干预市场”的理念回到家里“夜半饮泣”,充分体现出港人被自由主义教条洗脑之深。金管局每天都在买卖外汇,早就是特么的市场参与者。要是按十年之后美国处理金融危机的手法,他得跳楼去!

 

所以你知道香港政府是个什么角色了:大英帝国留下的脚本,国际教材规定好的动作,像驴拉磨一样无脑转圈,年复一年。绝对“政治正确”。但这是个没有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可言的运转体系!

 

知乎的Wang Thomas分析,这与香港的人口质地有关:香港市民主体其实是一群小农。

 

 

解释上面这条的有一个现实案例:香港的土地开发不动根本不是地产商的阻力,而是房东阻力。地产商利益显然是开山填海拿地。房东问题一个是买了房的不许房价跌,一个是搂着私地的想发万年财,公用土地开发了没利益,就反对。

 

这个人口底子,加上对人才流动的封闭(保障本地人就业),导致一连串问题。

 

1、信息消化不良。全世界信息最自由的地方,八卦政治无所不及,但是也就停留在八卦和政治的层面。对稍复杂的信息辨析力低下。知沟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大众传播越发达,大部分人越被屏蔽在有效信息之外。

 

在专业领域,香港也没有产生有价值的人文思想和商业思想。最后还是输出八卦和政治话语。

 

2、政治消化不良。民主的本义,是建立一套有效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它的底线是可运转。美国五月花那帮人可不是到新大陆上成天聊英国那些花边新闻去的。而是要干事!

 

香港的情况,权力空心化。不是说政府,而是对所有民众都空了。没有人的权力能通过行政体系落实、进展、复议、完善。争吵不叫博弈。

 

3、资本消化不良。香港吸纳外资数万亿,但是钱来了,玩歪了。

 

说到底是港人目前的能力、机制和取向,没有能力把巨量资本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奔着炒买炒卖去了。所以钱多了就通胀,因为没有能消纳货币的有效资产。直接把房价先推到顶。封死了后续一切创造价值的空间。

 

低税率没有给这个城市的生活和企业带来一丝轻松,因为土地财政本身就是一种课税。

 

      所以地产经济是香港的表面,根子上是唯资本论。除了资本流通顺畅,其它全都寸步难行。也因为资本流通和投机的成本极低,炒囤倒卖盛行,生产和创造永无可能。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李克强与默克尔出席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

下一篇:美国正式起诉微信 全中国都沸腾了!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