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检查是由财政部组织各地专员办和地方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开展的检查工作,是财政执法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创新以进一步做好会计监督检查
会计监督检查在整顿规范经济秩序、促进会计诚信建设、保障财税政策执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做好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必须转变检查思维。新时期,进一步做好会计监督检查不能只把眼睛盯在企业的违法违规问题上,必须转变检查思维。一是由单纯检查向检查与服务并重转变。除查处问题外,从完善企业内控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企业存在经营管理风险的薄弱环节提出管理建议,同时也要客观反映行业、企业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落实好中央的优惠政策。二是由注重检查结果向注重检查成果转变。摒弃以查处违规金额大小论英雄的旧观念,也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要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从完善政策、规范管理的角度出发,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三是由组织检查向组织与指导检查转变。在组织好检查的基础上,有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负责具体实施检查的专员办及地方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必须更好地把握精简、精准要求。转型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由专员办一到两个处室专门实施,检查时间有五六个月,是举全国专员办之力打造的精品项目。转型后,专员办工作重心从事后检查转移到事前和事中监管,会计监督检查成为财政监督业务的一部分,由承接专员办检查职能的监督检查处负责实施。为兼顾其他专项检查,按照“精简、精准”的要求,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将会计监督检查时间缩短到1个月。虽然将地方财政部门纳入检查队伍,保持了集团作战的优势和检查面上的广度,但在检查深度方面有所不足,震动和威慑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做好会计监督检查必须更好地把握“精简、精准”要求,在工作方法、组织模式、技术手段上改革创新,提升会计监督检查的效率。
必须提高信息化水平。会计信息监督检查使用的检查软件是在2006年开发的,虽然期间进行了数次升级更新,但该软件的使用程度并不高。一是软件兼容性不够。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办公文档不能够直接加载,不利于数据的分析、使用。二是软件便捷性不足。检查软件需要软件工程师根据企业数据库开发模板,再把被查企业数据库里的会计数据按照模板格式制成数据包导入,才能实现检查软件的使用。从和被查企业沟通开放数据库到制成数据包导入软件,需要的时间约为两周,对一个月的检查时间来说已过一半,放弃使用软件变成无奈的选择。因此,进一步做好会计监督检查必须提高信息化水平,为会计监督检查提供技术支撑。
进一步做好会计监督检查的建议
如何更好履行职责,最大限度发挥服务和保障财政中心工作的作用,是专员办不断深化转型的努力方向。结合转型前后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会计监督检查工作。
优化检查力量,改革组织模式。一是进一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机制。依托会计跨境监管人才库,建立会计监督检查人员库。从之前以专员办为检查组随机开展检查,发展为从会计监督检查人员库随机抽取检查人员组成检查组开展检查。二是强化检查的事中指导。协调负责制定准则政策的有关司局和软件工程师参加检查,可提高资料提供、政策解读和现场督导的实效。三是充分运用检查成果。将会计监督检查情况、成果连同处理处罚决定抄送有关司局,为业务管理司局制定准则政策提供现实参考。
修订规章制度,完善工作办法。及时修订《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0号)和《财政检查工作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2号),防范检查风险。一是将检查组临时党支部制度、廉政监督员制度和廉政情况回执制度纳入办法,切实在开展检查工作时加强党的领导。二是将集中审理环节嵌入检查流程,明确集中审理环节的程序和材料要求,落实集中审理意见的合法合规性。三是在检查时间明显减少的情况下,适当缩短财政检查通知书、财政检查征求意见函的送达时间和反馈时间,防止出现被查单位未反馈意见,就开始审理和完成检查报告的情况。
升级改造软件,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是提升会计监督检查软件的兼容性。让检查软件尽快兼容普及的文档软件。二是提升会计监督检查软件的便捷性。与会计软件公司协商,开放会计软件数据库模板,尽可能做到会计监督检查软件的即检查即使用。对于自己开发会计系统的被查单位,软件工程师要参加检查组,维护软件的正常使用。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监管强军。一是培养年轻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在招录、选调公务员时,更加注重会计专业背景的人才。二是建立会计监督检查协查人员数据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会计监督人员不足的困难,择优选聘注册会计师和能力强的会计师。三是建立会计监督检查专家库。充分发挥会计领军人才资源的优势,为检查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智力支持,逐步实现在网上即能对遇到的重大问题开展事中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