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CMA培训专家与领导者-优财联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在中国·北京文津国际酒店召开了《2017中国管理会计实践案例研讨会暨重新定义CMA-优财CMA产品5.0新闻发布会》,来自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CMA北京精英俱乐部、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浪潮集团等全球资深企业高管、中外知名经济学家、跨国公司商业领袖、中国企业家代表和中国会计报、新理财等数十位知名媒体人士以及会计界人士等400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亚太区总监白俊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于增彪;全国会计领军项目特殊支持人才、人大商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授王娟;优财(中国)CMA培训中心总经理张敏;中国建材集团智慧工业公司财务总监夏倩、优财管理会计研究院院长、优财首席CMA培训和研发专家、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专家杨晔;北京泛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犀、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全宇红、科隆展览(北京)有限公司财务和人力资源总监梁瑞萍等来自业界的重量级嘉宾就变革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IMA亚太区总监白俊江先生:管理会计的新机遇拥抱信息时代
白俊江先生在题为《管理会计的新机遇拥抱信息时代》的分享中,将目前中国的会计行业比作在夜间航行的泰坦尼克号,预示会计行业正在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互联网通过随时链接的模式,带来市场的迅速转换,市场格局进入动荡期,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也产生了新的标准。
进而联想到“大数据”的应用对于财务人员的影响,大数据需要将数据提供给个性化需求的人群使用,这就颠覆了传统会计提供数据的模式。在谈及当下热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白俊江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财务人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伴随着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传统会计地位岌岌可危。
目前的管理软件主要提供运营管理、分析洞察、决策支持的功能,而CMA的知识框架也在趋向新科技为我所用进行变革。在新的时代,对于财务职能提出了新要求:管理会计要由分析师转变成战略业务合作伙伴,要对方向确定以及协同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白俊江还将管理会计系统提升到支持“一带一路”战略高度,提出要用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提升我国企业在投身“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分享围绕“变”这一中心词汇,反思了外界因素在给财务人带来一系列压力的同时,当今财务人应该如何转变和创新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节奏。
白俊江表示,为了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需要培养大量的管理会计师。优财CMA培训中心的创新可以为中国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培养开创有效途径,让CMA的价值发扬光大,优财CMA培训中心为中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肯定。
清华大学教授、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于增彪教授:中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展望
于增彪先生在《中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展望》中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四项内容为线索,从解决问题和应用效果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未来。
在理论体系方面,于增彪介绍了我国目前在管理会计体系搭建过程中收获的丰厚成果,无论是各级政府、大型企业还是权威机构都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搭建过程中贡献各自的力量。关于指引体系,于增彪分析了其中包含的三大内容,即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并重点提及了基本指引中的应用框架环境、MA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当提到人才培养时,于增彪表示,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归根到底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兼具“伙伴”、“设计师”、“专家”和“助手”四重身份。
于增彪对于CMA的人才缺口进行了专业的估算,中注协原秘书长丁平准认为需要300万。我国拥有1400-1700万财会人员;按照最保守的1400万计算,在考虑信息化可能淘汰其中的1/2,还剩下700万的话,按照美国卡特彼勒的40%CMA持证者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280万CMA持证者;按照兵装集团计划60%CMA持证者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420万CMA持证者。并强调说,优财是一家专注于管理会计培训的机构,已经培养了大批管理会计或者具有管理会计思维的人才,他们正“奋战”在不同行业,在支持决策、强化管控、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增彪表示管理会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让高科技为我所用,并列举了五级MA信息化水平衡量标准,提倡管理会计拓展自身能力边界。关于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展望,于增彪认为管理会计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管理会计责无旁贷。
全国会计领军项目特殊支持人才、人大商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授王娟女士:财务转型和管理会计的再思考
王娟女士通过以《财务转型和管理会计的再思考》为题的分享,与参会者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从德勤财务机器人的话题切入,推导出财务人只有掌握了提供个性服务的能力、个人魅力的能力、提供创意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和启发思维的能力,才能做到无可替代。并提出一系列关于财务转型的问题,引发在场参会人员深入思考。
王娟列举了某大型企业实现全集团全球21个工业园,108家工厂,应用现代化财务平台后,仅用10分钟完成报税,呼吁财务人反思,对于那些能被替代的能力,什么是财务人可以做的?并对在做参会者做了财务转型意识测评,引导财务人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战略思维系统,并得出结论——化危机为机遇才是当今财务人的当务之急,同时强调,变革意识、战略意识、业务意识、全局意识,对于财务人完成转型至关重要,财务人应清晰的认知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好闭环管理,从而做到业财融合。
纵观财务人的工作职能发展历史,财务人从记录价值到保护价值,到如今应是创造价值的时代,管理会计到了战略机遇期。王娟还形象的将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管理会计比作战略执行者、参谋、管家以及风险守门员,号召在座财务人不忘初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动力,讲求管理会计实践的方法论,为企业创造价值。
优财总经理张敏女士:重新定义CMA-培养新一代财务管理者
优财总经理张敏女士在题为《重新定义CMA-培养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主题分享中表示,今天各位嘉宾的分享全部围绕一个“变”字展开,新的时代需要财务人不断拓宽自身的能力边界,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大趋势的推动下,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力杠杆,更应及时的更新自身职能定位。
对比美国的财务人才比例,美国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例为1:9,而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例却为9:1,这一悬殊的差距,更加促进了财务转型的发展进程。财务人需要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定位,财政部一系列政策直指核算会计转型管理会计,于是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央,“能决策、会管理、懂业务”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财务管理者备受期待。CMA因其知识体系完全吻合新一代财务者的能力需求,以其财务界Mini—MBA的姿态,成为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国际财务认证。
张敏强调,CMA以其知识的系统性与实践性,吸引了众多渴望转型成为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财务工作者,对CMA进行系统的学习。在谈到CMA的考试特点时,张敏提到了CMA的与时俱进并结合案例进行考察的先进性,CMA培训专家与领导者优财自2009年我国外专局将CMA引入中国时起,便开始专注从事CMA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训事业,秉持着协力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国家输送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管理会计人才的初心,深耕不辍。为进一步助力我国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培养国家需要、企业认可的新一代财务管理者,优财本着“精益求精、引领行业”的创新理念,敏锐感知行业发展脉搏,不断提升课程品质、优化学习体验,让客户物超所值,学有所成。
中建集团夏倩女士:CFO视角下财务管理如何引领价值创造
夏倩就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如何实现利润和企业价值,结合中建材集团的8个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管理会计成功案例,和在座参会者进行了经验分享。
问题一:如何通过资本运营手段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中建材集团通过兼并收购、公司重组成功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问题二:如何通过全面委派财务总监,加强财务管控,实现业财融合?夏倩介绍了通过进出口委派财务总监至下属版块,既顺应企业战略支持业务发展,又打造价值型财务部门。
问题三:财务管理如何参与经营活动创造价值?其所在公司通过催款、压库、降低预付“三金管理”,进出口16年积极实施三金管控措施,在按月监督的情况下,成功压降200多亿元的应付款、预付款与存货。
问题四:财务如何进行汇率管理,降低汇兑损失,增加企业价值?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不断关注汇率变动、利率变动,16年直接为公司减少汇兑损失近6亿元。
问题五:财务如何通过投资活动的管理,创造企业价值?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上,本着投资四原则,经过科学预测,国贸公司目前已在25个国家建立26个海外仓。
问题六:如何借助预算管理实现价值创造?对标经营目标预算完成情况与差异化绩效奖金政策,延伸奖惩,差异化资源使用政策。
问题七:如何通过绩效管理控制企业损失,提升企业价值?针对坏账风险,清算业绩制度(现金利润考核制、挂账六月减除制)。
问题八:如何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奖惩激励制度,实现企业价值?提倡价值创造财务管理,关注收发客户邮件数量、电商指标的完成情况等非财务指标,实现企业价值。
2017年5月18日,CMA培训专家与领导者-优财联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在中国·北京文津国际酒店召开了《2017中国管理会计实践案例研讨会暨重新定义CMA-优财CMA产品5.0新闻发布会》,来自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CMA北京精英俱乐部、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浪潮集团等全球资深企业高管、中外知名经济学家、跨国公司商业领袖、中国企业家代表和中国会计报、新理财等数十位知名媒体人士以及会计界人士等400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亚太区总监白俊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于增彪;全国会计领军项目特殊支持人才、人大商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授王娟;优财(中国)CMA培训中心总经理张敏;中国建材集团智慧工业公司财务总监夏倩、优财管理会计研究院院长、优财首席CMA培训和研发专家、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专家杨晔;北京泛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犀、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全宇红、科隆展览(北京)有限公司财务和人力资源总监梁瑞萍等来自业界的重量级嘉宾就变革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IMA亚太区总监白俊江先生:管理会计的新机遇拥抱信息时代
白俊江先生在题为《管理会计的新机遇拥抱信息时代》的分享中,将目前中国的会计行业比作在夜间航行的泰坦尼克号,预示会计行业正在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互联网通过随时链接的模式,带来市场的迅速转换,市场格局进入动荡期,对企业价值的判断也产生了新的标准。
进而联想到“大数据”的应用对于财务人员的影响,大数据需要将数据提供给个性化需求的人群使用,这就颠覆了传统会计提供数据的模式。在谈及当下热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白俊江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财务人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伴随着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传统会计地位岌岌可危。
目前的管理软件主要提供运营管理、分析洞察、决策支持的功能,而CMA的知识框架也在趋向新科技为我所用进行变革。在新的时代,对于财务职能提出了新要求:管理会计要由分析师转变成战略业务合作伙伴,要对方向确定以及协同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白俊江还将管理会计系统提升到支持“一带一路”战略高度,提出要用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提升我国企业在投身“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分享围绕“变”这一中心词汇,反思了外界因素在给财务人带来一系列压力的同时,当今财务人应该如何转变和创新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节奏。
白俊江表示,为了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需要培养大量的管理会计师。优财CMA培训中心的创新可以为中国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培养开创有效途径,让CMA的价值发扬光大,优财CMA培训中心为中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肯定。
清华大学教授、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于增彪教授:中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展望
于增彪先生在《中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展望》中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四项内容为线索,从解决问题和应用效果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管理会计的现状与未来。
在理论体系方面,于增彪介绍了我国目前在管理会计体系搭建过程中收获的丰厚成果,无论是各级政府、大型企业还是权威机构都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搭建过程中贡献各自的力量。关于指引体系,于增彪分析了其中包含的三大内容,即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并重点提及了基本指引中的应用框架环境、MA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当提到人才培养时,于增彪表示,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归根到底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兼具“伙伴”、“设计师”、“专家”和“助手”四重身份。
于增彪对于CMA的人才缺口进行了专业的估算,中注协原秘书长丁平准认为需要300万。我国拥有1400-1700万财会人员;按照最保守的1400万计算,在考虑信息化可能淘汰其中的1/2,还剩下700万的话,按照美国卡特彼勒的40%CMA持证者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280万CMA持证者;按照兵装集团计划60%CMA持证者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420万CMA持证者。并强调说,优财是一家专注于管理会计培训的机构,已经培养了大批管理会计或者具有管理会计思维的人才,他们正“奋战”在不同行业,在支持决策、强化管控、防范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增彪表示管理会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让高科技为我所用,并列举了五级MA信息化水平衡量标准,提倡管理会计拓展自身能力边界。关于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展望,于增彪认为管理会计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管理会计责无旁贷。
全国会计领军项目特殊支持人才、人大商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授王娟女士:财务转型和管理会计的再思考
王娟女士通过以《财务转型和管理会计的再思考》为题的分享,与参会者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从德勤财务机器人的话题切入,推导出财务人只有掌握了提供个性服务的能力、个人魅力的能力、提供创意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和启发思维的能力,才能做到无可替代。并提出一系列关于财务转型的问题,引发在场参会人员深入思考。
王娟列举了某大型企业实现全集团全球21个工业园,108家工厂,应用现代化财务平台后,仅用10分钟完成报税,呼吁财务人反思,对于那些能被替代的能力,什么是财务人可以做的?并对在做参会者做了财务转型意识测评,引导财务人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战略思维系统,并得出结论——化危机为机遇才是当今财务人的当务之急,同时强调,变革意识、战略意识、业务意识、全局意识,对于财务人完成转型至关重要,财务人应清晰的认知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好闭环管理,从而做到业财融合。
纵观财务人的工作职能发展历史,财务人从记录价值到保护价值,到如今应是创造价值的时代,管理会计到了战略机遇期。王娟还形象的将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管理会计比作战略执行者、参谋、管家以及风险守门员,号召在座财务人不忘初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动力,讲求管理会计实践的方法论,为企业创造价值。
优财总经理张敏女士:重新定义CMA-培养新一代财务管理者
优财总经理张敏女士在题为《重新定义CMA-培养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主题分享中表示,今天各位嘉宾的分享全部围绕一个“变”字展开,新的时代需要财务人不断拓宽自身的能力边界,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大趋势的推动下,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力杠杆,更应及时的更新自身职能定位。
对比美国的财务人才比例,美国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例为1:9,而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例却为9:1,这一悬殊的差距,更加促进了财务转型的发展进程。财务人需要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定位,财政部一系列政策直指核算会计转型管理会计,于是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央,“能决策、会管理、懂业务”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财务管理者备受期待。CMA因其知识体系完全吻合新一代财务者的能力需求,以其财务界Mini—MBA的姿态,成为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国际财务认证。
张敏强调,CMA以其知识的系统性与实践性,吸引了众多渴望转型成为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财务工作者,对CMA进行系统的学习。在谈到CMA的考试特点时,张敏提到了CMA的与时俱进并结合案例进行考察的先进性,CMA培训专家与领导者优财自2009年我国外专局将CMA引入中国时起,便开始专注从事CMA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训事业,秉持着协力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国家输送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管理会计人才的初心,深耕不辍。为进一步助力我国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培养国家需要、企业认可的新一代财务管理者,优财本着“精益求精、引领行业”的创新理念,敏锐感知行业发展脉搏,不断提升课程品质、优化学习体验,让客户物超所值,学有所成。
中建集团夏倩女士:CFO视角下财务管理如何引领价值创造
夏倩就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如何实现利润和企业价值,结合中建材集团的8个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管理会计成功案例,和在座参会者进行了经验分享。
问题一:如何通过资本运营手段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中建材集团通过兼并收购、公司重组成功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问题二:如何通过全面委派财务总监,加强财务管控,实现业财融合?夏倩介绍了通过进出口委派财务总监至下属版块,既顺应企业战略支持业务发展,又打造价值型财务部门。
问题三:财务管理如何参与经营活动创造价值?其所在公司通过催款、压库、降低预付“三金管理”,进出口16年积极实施三金管控措施,在按月监督的情况下,成功压降200多亿元的应付款、预付款与存货。
问题四:财务如何进行汇率管理,降低汇兑损失,增加企业价值?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不断关注汇率变动、利率变动,16年直接为公司减少汇兑损失近6亿元。
问题五:财务如何通过投资活动的管理,创造企业价值?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上,本着投资四原则,经过科学预测,国贸公司目前已在25个国家建立26个海外仓。
问题六:如何借助预算管理实现价值创造?对标经营目标预算完成情况与差异化绩效奖金政策,延伸奖惩,差异化资源使用政策。
问题七:如何通过绩效管理控制企业损失,提升企业价值?针对坏账风险,清算业绩制度(现金利润考核制、挂账六月减除制)。
问题八:如何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奖惩激励制度,实现企业价值?提倡价值创造财务管理,关注收发客户邮件数量、电商指标的完成情况等非财务指标,实现企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