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BAT疯狂布局IP,其他影视玩家抓住这两点还有机会!

行情分类:互联网  文章来源:银联信  2016-05-17 17:20:28

字体:小中大

一、          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BAT疯狂布局IP,其他影视玩家抓住这两点还有机会!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突破400亿大关!这一浪潮的掀起与BAT的进军有很大关系,而随着IP的兴起,这股浪潮注定会被更大的力量推向高峰。在2016年GIMC大会上,很多来自影视行业的嘉宾就互联网和电影关系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面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在影视行业的布局,E票网CEO高华提出了电影的互联网思维的四个关键点:用户思维,粉丝经济,IP的价值,平台化运作。高华说,“电影行业是IP展现和变现的最好平台之一,IP为电影带来了巨大价值,而互联网是收集和提炼IP很重要的过程。”在电影峰会的其他嘉宾的演讲和圆桌论坛上,多次提及IP对于互联网影视发展的重要性。

IP作为内容商业的一个风口,早已被写进了BAT争夺战的剧本,因此本文主要从IP全产业链的三个阶段:IP储备、影视剧制作及运营、衍生产品开发探讨互联网+电影的发展。

百度:爱奇艺差异化排播,探路付费看剧模式

IP储备

百度通过纵横中文网、91熊猫读书、多酷书城、百度文库等产品多点开花,试图覆盖PC、平板和手机终端。除此之外,百度的优势在于搜索引擎产生的大量数据,通过用户的搜索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影视剧制作及运营

以爱奇艺为代表的百度系将重点放在电影出品、营销和版权购买上。利用自身互联网特质,发挥对电影的互联网经营职能,包括电影众筹、电影大数据的挖掘与研究、电影衍生品的电商服务、网络游戏、电影票预定以及利用爱奇艺媒体资源增加电影的互动式宣传能力。

2015年1月,百度成立电影业务部,对外将称“百度影业”。百度影业将专注于垂直O2O领域的电影在线选座和购票业务,以及参与影视投资等。

2015年6月,百度斥资1.5亿港元入股星美控股,获得星美控股1.59%的股权。根据公告内容,星美控股将与百度进行独家票务合作和通过票务的财务补贴,百度将对星美控股开放各项资源,包括搜索地图、和移动定位等,并提供全面技术支援和新产品研发、在线众酬等金融产品合作、销售星美百度联名卡、广告支持。

衍生产品开发

百度影视布局的核心产品爱奇艺在IP相关的衍生方面做了很多尝试,除了在《盗墓笔记》热播期间上线会员差异化排播模式,使会员蜂拥而至外,还打造了《花千骨》影游互动的爆款产品。作为一部由小说到电视剧的衍生IP内容,《花千骨》热播的同时,同名手游和页游也成为火爆市场的爆款游戏。一系列付费模式的剧集探路成功,让爱奇艺对掘金衍生品市场更有信心,2016年初,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公开表示,“在广告收入以外,游戏以及其他的收入形式都丰富起来,让IP产生更多回报。”

阿里:合作与收购开路,电商参与收尾

IP储备

从阿里目前的布局看,内容资源与新浪阅读、塔读文学和长江传媒等合作,渠道上移动端有UC书城支持,其依托的是UC浏览器以及移动阅读类App书类小说。

影视剧制作及运营

2014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耗资约62.44亿港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60%的股权,并在8月份正式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集团,2015年4月,又将以用户数据为核心的多元化预售、互联网宣传、影院招商体系来实现宣售一体的影片营销平台——淘宝电影注入了阿里影业。而阿里影业的主要任务是从事电影及电视剧制作、发行、版权销售业务。

从2014年底开始,阿里开始了一系列收购和持股战略:持股华谊、光线、优酷土豆,收购广东粤科宇华数传媒战略合作等。

衍生产品开发

阿里影业通过阿里大数据掌握电影用户对衍生品的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与阿里巴巴平台的商家合作,利用商家的经验来开发受众喜爱的衍生产品。2015年上映《复仇者联盟2》期间,阿里影业和迪士尼在衍生品售卖方面进行合作,在天猫上架的《复联2》为迪斯尼统一授权的正版衍生品。

腾讯:整合文学、动漫、游戏,打造“泛娱乐”生态

IP储备

腾讯在布局影视的2014年,腾讯副总裁、腾讯文学董事长程武就认为腾讯做影视业务最大的不同在于“依托于我们自己的IP和我们自己的IP平台,打造自己IP业务。”

腾讯影业侧重于发掘与联动内外部在文学、动漫、游戏等多个泛娱乐领域的明星IP,核心是打造更广泛影响力与更多商业价值的明星IP。腾讯电影业务与腾讯文学业务打通,将在网络剧、电影投资、艺人经纪三大核心业务上发力。

影视剧制作及运营

早在2012年,腾讯互娱就提出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战略,展开系统的娱乐业务布局,先后成立腾讯文学、腾讯动漫平台,培育许多明星IP,并致力于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腾讯披露了首批7个IP将被陆续改编成电影,包括《斗战神》、《QQ飞车》等。首批计划大多来自于腾讯游戏和腾讯动漫。

2014年9月,以优质IP(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影视业务平台“腾讯电影+”正式成立,这是继腾讯游戏、腾讯动漫、腾讯文学之后,腾讯互动娱乐推出的第四个实体业务平台,标志着腾讯互娱正式布局电影业。此后腾讯先后入股华谊、投资柠萌影业,双方围绕内容,将在游戏、IP改变权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衍生产品开发

2014年10月,腾讯互娱在“2014上海国际品牌授权展”上宣布,“腾讯电影+”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京东、聚思传媒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框架合作意向与代理合作意向。

在图书出版方面,“腾讯电影+”将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合作推出一个 “电影图书出版合作映前开发战略”,以期3年内打造一个腾讯电影出版蓝图;在音像版权方面,“腾讯电影+”将与京东携手推出系列音像制品,并对电影创制花絮、纪念周边等衍生产品进行整合,结合预售、片场探班、发布会明星见面等方式,提高粉丝参与。并且,“腾讯电影+”还将与京东共同搭建一个粉丝直接互动营销平台;而腾讯与华谊兄弟共同推出的星影联盟也提供限量周边产品。

好的IP并不一定就产生好的电影

IP热的今天,大家都在抢IP,但是有了好的IP并不一定就能制作出好的电影。对于电影,乃至内容创业来来说,平台、IP都是成功的基础,但是真正决定内容创业成败的既不是平台,也不是IP。到底怎么才能推导出有好电影,投资人怎么找到好的项目,怎么发现未来的市场机会?腾讯影业副总经理陈洪伟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

第一,对的人

电影行业不是一个资金集群或者劳动密集型行业,个体才华有时候决定一个电影的市场生命力和市场价值,如何有对的人,如何能够合作找到合适的创作者,那是做任何项目创作的时候都需要的。

第二,对的事

当你找到对的人的时候要做对的事。至于什么是“对的事”,要基于创业者对市场的判断,对社会发展方向的了解。未来在市场里面如何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文化消费产品,与创业者自己的品位和喜好,甚至对这个社会的判断都有必然的关系。在做一部电影之前,要做剧本、制作和营销阶段,因此电影出现基本是两年后的事情,对社会发展的了解有助于做未来市场的前端判断。

伴随着粉丝经济的火爆,IP对于内容创业越来越重要,使用好一个IP,可以衍生出更多商业价值。但目前我国目前的IP争夺竞争的关键还是IP储备数量,在一些小的IP还不能顺利变现的阶段,大玩家都在积极攻占大IP。内容创业的机会恰恰来自找到对的人,做对的事,这是现阶段除BAT之外的影视玩家不多的机会。

(二)赛道拥挤烧钱模式有风险:直播行业面临第一轮洗牌

直播到底有多火?一组数据告诉你:在创投行业数据库IT桔子上以“直播”关键字搜索,能搜到234家创业公司。微信公众号“新媒体课堂”的统计则发现,116个现有直播平台中,近三年成立的比重占60%。也就在近一年内,腾讯、YY、陌陌、小米、优酷等数10家成熟公司高调进入直播领域,这是此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挤大量创业者和热钱的直播行业暗流涌动。不少互联网人士感叹,这种热闹的场景像极了2006年的雨后春笋般的视频网站及2010年的团购,随着巨头的加入、监管的升级,直播行业很可能会像当年的视频网站、团购那样,迎来第一轮残酷的大洗牌。

热闹的资本

直播并非新概念,早在PC时代就有成功上市的9158及YY。2014年开始,游戏领域出现的斗鱼TV、战旗直播等让直播领域升温,随着全民老公王思聪创办熊猫TV、映客直播、熊猫直播、全民TV等新一批APP的兴起,直播开始走向全民化。

根据 “新媒体课堂”的数据,在其统计的116个直播平台中,有108家获得融资。其中处于天使轮融资的有19家,Pre-A轮融资的有32家,获得B轮融资的8家,C轮融资的有2家,另有8家被并购,还有6家所属上市公司。

上述数据背后,是资本对直播的狂热追捧。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认为,移动直播已经来到引爆点,因为这个场景完全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第一,手机性能足够用来做视频直播;第二宽带速度够快,资费很便宜;第三,PC直播已经教育好了用户。

“现在看,移动直播是今年大风口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直播有可能成为所有网站的标配。更重要的是,直播赛道能够诞生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这个参照坐标是PC互联网时代的YY。YY估值是30亿美元,是半PGC,移动直播平台面临的用户更广,市值能到达到百亿美元。” 朱啸虎说。

去年11月朱啸虎投资了社交直播平台映客APP,仅仅两个月后映客就完成8000万元A+轮融资。更大手笔的融资在游戏直播领域:龙珠直播在2015年底完成游久游戏领投、腾讯跟投的近亿美元B轮融资,斗鱼TV则在今年拿到腾讯领投的1亿美元B轮融资,17直播、熊猫TV、全民TV等新锐直播平台也成为资本追逐的目标。

有投资人表示,直播行业估值已经开始虚高,这个行业很可能会像团购、打车领域一样,在资本意志下开始走向并购整合,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将会看到大案例的发生。

拥挤的赛道

“新媒体课堂”的数据显示,其统计的116家直播平台中,近一半为泛娱乐直播有68个,其次为游戏直播19个,其次还有音乐直播、购物直播、财经直播、美妆直播。这意味着,直播的赛道已经开始全领域化。

易凯资本今年3月发布《直播生活》报告,报告将直播赛道划分为体育赛事直播和现场直播演出、秀场直播、素人直播、游戏电竞直播以及二次元直播。易凯资本认为,直播市场只有两条赛道会孕育出大平台,一是以赛事和演出为核心的大IP赛道,一个是以素人为核心的“生活秀+社交”赛道。

其中大IP赛道上,由于主流视频网站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等具备资金实力和付费会员体系,在竞争中具有优势。在社交赛道上,映客和花椒已经形成初步品牌积累,但竞争形势依然严峻,因为靠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起家的APP们,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用户规模和网红资源,一定会很快发力走向综合。

巨头们的加入也让直播赛道更加拥挤。美国最著名的例子是,2015年初成立的创业公司“Meerkat” 被称为手机直播鼻祖,在无限风光中完成巨额融资,但很快Meerkat就迎来了巨头对手:社交平台Twitter开始扶持收购的直播应用Periscope、Facebook开始大力推广Facebook Live。在新用户增长为负数后,Meerkat于今年3月选择关闭。

国内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拥有社交入口的腾讯投资了斗鱼和龙珠,社交媒体微博则在扶持短视频后将资源投向直播。老牌玩家YY高调转战移动端,推出游戏直播产品虎牙直播以及素人直播产品ME,陌陌推出直播业务后4个月,就高调宣布月活跃用户达到3000万人。

此外,原来就有达人基础的美拍、秒拍等也开始推出直播功能,小米也开始借发布会的召开大力推广小米直播产品。之前视频网站大战时,优酷古永锵曾称“没有10亿美元不要进入视频领域”,有创业者感叹“直播也将成为有钱人的游戏”,创业门槛已经越来越高。

受质疑的模式

“烧钱”从来不被认为是好模式,但直播行业正在走这样一条道路。

据初步统计,以直播业务为主业并且做到一定规模的玩家已经不下20家;后面陆续还会有一些背靠大树的新玩家不断涌入。无论是秀场、游戏还是素人平台,都处于建立竞争壁垒的阶段,这个壁垒来自于内容,而目前最吸引流量的内容依然是当红主播,各家都在争夺主播资源,与主播进行虚拟收入分成则是主流商业模式。

易凯资本认为,随着直播行业创业数量的几何性增长,市场很快会变得异常拥挤。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用户眼球会被分散,另一方面优质IP和网红资源的价格会被不断炒高,直播平台的利润空间短期内将被挤压。因此,直播将很快从一个虽然相对边缘但有健康利润率的市场转变为一个需要大额资本投入砸出主流平台的市场。

以游戏直播为例, 2014年10月,《英雄联盟》著名选手草莓退役后,以500万元年薪签约战旗TV,而草莓此前的月薪只有2万元;虎牙直播今年以1亿人民币签下知名游戏女主播Miss;“国民老公”王思聪的熊猫TV则相继签约T-ara、小智、若风等电竞大牌明星,更是一掷千金。动辄过亿的“转会费”和千万的年薪已经成为游戏直播行业一线主播身价的常态。

在烧钱的背后,则是视频直播平台的“赔本赚吆喝”。以虎牙直播为例, 财报显示,虎牙2015年4个季度分别营收5500万元、8530万元、8240万元和1.336亿元。但以分成和内容为主的营收成本,却分别支出了6.727亿元、8.333亿元、9.055亿元和8.073亿元,这成本里,虎牙直播的直接成本不在少数。也就是说,直播现在面临的亏损对于有着强大资本支持的平台还可以勉力承受,而更多中小直播平台则只能沦为在烧钱模式下的“炮灰”。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有直播App开始寻求转变。比如全民TV效仿现在明星以合伙人身份进入影业公司的行为试水“直播合伙人”模式。希望与主播建立一种新型关系,主播能够参与平台更多的建设,而不仅仅是分成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全民TV希望主播与平台利益绑定以后,能够减少主播伤害平台品牌的擦边球行为,不至于在政策上翻船。

不过这样一种尝试也面临风险,尤其是原有模式下,直播生态上有着强大的“工会”生态,这些工会管理和控制着主播,并从中获取分成收益。“合伙”是否能打破这条产业链,还是最终只沦为“噱头”,只能等待市场检验。

但在易凯资本看来,随着直播向综合性方向的发展,相对于那些只靠少数土壕大额砸出的场子,那些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的平台(多数人小额、少数人大额、极少数人超大额)显然更加健康,也更加具有潜在的广告价值。

“领先的直播平台和拥有高质量粉丝群的网红主播具有承载主流广告投放和引导实物电商的巨大潜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直播平台的商业模式中,广告和实物电商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来自虚拟礼物的收入占比会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易凯资本在报告中表示。

二、          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工信部:暂停网站自助换卡业务 防止SIM骗局

针对近期出现复制SIM卡等新的诈骗手段,近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北京移动公司已暂停网站自助换卡业务。据了解,目前出现一种新的通信诈骗手段——利用手机业务定制和退订的功能骗取受害人的短信验证码,同时通过电信运营商自助换卡业务复制受害人手机SIM卡,通过受害人的手机利用各种账户的验证码进入用户的支付宝、百度钱包和与手机相关的银行账户,转移盗窃用户的资金。

骗术:短信退订业务 网银被盗

据媒体报道,4月上旬,北京移动用户许先生收到端口为“1065800”、“10086”的短信提示,说他订阅了某财经杂志的手机报,花费40元。许先生以为被运营商摊派业务,在退订的过程中回复了一个6位数的校验码之后,自己支付宝、三张银行卡、百度钱包里的所有资金被盗。手机安全专家和电信专家分析案情后表示,骗子三步盗走徐先生的钱财。首先,骗子获取了许先生的网上营业厅账号和登录密码,并用许先生的身份订购手机报等服务。随后,骗子再次利用许先生的账号密码登录中移动网上营业厅,并办理“自助换卡”业务。骗子办理“自助换卡”后,中移动官方系统会给许先生发出短信提示“您6位USIM卡验证码为xxxxxxxx”。

接着,骗子再通过中移动免费邮箱,给许先生发送“退订业务请发送校检码”的短信,因此许先生收到的短信显示来源为“106581390”。许先生一看到“验证码”三个字,不防备地把这组数字回复给来源为“106581390”的短信,也就是骗子手中。于是他的SIM被“转移”到骗子手中。

利用新的SIM卡,骗子“接管”了许先生的电话、短信等,再将捆绑了手机号的支付宝、银行卡账号、身份证信息获取,盗走财产。

工信部:三措施防止SIM骗局

闻库表示,在获悉媒体报道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而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已就此事成立了专门工作组,立即开展核查处置。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是联系北京市公安局予以立案查处。二是北京移动公司已暂停网站自助换卡业务,同时进一步完善验证码下发以及门户网站登录等环节的用户提醒。三是向北京移动全网用户普发提示短信,提高用户防范意识。

据记者了解,自助换卡是运营商推广的4G业务,用户在网站、手机App上填入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后,运营商就可以免费寄送新的SIM卡。用户收到新卡后按照提示发送短信或收验证码,即可开通新的SIM。开通同时旧卡失效,新SIM卡插入手机即可享受4G服务。

目前,广东亦暂停该项服务。

三、          本周聚焦

(一)国产手机的两条道路:性价比生存or差异化生存?

在氢OS1.4版本发布会第二天,一加手机创始人刘作虎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昨晚和老罗一起喝酒,嗓子有点哑了。”刘作虎略带歉意地笑了笑。

老罗,是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在氢OS1.4版发布会当天,主持人把一加和锤子比作手机行里的两个“另类”。刘作虎似乎也认可这样的说法,“如果所有企业都做一样的手机,对于消费者而言太可悲了。”

做不一样的手机

刘作虎口中“一样的手机”是指手机企业对苹果手机外观的模仿和比拼价格的营销策略。他不强调自家手机的性价比,而是反复表达一加对“美”的追求。“三星手机并不注意这些开孔的位置。”刘作虎指着一部三星手机底端充电接口和顶端的耳机接口说,“这些都是影响美观的细节。”

2014年4月,第一部“不将就”的一加手机问世了。当时,一加1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市场反响。“我觉得一加1成功的原因是实在,做工、用料和宣传。”一名手机发烧友说。产品发布几个月后,一加1全球销量突破了100万台。

然而现实问题很快来了。2015年4月,CM和一加宣布分手。“当时团队很膨胀,大家都觉得我们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刘作虎说。此后不久,针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加自己开发并发布了氢、氧两套手机操作系统。当年7月,一加2正式发布。

然而,仓促出台的氢OS由于系统设计及优化问题,备受用户诟病。此外,骁龙810芯片过热问题也致使一加2体验不完善。“一加第二代产品在我们的雷达上。”一位手机企业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我们当时赌一加2用骁龙801还是810芯片,结果他用810了。我们马上庆祝。一加2市场表现果然不好。”

“我们去年有些错误的判断。”刘作虎坦言。2016年,一加希望以产品修正去年的失误。4月初的发布会上,一加宣布将氢OS升级到1.4版本,新版本对原系统进行了优化。此外,刘作虎还透露氢、氧的研发团队将合并。因为“国内、国际市场对美的追求是一致的。”此外,一加3的上市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

在刘作虎准备以一加3再战手机江湖的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正在悄然变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在中国市场上市的智能手机新机型有274款,平均每天有3款智能手机出现在国内市场。不必为这样的数字感到惊讶。2015年全年,国内上市新机型共计1496款,平均每天4部;而2011年,全国上市的新手机更是多达4744款,平均每天有13款新手机上市。

手机市场格局开始逐渐明朗:小玩家陆续出局,资源和市场开始向大企业聚集。然而,从硬件到软件,各家公司的智能手机也越来越像,“差异”成了奢侈品。“手机圈里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产品,比的是谁便宜。”ZUK手机负责人常程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调侃说。彼时,记者将乐视手机1、360奇酷手机、华为荣耀6Plus并排摆在一起。这是“找不同”的游戏,三部白色手机外观仅有细小的差别。常程一眼认出了华为,另两部手机则有些含糊。

差异从何而来?

4月6日,华为在伦敦举行了旗舰手机P9的全球发布会。P9搭载麒麟955八核处理器。麒麟系列处理器由华为旗下海思公司生产。华为是当前国产手机行业唯一应用自己芯片的企业。

4月末,手机性能测评软件“安兔兔”的对主流手机旗舰芯片进行了评测。从综合得分看,骁龙820、苹果A9、三星exynos8890尚在伯仲之间,得分分别为134875分、132657分和129865分;联发科HelioX25和麒麟955则位列第二阵营,得分为97383分和92057分。然而GPU性能对比中,骁龙820优势明显,得分为55098分;麒麟955得分仅为19213分。

“芯片单纯的计算能力提升相对容易,然而GPU性能提升是非常复杂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华为并非不知道自家芯片的劣势,但应用自己的芯片可以在产品供货量、供应链整合研发具有优势。”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当前处理器的性能足以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企业开始在差异化的路上寻求突破,华为的优势在于从供应链上游开始研发布局。“比如麒麟芯片开发了‘高铁模式’功能,在高速移动的高铁、汽车以及高密度人群嘈杂广场等信号不好的环境中提升通话体验。麒麟还有识别伪基站技术,这些都是华为针对中国市场的研发。高通和联发科不会开发这些功能。”

差异化还是性价比?

投入芯片研发的还有小米。据悉,小米与ARM合作,共同研发的芯片名为“步枪”。然而在5月10日的小米发布会上,新款旗舰手机小米Max如约登台,“步枪”并未现身。根据不同处理器及内存组合,小米Max售价分为1499元、1699元、1999元三档。综合而言,小米Max依旧是一款“性价比”产品。

2011年10月,售价1999元的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机1第一次正式网络售卖,5分钟卖了30万台。自此开始,小米手机成了网络模式和性价比的代名词。

“自小米初期开始,小米手机系列产品都定位在1999元价位。但跟性能相比,它非常便宜。我觉得小米手机和小米各项产品能卖到如此便宜的程度,得益于互联网的技术的极高运作效率。”小米手机业务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我们与京东、天猫、苏宁探索合作模式,甚至开更多的小米之家。核心想法是改善整个流通渠道的效率,使小米的产品能够以接近成本价来零售。我认为这样才能做到把一个优质的产品广泛地销售给消费者。”

小米迅速崛起。根据小米数据,2013年其手机出货量达1870万部,2014年6112万部,2015年超过7000万部。“性价比”能否持续让小米保持销量增长仍未可知,市场以“性价比”杀入希望分一杯羹的企业却越来越多。2014年底,以“永久免费”闻名行业的周鸿祎也带领着360正式进入手机市场。360手机的标签同样是“性价比”。

5月9日,360在京发布了N4手机。360N4运营商定制版只需要899元,全网通版999元。

以安全软件起家的360,同样希望“安全”成为自家手机系统的特色。360手机公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针对网购安全,360手机开发了财产隔离系统;信息安全方面,360手机提供强大的防盗功能;个人隐私防护方面,360手机首创了可隐藏入口的“隐私空间”。“未来市场会以互联网手机品牌为主,这是目前的大趋势。通过互联网模式可以让产品更贴近用户真实需求,同时也能让用户买到质价比更高的产品。”该负责人说。

王艳辉认为,中国手机市场上的两条道路越来越清晰了——以小米为代表的性价比路线和以华为为代表的品牌溢价路线。

老牌IT企业联想,希望借助ZUK的回归重新梳理自己的手机路线。“‘中华酷联’时代,联想发了很多低端机。这对口碑的影响并不好。”王艳辉对记者说。中华酷联“指代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称霸3G时代的四家企业,如今风光的只有华为。

联想对于移动业务的调整一直在进行。2014年底,联想注资成立神奇工场。ZUK正是神奇工场孵化的手机品牌。彼时,联想希望ZUK能以网络企业的“小快灵”和小米等公司一较高下。然而,仅仅在发布一款手机Z1之后,ZUK就在今年4月被联想召回。

不过,随后联想就发布了Z2Pro。Z2Pro搭载了十种传感器,支持心率、血氧、紫外线检测。尽管使用Android系统,Z2Pro可以支持苹果iCloud同步。除了ZUK,联想还有摩托罗拉、乐檬等手机品牌,为每个品牌选好路,是联想的当务之急。

而对一加手机刘作虎而言,摆在一加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不碰千元机,不参与价格战;只用骁龙芯片,只做旗舰手机。“手机效率的需求很快被满足。下来是美的需求、情感的需求。美是能够卖钱的,产品拿到后觉得很舒服,你说值多少钱?”刘作虎说。

当被记者问及如何保证手机“越来越美”时,刘作虎也坦言“是个挑战”。“但机会是有的。现在所有都和苹果手机差不多,但这不是用户需求,用户希望百花齐放。有人喜欢硬朗的造型,但苹果都圆了,大家都做圆了,就没有差异化了。没有差异化,只有拼价格。拼价格是死路一条。”

一加3能否在手机外观上有所突破,我们还不得而知。然而刚刚发布的360N4手机却因为“外观相似”惹上官司倒是事实。360N4手机发布的第二天,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委托深南律师事务所向奇酷互联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发出律师函,称奇酷新发布的360手机N4侵犯了努比亚的圆圈Home键外观设计专利。

(二)手机厂商卡位VR市场 又是新一轮跟风?

5月10日晚间,荣耀在北京发布了V系列的首款旗舰手机V8,且2K屏全网通版还配备了荣耀VR。

显然,VR已然成了手机厂商发布会上的热词。三星、索尼、HTC、华为、小米、乐视以及联想、中兴,所有能够想象到的手机厂商都在跟进VR市场。

在去年,VR还被划分到黑科技一类;而在今年,如果不提“黑科技”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手机厂商,如果不提VR,手机发布会就不完整。对此,专家和一些手机厂商人士认为,VR还处于非常早期,无论是硬件形态还是软件架构、内容平台、盈利模式等都处于早期摸索阶段;现在跟进更多的还是以跟风为主的“me too”策略,尤其是一些小厂商。

手机厂商卡位VR市场

去年,VR还仅仅属于屈指可数的几个厂商。今年,各式各样的VR产品横空出世。来自第三方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调查显示,全球VR头戴设备市场规模将在2016年达到8.95亿美元,VR头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280万台,基于智能手机的低端设备将占主导。

因此,手机厂商纷纷卡位VR市场,推出了基于智能手机的VR设备。

2015年11月三星开始发售其Gear VR产品,该产品需要与兼容的Galaxy手机配合使用。来自相关媒体的报道,三星的Gear VR设备去年的出货量是25万部,扎克伯格在今年MWC为三星Gear VR站台时表示,今年将会有上百万的人能拿到Gear VR。

除了三星之外,国产手机厂商也开始热衷于推出VR产品。今年CES上,联想还联合谷歌推出了Project Tango智能移动设备。这是联想、谷歌以及高通三方合作优化的产品,可以使手机获得与人类同样的视角,于真实世界上覆盖数字信息与对象,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华为则在P9发布会上放了一个彩蛋:发布了华为第一代VR设备。不过,华为并没有透露特别多的信息,发售日期以及价格均未公布,除了有20ms超低时延,0-700度近视可用,支持360度视觉、声场同步之外,还首创了通话功能,实现虚拟与现实一键切换。

此外,小米、乐视以及中兴也均涉足了VR领域。小米在去年年底就组建了VR团队,然后筹建了小米探索实验室,涉及人工智能和VR领域,实验室由黄江吉以及唐沐负责;乐视则在去年12月发布了首款VR产品,乐视Cool1,可适配乐1、乐1Pro;中兴也表示在下月AXON新品发布的同时对外发布首款VR产品。

一方面,手机厂商热衷于尽快推出VR产品,但另一方面,手机厂商也意识到,VR尚处于探索阶段,有些基础体验甚至都尚不能保证,比如屏幕分辨率问题。因此,有些人认为,手机厂商涉足VR更多的是在跟风或是噱头。

是跟风还是战略布局?

“个人感觉还是以跟风为主,‘me too’策略。VR还处于非常早期,无论是硬件形态还是软件架构、内容平台、盈利模式等都处于早期摸索阶段。” Strategy Analytic的无线智能手机战略分析总监隋倩向网易科技表示。

在硬件形态上,手机厂商更倾向于与智能手机结合使用。但目前智能手机的分辨率基本上都是1080P,少部分是2K屏幕。但对VR来说,2K以下的分辨率是不够的。魅族李楠表示,VR目镜下,分辨率会降低到原来的1/6到1/8,因此,没有2K货4K分辨率的VR效果总是有问题的,目前手机1080P的屏幕在非VR场景下是够用了,如果分辨率再高续航又会有问题。

对此,华为余承东认为:“VR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每个眼睛2K都不够,需要每个眼睛4K或者8K。”中兴通讯副总裁、终端中国区常务副总裁俞义方则认为,如果手机厂商做不到2K屏,谈VR是不太现实的;他认为,这更多地是行业炒作。而魅族李楠向网易科技表示,“看投入就知道是否是战略性的,双4K或双2K分体机需要数千万的研发投入,这种投入说明决心很大,否则更多是噱头。”

据网易科技了解,华为在VR方面的投入很早就开始了,主要由上海研究所负责。而且除了VR硬件之外,华为更看重的是由VR带来的对未来带宽的需求。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今年华为分析师大会上,提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VR。他认为,VR要实现完美的虚拟现实体验,需要无处不在的超宽带、零等待、极致体验的网络来支持。

“未来将会有成千上万的公司做VR,但做网络传输的公司却只有几个,这是所有行业的机遇,挑战部分我们来解决。”徐文伟表示。

在VR投入上,乐视VR业务中心负责人魏伟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透露,乐视云内部已组建VR事业部,专注于VR云技术的创新、研发、产业链扩展、商业合作等各项业务。

而且,对于乐视来说,VR在公司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420乐视新品发布会,VR是四款重磅产品之一,与汽车、电视、手机等同,重要性可想而知。”魏伟表示。在发布会上,乐视透露将陆续推出手机嵌入式终端和一体机产品。

隋倩认为,“大的厂商主要是战略布局的考虑,同时也有竞争因素的考量。小公司多是跟风,做短线以盈利为目的。但现在看来短期盈利前景也不明朗。”

因而,全行业进入VR领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拥有核心技术和专利才是关键,否则跟风模仿很难会有长远发展。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下一篇:“互联网+打拐”政企合作模式可借鉴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