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家居市场电商平台借助新模式 抢夺线下消费者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各大家居卖场内的营销活动带动了五一家居消费的热潮。线下卖场热闹,线上的家居“市场”也不平静,甚至比拼更激烈,众多电商在3月就开始了家装板块的预热,3月31日至5月2日,京东家装节持续一个多月;五一期间,众多商家纷纷在天猫美家上举办让利活动,以吸引消费者。
电商平台持续发力家居板块,线下传统企业也在线上爆发,电商平台与企业通力合作,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家居消费闭环。
电商平台持续发力家居领域
纵观各大电商平台,家居几乎是最晚被开发的板块之一,以天猫和京东为例,2010年11月,淘宝商城才宣布垂直平台家装馆正式上线,京东家居家装也是从2011年开始布局。可目前为止,已有逾75000个来自电器、家装家居领域的品牌在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京东家居家装合作商家也已突破25000家,无论是天猫的家居超级品牌日还是京东的家装节等,都给家居行业注入了全新的促销节点和活力。
由于家居板块迅速增长,各电商平台今年都表示将大力发展家居业务。在2017 TES天猫电器美家生态峰会上,天猫电器美家事业组总裁印井宣布,将围绕“家”场景做整体运营,今年将推10万家数字化门店,3年内孵化出5个百亿的新兴行业。在今年3月的京东家居家装战略发布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居家生活事业部总裁辛利军也表示,五年内京东将成为线上线下第一的家居家装零售渠道。
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
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商业从原来的各自服务也正趋向于融合。为了解决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门店独立运营的状态,从2014年开始,天猫联手家装品牌探索以天猫旗舰店为枢纽的新零售。截至目前,天猫已帮助索菲亚、百安居、尚品宅配等超500个品牌、超60000家线下门店全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同质、同服务”。在这样的融合下,消费者在品牌天猫旗舰店选购商品,付完定金后,可以去就近的门店体验,享受同质同价的服务。同时,消费者在线下门店选购商品时,可以扫描商品二维码,进行实时比价,以便决策购买。
和之前在家居板块只做单纯的交易平台不同的是,京东也逐步打通家居家装板块从设计、购买产品、装修到售后服务的线上、线下供应链。2016年,京东推出的“设计帮”和“门店帮”服务,引入设计师、建材、装修、家具、定制等家居分支,帮消费者和商家实现线上订单处理以及服务安装流程的打通。
而作为在国内共经营200家商场,覆盖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共142个城市,商场总经营面积近1269.24万平方米的老牌家居卖场红星美凯龙也并未放弃线上这一家居市场。红星美凯龙推出的APP品牌旗舰店,在线上,惟一的品牌官方旗舰店承载品牌企宣、商品介绍、促销导流功能;在线下,红星美凯龙将其入驻的经销商门店进行升级,成为线上平台店即M店;借助统一录入的SKU和大数据的应用,通过品牌官方旗舰店——经销商M店——线下实体店的融合,从而实现签约品牌的线上线下一体化。
而国美在今年4月也推出全新APP“国美Plus”,亮出了社交电商新玩法,打破了传统电商平台单向链接模式,新建以社交、商务、利益分享为中心的圈层链接模式,可以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圈子”,并在圈子里晒出买的家居产品和选择的装修公司,从而增加用户黏性。 无论是国美跨界创新的新社交切入点还是红星美凯龙保证了线上线下的共荣共生的APP品牌旗舰店,都让人感觉到,线上、线下不再是卖货那么简单,全面提升购物体验品类的丰富度,跟紧潮流,增加便利,实现品牌共赢,都将成为家居市场的改变重点。
(二)家居行业的变革伴随着新实体经济的兴起
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缓慢期,木门行业的步伐也从高速发展转中低速发展。2016年各个企业都在寻求改变,木门行业又是怎么突破的呢?
上市成趋势
5 月,帝王洁具登陆中小板;8 月欧普照明登陆上交所;10 月恒康家居和顾家家居先后在上交所挂牌;11 月富森美家居和在深交所挂牌;12 月 13 日名雕装饰深交所上市,15 日亚振家居 A 股上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泛家居行业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 60 家,新三板 80 余家。
家具企业正朝着规模化的势头发展,利用规模化来扩大企业影响力,家居企业的上市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消费者对家居越来越重视,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家居行业互联网+发展火热
走向上市道路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都宣称发展电子商务。当今移动互联网的作用越发明显,消费者的主权意识和个性化需求成长得越发突出,互联网已成已成必然趋势。有前沿性眼光的企业都瞄上了互联网这个大蛋糕,刚刚过去的五一,家居企业就掀起了网上家装大战,用价格和宣传进行轮番轰炸,企图拥有优先被消费者认识和了解的权利。
智能化制造逐步落地
上市企业披露企业发展方向时,都提到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不是特别发达,对于企业而言,最简单的就是借鉴外国企业,德国已经提出了工业4.0,朝着智能化方向的发展,中国也应该往智能化的方向前进一步。
环保是企业需坚守的底线
环保查的越来越严,家居企业想要生存,只能顺应环保的潮流,只有坚持不懈的朝着绿色、低碳、环保道路前进,才能推进企业不断发展,重塑企业生命力。
家居产品超多元化发展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都会朝着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来发展,一来可以提供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二来,发展配套设施,也会增加企业的收入,对企业而言,还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家居企业今年来也有这个趋势,大多企业不止生产木门,会发展一体化的木制品产品。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雄安新区,对智能家居行业有什么影响?
国家要开新特区啦!这消息一出震撼全国,定名为“雄安新区”的这个新特区,对国家将会带来毋容置疑的大变化,似乎还会对智能家居行业 ,有着大影响?
新区的定位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首先来看看定位,雄安新区(Xiongan-New-Area)位属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在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在安新县召开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雄安新区将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尽管有关规划还按照目前公布的消息,雄安新区人口密度将为每平方公里1000到1250人左右,低于深圳、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也低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雄安新区绝非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集聚区,创新驱动将是雄安新区发展基点。在借鉴国际经验方面,雄安新区将参照的是日本东京之外的科学城筑波,还有以色列特拉维夫之外的创新之城海法等。未来,这里的高校、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可以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发挥作用。
日本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为实现“技术立国”目标而建立的科学工业园区。筑波科学城在发展中有独特的经验:1.采取国家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2.采用健全的立法保障和大量优惠政策;3.在项目发展选择上,根据本地特点优势集成;4.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投资,统一规划;5.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注重统筹协调,持续发展。
海法市是加利里省首府、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最重要的工业城市。面积854平方公里,人口25万。海法还是科技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有以色列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Matam科技工业中心位于海法的南部入口处,是以色列最大、最早的工业园区,很多本国及国际的高技术公司如英特尔、微软、谷歌、菲利普及IBM等均在此设有分公司,进行生产与研发。大力发展教育、支持创新,是这座城市盛产诺贝尔奖得主的“秘诀”。
三步走,2030年打造出新型智慧城市
而从全国的视野看,雄安新区的远期规划面积,与深圳相当,比浦东要大。也因如此,它未来的拉动能力不可小觑。
据新华社披露的雄安新区建设时间表。
具体来说,2020年一个新城的雏形将初步显现。雄安新区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
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时与京津冀主要城市联系进一步紧密,与北京中心城区错位发展,起步区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成,新区核心区基本建成。
2030年,一座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显露活力,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闻名遐迩的城市新星。
新区建立,会影响北京的 智能家居行业 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雄安新区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以及实现雄安新区自身的功能定位和良性发展,北京企业的迁移方式也是一个必须研究和解决好的问题。目前,雄安新区的规划正在起草中,未来详细的产业布局还不得而知,但发展高端产业是毋庸置疑的。无数的历史告诉投资者和创业者,等正式政府的规划出来再谋划,为时已晚。
“虽然雄安新区发展重点任务之一有高端高新产业,但短期内与科技相关的产额有并没有太大的希望。一开始还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未来科技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做。有传闻要打造成中国的硅谷,因此,需要企业提前做好布局,实时的对接进来。”有北京的投资者这样表示。
而根据调研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的 智能家居 厂商数量并不算多,市场布局发展情况相对于在国内其他城市例如深圳、上海,要稍微落后一些。智能家居厂商在北京的发展困局基本有几种:
1、中小企业缺乏国家有力的资金和税务支持
2、 北京物价和人员、研发支出较高,企业生存压力大
3、 房地产、新建筑住宅的市场渠道空间较窄,业务拓展困难
所以,如果建立雄安新区,打造高端高新产业,无疑对智能家居厂商是一种全新的机遇,但是,要强调的是,在雄安新区的机遇,可能并不是人们心里想的那样,利用各种房地产楼盘项目来进行 智能家居产品 和系统的应用。
因为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在4月6日接受媒体专访时明确表示,雄安新区将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切实管住新区及周边地区房价地价。人民日报更发文表示,未来雄安将采用新的房地产试行方案,有可能试行以公租房、廉租房为主的建设模式。可见,智能家居厂商需要更多更实际的商业模式以及面对不同用户的节能解决方案来应对新型市场。
结语:
目前雄安新区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作为国家未来多种新型战略和方案试行之地,新区的变化绝对是普通人无法想像的,就如当初的“深圳速度”神话,全新市场机遇一触即发,但也容易一闪而过,希望更多的人抓住发展机遇,也希望新区的建设,能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神话般的大改变。
三、本周聚焦
(一)深度探析:中国卫浴行业机遇和优势
卫浴行业在国内发展错综复杂,有成长的好的企业,也有久久无法壮大的企业,究其原因,企业一方面面临着整个行业所要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也面临着自身实力的限制。在这个乱像与发展并行,挑战与机遇共存的环境里,卫浴企业要客观分析当下的形势,理智应对。
一、国内卫浴行业面临的挑战
1. 国家实行“房产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浴行业的发展。
卫浴行业是房地产的下游行业,其发展一直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连,房地产的整体速度减缓,卫浴行业的销售势必受到影响。卫浴行业分化越来越明显,中小卫浴企业发展更加缓慢甚至衰落,品牌卫浴企业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得到较好的发展。
2. 国外卫浴品牌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并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影响力很大。
中国卫浴行业是舶来行业,只有20多年的历史,国外的一些卫浴品牌有百年历史,底蕴丰厚,他们的体系也比较完善和成熟,在中国已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中国卫浴行业处于不利的地位。
3、中国卫浴行业自身问题。
卫浴行业的体制不是很健全,行业集中度较低,在整个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比较少,而且中小型卫浴企业居多。这些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明显劣势。中国卫浴行业面临严峻考验。
此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殊状况导致了各地卫浴市场规模及发展速度各不相同,造成卫浴洁具的区域性空白或饱和状况。
4、近年来,物价上涨,卫浴行业的原材料也随之上涨,产品价格有所提高,已超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里承受范围,卫浴产品销售面临空前压力。
5、卫浴行业频爆"质量门"事件,面临诚信危机。一连串质量门让卫浴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除此之外,国际贸易壁垒还是存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卫浴行业的发展。
二、国内卫浴行业的机遇和优势
1. 楼市调控政策为卫浴行业带来渠道变革,这是完善卫浴行业渠道的一个契机,促进卫浴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发更为完善系统的销售渠道。
2. 中国卫浴市场还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市场。卫浴产品在的二三级市场的占有率很低,这些市场的开拓必然极大的推动卫浴行业发展。卫浴下乡已和家电、汽车一样,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政策更是提供了一大助力。可见,中国卫浴市场在二三线城市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和潜能。
此外国内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经济飞速发展,保障房批量竣工交付,而且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快速提升,预计国内二三级甚至四级城市的卫浴洁具市场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3. 中国卫浴行业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壮大,卫浴市场格局已初见规模。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卫生洁具产品产量世界第一的国家,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民族卫浴品牌。
4. 发达国家卫浴企业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带动了我国卫浴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消费者的培育工作,为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做了有效的铺垫和支持。
全球化、专业化的分工合作体系为中国卫浴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有利于中国卫浴在较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卫浴的发展与竞争。
(二)“五一”家居市场促销:高低端家居产品两极分化明显
节假日一直以来都是家居商家促销的重要时段,在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各类家居品牌为获得更高的销售额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通过打折促销的方式来吸引诸多消费者。通过走访家居卖场,除了各类的打折促销活动,不难发现高低端家居产品两极分化已经十分明显。
“五一”小长假 家居企业促销活动繁多
每个节假日,都是家居企业促销的重中之重,特别是“五一”、“十一”这两个小长假,家居企业自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为了抢占人流量,达成销售额,包括家具、建材等企业和商场都会在促销方面做足了文章。
记者在5月1日巡城走马,到花城大道旁边的马会家居、琶洲吉盛伟邦、番禺大石的红树湾建材超市走了一圈,发现原来卖场人气与促销力度息息相关,有促销的卖场如吉盛伟邦和红树湾,商场人气火爆,兴旺如长假的火车站;促销力度不大的如马会家居,客流一般,但据行业人士透露,部分高端且依靠设计师下单的卖场或品牌,不旺丁也可旺财。红树湾有关人士表示,建材馆“五一”期间销量最大的是瓷砖卫浴地板,有些配套的窗帘、灯具也是不少消费者的选择。
像吉盛伟邦搞了个“120个免单+直降”的活动,红树湾来了个“放肆大促价战全城”,芳村博皇家居推了场“扫货节”,商场均出现了平时罕见的火爆人气。相比之下,那些促销力度小、宣传得并不到位的家居卖场,客流量就小了很多。在琶洲吉盛伟邦,一位促销员告诉记者,有顾客买了3万多元的家居产品,直接抽到了免单,“全部产品免费,这吸引了很多人。”
记者于“五一”中午时分来到马会家居,停车场一如既往都停满了汽车,不过卖场里却较为安静。而在3月才开业的番禺大石红树湾建材超市里,就有多个品牌门店相继开张。卖场在“五一”一连三天搞了大型促销,头两天人气满档,商场客流大,第三天客流有所回落。
家居产品销售两级分化趋势明显
记者巡场发现,同一卖场众多品牌也是冷热不均。“家居产品的两极分化趋势相当明显,一类是大众化产品,以价格取胜,消费对象主要是那些经济实力并不太强的家庭,其中以刚走上社会不久的年轻人为多。”芳村博皇家居商场经理沈功放表示,在经济大环境并不乐观的市场,性价比高一直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这一说法得到了不少家居企业的认同。左拉、康耐登、红苹果、健威人性家具等品牌的代理商都告诉记者,追求最优的性价比一直是他们对产品挑选的首要条件。
记者在红树湾遇到正带着女朋友挑选家具的张先生,他就在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里的一家公司从事互联网工作,自己就在公司附近的小区租房住,“现在收入并不算太低,但还得攒钱结婚,结婚还得考虑买房,所以购买家具以性价比优为原则。”他说他此前也断断续续买过一些家具,“有的价格确实低,但不耐用。”所以这次还是要挑一些品质好的产品。
近年来,家居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年轻市场的重要性。有趣的是,各大卖场给记者的成交排行中,红苹果、健威人性家具、左右沙发、顾家工艺这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销售总是比同类产品别的品牌要好很多。
建材市场的销售同样如此。以地板为例,强化木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一直是主流产品。“尽管大众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企业多以利润换市场,但没有办法。”在五洲装饰建材城经营多年地板的吕先生告诉记者,前两年有一些小作坊生产的木地板曾以极低价格冲击市场,但今年,大自然地板、德尔地板这些有品牌美誉度,而且知名度又高的地板,销量明显辗轧杂牌地板。
瓷砖市场则更为严峻。新中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霍炽昌认为,“家具可能还有淡季和旺季之分,陶瓷厂商可能经常处于淡季之中。”
誉见未来陶瓷的创始人叶燕冰告诉记者,消费市场观望情绪浓郁,即使需要购买,态度也非常谨慎,尤其现在行业不断涌现新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激烈。她认为,很多知名品牌在无奈之下也加入价格战之中,有些甚至以成本价销售,减少库存压力,保证资金链稳定,因此,这种无序的市场竞争让整个陶瓷行业变得更为混乱。她透露,她经营的产品也正在升级,比如他们研发的仿水泥瓷砖,就在刚刚结束的陶博会上大放异彩。
高端品牌追求品质 以高利润率换取市场份额
在中、低端市场火拼正酣的时候,高端品牌却在追求品质,并以高利润率换取市场份额。“或许,只能这样不断奔跑,才能走在市场的前头。”老友汇的负责人COCO如是说。
在广州高端品牌比较集中的吉盛伟邦,近年来的品牌淘汰也非常厉害。记者在琶洲吉盛伟邦采访时发现,以前五楼、六楼的古典家具,很多已经消失不见,剩下的估计也就10来个品牌,取而代之的是新中式风格的家具。据记者多方打听,为顺应市场需求,琶洲吉盛伟邦将与番禺吉盛伟邦一样,建立专门的进口品牌馆,“吸引高端客户群体。”
吉盛伟邦市场部总监许艳告诉记者,极简主义的现代风格、新中式风格、设计师原创品牌则受到市场的追捧。事实上,老牌的锐驰、富兰蒂斯、迪信、米兰印象、羽丰、包豪斯等的销量一直都比较稳定,而像博琜这种新锐品牌,一下子也有10多个快速进入市场。
新中式风格的家具在一年的时间内也是品牌数猛增,以前从未听说的品牌,也瞬间在广州市场生根发芽,就连老牌的红木家具品牌雍博堂,也专门研发了新中式风格的系列家具,而且市场销量很不错。至于设计师原创品牌,从不断增加的品牌数量,也可以看到市场的潜力。
有不少人认为,极简风格的家具来源于卫浴产品的设计,很多大牌的卫浴,像汉斯格雅、杜拉维特、高仪、TOTO等,基本都是这种风格。“地板、瓷砖厂商也是如此。你看高端的地板和瓷砖产品,根本不比价格,要的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和引领时尚潮流的视觉效果。”行内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