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 楼市护航家居业 品牌发展要先行
“2016绿色共享大会暨全球家居共享产业链高峰论坛”日前在东莞厚街举行。该论坛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粤商会与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联合发起,在中城联盟与阿拉善SEE的共同支持下,首次跨界整合资本、地产、家具、传媒等领域旗帜性资源,为名家具展注入跨界共享元素。
家居行业正经历从制造业到品牌企业的转型升级。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谢奕表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国际名家居展打造2016年中国家具价值风云榜,评选出在创新、共享发展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家居行业优秀企业树立行业的发展标杆,引领行业的发展趋势,助行业快速转型。
楼盘家具打包卖
说起跨界整合,家居与房地产的合作更加紧密,楼市走势与家居行业息息相关。经济学家叶檀认为,房地产和家居业紧密关系,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的变化以及住宅成交面积等多方面看,家居行业正在回暖。
个性化精装房定制,未来这是地产和家具业的整合和合作模式之一。碧桂园集团副总裁黄宇奘表示,我们在精装修设计的时候就嵌入家具,家具会根据不同的价格,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需求形成不同的套餐,在卖精装房的时候,把家具一起卖。
发展品牌是王道
近年来家居业倒闭关门是常态,到了彻底洗牌的阶段。叶檀认为,家居业进入门槛低、无品牌价值导致行业陷入以价格为主的恶性竞争。在设计和经营模式上都得有跨界和创新的勇气,形成品牌影响力才是发展的王道。优联资本创始人、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孝华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家居品牌度不够;销售模式单一;产业缺乏规模化、标准化,在创新方面也不够,还没一个大品牌有能力整合行业,因此资本难以关注或持观望状态。但家居毕竟是衣食住行的核心消费领域,未来仍然可期。
(二) 智能家居现状:硬件已联网 不同品牌互联仍是问题
我们期盼未来家居的一个场景是,忙碌一天的你下班回家走到家门口,系统就能识别并自动开门,热水器早已在你回来之前烧好热水洗去你一整天的尘埃,空调自动调整适合你的温度,你只要喊一声我想听音乐或看新闻,音响自动播放你喜欢的音乐,电视机自动推送你想要看的新闻……如今可以实现了吗?
从近两天深入参观了智能家居展会和了解了一些智能家居领域的龙头企业来看,这一步并非遥不可及,而只是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即家居所有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作为智能家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电,目前已都实现了智能化,并成为了一个标配。展会上,人脸识别技术、语音控制技术、热感应技术、手势控制技术等都已应用在了智能家电上,相比去年智能家电一些花哨的应用,企业都意识到了用户的体验,力求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让智能家电有一个聪明的“大脑”,目前的家居设备都能自动识别,而接下来是通过人工智能让它有思考,例如,此前的智能产品在语音功能上只能固定几个关键词语才能识别,而现在你即使说方言,不同场景下它也能听懂你说的话而自动运行。
去年,智能设备还仅停留在用手机替代遥控器,通过APP去控制家电,今年智能家居的进展是,已超出了设备之间的单一控制,它可以实现可自动,可识别。
“随着5G的到来,智能设备将迎来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更多的设备可以互联网化,也开始在互动上提升用户体验,包括场景、语音识别等多个维度可进行的互动。”上海庆科公司副总经理任建宏表示,家居设备的智能化较去年已经提升了一大步,但智能家居仍未真正实现。
流媒体之父李世鹏认为,智能家居还没有达到智能化的程度,数据需要人来解读,控制还需要人来控制,还没有对用户进行深度的定制,不能主动提供人所需要的一些服务。
“设备的智能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相同品牌设备的互联,这是2016年各企业的方向。但不同品牌之间产品的互联互通仍是遥遥无期。”任建宏表示。
喊了几年的智能家居如今产业是一个怎样的阶段?我们期待的家居智能化真的到来了吗?
问题在哪?
在流媒体之父李世鹏来看,智能家居已发展了20年,与互联网发展一样,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从手机的APP控制到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于交互的智能化产品,但目前智能家居的发展有几个坑没有填平。
第一个坑是用户需求没有爆发。市场上更多的智能硬件产品往往只是某一特定人群的玩具,比如价格贵、安装设置困难,用户体验差,缺乏一些刚需的应用。而且对于用户信息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有很多顾虑。
第二个坑是企业商业模式不清晰。到底智能家居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赚钱?是从硬件、数据、平台还是云服务?一些企业并没有想清楚,反而套用了一些并不适合自己的模式,例如羊毛出在猪身上。但其实,智能平台的大数据到目前为止都比较空,并没有真正将它当成一个金矿去挖掘。
第三个坑是行业标准未建立。不同设备之间互联互通还有问题。现在都是人为的去圈定自己的标准和利益。“一个真正的智能家居必须是所有硬件的协议、标准一致下,将各个设备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从而设备之间实现自动对接,做到真正的智能。”李世鹏表示,智能家居最终的发展是一台智能设备可以自动读懂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分享到不同的设备,不同的设备共同为用户做很多事情,但用户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标准缺失下能靠利益捆绑来解决吗?
目前,美的、海尔、三星、LG都自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他们都表示接口、协议开放。但根本性的问题是,这些品牌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利益诉求很难让他们互相对接,也就解决不了不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即使是京东、阿里,也只能解决其在平台上销售产品之间的互联。
“在短期内靠标准来去解决互联互通问题仍然有困难。”三星一位人士认为,三星智能家居系统都是自己的技术,自己研发,从企业战略来看,都希望自己是最强者。
任建宏认为,中国智能设备、系统都走在全球前面,国外也没有一个现成的标准可以借鉴,而智能家居整体链条复制,形成一个完善的标准短期内很难。
因此,这些智能家居平台,无论是美的M-star、海尔的U+都在跑马圈地扩充自己平台的力量,横向打造一个商业模式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盟。例如,美的和海尔都推出了“生态圈”的概念,简单就是以智能设备为基础,向服务延伸。例如,一款智能冰箱,它集合了人脸识别、食物识别功能,冰箱可以自动检测食物过期和需要购买时会提醒用户,用户可以通过APP直接下单购买,还可以在APP上分享美食,或食谱进行烹饪。而这里的需求,就产生了冰箱和厨房设备相连,产生了购物、生鲜配送、美食、生活娱乐等的需求,从而建立一个包括电商平台、美食平台的美食生态圈。像一号店、中粮、京东等会与海尔或美的形成合作,利益共享。
但问题又来了,这些本身足够强大或者是平台的企业远不愿意接入到终端?用户需求量是否足够支撑这个商业模式?各合作方是否能齐心协力在不属于自己平台上创造价值、出谋划策?哪种合理的分成模式能保证各合作方的利益?或许这些假设的概念做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并非易事。
“同一品牌终端在不同场景下的终端今年会有突破,但不同品牌却遥遥无期。”任建宏认为,智能家居的标准仍需要制定,例如通信协议、云端接口等这些基本的标准只有建立了,产业化才能打通。
场景化撬开商业模式大门
一个能听、能看、会说、能思考、有情感的智能设备除了硬件本身的技术升级,更需搭建一个智慧生活的场景。智能家居发展需要三个阶段,控制到感知到思考。去年,智能设备都可以联网,通过手机来控制家电。这个对于用户的使用价值并不,真正智能在于所有设备具备思考能力。从技术来看,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手势识别可以基本解决这一问题。但用户生活场景是分布式的,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包括手机、电视、灯、空调、冰箱等多个产品。
例如,洗衣机可感知天气,比如梅雨天会主动选择烘干,其他天气不会开启这个功能,将衣服拿进洗衣机告诉你哪些衣物不适合放在一起洗;在你减肥成功后冰箱提醒你哪些食物可以吃了,哪些食物今天吃的有些多需要注意……
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场景化,不仅是语音识别,更是要语意识别,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完成。“这些都需要有够强的技术,但目前设备商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没有技术积累。”金沙江创投丁健表示,智能家居平台化是一场战争,首先是设备智能化效果让人吃惊、其实是有足够的强大的技术、最后是你能否提供一个独特的价值。而智能设备第二步完成的场景化,才是撬开商业模式的大门。
二、 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2016这些新规将改变你的家居生活
今年,多项家居新规开始实施,对于家居行业而言,这些新规将对行业的产业发展、产品升级、行业整合影响深远;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明确什么样的家居产品是符合标准的,用起来更加安全。
定制家居产品有了固定标准
新规:1月1日起实施《全屋定制家居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具装饰业商会发布的《全屋定制家居产品》行业标准,对于家具、护墙板、门窗、吊顶、橱柜、卫浴、楼梯等家居定制产品做出相应规范要求,并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全屋定制家居产品》行业标准中,对于定制家具的基本尺寸做出了明确规定。以柜类家具为例,标准中要求平开门柜的挂衣空间深度应530毫米,折叠衣物放置空间深450毫米,书柜层间净高230毫米。另外,标准中规定焊接部位应牢固,无脱焊、虚焊、错位情况,同时,焊接点应均匀,焊疤高低差应不大于1毫米,没有裂纹、气孔、咬边等缺陷存在。
此外,新国标还对现场验收提出了明确要求:产品的颜色、外形、安装位置、操作方向等应符合订单要求;安装牢固、端正;部件齐全,各种功能正常;五金件无锈迹,活动部件启闭顺畅、手感无明显阻滞现象;设计留缝隙处缝隙宽度一致、符合设计要求;密封胶整齐美观;收口整齐,与墙体、柜体等无明显过大缝隙,无明显崩口弧线;表面无枪钉、螺丝,无损伤;表面无污痕、胶痕及灰尘;现场整洁、无垃圾遗留。
消费提示:定制家居产品在家居产品中比较特殊,制作后想改变尺寸和退货都比较困难,就连售后维修,比非定制家居产品都麻烦。因此,对定制家居进行一个大概范围的数据认定,是考虑到用户体验后的调整。
家电、儿童用品将“召回”
新规:1月1日起实施《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管理办法》规定,消费品召回的范围将实施目录管理,消费品目录由质检总局制定、调整,拟首先从儿童用品和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开始实施。其中,儿童用品主要包括11类产品,家用电子电器产品主要包括9类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国内生产的产品,进口产品在召回上也享受“国民待遇”。
《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生产者是缺陷消费品的召回主体。对实施召回的消费品,生产者应及时采取修正或者补充标识、修理、更换、退货等措施消除缺陷或降低、消除安全风险,并承担消除缺陷的费用。此外,《管理办法》还将经营者、零部件生产供应商等纳入到“责任链条”中:销售者、租赁者、修理者、零部件供应商、受委托生产企业等相关经营者获知消费品可能存在缺陷,应立即向生产者通报并同时向所在地省级质检部门报告。经营者获知消费品存在缺陷,应立即停止销售、租赁、使用存在缺陷的消费品,并协助生产者实施召回。
消费提示:消费者如发现进口产品存在缺陷或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可向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反映,可拨打12365热线,也可通过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点提交相关信息。
空气净化器明确了基本技术指标
新规:3月1日起实施《空气净化器》新国标
国家标准委发布新修订的《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明确了评价空气净化器的基本技术指标与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标志和标注。新标准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据了解,本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评价空气净化器的两类基本技术指标。一是常态性指标,即“洁净空气量”(CADR),指空气净化器“在额定状态和规定的测试条件下,提供洁净空气量的能力”,是针对目标污染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二是长效性指标,即“累计净化量”,指空气净化器连续工作过程中,“洁净空气量”(CADR)衰减至初始值的一半时,累计去除的目标污染物的总量。这两个指标从净化能力和使用寿命对空气净化器的性能做出了评价。
消费提示:今后消费者在购买空气净化器时,可以此标准为根据,通过比较产品的洁净空气量、适用面积、使用寿命、滤材更换、能效等级、噪音等指标,来评测不同空气净化器的性能。
三、 本周聚焦
(一)家居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前景光明
近年来,我国的家居行业发展喜忧参半。去年年末,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6年重要经济工作时强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传统家居行业在相关政策的影响下,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此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内部的转型升级也刻不容缓。
艰难险阻
日前,近几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居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损害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居行业的发展。
中研普华研究员危仁鹏表示,在我国整体经济增速趋缓,房地产业持续走低以及物流、人力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家居企业形势艰难,家居行业过剩情况达百分之三四十,且该行业正处于改革和转型的阶段。
不仅如此,他还分析道:“随着去年互联网在家居行业的崛起,无疑加剧了行业自身竞争。不少家居企业勉力支撑,一些品牌大企业在市场洗牌和净化过程中进行转型和革新。且需要注意的是,家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当前行业人才梯队开始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企业未对高级技工、营销和研发设计人才有需求的企业分别占比68%、55%和42%。而未来5年,高级技工、产品设计师以及复合型跨界人才的严重短缺也将给行业带来巨大挑战。”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指出,除了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家居企业缺乏创新外,便是由于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低,质量缺乏保障,同时,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但目前家居行业已有所改观,传统家具卖场迎来变革、产业向服务化转型、家具传统渠道销售逐渐转战网络销售,此外家居企业愈发加强品牌建设。”朱庆骅补充道。
危仁鹏也表示,随着政策的收紧,家居行业的标准规划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行业深化转型的决心,行业集中度趋势明显,整体竞争实力提升。“且在供给侧改革下,行业也已有所改观,去年我国新房成交大概8万套、二手房近20万套,比2014年大幅增长,上游需求市场回暖,家居产品的需求有增无减。”他还分析道。
不仅如此,2016年两会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更好地满足居民住房的刚性需要和改善性需求。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释放出的各类购房需要下,也将会为家居市场带来消费增量。
转型新思路
除了相关政策为该行业带来的利好消息外,朱庆骅还表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对传统的家居行业的影响也较大,随着现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迅猛,传统企业开始增强对网络的认知度,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与既有优势形成合理,创造营销新优势,加速进攻势头,发展网络销售领域。
据了解,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从线上购买家居产品。对于众多消费者而言,线下的实体店已逐渐变成家居线上销售的体验场所以及售后服务等场所。这主要源于线上购买家居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缩减了时间成本和价格成本。
据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网上购买家居建材产品的业主数量持续增加,占所有业主的比例逐渐上升,所购产品范围继续扩大,从简单的家饰、龙头、灯具、开关面板、简易衣柜、墙贴,到大床、桌子、椅子等。到一定时期,座便器、浴室柜、浴缸,以及涂料、地板等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网上购买。
此外,在购买家居产品的渠道偏好上可以发现,更多的年轻用户倾向于只在线上购买家居产品。有研究表明,在25-35岁的消费者则较多青睐于线上与线下两种渠道同时购买,不过,随着消费者的年龄越大,其使用网络渠道购买家居产品的比例则越小。据悉,一些消费者之所以不选择通过线上购买家居产品,主要还是担心其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及退换货不便等。
除了销售模式的转变,朱庆骅还提出,家居企业还会通过互联网满足家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家居产品的选择方面已由此前的质量、环保等要素上升为个性化的需求层次,而单一风格的家居产品不再满足市场需求,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生活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产品,而这对于许多以个性化为基准的家居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有媒体报道称,随着尚品宅配、欧派、索菲亚(002572)等做定制的企业增速达百分之三四十,便引发了该行业内的众多企业纷纷向定制家居转型。事实上,定制家居行业是源于传统家居行业所延伸的一个更具价值和潜力的新领域。其产品较普通产品而言更具附加值,用户体验也更好。随着市场对于整套且具有个性方案的家居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定制家居很可能成为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由传统家居向智能家居的转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据了解,所谓智能家居,既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起来,构建可集中管理、智能控制的住宅设施管理系统,从而提升家居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区别于传统家居的一对一的机械开关方式,令家庭生活上升至一种系统管理,且控制方式更具多样化、人性化。对于这样的家庭生活,尽管很多消费者都很向往,但在大多数家庭中,仍以传统家居为主,除了对传统家居的信任度外,更主要的还是由于智能家居的价格偏高,许多家庭仍然无法承受,这也是智能家居未能普及的重要原因。
向智能化转移
随着近年来家居行业的粗放式发展,该行业的转型与整合刻不容缓,由于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面临经营和发展困境,不得不选择退出该行业。但与此同时,在新概念的炒作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个性化家居、智能家居行业,形成了全新的经济形态。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家居行业也会与其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的转型,因为家居行业的本质还是服务于消费者的,而智能化转型将会使该行业提供的服务更加丰富。
国外很多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抢抓未来的市场蛋糕,我国企业也应及时赶上,把智能化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策略应对新一轮的市场挑战,在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
不过,放眼整个家居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朱庆骅也表示担忧,由于传统家装公司的同质化严重,未来其公司的利润率将会进一步降低。同时,行业竞争依然激烈,或有企业炒概念、装修补贴等加剧市场竞争。不仅如此,行业规模还将有所增加,由于政府推出房地产去库存,房屋成交量将有所上升,那么家装行业规模也将有所扩大。
除此之外,在危仁鹏看来,“十三五”时期智能家居或将给行业带来新转机,除了价格偏高外,以往的家居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全行业的总量只有10%,信息化创新不足,大量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偏低。
同危仁鹏的看法一样,创新问题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家居业都面临着创新的瓶颈和低端产品的持续循环,走入了难以突破的研发怪圈。
“然而,未来家居行业有几个可以突破的方向。首先,在国家住宅产业化政策推动下,整体家居是一个大趋势。企业应该延伸产业链并尽可能多地占有产业链高端,从单纯原材料供应商转变成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次,随着国家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大研发、生产、销售绿色的力度,促进家居业向“绿色化”转变。另外,在新常态下,服务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制造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因此智能化、服务化、个性化应该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危任鹏分析指出。
除此之外,危仁鹏还补充道,智能家居已成为一个新生产业,目前处于一个导入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市场消费观念还未形成。企业应抓住中国目前消费结构转折,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在环保、设计、文化方面下足功夫。随着智能家居市场推广普及的进一步落实,培育起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智能家居市场的消费潜力必然是巨大的,产业前景光明。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家装的本质仍是家装服务,家居是低频、高货值、重体验的行业,链条比较长、满意度不高,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而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销售,“互联网+”元素必须全面抓起来,融入到业务当中,否则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危仁鹏强调道。
在流量入口价值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智能家居已成为重要端口,并引发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其中,微软公司介入较早,其推出的HomeOS家庭操作系统,用户通过手机发出指令,可实现对室内温度、电视频道、摄像头等控制,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管理界面。另外,谷歌宣布以现金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设备公司Nest,更是将智能家居推向高潮。目前国内外巨头已竞相布局,苹果推出了智能家居平HomeKit,谷歌推出Brillo物联网操作系统,三星拥有SmartThings智能家居平台。随着相关新产品不断推出,智能家居市场有望迎来爆发期。
(二)2016年家居行业发展呈现三大形势!
随着家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消费者消费观念转变,以及互联网对家居实体店的冲击,家居行业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洗牌。在经历市场变革、行业洗牌之后的家居建材市场格局也将悄然改变,未来家居行业将呈现新的发展形势。
品牌升级或成大势
家居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家居企业数量越来越多,整个家居市场正处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状态,除了各大家居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争夺市场份额之外,也有不少中小企业正突破重围力求发展。可以说,业内竞争已然异常激烈,而过度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必将触发家居行业新一轮的洗牌浪潮。
在行业洗牌加剧的情况下,如果家居企业不适时进行改变,则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更别提生存下去。因此,不少有见地的家居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战略调整,不再单纯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扩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形象、改变产品诉求等品牌升级手段来抢占市场。纵观市场,有集美家居通过搭建电商平台把品牌传播出去;tata木门、欧派家居等企业通过聘请林志玲、孙俪等代言人进行品牌形象升级;六喜源从主打原木门升级为主打整木家装,专注原木全屋定制,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
整体家装成新宠
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人追求省时、省钱、省心的消费方式,从而催生了整体家装模式。从前几年兴起的整体厨房、整体橱柜,到最近大热的整木家装,无不打出了“一站式选购”、“一站式服务”的旗号,而整体家装的几大优势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关注。
据相关数据显示,65%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在整体家装企业购买家具,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对整木家装更是青睐有加。值得一提的是,整木家装早些年就已经出现,但是消费者认识度不高,而到了今年经由六喜源原木公馆升级大力推广才让更多人认识到的。
据了解,整木家装包括门、橱柜、衣柜、护墙板等木质产品,是家居装修所需木制家具的结合,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整套木制产品的家装解决方案。另外,据六喜原木公馆总经理王彬先生介绍,六喜源的原木全屋定制模式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出款式、风格不同的原木家居产品,把消费者装修所需原木产品完美搭配在一起,让消费者一次性买到家装所需家具,做到省时、省心、省钱。而随着消费者对整木家装模式的认识加深,将会使整木家装产品销量大增,其前景甚好,经销商亦可抓住此机遇发展。
企业步入互联网冷思考期
在2015年大热的互联网思维,让不少企业看到商机,纷纷进入互联网。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各大进入互联网的家居企业发展却大有不同。其中,部分经过深思熟虑的企业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一些由于没有多加思考和分析就盲目进入的企业,不但没有取得较好成绩,反而影响了发展。
到今年,在面对互联网时,家居企业已然更加冷静,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初进入互联网的家居企业同比去年减少了20%。虽然传统家居企业也迫切希望参与分享互联网这块蛋糕,但是到最后大家往往都会发现,尽管利用互联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但也需仔细考量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情况,自身实力以及技术等是否支撑得住企业进入互联网时遇到的考验。
对于家居企业面对互联网的冷静思考,有专家表示,这有利于企业认识自身并制定更合适的发展策略,同时也维护了已进入互联网家居企业的良好发展秩序。
其实,行业洗牌引发的格局改变和发展趋势变化,对于家居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家居企业如若能审时度势,借机发展,或能把企业发展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