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 家居一体化或将成主流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家居设计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家居设计一体化提供了完善的产业链条,将产品设计从初始到生产和物流配送链接在一起,成为一条龙服务。下面从家居行业拐点、互联网家装入口和打通软装宅配入口三方面作介绍。
家居行业将进入拐点。目前家居行业发生了巨大的裂变,互联网和电商的介入让很多家居品牌倍感危机,传统企业在寒冬中挣扎。有人说互联网让家居行业全面进入了拐点,而作为一个产业链条十分长的行业,家居行业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环节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程度都很低。
互联网将成为家装入口。在家居一体化的趋势下,以互联网家装为入口,带动上游的材料商和中间的经销商以及家装公司的矩阵,形成了一种铁三角的产业格局应运而生。互联网家装在拼命颠覆传统家装,与之相关的材料商和经销商也在变革中寻找着方向,而传统的家装公司,要么等待被颠覆,要么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它们共同串起这条产业链。但这个行业很难有标准,从房地产开发阶段开始,建筑就没有标准,很难学习国外的工厂到用户模式。所以互联网家装可以以一个简单的产品入口,撕开成品家装这个超级入口。
打通软装宅配入口。软装宅配是家居行业的又一个重要入口。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家装行业的装配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行业逐步趋向标准化。软装作为家装行业的一个分支,自然也不例外,整体软装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必然趋势。此外,软装属于快速消费品,是用户一辈子持续接触到的事,仅做软装产品的供应链平台,都有可能打造出超级入口。
不过,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软装领域尚未出现一个可以快速复制并满足中产阶级需求的公司。其实,软硬装不能永远割裂,相比之下,国外软硬装的区分并没有这么明显,整个工业非常标准化,用户要的是最终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因此家装产品的推广,还要看用户是否买账。
(二) 智能家居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标准
近年来,黑电企业频频进军白电市场,创维、TCL、海信、长虹和康佳五大国产黑电厂商,都已悉数将触角伸到了对其而言“非传统”的白电产品领域。有业内人士指出,各类家电企业玩跨界,除开各自本身产业竞争激烈,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之外,试图抢占智能家居市场或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智能家居目前的状况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包括应用、软件甚至于硬件这些标准目前都没有统一。”6月28日,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在创维的一场白电发布会上表示,整个行业来看,智能家居基本还是各自为战,每个家电品牌都在搞自己的智能家电产品或是战略品牌的布局。
跨界成常态
当前中国家电行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电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进入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时代,这对于每一个置身于其中的家电企业来说,都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据创维方面透露,创维洗衣机2016财年的销售目标是100万台,到2020财年要达到200万台。创维集团在其港股上市公司创维数码的2015财年业绩报告中披露,2015财年创维白电产品在内销市场的营业额录得21.6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增长13.8%。其中,创维洗衣机全财年销量为68万台,较上一财年大幅增长78%。
但黑电企业进军白电领域真是一步好棋吗?毕竟自2014年起,受大环境影响,白电产业发展状态同样不甚乐观。
“行业内部有一种说法叫 单打冠军会碰到天花板 ,这也是迫使这种 单打冠军 逐渐走向多元化,或者是跨产业环境的一个原因。”杨东文说。
互联互通是难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智能家居概念不断被热炒,更有推断称智能家居市场潜在规模可达万亿,但目前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体验并未达到期待中的程度,同时不同品牌间不能互联互通,智能家居离真正落地仍有一段距离。
“大家讲得很好,电影里面、PPT里面看起来很美,但是在家里基本不用或者用的机会不大,甚至好像觉得没有必要,比如说开空调,我有遥控器干嘛拿手机?目前用户体验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杨东文说,智能家电产品的体验目前来讲还不是特别令消费者满意。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马德军此前也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智能家居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但是企业现在还需要努力,要真正抓到智能家居的特点,而不是概念。互联互通可能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互联互通之后,消费者能干什么?未来智能家居一定要做深入的用户研究,抓住用户的潜在需求和痛点,然后再去开发产品,这才是一个比较接近正确的开发思路。”
二、 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中国制造主攻方向 家居行业是重点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据规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一步,即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主攻方向
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三、 本周聚焦
(一)宜家“夺命”家具中国仍未召回
6月29日,宜家家居在北美地区召回容易引起翻倒事故的“夺命”家具,不过宜家家居中国方面昨天向记者表示,其在中国市场不会召回相同产品。
据报道,宜家集团已经同意在北美市场上召回约3560万个床头柜和梳妆台,原因是这些家具的翻倒事故已经带来了一系列受伤事件,其中还造成多人死亡。此次召回活动涉及归属于颇受欢迎的宜家Malm品牌的800万个床头柜和梳妆台,以及2100万个其他品牌的儿童和成人床头柜和梳妆台;此外,宜家还将因相同问题在加拿大召回660万个抽屉柜。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表示,宜家集团已被告知其Malm(马尔姆)床头柜和梳妆台发生了大约41桩翻倒事故,这些家具都没有固定在墙壁上。在2014年2月份,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一名两岁男孩由于一个六抽屉梳妆台翻倒并将其压在床上而死亡;而在四个月以后,华盛顿州斯诺克密西一名23个月大的男孩也由于一个三抽屉Malm梳妆台翻倒而丧生。
2015年7月份,CPSC和宜家集团宣布针对存在翻倒风险的床头柜和梳妆台推出一项修理计划,其内容包括提供可将这些家具固定在墙壁上的工具等。但此后有更多人上报了相关事故。
CPSC表示,宜家此前收到了41起涉及马尔姆抽屉柜的倾覆事故报告,这些事故造成3名儿童死亡、17名儿童受伤。此外,该公司还收到另外41起涉及其他型号抽屉柜的事故报告,这些事故造成另外3名儿童死亡、19名儿童受伤。
宜家在2015年7月曾发布警告称,这些产品可能翻倒并造成人员受伤、被困,甚至死亡。CPSC此前也警告称,消费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宜家高于约60厘米的儿童抽屉柜,成人用的柜子也不应高于75厘米,除非将它们固定在墙上。
据了解,马尔姆系列产品在宜家已销售多年,为该公司的热门产品。这系列热门商品在中国同样备受欢迎。然而宜家中国方面昨天表示,宜家抽屉柜符合各个在售市场全部的强制要求规范,在中国市场不会召回。宜家中国还表示:当产品按照安装说明正确安装并进行墙上固定时,宜家的抽屉柜是安全的。对于国内外市场为何执行双重标准、相关产品中国市场销量有多少等问题,宜家中国没有回复。
(二)“vr+家居”模式悄然开启
最近,“vr”虚拟现实技术不断被人们提及。伴随着vr游戏、vr视频、vr设计、vr教育等“vr+”的出现,vr家居也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目前,vr技术在家居行业的强大发展潜力已成为业内广泛共识,它所营造的虚拟现实环境或将助力目前家居行业的转型升级。
建模与仿真
不少人仍存在疑问:vr到底是什么?据了解,vr是virtualreality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虚拟现实,其概念最初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具体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vr技术的核心是建模与仿真,是综合性与集成性极强的高新技术。它综合了多种科学技术,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720°无死角提升用户体验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在购房或装修设计时很难理解平面化的图纸,纸质的效果图也很难体现出整个空间的关系。但vr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任何人感受到一栋未建起的建筑、内部装修和风格的转换、空间布置和家具摆放,甚至可以模拟一年四季中各房间的采光情况和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变化。”梅州市无界设计创意工作室设计师黄幸华解释道。
消费者在选购家居产品后将其搬进自己家中,却往往因户型、风格、搭配等原因,效果与预期存在很大落差。而借助vr技术,用户只需戴上vr眼镜,就能立即看到720°环视无死角的3d效果。对此黄幸华认为,vr技术的融入将会为家居设计与体验提供新的思路,为整个家居行业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vr家居离我们越来越近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vr家居产品解决方案虽能让用户在第一时间切身体验“真实的装修环境”,但vr技术的普及在硬件上还存在诸多瓶颈,如现有产品大多体验一般,易出现眩晕感或定位不准确等问题。“vr还需要在技术、用户体验和规模化的产品线三方面下功夫。”黄幸华说,只要vr攻克了技术难关,那么vr家居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此时只需提前做好准备,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一起跨入“还原真实”的vr家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