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LED行业涨声响起是被逼无奈?还是主动营销?

行情分类:照明  文章来源:北京银联信  2016-12-08 17:07:56

字体:小中大

资讯动态:

松下收购ZKW进军汽车照明领域:12月6日,有消息称,日本松下已决定收购奥地利汽车照明巨头ZKW集团,收购金额可能达到1000亿日元(约合8.8亿美元)。双方正在磋商收购协议的详细内容,有可能在12月达成基本协议。资料显示,ZKW集团于1938年成立,主要向美国通用汽车等欧美巨头供货,该公司在欧美、中国和印度拥有生产和研究基地,全球员工数量约7500人。ZKW的主要产品是节能、照射较远和亮度高的汽车发光二极管(LED)前灯。ZKW集团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预计在5%左右。

隆达11月营收环比持平,覆晶芯片投入重机头灯市场:达电子(Lextar)2016年11月份营收为新台币11.4 亿元,较10月份约略持平。隆达指出,现阶段LED背光市场虽进入第四季的传统淡季,但因整体需求较预期为佳而仍有支撑。LED照明应用部分亦持续调整产品组合,目前一体式灯具比重已逐渐拉升中,约占整体照明成品营收的三成,新式板灯更加入了控制与调光功能,以符合客户在智能照明控制应用的需求。

聚飞光电获GE专利授权:聚飞光电12月5日晚公告称,与美国GE Lighting Solutions,LLC.(简称“GE”)签署了全球性的LED高色域荧光粉应用专利授权协议。根据该协议,公司获得了GE在PFS(氟硅酸钾)荧光粉技术方面特定关键专利的全球应用权。该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公司LED产品的色域范围,达到与OLED相当的显示效果,提升终端用户的体验满意度。

奥巴马阻止中资并购爱思强,德方表示审查不受影响:据新华社电德国经济部发言人瓦格纳3日表示,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2日签署行政命令,阻止中国公司收购德国企业爱思强,但这不会对德方正在进行的审查构成影响,德方将继续对收购案进行“不预设结论”的审查。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2日发表声明说,奥巴马已发布总统令,禁止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收购爱思强及其美国分支机构,称这一交易“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声明称,奥巴马的这一决定基于美国的“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的评估。

价格数据:

2016年10月国内照明设备上市企业市值排行榜

截至10月31日收盘,沪深A股照明设备行业总市值达603.7亿元。市值排名第一的是欧普照明,截至10月底市值达243亿元。欧普照明始于1996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照明企业。公司现有员工5600多人,拥有上海总部及中山工业园、吴江工业园等多个生产基地;公司产品涵盖LED及传统光源、灯具、电工电器、厨卫吊顶产品等领域。紧随其后的是佛山照明和飞乐音响。

排名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总市值(万元)

1

603515.SH

欧普照明

2429755.8831

2

000541.SZ

佛山照明

1303936.1897

3

600651.SH

飞乐音响

1159574.2595

4

600261.SH

阳光照明

1144257.1088

市场分析:

LED行业涨声响起是被逼无奈?还是主动营销?

1、涨价,谁最拼?

·原材料是始作俑者,涨势凶猛

·年底这一轮涨价主要是围绕“照明领域”展开

·已经涨价的成品企业分布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照明产品涨价幅度从5%到15%不等,以8%的涨幅居多

先来看一下原材料涨价的基本情况,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原材料涨势凶猛。在竞争激烈、价格厮杀凶猛的LED微利时代,原辅材料一旦涨价,雪上加霜,利润一压再压,哪家企业又能扛得住?于是,LED上中下游也开始做出响应。

根据不完全统计,原材料涨价情况一览表

早在今年9月,受到原材料涨价影响,部分芯片封装企业就对自身产品进行调价,当然从调价幅度来看,差不多在5%-10%之间。而这到了11月、12月,渐次席卷到下游照明领域,而且调价幅度更大,照明产品涨价幅度从5%到15%不等,以8%的涨幅居多;调价产品领域也由部分产品扩大所有产品。

2016年LED业界涨价潮不完全统计

2、涨价,是刻意,还是被逼?

原材料上涨

人工成本上涨

价格合理回调

对于LED行业来说,围绕着这一整年四个轮次的涨价潮,究竟是刻意营销,还是被逼无奈。答案已经不言自明。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涨价对企业并没有好处,反而会丧失市场份额。尤其是国家近几年对产品环保的要求提升,很多企业要更换全新的生产设备,即使没有原材料的上涨,企业自身的成本投入也在增加。价格变动只是市场调控的表现,并非是营销手段。

从2016年这四波涨价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大厂商涨价主要原因是各种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具体是应用于LED原材料的蓝宝石、铝基板、铜箔、金线和银支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加上人工成本持续增涨,LED产品价格上调显得“势在必行”。此前LED产品价格战厮杀凶猛,牺牲品质牺牲利润抢市场屡见不鲜,相信这次涨价潮,更多的企业更愿意将这种无奈之举看成是“价格合理回调”。

3、涨价,谁最苦逼

·被迫涨价的企业?

·中小品牌企业?

·终端用户?

此次涨价,谁最苦逼?

被迫涨价的企业。毕竟短期内会面临一定的销售风险——上调价格会影响部分产品销量。但如果不涨价,企业的利润会受到损害,如果单纯为了销量而舍弃追求利润的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

中小品牌企业。原材料涨价对中小品牌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来产业链和渠道话语权就弱,往往只能以低价获取市场,一旦不能保障低价,生存空间必将变得十分困难。而大品牌在议价权方面更有主动权,可以通过期货、大规模采购等方式有效降低成本。

终端用户。原材料涨价,终端用户来买单。尤其是年底这一波涨价潮,主要是围绕照明领域,对于照明终端用户来说,购买成本增加。(GDLED小编建议,趁着双十二,装修家居的亲们赶紧多多储备几盏灯。)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涨价对整个LED行业来说,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小工厂如果买不到便宜的材料,就不能生产价格低廉的产品。如果他们的产品定价和大品牌差不多,消费者肯定会首选大品牌,小工厂将无法生存,无形中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表现,可以推动行业的优化和进步。而产业竞争环境对于每个同行企业造成压力都是一样的,但不是每个企业化解压力的能力都一样。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涨涨涨!LED行业涨价是刻意还是被逼?

下一篇:中国照明行业研究月度报告2016年12月刊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