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大V论坛 > 论坛详情

[转载] 老年可穿戴市场为何越做越难?

行情分类:产业互联网化  文章来源:平安创新博客  2014-09-23 15:34:07

字体:

 

在前几天举办的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智慧养老备受关注,除了各种一体化的健康养老解决方案,笔者更为关心的是几款老年可穿戴设备。从与展商的交流和产品体验上来看,老年可穿戴设备无论在市场覆盖率还是产品本身,都不令人满意。

目前国内外对可穿戴在老年市场的潜力普遍看好,不少针对老年人开发的可穿戴设备业已走向市场。然而可穿戴设备在老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却是微乎其微的,笔者通过对几家展商的了解,纷纷吐槽产品销量不理想,为什么老年市场潜力那么大却越做越难呢?

 

主流产品风头正火,利基市场被忽视

2014年以来,可穿戴产品可谓喷薄而出,MOTO 360Gear SApple Watch等产品在全球范围刮起了一股股可穿戴浪潮,小米、咕咚、inwatch等厂商更是把国内可穿戴市场搞的风生水起。一时间可穿戴设备广布各大科技媒体的头条,着实抢了其他智能设备的风头。

可穿戴产品很火,爆漏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智能手环的鸡肋、智能手表的续航等问题纷纷成了争论的焦点。这些问题对于主流可穿戴产品来说,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不同品牌产品的相继发布,可穿戴产品的这些痛点被逐渐的淡化。然而对老年可穿戴设备来说,产品更新缓慢产品种类稀少,加之老年人行为习惯的原因,可穿戴产品的痛点在老年市场成了选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致力于可穿戴利基市场的公司偏向于创业团队,而其中不少人投身于儿童市场,毕竟儿童市场对功能的要求更加简单。宠物市场对设备要求不多同时刚性需求也不是很大,反而老年市场需求量和销售量完全不成比例。主流可穿戴产品越来越火,可穿戴产品的缺陷也日益明显,老年市场没有随着主流产品的火热而加温,主流产品的缺陷成了老年可穿戴产品不被选择的一个理由。

 

设计上顾此失彼,难以符合用户需求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空巢老人、失智老人、失能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成为不少厂商进军老年可穿戴领域的主要原因。

除了智能血压计、智能体温计等健康类产品,不少老年可穿戴产品纷纷致力于解决老年人的某个生理缺陷问题,具有定位功能的防走丢设备、监测老年人健康并具有报警功能的智能产品成了市场的主角。同时厂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也着重去解决老年用户的某些生理问题。就拿笔者在智博会上体验的一款主打老年人摔倒报警的产品来说,先不讲产品设计的美与丑,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款手表能够在老年人摔倒时迅速打电话报警,并且拥有一周长的续航时间,GPS、蓝牙、SIM卡等一应俱全。但笔者在体验时却发现这款产品在用户体验上非常糟糕,一款面向老年用户的产品却安装了最新的安卓系统,由于屏幕只有两英寸加上没有很好的优化,在笔者用起来对视力都是一个考验,更不用说视力不好的老年人。

设计上的顾此失彼,使得不少针对老年用户的可穿戴产品难以满足用户要求,甚至显得有些奇葩。可以说为了抢占市场,一些厂商太操之过急了。

 

依托手机发展缓慢,单独销售遭遇瓶颈

就目前而言多种主流可穿戴设备定位为手机配件,然而对于老年市场来说,可穿戴设备想要依托于手机着实不是个好的选择。

智能手机如何进入老年市场尚且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尽管华为、小米等厂商开发了老年模式,成效却不是很显著,老年手机依然被功能机占据了主要市场。而可穿戴设备往往需要和智能手机进行连接,可穿戴设备如果要依托老年手机进行发展,速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很多老年可穿戴设备独立于手机之外的主要原因。而独立于手机之外便不得不考虑到老年用户的行为习惯,使得可穿戴产品不得不具有通信功能,而且需要有着不错的待机时长,当然适合老年用户的UI和功能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前面所说,不少可穿戴设备在用户综合体验上做的很不到位,这也正是其瓶颈所在。

笔者认为,老年市场的可穿戴设备和主流可穿戴产品有着不同的设计逻辑,厂商更应该淡化产品的智能性,采用极简化的设计理念。比如说保留通信功能却不主打,主要用于老年用户发生意外时的报警作用,而非是想着代替老年人手里的手机。

可穿戴设备在健康医疗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已是不少人的愿景。对于可穿戴厂商来说进军老年市场更应该由浅入深,逐步开发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急功近利式的产品策略只会让老年市场越做越难。

 

附文:小米终于在移动医疗领域动手了

iHealth 是一家坐落于硅谷的创新医疗公司,推出的血压计和体重仪在海外备受推崇,实际上,它是国内 A 股公司九安医疗的全资子公司。九安医疗近日宣布,与小米投资签署了投资协议,拟通过股权架构调整及人员业务剥离等方式,将 iHealth 相关的全球业务调整至拟新设的独立实体(拟定名为iHealth Inc)结构之下。

在新的独立实体公司中,将拥有 iHealth 这家海外公司,以及相关人员、专利、商标。小米投资 2500 万美元,持 20% 股份,并拥有董事会一个席位,九安医疗持有 70% 股份,剩余 10% 做期权池。

与其他被投资的公司一样,意味着 iHealth 可以进入小米的资源系统,在用户体验、售卖渠道、云服务方面展开合作,当然小米的营销资源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块。

不过,双方也有一份排他协议,即小米承诺 2 年内不投资两类公司,一是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医疗产品,二是和 iHealth 类似的以血压、血糖等单一功能为卖点的产品。

小米这次的投资颇受外界称赞,因为无论是九安医疗还是 iHealth 都在移动医疗做的相当不错。九安医疗成立于 1995 年,2007 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其智能硬件产品已经涵盖了血压、血糖、睡眠、血氧、心电、心率、体重、体脂、运动等领域,具备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能力。

iHealth BP3 血压计已经在海外受到极高的关注,这款产品在 2011 CES 亮相,被《纽约时报》评为展会上最酷的四个产品之一,产品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很高,随后他们还推出了体重秤等产品。

在今年的 WWDC 上,iHealth 作为案例展示,和 HealthKit 对接。在苹果 Health 应用中,就显示了可记录大量健康相关的指标。

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曾透露,想把 iHealth 独立运作,形成一个全球品牌,不排除独立上市。如今来看,小米也赶到了一个好时机。

与小米合作,进入小米的资源系统,可能意味着 iHealth 的产品要迅速降价,以零利润去市场上攻城拔寨,至少在中国可能会这样。小米的企图也很简单,进入移动医疗这一大热门领域,但它的方式仍然如洪锋所说,做硬件集群的概念,这和腾讯入股丁香园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转载整理自雷锋网、爱范儿网

 

Summary:目前国内外对可穿戴在老年市场的潜力普遍看好,但在国内发展却并不顺利。本文分析了主要的原因。附文中简要介绍了小米2500万美金注资i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