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神秘莫测了。随着使用门槛的逐渐降低,这些服务已经到了爆炸性增长的临界点。金融服务访问的愈加便捷,部分原因在于整个世界正在不断数字化。根基稳固的金融机构长期垄断的舒适局面,如今被新的创新性破坏打破,这一点也让金融服务变得越来越亲民。
如今,金融服务面临着互联网式的洗牌,未来几年普通民众购买、消费金融产品的方式将会急剧地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只会推动行业进步,带来更多的创新,让我们将会享受到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同时费用也更低。
消费者的信任正在转移
2008年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使得此前被视作行业准入主要障碍的监管部门如今不再那么相信银行——涉及需要监管部门保护消费者避免新的小型银行的风险时尤其如此。监管环境的变化,比如美国《创业企业扶助法》(the JOBS Act)的推出以及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的重组,也为新企业的成立和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这意味着与行动迟缓的企业巨头们相比,他们往往能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创新。
以上这些发展,加上公众普遍对大型金融机构不再抱有幻想,使得消费者更加愿意尝试新兴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有趣的是,引领这一潮流的企业家和开发者以前正是在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工作,凭借着对金融产品运作方式的了解,快速地将金融产品复制、简化到数字世界中。
货币注定要走向数字化
早期金融数字化的尝试都集中在移动支付方面,比如Square或是Braintree。然而,现在创业公司的关注点正在向第二波创造性破坏转移,聚焦的领域包括转账(Dwolla,,TransferWise),外汇(CurrencyCloud)),储蓄账户(Simple)——甚至车保(MetroMile)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变革的浪潮已经波及到了银行业的核心区域,融资(AngelList),P2P借贷(Prosper,Lending Club),众筹(Kickstarter,Indiegogo,Fundly),以及从资金管理(Personal Capital)到中立自动投资建议服务(Wealthfront,Betterment)这样的种种金融服务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创新企业跃跃欲试的舞台。
这一点尤其是对数字货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就拿比特币来说,这一加密货币已经出现了好几年,然而最近火热程度呈迅猛上升趋势。无论比特币会不会将加密货币的头把交椅一直保持下去,它也已经有了超过80个服务的支持,因此数字货币的地位只会越来越稳固。
然而,对于这些新探险者来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都记得Mt.Gox破产事件,恶意黑客攻击导致价值4.6亿美元的比特币流失,比特币经历的第一次丑闻就让声誉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不过也不全是损失。类似的事件更加证明了数字货币需要进一步推动发展(毕竟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服务提供商以及使用者)。
金融机构已经过时
数字货币作为行业一大统一元素,其破坏意义在于带动了第三波变革浪潮,在这次变革中金融机构被排挤出去。尽管许多银行都认识到数字服务对于未来的命运至关重要,但他们大多行动过于缓慢,没能立稳脚跟,尤其是在移动端。
然而,除此以外,传统意义上银行作为储蓄人与借贷人之间的可信任中介而存在,这一角色正是他们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最根本的立足点。如果数字货币能够证明可以去掉这一角色(数字货币都表示没问题),一切就全都不一样了。
能在全世界各地机构间进行转账、无需银行或支付处理商这样的中介(无需相关费用)的数字货币就会取得成功。这些便捷服务使用了区块链(blockchain)的新兴技术,从而能够提供整个网络所有交易的公开总账。这一功能也蕴含着无数崭新业务的可能。
要么拥抱变革,要么被淘汰
金融服务市场的洗牌意味着对于消费者以及企业来说,重大的变革正在到来。我们在密切关注这些变革的同时,还需要留意法律约束变化这样的必要细节。另外,尽早尝试新兴服务,尽早了解已有服务,看看它们能否很好地满足金融需求,同样也非常重要。
企业领导者尤其需要拥抱变革,无论一开始看起来多么地微不足道。银行机构过去凭借着对简单金融服务的控制,赚取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如今这些简单金融服务可以被创业公司轻松复制,而且费用低得多。这些服务门槛的逐渐降低将会给所有人带来更加高效的金融系统,不仅仅剔除了不必要的费用和繁文缛节,而且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各种我们从来都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新功能。
附文:数字收据的未来在于实现交易数据与收据的关联
数字收据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可以说,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过去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出现了大量关于采集、管理和储存数字收据的创意。许多对此领域狂热的初创公司和商人都在试图利用这方面的革新性概念来实现盈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数字收据的主要所有者和受益者——消费者。
可以说,目前企业将收据数字化最常见的策略就是通过电子邮件给客户发送电子收据,零售商们充分利用了消费者希望减少他们的碳足迹的想法,降低了自己的经营成本。同时,通过这种方式零售商们顺利获得了消费者的电子邮件地址,为其向消费者发送更多的营销和宣传相关的材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不过,在这个事情上零售商们还是需要节制一点,否则很容易让消费者反感,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欧洲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从支付服务的角度来说,支付服务领域的各种新技术并没有丰富用户的购物体验,只是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了一点而已。如果新的解决方案没有比用户当前使用的信用卡系统更加快速或者简单的话,用户并不会理会,因为他们本来对这个东西就不上心。”
用户的这种情绪同样有可能出现在完成支付之后,各种新型数字收据服务除了让这个过程更简单之外,还应该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如果新型的数字收据服务没有比直接使用纸质收据更加方便的话,至少也要能够让这个过程更加流畅,否则就很难普及开来。就我个人而言,给收据拍照,然后将收据保存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我。
隐私问题的确会影响消费者是否决定采用某个解决方案,许多消费者都不愿意向商家提交电子邮件地址、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想收到诈骗电话和钓鱼邮件,以及各种自己从未订阅的营销邮件和信息。消费者需要一个合理的地方用来保存自己的收据,在不同商家提供的各种服务上使用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显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手机、电子邮件和云服务,那个方案更好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收据是有价值的。很多时候,人们将商家回馈老客户的优惠券和促销优惠券看作与收据具有同等重要性的东西,我认为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优惠券和促销活动都是商家的短期营销工具,它们的重要性与收据的重要性显然是没法比。在这个对个人数字身份越来越重视的年代,安全的存储我们的收据显然相当重要,因为它所代表的购买行为是定义我们的数字身份的重要依据之一。
鉴于最终决定采用何种数字收据解决方案的是消费者,那么数字收据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只消想一下,我们就会知道收据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就是支付交易的一个扩展,只是收据更加详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收据和支付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呢?我相信,如果我让曾经试过在看着银行账单的时候,苦苦回忆每笔钱的具体去向的人举手的话,一定能看到很多人举手。你也许是在账单上看到了一个很不熟悉的商家,也许只是想知道自己几个星期前在卖硬件配件的店里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事实上,即使是会计,他们也要在关联支付交易与具体物品这种事情上花去大量的时间。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两者自动关联起来呢?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将数字收据与你的银行交易记录和财务状况关联起来,那么消费者就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查看所有的信息。消费只需在电脑、平板电脑登录帐号,或者开启他们智能手机上的数字钱包服务,就能查看自己所有的收据,那该有多方便。
这种方案在自动化个人财务管理的同时,它所采集的数据还可以顺带用来改进诈骗监测系统。此外,这种解决方案还可以充分利用日趋流行的具备支付能力的移动设备,不仅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便利,还能帮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
我最近看了一篇关于数字收据的文章,文章提到目前推广更具革新性,并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数字收据解决方案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零售商,零售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将自己的销售终端数据分享给第三方。尽管零售商的做法我们都能够理解,但是数据共享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通过扫描消费者的收件箱,自动帮助消费对收据进行归类的公司,还有一些公司甚至推出了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帮助消费从纸质收据(一点都不环保),及其照片中提取相关数据的设备。虽然这种采集数据的方式很不方便,需要用户手工完成,但是这些公司还是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收据数据。如果采用前文提到的关联数据的解决方案,除了消费者、商家和银行这三个参与交易过程的实体本身之外,根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参与者。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相信银行,采用关联数据的方案,消费者的财务信息会与其在银行的支付交易记录一样得到严格的保密。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他们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销售数据被竞争对手获取到。
普及是这个方案的关键。由于这个解决方案全球通用,因此每位消费者都可以将自己的收据数据保存在自己所使用的银行,并通过自己的银行账户来管理这些收据。同时,这个方案也消除了所有人都将数据存储于同一个中心平台所带来的风险。
无论你是在家里还是在国外旅游,如果你使用信用卡或者借记卡进行了一笔消费,这个交易记录就会存储在你所使用的银行。要是采用了上述解决方案,你的银行同时还可以存储相应的数字收据,是不是相当方便?
为了实现这个解决方案,支付领域的几个主要公司必须协同合作。尽管这种协作并非易事,但是支付行业每天都有公司与其它公司达成此类合作。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老牌的大型机构都在努力与各种创新项目合作,以避免自己被淘汰。方案已经有了,执行方案的路也都已经铺好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户的参与,有了用户的支付数据就能够验证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数字收据市场正在快速发展,扫描收据的设备和其它陈旧的系统已经慢慢开始给其它更具革命性的方案和服务让路了,但是目前我们还是没有让最佳的解决方案发挥最大的作用。消费者和商人都在寻求各种更简单,更高效的支付体验和收据收发方案。对于数字收据的收发而言,前文所述的关联数据的解决方案,再适合不过了。
-转载整理自TechCrunch网
Summary:文章作者皮埃尔·布雷斯(Pierre Brais)是一位风险投资家,他联合创办了数字名片分享平台Olocode。附文为信实收据控股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对收据数字化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