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市银行年报披露逐渐拉开帷幕。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9家披露2015年年报或业绩快报,净利润平均增速仅为5.5%左右,其中股份行平均净利增速仅为4.9%。
日前,平安银行发布了上市银行首份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该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961.6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218.7亿元,同比增长10.4%。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业整体利润保持个位数增长成为常态的情况下,该行逾10%的净利增速实属不易。实际上,从多项业务指标上看,相较2012年末完成两行整合之时,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三年计划的收官之年,成功交出“再造一个新平安银行”的靓丽答卷。 “前三年,主要围绕规模、效益以及内在发展的基础结构‘做文章’;下一个三年,管理层将围绕如何塑造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提升经营效率‘下功夫’。”邵平对此直言。
解读2012年末,“平深整合”渐入尾声,但以邵平为核心的管理层所面对的难题却是接踵而至:多头管理严重、跨部门业务协调效率较低、偏低的盈利水平、网点渠道布局较少、人均创利偏低、资产质量承压等。
2015年,掌舵人邵平在业绩发布会上的发言则显得底气十足:“相较原计划,平安银行提前了两年,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再造一个平安银行;特别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取得这个成绩,我们感到满意。”
解读“重塑配置资产负债表”,是邵平一直提倡的核心改革点,具体举措包括把亏损的资产腾挪出去、对业务进行重新定价,同时调整业务和客户结构、选择性地有所退出。
最新出炉的成绩单昭示,平安银行改革红利仍在释放:负债端2015年全行存款达1.73万亿元,较2012年末提升70%;资产端发放贷款总额1.21万亿元,较2012年末提升68%。
解读从经营效率上看,银行业内利差普遍收窄,但近年来平安银行净利差、净息差却一直呈现逆势上升。2015年该行净利差、净息差水平跃升至2.63%和2.77%,较2012年末分别提升了44个BP和40个BP。
解读除却传统存贷业务,平安银行中间收入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持续上升。截止12月末,该行非利息净收入达300.6亿元,较2012年的67亿元中收而言可谓是“三年翻了五倍”,在营收占比中从2012年末的16.9%提升至31.3%。
解读“前三年是能力培养阶段,目前事业部1.0已经落地,基本框架成型。”邵平直言,“未来2.0版本改革中,将着重考虑事业部与事业部之间、事业部与分行之间如何形成更高效的协同,把事业部打造为行内开放的专业化平台,特别是在风险审批通道上。”
深圳分行转型范本:
1、撤销合并部分网点,提升综合效益;
2、专业支行:黄金珠宝、资产托管、基金结算、城市农村金融、跨境贸易;
3、三年内深圳分行人数从4700人减少至4045人,人均效益提升至200万以上; 4、存款、人均创利上升、不良下降,盈利结构、客户结构变化,非利息收入大增。
2012年9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平深整合”步入尾声,以新任行长邵平为核心的新任管理层走马上任,距今已走完第三个完整年度。
在访谈中,邵平并不讳言2013 - 2014年是转型的“关键年”,是“高速公路上换轮胎”。其时他祭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管理层级“去官僚化”、压缩成本中心、新设事业部等利润中心、重塑资产负债表、业务流程再造、考核激励办法重新制订等,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
相较起2012年的临危受命,此刻正值三年收官大考的邵平却显得愈发从容,“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在他看来,现阶段平安银行的产品、平台、机制、模式统统到位,2016年战略转型的落地将更加平稳。
下一个三年计划中,“一个中心、两大任务、三张名片”的核心战略已然厘定,其中事业部2.0改革及推进分支行转型成为重中之重。这位经营丰富的银行家,能否带领平安银行如期冲刺股份制银行的第一梯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