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零售企业半年成绩单:控成本、售资产实现盈利成主流

行情分类:商超  文章来源:中华商务网  2017-09-13 10:44:24

字体:小中大

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永辉超级物种北京第一家店将于9月29日营业

《联商网》独家获悉,超级物种北京第一家店将于9月29日正式亮相,备受业界关注的超级物种何时亮相京城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该店位于石景山鲁谷永辉超市一层,营业面积700平,属于“超级物种+Bravo永辉”模式。

 据超级物种负责人介绍,超级物种鲁谷店会囊括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超级外卖、生活果坊、花坊、咏悦汇等各大工坊。

据了解,超级物种团队正在为北京第一家店开业做着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而《联商网》获悉,超级物种新店开业常规促销活动在北京首店依然适用,即全场商品开业第一周七折,第二周八折,第三周九折。

 今年1月,永辉超级物种首家门店温泉公园店在福州开业,500平方米的面积融合了所孵化的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咏悦汇、生活厨房、健康生活有机馆、静候花开花艺馆等多个产物。随后,超级物种开始向外扩张并不断演化,在厦门、深圳、南京等城市都有新尝试。

 早在今年3月,超级物种团队就已经着手在北京的选址工作。随后永辉超市鲁谷店和永辉超市长楹天街店开始启动装修,为即将到来的超级物种创造条件。

 截至目前,除超级物种进京并加速布局外,盒马鲜生已在北京开出两家门店,而在北京市场,有不少正在酝酿中的新零售项目将在下半年推出,新零售的京城大战才刚刚开始。

超级物种隶属于永辉云创,后者的前身是2015年成立的上海永辉云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2016年7月底,永辉超市、永辉云创管理团队将永辉云创的注册资本增资到6亿元,同时设立单项投资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创新种子基金。同年9月,永辉云创更名为上海永辉云创众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调整了股本结构,2017年接受今日资本注资。永辉云创包括超级物种、云创生活、永辉生活以及永辉生活App等独立板块,几乎囊括了永辉除超市业态以外的所有创新项目。

(二)水果连锁品牌百果园加速增长 制定万店计划

国内最大水果连锁品牌百果园的万店计划,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在传统实体消费还在复苏的环境下,这样的扩张难免引来质疑。

9月11日,百果园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在线下1万家门店的目标。“这个目标还是有比较大的压力,按照规划,今年底我们的店铺数量将达到3000家,也就是说接下来3年,要增加7000家门店。”

中国优农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岳春利则对记者表示,生鲜行业是现在的创业热点,很多创业者都希望在这个领域探出一条路子。

预计年底店铺数量达3000家

百果园在全球供应商大会抛出的1万家门店计划,引起了业内外的高度关注。百果园国际采购事业部负责人朱启东向记者表示,生鲜果业进入市场逐年增量和人均消费增量的双重增长机遇周期。基于这样的行业红利,百果园计划在3年内实现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

记者从百果园获取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百果园的门店数量从300余家增长到超过2500家,去年的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预计今年的销售额突破85亿元。百果园相关人士表示,按照规划,今年店铺数量将达到3000家。

也就是说,从2012年到2017年,五年的时间增长2100多家门店。而接下来3年时间内,百果园要实现全国门店3倍数量增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面对这样的扩张计划,百果园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实际上,三年内开到1万家门店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压力,按照规划,争取在今年底开设3000家。未来,会通过并购和子品牌放开加盟的方式推动门店发展。“当然,这也不代表百果园为了追求门店规模效应而盲目开店,而是为了不断在渠道深入中来完善产业链。”

 在岳春利看来,百果园的店面扩张只是基于企业自身对未来的判断,只有当一个区域的店面数量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产生效益,形成最优的布局。“百果园以前也做过电商,效率比较低,后来通过并购专业化的电商平台,提升了自身效率。”

 他进一步对记者表示,目前的情况来看,单纯的生鲜电商运营成本高,尤其是配送成本,而百果园的门店通过社区化服务来覆盖消费者的生活半径。不过,虽然水果连锁经营表面红火,但果品的成本、物流和仓储是较大的考验。

据他了解,目前生鲜行业的实体连锁都有扩张的想法,尤其是在区域有优势的,均在加大扩张脚步。“在一个城市密集开店、或是相邻城市开店,充分利用仓储物流,区域性的水果连锁增长很快。”

 生鲜行业实体线下仍占绝大多数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我国一年的水果消费量已从2.13万吨增长到2.71万吨,预计在2020年达到3万吨。

 电商平台的不断渗透也在使行业扩容。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00亿元。

 然而,体量上的光鲜亮丽并不能掩盖行业困境。据中国农业生鲜电商2016年9月发展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则是巨额亏损。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到2017年,全国有十几家生鲜电商陆续倒闭。

岳春利表示,农产品和水果等生鲜产品主要讲究鲜活,从整体的销量看,线上的比重不超过10%,实体线下仍占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固有消费习惯,使得他们不会一次性购买很多水果等产品,就目前来看,电商平台还只是一个工具,更多是与线下的实体店合作,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此前,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无论是新零售,还是新消费,均是用户第一思维,本质是如何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随着用户消费场景的不断变更,在余惠勇看来,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谁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谁就是真正的赢家。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零售企业半年成绩单:控成本、售资产实现盈利成主流

这几年,实体零售由于电商冲击和成本高企都在艰难度日,因此这类上市公司的半年业绩备受瞩目。随着高鑫零售、永辉超市、联华超市、人人乐、中百集团、步步高、三江购物、卜蜂莲花、华联综超等14家主要零售上市公司公布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实体零售商普遍交出了盈利的成绩单,其中还有几家通过努力终于扭亏为盈。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和采访后发现,尽管大部分零售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了盈利,但其主要方式是通过控制成本、出售麾下资产等方式,这在业界看来,控制成本是“节流”但缺乏“开源”,而出售资产则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来实现短期利润,要长期保持良性盈利,实体零售商还需要找到合适的盈利点。

盈利成主流

对比14家零售商公司的财报后可见,2017年上半年,麾下拥有欧尚和大润发的高鑫零售业绩非常亮眼,其期内营收540.80亿元,是14家企业中最高的,同比增幅2.1%,净利润17.57亿元,同比增幅22.7%。永辉超市的业绩也不错,其上半年营收283.17亿元,同比增幅15.49%,净利润10.55亿元,同比增幅57.57%。

紧随其后的当属湖南区域零售大佬步步高,其上半年营收86.87亿元,同比增长9.75%,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增长20.86 %。中百集团上半年营收77.02亿元,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8.09%。此外,家家悦、卜蜂莲花、新华都、三江购物等零售企业也都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盈利。其中,卜蜂莲花、中百集团和华联综超是扭亏为盈,此前卜蜂莲已前连续5年亏损。

颇有意思的是,虽然大部分零售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盈利,但不同企业之间的差距很大,良莠不齐。从营收来看,高鑫零售、永辉超市非常高,高鑫零售上半年营收540.80亿元,永辉超市该数字为283.17亿元,而营收较低的利亚零售该数字为20.46亿元,三江购物该数字为19.25亿元,最高者和最低者的营收差距超过27倍。

盈利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14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其中三江购物、人人乐同比下滑均超10%,卜蜂莲花、联华超市、华联综超等同比下滑都超过5%,中百集团同比下滑4.01%。由此可见,虽然多数零售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了盈利,但是业绩依旧有压力,而不少企业实现盈利的方式是通过严控成本。

以扭亏为盈的卜蜂莲花来看,其上半年业绩提升的主因是由于透过店铺及总部精简人手、改善生产力、终止在某些区域的第三方的清洁及保安服务及更完善地管理水电的使用,导致店铺营运成本及管理费用大幅减少。

另一些企业则是通过出售资产来增加收益,获得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华联综超上半年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增长198.2%,根据公司披露,净利增加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出售子公司华联精品100%的股权获得投资收益所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18.09%的中百集团披露,其报告期内完成资产证券化中江夏中百购物广场的相关资产权益转让事宜,增加税后净利润约为1.81亿元。

 “其实目前实体零售商依旧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电商带来的冲击,而各类成本和营销费用的高企更是造成人人乐等企业在上半年陷入亏损的主因。因此不少零售商开始进行削减成本,当然这招是有效的,只是‘节流’不是让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业者必须要找到可以‘开源’的模式,比如新业态、新盈利点等。而依靠出售资产使得企业短期内获利更非长期可持续的方式,毕竟这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资深零售业人士沈军分析说。

相对而言,永辉超市和高鑫零售都在新业务发展上下了功夫,这也使得这两家企业在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方面的表现比较好。比如永辉超市拓展“超级物种”、“永辉生活o2o会员店”等新业态,还延伸发展了永辉金融业务。上半年,永辉超市新开64家门店,除新开常规门店35家外,还开了会员店、优选店、超级物种店等29家。

而高鑫零售麾下的大润发和欧尚都在尝试新收益渠道和业态,除了大润发的电商平台飞牛网提升配送业务之外,其还在试水“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截至2017年6月30日,高鑫零售在全国共有446家综合型大卖场。

三、本周聚焦

(一)亚马逊抢客户首战告捷:全食超市降价推动客户量激增25%

亚马逊全面收购全食超市后令其大幅降价促销,为全食超市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效应,全食超市全美客户量大涨25%。

根据Foursquare Labs 数据显示,在亚马逊刚收购全食超市的头两天内全国客流量较上周相同时段客流量激增25%;单芝加哥地区的客流量增长更是达到惊人的35%。客流量增长这个乐观迹象表明亚马逊可以在实体产业中取得成功。

亚马逊今日股价上涨1.25%,报977.95美元。

亚马逊上个月以137亿美元收购了全食超市,这一举动引起超市行业的动荡,使得杂货业竞争对手的股票下跌。

就在收购完成当天,亚马逊就宣布全食超市大幅降价,下调逾100种商品价格,最高折扣高达43%。当日沃尔玛等多家杂货巨头股价应声下跌,Kroger、Costco、Sprouts Farmers均跌至日低。杂货类债券也受到了这波减价风波的冲击导致价格下滑。其中Fresh Market 2023年到期债券今日创历史新低至76.75美分。?

市场分析师Jennifer Bartashus表示,在媒体竞相报道全食超市降价的最初几天,许多消费者是出于好奇心前往全食超市。现在的关键就在于这些消费者们是否会选择成为该超市今后的长期客户。毕竟一时的低价格可以吸引消费者短暂消费,但是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则需要很长时间。

收购全食超市给予了亚马逊一个巨大的机会,即帮助亚马逊建立一个新的分销网络,让其可以为顾客在线提供更多的食品。但这同时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储存运输新鲜食物十分困难并且成本高昂,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困扰亚马逊数十年了。

虽然亚马逊成功收购了全食超市,但其在由沃尔玛、Kroger和Albertsons主导的8000亿美元杂货业市场中只是一个小玩家,只占领该市场不到2%的份额。

而且由于有机产品失去了一开始的新鲜感与独特性,外加Kroger和沃尔玛积极扩大其有机产品并且售价更低,这导致大众普遍认为全食超市定价偏高。所以主打有机食品的全食超市在与亚马逊合并的前几年已经备受打压。

此外,为了保持与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巨头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零售商被迫降价。在亚马逊下调全食超市畅销品价格后,上周五美国连锁超市Target就宣布将下调上千件商品的价格。

所以在和传统杂货业竞争对手的道路上,亚马逊还仍需努力。Gordon Haskett研究顾问公司上个月对美国新泽西州的全食超市进行了定价分析,数据表明其检验的约115件商品的平均价格在收购事件后才总体下降了1.9%。Telsey 咨询集团就纽约市的全食超市进行分析表明,尽管全食超市已经降价,但是其平均价格还是高于沃尔玛和Kroger。

Bain & Co的杂货市场分析专家Mikey Vu表示,如果亚马逊愿意暂时只求在全食超市收支平衡而不求盈利,即将全食超市的高端商品全都都按成本价出售。那么全食超市的平均价格可以下降15%。

(二)沃尔玛英国子公司ASDA超市再次裁员 288人被炒

零售巨头Wal-Mart Stores Inc. (NYSE:WMT) 沃尔玛集团英国子公司Asda超市再次宣布裁员,周三下午该公司即时解雇288名总部员工,占集团总部2500员工的11%。

Asda 此前多次进行了精简行动,对于此次裁员,该公司发言称人Asda重视每一位员工,但是不得不为适应行业变化采取应对措施。

8月份,Asda 公布的最新业绩显示,该公司2016年税前利润暴跌了19%,销售下跌5.7%,连续11个季度的销售额下降,不过二季度该公司业绩有所改善,录得三年来首次同店销售增长,增幅1.8%。

除了上述近300的裁员名单外,另有800人进行了职位转换。2016年3月,该公司曾发生一次性裁员750人的行动。

Asda 目前是英国第二大杂货零售商,2016年市场份额11.7%,仅低于Sainsbury's 的12.4%,不过目前公司遭遇Aldi 和 Lidl 等欧洲同行在英国的激烈竞争。

此前有传闻为应对竞争对手Amazon.com Inc. (NASDAQ:AMZN) 亚马逊集团137亿美元收购Whole Foods Market, Inc. (NASDAQ:WFM) 全食超市,沃尔玛拟斥资44亿英镑,约合57亿美元收购英国折扣零售商B&M European Value Retail S.A. (BME.L),而交易则通过Asda来进行。不过,对于上述传闻,Asda 予以否认,B&M 亦拒绝置评。

B&M 目前拥有543间英国门店,另外德国市场还有95间Jawoll 品牌门店。

由 Simon Arora 和Bobby Arora兄弟担任大股东的B&M 于2014年上市,上个月,Arora 兄弟套现2.3亿英镑,持股由21%降至15%,二人自B&M 上市后已经累计套现约10亿英镑。2013年,Tesco 前CEO Terry Leahy 加入公司担任主席后,B&M 过去5年的规模几乎翻番。

市场人士认为,上述交易传闻预示着沃尔玛集团愿意在英国市场进行再投资。

持有B&M 约0.3%股份的Aviva Investors 基金经理Trevor Green 表示,陷入交易传闻中的两间公司的客户基础非常良好,且合并会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最关键的问题是沃尔玛是否愿意在英国市场支付44亿英镑进行投资。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邮局系超市现销售冰火两极:自营店客流稀少

下一篇:中国商超行业研究月度报告2017年9月刊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