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概况

行情分类:服装  文章来源:中华商务网  2017-08-23 13:40:27

字体:小中大

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上半年美国棉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量同比持平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2017年上半年,美国棉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量约相当于860万包棉花,和2016年同期的850万包基本持平。其中,棉制品出口下降3%,为180万包。按数量计算,棉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逆差小幅增加到680万包。

美国棉纺织品进口主要来自几个来源,前五个来源的进口量占到2017年上半年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二。虽然来自其他国家的进口增多,但中国仍是第一大供应国。2017年上半年,中国占美国棉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量的30%,印度占12%,其余为巴基斯坦、越南和孟加拉国,各占8%左右。

(二)七匹狼上半年度净利润达1.22亿 同比增长16%

21日,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代码:002029)发布2017年半年报,七匹狼2017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82亿元,同比增长12.06%;利润总额1.58亿元,同比增长14.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15.95%。

七匹狼方面表示,报告期内,七匹狼仍处于商业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努力加快推进零售模式转型和改革,通过“实业+投资”这一核心战略进行布局。得益于电商和针纺业务在报告期内增长较快,且主品牌在整个需求环境弱复苏的背景下有所回暖,上半年业绩有所增长。

四维度稳固“实业”根基 线上渠道营收超5亿

七匹狼表示,抓住本轮调整本质,坚定进行“七匹狼”主品牌的转型和改革,以零售为导向,不断提升和优化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和终端管理能力,促进商业模式转型,坚守稳固“实业”根基。

在品牌建设上,七匹狼从原有的单纯品牌宣传转向更多地关注“品牌力”的打造。近年来,在消费者的消费心态从“炫富”“猎奇”向“理性”“实用”转变、从单纯的“工业品消费”向“精神文化需求消费”提升的背景下,七匹狼致力于通过创新的营销模式及多维度、多层次的品牌推广,让顾客可以联想到他们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满足消费者的精神诉求。报告期内,七匹狼再次带着充满民族元素和时尚潮流元素的“狼文化”登陆米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时代风尚和民族经典之间的激烈碰撞与大胆融合。结合热门影片《金刚狼3》所展现的狼性精神,进行跨界营销和推广,将狼性从院线延伸到现实,展现多面狼性魅力。持续的品牌营销活动,使七匹狼在保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也为品牌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为七匹狼进行零售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产品优化上,七匹狼继续进行产品研发模式的调整,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努力加强产品与品牌内涵的结合,同时不断提升产品性价比,增强“产品力”。2017年上半年,七匹狼继续注重融合七匹狼文化的“DNA”特色产品的研发,加大蕴含品牌文化的产品的开发占比。在提升产品性价比方面,七匹狼紧跟社会消费习惯发展趋势,继续延续“品牌款”和“基础款”的定位区分,从而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

供应链运营模式的调整是七匹狼零售模式转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保证公司“产品力”的核心。在采购设计仍然占据一定比例的情况下,掌握优质的工厂为公司服务成为公司供应链改革的重中之重。报告期内,七匹狼持续优化原有供应链体系,积极引入战略供应商,与其建立深度、紧密的联系,优化供应商结构。在此基础上,推动商品企划与供应链的有机结合,通过做好产能计划和订单预投,试行部分产品快反。与此同时,继续通过采用“承包”、“合资公司”等模式,与优质供应商建立创新的合作模式,简化谈价、跟单、检测等繁琐的管理程序,将高成本的供应链前端业务转交给专业的供应商,而后端供应链从跟单、品管等传统工作逐步升级为供应链平台,提升供应链效率,为公司打造“产品力”提供有效保障。

在渠道建设方面,报告期内,七匹狼持续进行渠道管控模式的调整。一方面,公司继续按照能够表现品牌形象、地位的品牌形象店和以销售高性价比基本款产品为主的平价店对终端门店进行相应的分类改造,将开设在核心商圈、能够展示品牌形象的店划分为品牌店,并通过品牌店进行创新模式、提供品牌服务等;将开设在次核心商圈和社区的店划分为平价店,销售高性价比的产品。通过门店的分类和改造,实现公司渠道终端的全面升级和有效布局。

另一方面,更多关注市场终端,除了运用信息系统获取终端数据并分析运用于商品企划和渠道分类外,七匹狼还尝试推动公司与代理商的合作经营,加强公司对于终端的控制,将管理触角延伸到加盟店的店员管理、终端陈设、货品调度、库存管理等方面,促进终端运营增效,提升渠道经营效率。2017年上半年,七匹狼线上渠道继续保持了2017年半年度较高增速的发展,共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其中针纺系列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比去年同期相比均增长超过40.00%。

对此,七匹狼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七匹狼品牌电商运营,努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探索独立产品系列,推行供应商战略代销;发展线上多元化电商品牌,构建多品牌电商孵化平台。通过上述战略的实施,努力将电商业务打造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依托“实业”产业链资源以“投资”构建时尚消费生态圈

七匹狼表示,在对主品牌进行零售转型的同时,拟依托“实业”产业链资源,组建时尚投资平台,以“投资”助发展,构建时尚消费生态圈。

报告期内,七匹狼继续围绕“实业+投资”这一核心战略,在不断深化七匹狼主品牌的改革和调整的同时,积极推进投资相关工作,力图通过投资突破品牌的外延限制,参与到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当中,打造七匹狼时尚集团。

为了更加稳健地推动公司投资业务的开展,报告期内,七匹狼再次对投资并购业务的方向进行了梳理,将公司具有专业优势的服饰相关的领域和方向作为未来的投资重点。同时充分利用产业链资源,丰富项目开拓的渠道资源体系。截止到目前,七匹狼在文化传播、跨境电商、轻奢服装等领域均有所涉猎。

未来,七匹狼将继续围绕时尚行业的产品、供应链、渠道、营销等抓手进行研究,挖掘行业的投资机会。通过研究与公司运营能力的双重考量,寻找适合的投资标的。与此同时,挖掘有效的战略合作伙伴,有效补充公司并购能力。在投资活动尚有资金结余之前,相关资金仍将继续用于稳健的理财行为。

展望未来,七匹狼表示,商业模式转型无法一蹴而就,改革之路任重道远。2017下半年,七匹狼将继续围绕既定的战略方向,推动实业零售转型,推进投资步伐,通过打造“七匹狼”大时尚消费集团,不断提升公司竞争力,巩固市场地位。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国产服装品牌逐步走上市道路 走多元化经营

 近年来,不少中国时装品牌都有创立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比如即将举办庆典的之禾Icicle,还有去年庆祝二十周年的、中国最早创立的设计师品牌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品牌有生命周期,能够坚持二十年,且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新意,并不容易,值得好好庆祝。改革开放以后,有不少品牌在资本市场上也取得了成功,走向了上市。

在国内,最早做服装品牌且上市的企业是男装品牌雅戈尔和杉杉,差不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登陆资本市场,而当时Icicle和例外都才刚刚创立。但就目前来看,雅戈尔现在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在股市上,大家已经不将其归在纺织服装板块,而杉杉的主业早就转向了锂电池,这批改革开放最早下海的企业家以服装产业完成原始积累,随后走向了多元化经营。

此后,第二批服装企业集中上市差不多相隔了10年,报喜鸟在2007年上市,美特斯邦威是2008年,森马则是2011年,前者拳头产品和雅戈尔、杉杉一样,均以男士西服为主,而美特斯邦威和森马的主要品类则走的是休闲服装路线。

在过去,雅戈尔曾经的目标品牌是Boss,Boss分不同支线,雅戈尔也计划分产品线,譬如:推出全进口面料的金色雅戈尔系列。杉杉则希望走多品牌路线,彼时,其集团内部品牌多达几十个。两个竞争对手时不时还要打打嘴仗,回头来看两种策略都没错,Boss虽未如日中天,但至少还算稳定,至于多品牌集团则是强者恒强,甚至Coach和Michael Kors也分别收购Kate Spade和Jimmy Choo做起了美国多品牌集团梦。西装业务虽然需求增长缓慢,但对于许多行业而言,依然是服装中的刚需品类,此外还有庞大的制服市场,大不了还可以为别的企业OEM,接订单生产。

美特斯邦威和森马当年革了港资休闲服品牌的命,走加盟代理街铺路线,深入全国各地,则逐渐让班尼路、佐丹奴、堡狮龙走向边缘化。然而,休闲装最大问题是消费者会迭代,随着消费者的年龄增长,品牌会瞬间丧失目标消费者。行业老二森马适时的推出巴拉巴拉童装,直接面向了原来目标消费者的第二代,目前童装销售额达到50亿,比例已接近集团营业额50%。行业老大美特斯邦威则经过数年阵痛于上月对品牌进行大调整,由单一休闲风格转变为五大风格,分别为休闲风NEWear、潮流范HYSTYL、都市轻商务Nōvachic、街头潮趣MTEE和森系ASELF。

深层次的则是渠道变革,承认互联网转型失败,回归线下全面转向购物中心,除了一二线城市,更要深入三四五线,推出多种版本店铺,面积由150平米的多风格胶囊版到1500平米全风格旗舰版,该模式从去年年初开始尝试,据说已获得不错的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服装上市公司市值最大的海澜之家,其市值超过400亿元,去年销售额超过170亿,定位于“国民品牌”,没有明显的时尚属性反而不受潮流影响;以及另一家市值排名前列的搜于特,直接面向三四线城市,通过自有的10个子品牌在全国2000家“潮流前线”集合专卖店销售。海澜之家在上市公司以外,还是意大利男装品牌Canali的中国代理商,对于品牌的理解非常深刻。搜于特则投资了大量电商服饰品牌,有棉麻类、大码类和民族风格的产品,这些细分市场虽不在时尚前沿,但需求巨大,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很深入。

近两三年上市的服装企业则集中在女装行业,维格娜丝为2014年,歌力思是2015年,安正、太平鸟、日播都在今年上市,以及暂缓IPO的地素。这些品牌都定位中高端,赶上中国时尚行业高速发展的年代,较高的毛利率使得在渠道上相比较中低价休闲装更多元化,百货店、购物中心、街铺都可以,成功使得品牌跨入十亿俱乐部。

如今,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前几天一条新闻颇为讽刺,说中国的创业板经过两年大跌市盈率终于跌到了纳斯达克水平。这意味着在国内上市的服装企业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圈到了钱可以大踏步去实现品牌梦,但资本市场需要每年、每半年、每季度交答卷,而传统意义上的品牌发展却又需要较长时间积累,赶鸭子上架往往适得其反。

拿这两年上市的服装企业来看,有一些品牌出现了业绩下降的情况,如此将很难维持原来的估值和股价,而这其中许多品牌都表示将坚持主营服装业务不动摇,因此兼并收购成为合并报表提升业绩的最简单方法,而且现在又恰逢许多国外品牌待价而沽,或许这就是这一轮的主流。股灾前上市的维格娜丝,在去年蛇吞象定增44亿收购韩国衣恋旗下品牌Teenie Weenie,歌力思则陆续收购德国品牌Laurel、法国品牌IRO和美国品牌Ed Hardy,太平鸟则投资了法国品牌Alexis Mabille,并均大力发展旗下品牌资源架构。而安正和日播是否会走同样的路径,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本周聚焦

(一)7月中国零售市场增幅放缓 服装销售较为疲弱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发布7月份零售数据,2017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1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2813亿元,增长8.6%。

2017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78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9821亿元,增长8.7%。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高级统计师冶静怡在解读2017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时表示,7月份,部分与消费升级相关商品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类和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26.6%和12.7%,分别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2和2.3个百分点。

自6月份中国零售市场为过去18个月来新高,7月份中国零售市场增幅环比放缓明显。

在商品零售中,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2004亿元,同比增长8.6%。1-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84478亿元,同比增长8.7%。

2017年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6617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820亿元,增长28.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4.9%、21.9%和31.7%。

7月份,中国化妆品市场继续双位数高增长,尽管较6月份17.0%的55个月新高有所放缓,但12.7%的增幅认为近三年来第二高,7月份中国化妆品消费184亿元。

服装销售6月份尤其疲弱,增长仅录得6.4%,远低于上半年7.3%的增幅;金银珠宝类别同样疲弱,增幅2.6%,远低于1-7月整体增幅7.2%。

(二)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概况

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264.9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出口243.5亿美元,增长1.4%,进口21.3亿美元,增长9.2%,当月贸易顺差222.2亿美元,增长0.7%。

1月~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1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0.4%,其中出口124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进口115.1亿美元,增长3.9%,累计贸易顺差1127.6亿美元,基本持平。

上半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分别出口531.5亿美元和711.2亿美元,纺织品同比增长1.7%,服装下降1.2%。大类商品的出口量均同比保持增长:纱线、面料分别增长5.2%和7.9%,针梭织服装合计增长3.9%。要素成本的普遍上涨并没有传导到出口,大类商品的出口价格不升反降:纱线、面料分别同比下跌0.9%和6.4%,针梭织服装下跌5.4%。

全国重点省市上半年出口表现各异:广东和江苏保持较快增长,山东小幅增长,浙江、上海基本持平,福建降势明显。东部地区整体出口同比增长2%,超过平均增幅。中部、西部分别下降3.15和22.2%,中西部地区省份发展不平衡:“一带一路”重点省份新疆增长30.4%,增幅居全国前列,重庆、黑龙江、贵州等地则出现大幅度下降。

上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二季度恢复增长,出口稳中向好。纺织品服装出口逐步企稳,形势趋向好转。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一季度的出口降幅持续缩小,今年二季度累计出口693.7亿美元,恢复1.4%的增长,上半年中有4个月单月出口实现增长,推动上半年整体出口回升。

二是新兴贸易业态发展迅猛,传统贸易方式出口下降。上半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仍未恢复增长,同比分别下降3.6%和7.2%。以旅游贸易、市场采购贸易为主的其他贸易方式增长68.5%,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该贸易方式出口主要面向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

其中尼日利亚成为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到近10%的出口份额。出口商品以棉、毛、丝制服装为主。广东是旅游贸易出口的主要省份,旅游贸易项下出口值达到该省出口总额的1/3。

进口方面,一般贸易增长11.2%,加工贸易下降3.9%。

三是传统市场缓慢回稳,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延续良好势头。

出口

对欧盟降幅逐季缩小服装出口量增

2016年四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遭遇低点,降幅超过一成,今年以来逐步回升,一季度、二季度降幅同比逐步缩小为3.2%和0.3%。上半年对欧盟累计出口222.5亿美元,同比下降1.6%,其中纺织品增长2.3%,服装下降3%。大类商品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同比增长1.2%,出口平均单价下跌4.6%。

根据欧盟海关统计,1月至5月,欧盟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498.7亿美元,同比下降2%,自中国进口占31%,较去年同期下跌0.5个百分点。自东盟增长2.1%,自孟加拉国增长0.4%。孟加拉是近年对欧盟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其在欧盟市场中份额占到14.6%,其中服装已占到近20%。

对美国零售市场暗淡出口仍不确定

传统市场中,美国表现相对较好,上半年对美累计出口202.5亿美元,同比增长1%,其中纺织品增长5.6%,服装下降0.7%。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保持4.5%的增长,出口平均单价下跌5.7%。

当前对美出口面临新的不利局面:今年以来,由于电商快速发展,原有美国零售业大客户如Target、Cosco、Walmart等销量出现加速下滑,加上百货店关店潮的到来,企业深感美国零售市场从二季度开始进入“小冰期”,需要伴随商业模式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和出口策略。

根据美国海关统计,1月至5月,美国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453亿美元,其中中国占33.5%的份额,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美自全球进口同比持平,自中国进口下降0.7%,东盟、印度、墨西哥保持对美出口增长。

对东盟市场逐步企稳纱线面料增长

在经历了多年的高增长后,2015年起我对东盟出口开始回落,2016年下降速度加快,降幅同比达到7%。2017年有所好转,上半年对东盟累计出口162.5亿美元,降幅缩小到1.9%,出现企稳迹象。其中重点商品面料出口量同比增长8.7%,纱线增长4.9%。服装出口下降迅速,出口量价分别下跌5%和7.9%。

对日本出口降幅缩小下滑速度趋缓

对日本出口虽然仍为负增长,但降幅较前几年明显缩小。上半年累计出口92亿美元,同比仅下降0.5%。其中纺织品增长1.8%,服装下降1.1%,大类商品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增长4.4%,出口单价下降5%。

根据日本海关统计,1月至5月,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144亿美元,同比增长0.2%,其中自中国进口下降1.5%,自东盟增长6.6%。

从数据上看,今年以来,中国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持续下降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但产业转移的速度较前几年明显放缓。1月至5月,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份额为60.4%,比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下降的速度明显趋缓。企业对此也有相同感受,据出口日本的主营企业反映,当前日本相对其他市场进一步好转,尤其中高档产品在日本的销量能够实现稳定增长。

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恢复持平占比继续提升

上半年,我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地区)累计出口424.7亿美元,占我整体出口的比重达到34.2%,占比较去年全年提升1个百分点。

出口增长迅速的目标市场在东南亚、南亚、东欧、西亚北非均有分布,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俄罗斯(增长12.8%)、沙特阿拉伯(增长15%)、印度(增长11.1%)、柬埔寨(增长12.5%)等。

由于全球经济恢复缓慢,近年我对“一带一路”国家整体出口均为负增长,但降幅逐年减小,从2015年的下降7.9%到2016年下降4.8%,今年上半年则恢复持平。

进口

纺织品进价上升服装进价下跌

上半年,纺织品和服装分别进口83.6亿美元和3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2%和5.7%。服装进口增长主要由数量带动,针梭织服装累计进口量同比增长11.3%,出口单价下跌6.5%。纺织品中,纱线、面料的进口量普遍下跌或实现小幅增长,进口价格则全部提升,纱线提升5.5%,面料提升11%。

棉花量跌价增内外棉价差大

6月,棉花进口量继续回落,当月仅进口7.2万吨,下降0.5%,年内首次出现下降。进口单价持续攀升,当月进口平均单价1943美元/吨,提升16.3%。上半年,棉花累计进口63.7万吨,增长47.8%,进口均价提升10.3%。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6月,储备棉投放进入第4个月,由于对储备棉资源性价比的认可及对年度末期可供资源紧张的预期,企业竞拍依旧积极,全月共成交41.4万吨,较5月增加0.3万吨。

由于为传统纺织淡季,棉纱市场整体偏弱运行,纺织成品库存增加,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对原料价格的承受能力趋弱,棉花现货价格稳中趋降,郑棉期货继续震荡下跌。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B)月末为15939元/吨,较上月底跌138元/吨。月均成交价16018元/吨,环比跌15元/吨,同比涨3324元/吨。

国际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期现货行情弱势震荡,跌幅大于国内,国内外棉花现货差价扩大。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M月均为85.18美分/磅,环比下跌2.48美分,月末最后交易日为84.51美分/磅,较上月底跌2.43美分/磅,1%关税下折人民币为14794元/吨,低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145元/吨,较上月同期价差扩大288元。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上半年纺织行业总体稳中向好、质效领跑

下一篇:国外技贸新规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分析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