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多部委: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

行情分类:时事热点  文章来源:中华商务网  2017-03-23 15:50:17

字体:小中大

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社会挑大梁 养老更多样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养老一直是民生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多,仅靠家庭养老确实压力不小。对此,广州做出探索,一方面用资金、政策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小型养老机构进社区,提供就餐、理发、陪护、教玩手机等适老化服务。

社会力量办养老,每个家庭又多了一份选择。

广州市黄埔区萝岗福利院日前正式投入运营,又为该区增加了500张养老床位。

与以往不同,这家养老院采取了公建民营的模式,政府投资建设,引入社会力量经营。黄埔区民政局局长张灿华透露,预计到“十三五”末,该区每千名老人将有100张床位。

像黄埔区一样,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是广州先行先试的重要改革。“我们力争到2020年达到7.2万张养老床位,其中除了6000张来自在建的公办养老院外,其余增量都是靠民办,未来公办不再增建了。”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叶芬说。

民办养老机构 享受各项优惠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广州共有5.9万张养老床位,算下来,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其中,七成以上由民营养老机构提供,这个占比一直保持了多年。

记者来到了位于海珠区沙园街的松鹤养老院。阅览室、康复理疗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健身广场等一应俱全。活动表上写着:上午做操、读报、练气功;下午唱曲、看电影、做游戏。

总经理劳伟敏是个30来岁的“后生仔”。他介绍,养老院占地2.8万平方米,原来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旧厂房,如今拥有床位840张。

傍晚早早吃过晚饭,87岁的邓伯悠然地坐在凉亭透气。“这里硬件就没得说啦。”陪在一边的儿子邓先生说,父亲2年前中风,在家住了一年半后,因家中特殊情况,决定送养老院,这里康复设施健全,伙食也不错,希望父亲能安度晚年。

2014年下半年,广州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此后当地政府一手降门槛,一手给扶持,促使“社会力量帮养老”驶入快车道。国寿、国开投、招商、万科、保利、复兴、泰康人寿、华邦控股和法国高丽泽等企业纷纷进驻。

依托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广州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先照后证”,简化审批流程和手续。“非营利性组织就更加方便,因为养老许可证和民办非营利性企业登记证都由民政部门负责发放,我们干脆就实现两证并联审批。”叶芬说。

每年,广州对全市养老机构实行优惠水量43万立方米、优惠气量23万立方米、优惠电量1100万度,有效减轻养老机构建设与运营负担。2016年共投入8600多万元,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新增床位资助和运营资助。

广州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会长郑梦传介绍,目前该市100多家民营养老院超九成租用土地。为解决用地问题,广州在全市专项规划了53块土地、共计144公顷用于养老机构建设。其中除了在建的10个地块,其余的全部交给社会力量,建成后可以提供5万张床位。

机构嵌入社区 食堂天天爆满

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旗下的孝慈轩养老院深藏于越秀区白云街道一栋7层小楼,周边就是老旧拥挤的东湖社区。和“公园式”的松鹤养老院不同,这座嵌入社区的养老院总面积只有1042平方米,“小而美”,2015年2月开业后,仅两个月48张床位就已全部住满。

老城区养老是一个大难题。对于很多老人来说,不愿离家太远,于是,居家养老成为首选。从广州的情况看,全市目前共有154.6万老年人,真正完全进入养老机构的仅占4%,其余96%还是倾向于在家庭、依托社区服务养老。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社区居家养老都将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

美好家园是越秀区政府引入华邦控股培养的一家养老企业,而孝慈轩养老院是其孵化的第一个项目。与那种地处偏远城郊,主打山清水秀和宽敞舒适的大养老院不同,孝慈轩的服务半径只有3公里,是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于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的养老院。

为此,越秀区政府将区卫计委所属的物业提供给孝慈轩经营,而30元/平方米的租金仅是同地段商业租金的一半;租期上也超越财政规定的最长5年的上限,一直延长到10年。

“在政府支持下,我们依托社区资源,提供机构、社区及居家整合式的养老服务。”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副总裁谢三林说,入住孝慈轩养老院的48位老人只是服务的一部分。她带记者进入一墙之隔的日托中心,这是供社区周边60岁以上老人用餐的一间食堂,因为用餐标准与养老院入住老人一致,且价格比市场略低,平均每天吸引50多名老人用餐,最高峰时一天有80多人,经常爆满。此外,记者发现,日托中心其他的配套服务完全免费,包括图书室、康复健身区、交谈区等,甚至开了培训班,有专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依托嵌入社区的养老院平台,孝慈轩把各种专业的养老增值服务送进家,除了用餐服务外,还延伸到上门助浴、日常健康提示、保洁、理发、陪护、记忆力训练、陪同就医和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共十大类。去年,养老院开业后首度实现了收支平衡。

“春节时,我们刚好有这样一个案例。”养老院常务副院长王丹告诉记者,独居的谭阿姨已经84岁,家中的布局老旧,电线裸露,地面湿滑,很容易发生意外。在她的要求下,孝慈轩派专人上门,为她增加了马桶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地面用防滑砖重新铺设,并把裸露的电线进行重新布设覆盖,一整套适老化改造下来,花费1万元。

目前,社会力量已经全面进入到广州的社区养老领域,全市188个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都有委托专业社工组织等营利性、非营利性机构介入,以政府购买服务或有偿增值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相关老年食堂、日间照料等服务。

加强监管约束 促进医养结合

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监管是个大问题。广州市179家养老机构,有内设医疗机构的44家,其中仅有23家获得医保定点资格。但就在这23家中,就有某民营养老院发生过医保违规问题——涉嫌通过挂床住院的方式,将养老费用转嫁给医保基金承担。

对此,叶芬表示,广州将在三方面加强监管:一是政府监管。把全面放开养老市场、加强养老服务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养老机构督导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评估,评估结果与购买服务、资助补贴等挂钩。

二是行业监管。广州将成立福利协会、居家养老协会和养老产业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统一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标准,建立照顾需求统一评估机制,推动养老机构的星级评定。

三是公众监督。广州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和养老机构评估结果、资助情况向社会公示,畅通信访和举报渠道,使群众监督直通各级民政部门。

“养老服务这一块,我们有国标,也有行业标准。”谢三林提出,现有标准中硬件标准居多,而体现服务质量的软性标准是个有待补齐的短板,即使制定出来了,如何对照实施,刚性约束,也存在不少难点。

公建民营的萝岗福利院,也需要全新的监管手段。对此,张灿华介绍,为了便于监管,黄埔区专门选择了一家有民办医疗工作经历的社工组织,作为非营利性机构来承接萝岗福利院的运营。政府对它的财务状况每年进行审计,其运营收支要公开,员工工资需要报备,确保其收益不能用于分红。“这几项明确了以后,它就不大可能利用承接公办养老院来实现不合理的利润。”

在服务水平上,黄埔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每年对其提供的养老服务进行考核评价作为续签合同的考量标准。“目前,福利院才刚开始接收老人,这种公建民营的全新体制机制还在探索阶段,财政对床位的补贴标准还在测算中。”张灿华说。

(二)“互联网+”如何刷新家政服务

手机或电脑轻轻一点,家政服务就能到家。“互联网+家政”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保姆资源少、价格无标准、服务不稳定等问题——

手机下单 服务更多元

“手机随时下单、在线付款,能给评价,也能看到别人的评价,用起来挺方便的。”经常使用家政APP预约保洁服务的合肥市民梁女士

“现在统一服装、统一清洁用具、统一操作流程,比以前的‘游击队’正规多了。”

“58到家”家政服务员刘伟清

3月17日,家住合肥经开区的梁女士通过手机下载的一款家政APP,预约了周末上门保洁服务。

“手机随时下单、在线付款,能给评价,也能看到别人的评价,用起来挺方便的。 ”梁女士告诉记者,比起传统门店找保洁,通过手机APP预约,不仅能直观地看到保洁“阿姨”的基本情况和其他顾客评价反馈,而且敲定保洁服务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有时候上午预约,下午就有人上门了,比在门店找快得多”。

打开手机上的家政APP,选择“日常保洁”,确定“单次预约”或者“周期预约”,填写信息后,可以自己选择保洁师或者由系统自动推荐,再“立即付款”,即成功预约了。“第一次一般是根据整体评价来选择保洁师,如果有觉得不错的或者其他人推荐的,可以固定选择某一位保洁师。 ”梁女士向记者展示了网上预约家政服务的流程,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预约方便,整个保洁过程也非常规范”。

“公司对拖地的次数、干拖还是湿拖,以及使用什么工具都有统一的规定。”今年41岁的“58到家”家政服务员刘伟清老家在湖南,来合肥从事家政行业已经快7年,期间经历了传统家政向互联网家政的转型。在她看来,现在统一服装、统一清洁用具、统一操作流程,比以前的“游击队”正规多了。

“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家政到家。”这样一则家政APP的广告,道出了更多年轻人正在转变的消费观念。记者了解到,除了卫生保洁外,家电清洗甚至空气服务,成为家庭保洁的新需求,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价格没准 质量“拼人品”

“除非有活动,平时这些网上平台的报价并不低。”合肥市庐阳区居民小周

“行业制度不完善,标准化建设不足,缺乏统一的服务质量、服务收费标准。”长期关注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省政协委员林敏

自2014年开始兴起的网络家政平台,目前已经遍地开花。一些规模较大的家政平台也已陆续布局合肥市场,并通过高额补贴争夺消费者、占领市场。

“除非有活动,平时这些网上平台的报价并不低。 ”经常使用家政APP预约保洁服务的合肥市庐阳区居民小周反映,网上预订家政服务价格并不比实体店便宜,有的甚至更高。记者登录了几家网上家政平台发现,用户最常使用的日常保洁服务,“e家政”的报价从40元/小时到55元/小时不等,2小时起步;“58到家”的报价为60元/2小时,使用“58到家”清洁剂加收5元/小时,深度保洁则从560元到1110元不等,按照建筑面积大小来分档。而实体门店的日常保洁报价一般在30元/小时左右。

价格之外,服务质量也是雇主们关注的重点。 “网上预约家政和网购还不太一样,有时候还真是‘拼人品’、看运气。 ”小周表示,她前几次使用的是“系统自动择优推荐”功能,每次服务质量都不一样,“虽然可以评价打分,但家政服务只有在使用之后才知道好不好,又不能‘无理由退货’”。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家政平台都会宣称家政阿姨是经过严格选拔的,有岗前培训和定期考核。但在长期关注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省政协委员林敏看来,“行业制度不完善,标准化建设不足,缺乏统一的服务质量、服务收费标准。”他认为,这是造成家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

信任不足 平台待完善

“互联网的介入虽然改变了用户习惯,推动了家政业进步,但家政业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旧没有完全解决。 ”

省家政服务促进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

“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完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引导网络家政健康发展。 ”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管理系主任伍旭中

家住合肥市庐阳区的小周虽然经常使用APP预约保洁,但遇到生孩子需要请月嫂时,她还是选择了传统门店“面试”。小周坦言,比起日常保洁,她对月嫂更有安全、信任方面的担忧,“比起隔着屏幕 ‘盲选’,还是‘面试’感觉更放心”。

与小周有同样想法的雇主们不在少数。一份“互联网+”社区研究报告的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 O2O市场规模已达3095.4亿元,在传统到家服务类型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家庭保洁。

“互联网的介入虽然改变了用户习惯、推动了家政业进步,但家政业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旧没有完全解决。”省家政服务促进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用户对在线平台信任欠缺依然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家政业真正的痛点在于能否做到安全性和标准化。

据了解,目前“互联网+”家政企业主要有三种模式:做全品类平台,扮演类似线上中介的角色,与家政公司抽成;省去与家政公司的合作,自行面试、培训劳动者;传统家政公司试水O2O模式。 “不论哪种形式都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提供给消费者安全保障的服务才是重中之重。”在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管理系主任伍旭中看来,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家政业的安全都不容忽视。

针对目前存在的家政服务平台监管乏力、服务标准有待统一、从业者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伍旭中建议,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完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引导网络家政健康发展。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多部委: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

卫计委等多部委印发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

规划提出九大重点任务,包括推进老年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加强老年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可及性。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维护老年人健康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维护老年人健康奠定坚实基础。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务。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推动老年健康产业发展。推进适老健康支持环境建设,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

规划还提出,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老年健康产业市场,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提供老年健康服务,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开展面向家庭、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覆盖率和质量效率。搭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对接各级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安全监护等服务。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建设,为养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务。

未来15年是我国老龄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

不过,由于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很多智能化居家养老还停留在“概念”层面,配套弱、无标准、服务不落地问题突出。而且相关设施设备缺乏准入标准,尤其是有移动健康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有的误差较大,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

专家表示,随着社会资本的关注度提高以及政策的进一步明确,未来将出现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养老大数据也会逐渐在各类健康养老机构和服务商中形成,相应的管理也会更加严格。

三、本周聚焦

(一)“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试点研讨会召开 开启激励机制创新破冰之路

3月21日上午,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试点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出席并致辞,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林、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等十几位中国体育经济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出席了本次会议。

“全民健身公共积分”项目是我国首次以科技金融创新手段,利用金融杠杆拉动体育消费、完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的一次重大尝试,首吃螃蟹的江苏省体育局试点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截至3月17日,江苏发放的1250万元体育消费补贴,促进体育消费超过7,430万元, 促进体育消费人群超过45000多人,对体育消费拉动的杠杆撬动比接近1∶6。与会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对江苏试点的创新价值、模式应用、示范效应展开了科学的论证和研讨,为“全民健身公共积分”下一步在全国扩大试点范围夯实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但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当前人均体育消费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我国从2014年开始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激励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和扩大体育消费的政策,明确指向了政府补贴发放,其中不乏“政府将通过购买服务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通过对特定人群在特定时段发放体育消费券,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这样的指导性政策。

如何将国家对体育产业和体育人群大力发放的补贴,最大化拉动体育消费,实现激励机制的高效能?在各地纷纷涌现体育消费优惠政策和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大潮中,“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脱颖而出,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推动和指导下,该项目试点于2016年正式落地江苏省。

“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体育+金融+互联网。”江苏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熊伟介绍,“全民健身公共积分”项目首次尝试引入科技金融创新手段,搭建了一套具有金融标准的公共服务云平台,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对体育人群精准发放积分形式的体育消费补贴,达到杠杆化撬动各类体育消费,激励全民健身的终极目标。

江苏省体育局在参与“全民健身公共积分”模式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灵活与公平性,根据江苏省体育局《2016年江苏省体育消费券发放方案》的规定,“全民健身公共积分”的主要模式是“先消费后补贴”,每年5000万元的体育消费补贴中,“全民健身公共积分”每年不低于2000万元,其配额根据人口数量灵活分配到 全省13个地市,健身群众在定点体育场馆刷银联卡消费时,按20%返还“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如果继续在体育场馆消费,还可循环获得积分。不仅返还的积分可以在系统中自由设定,杠杆率,也可根据体育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比如,杠杆率也可设定为1:4或1:8。

“效果比我们预期还要好。”熊伟告诉记者,积分从2017年1月13日开始陆续发放,截止3月17日,已经累计向346家健身场馆定点发放积分近1250万元,覆盖健身人群超过45,000 人,通过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超过7,430万元,“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对体育消费拉动的杠杆撬动比接近1∶6。

江苏试点得到验证后,“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吸引了各界目光。“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运营方透露,许多体育用品企业希望能认购“体育积分”,通过体育场馆,向健身人群发放体育消费补贴,扩大在目标消费人群中的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将健身人群精准地引流回来继续购买体育用品。“这是供需层面的创新。”

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希望跳脱出体育消费的小圈子,以体育积分为纽带,以体育场馆为核心,将周边商户整合起来,建立彼此相互引流的体育积分消费生态圈,实现体育消费和商业消费相互促进和带动的“生态创新”, 将体育积分卡变成全国通用的体育消费会员卡。

未来,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和旅游消费公共积分还将实现跨界的“融合创新”,2017年将以冬奥会为契机,在冰雪运动中引入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并与旅游消费公共积分打通,通积通兑,实现体育消费和旅游消费的互联互通。

从激励机制创新到“供需创新”、“生态创新”和“融合创新”,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分别代表了服务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链延伸、商业生态和跨行业融合等体育积分创新的不同趋势,参会专家提出,新的消费场景为体育消费带来了新的变法发展可能,如果在这些地方延伸“全民健身公共积分”模式,将成为拉动体育消费的重要力量,未来将最大程度释放体育消费的潜能。

(二)中国旅行社平台 打造全面便捷的旅游服务新体验

日前,从国家旅游局了解到,《“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明确了九大主要任务,包括构建国民旅游休闲网络、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惠民便民等。这也预示着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旅游公共服务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将加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也将催生如中国旅行社平台这样的高质量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的涌现。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的发布,在提高全民旅游出行和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旅行社和旅行产品的需求量,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旅行社和旅行产品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如何选择到优质旅行社,如何选择适合的旅行产品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而早在2015年初,中国旅行社平台的创始人熊佩纯女士就看到了如今旅游业蓬勃发展将会带来的问题,本着整合优质商家,为消费者省去繁琐的筛选流程这样的初衷,熊佩纯女士创建了如今的中国旅行社平台,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最为方便的服务,为优质商家提供最为有效的推广平台。

作为全球范围的大型综合旅行平台,中国旅行社平台包含了如旅行、酒店、餐饮、汽车服务等全系列旅行产品,并通过严格的审核,预先帮助消费者进行旅行社和旅行产品的筛选,做到让消费者放心消费的优质体验。同时,中国旅行社平台还将旅行社按片区进行了划分,这样能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更有针对性的选择旅游当地的优质旅行社,从而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

在中国旅行社平台上,还会不定期的推出优惠幅度巨大的团购活动,不仅让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实惠,还帮助优质旅行社无论在淡旺季,都能获得不少的订单,可谓大大提高了旅游资源的利用率,营造了旅行社和消费者双赢的良好氛围。

相信,在良好的旅游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下,我国的旅游业将会飞速发展,更多的消费者和优质商家将会选择像中国旅行社平台这样可靠的大型综合旅行平台。笔者也从中国旅行社平台负责人处了解到,为了平台的推广,目前中国旅行社平台正在进行免费招商,只要通过平台的审核,就能进驻平台,并享受平台对旅行社和旅行产品的推广,这对广大旅行社和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相信,中国旅行社平台会更加壮大,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心的旅游消费选择。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外卖市场三足鼎立困局 这场战争有终结吗?

下一篇: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创新创业,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