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日媒关注中国手机支付发展 2016年总额超过日本GDP
日经中文网近日发布了一篇题为《中国手机支付势不可挡 微信成引领者》的文章,对于中国手机支付的普及感到无比震惊,同时还点评了微信支付的快速崛起。文章指出,中国智能手机支付额在2016年超过了60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万亿元),比上年翻一番,相当于美国的50倍,甚至超过了日本的GDP!
文章感慨,既不用带钱包也不用带现金的生活在中国逐渐成为现实。打车以及在餐饮店用餐时用手机支付早已是理所当然。在菜市场、街头的小饭馆、发廊、小卖铺和农村的小烟摊等,就算是在偏僻的地方,手机支付也开始逐渐普及。
反而,要找到一家不支持手机支付的店开始变得不那么容易,尤其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平时的生活基本可以不依赖现金了。
“一旦知道手机支付有这么方便,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中国现在都不用带现金了。”3月中旬,在广州市内的一家菜市场,前来买菜的40多岁主妇黄阿姨在店门口前拿着手机得意地说。
文章认为,推动这股潮流的是开发了“微信”的腾讯。
微信已成为中国人离不开的交流手段,月活跃用户数已接近9亿人。最近1~2年,腾讯成功把已经用惯微信的庞大用户群引导到了自身的手机支付上。
中国手机支付的引领者原本是阿里巴巴集团,不过腾讯利用将近9亿人的微信用户,从2016年开始向手机支付业务全面出击,以“微信支付”为主力,截至2016年9月底已获得8.3亿支付用户,轻松超过了只有4亿用户的支付宝。
阿里巴巴在2014年拥有的79%的手机支付市场份额在2015年降到了50%,腾讯则获得了38%的市场份额,正在迎头直追。
(二)4G新增用户急跌,中移动2月新增环比降63%,15年以来首次跌破千万
中国移动今日公布了2017年2月的运营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移动4G客户数净增639.5万户,环比下降62.76%,连续两个月缩减;截至2月底,中国移动4G客户数累计增至5.6亿户。
群智咨询 (Sigmaintell) 认为:
1.一季度为传统淡季, 2月品牌销量基本都呈现不同程度的环比降幅,大部分品牌环比降幅都在10%以上,其中华为表现相对稳定。根据群智咨询 (Sigmaintell) 调查数据,2月中国内销市场智能手机销量近3630万部,环比下降12.6%。
2.从整机出货解析度的占比结构来看, 2月HD720比重有明显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华为/小米/魅族等新机型上市,HD720比重环比增加2.4个百分点,达35.3%。淡季时期入门机型的新机发布对销量表现有一定的刺激换机作用。
3.春节过后,2月份因应市场需求降温,行业普遍库存偏高,终端品牌开始适当调整备货,拉货动能明显减弱。根据群智咨询 (Sigmaintell)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面板厂2月智能手机面板出货4890万片,环比下滑14.2%。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工商总局:今年10月底前全国可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30日从国家工商总局获悉,今年10月底前全国将具备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能力,逐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互通互认互用。同时力争在今年10月底前,全国全部开通企业网上登记系统。
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局长周石平说,在电子营业执照发放和应用中,将坚持企业登记机关“谁登记,谁发放”、坚持“无介质”“不收费”的原则,电子营业执照不依附于特定的存储介质。同时,保留当事人自主选择申领纸质营业执照的权力。
据介绍,为加快建立全国电子营业执照模式,工商部门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制度;搭建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系统,登记机关通过全程电子化系统依法核准企业登记后,系统将自动生成电子营业执照,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依法向申请人发放电子营业执照;推进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库,并积极探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周石平说,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准入效率的有效举措,可以做到企业登记业务全覆盖。同时,实现网上登记与窗口登记并存,供企业自主选择网上或窗口办理。
三、本周聚焦
(一)面板产能没有极限 LCD将会更大尺寸化
过往,面板被外界喻为夕阳产业,对此,国际数据信息公司(IDC)则表示,仍相当看好面板产业的发展性,此一产业,无论是在产能或者是产品技术上皆持续进步。
IDC全球硬件组装研究团队分析师陈建助指出,随着新产能持续开铸,不难看出面板产业产能尚没有极限。
「目前面板产业的产能平均一年可增加6.1个纽约中央公园面积。 」IDC全球硬件组装研究团队分析师陈建助指出,自从2016年开始该产业的既有产能持续增加,虽然Samsung(三星)的L6与L7-1厂关闭,看似让面板既有产能下降,但仍有新出线的产能,凡举大陆HKC(惠科)的8.5代与8.6代厂的投产、京东方8.5代厂的生产线,以及华星光电的10.5代厂等持续开厂,不难看出面板产业产能尚没有极限。
陈建助表示,预计未来三年产能成长幅度,可达到2015年SDC(三星显示器)的总产能;有趣的是,由于面板产能上涨,年复合成长率达到7%,未来五年内面板平均尺寸须成长12吋,也就是每年2吋以上的增加幅度往上增加,才能在2020年时完全消化这些新产能。 换句话说,这也代表现阶段的面板厂皆会积极地让他们生产的电视屏幕尺寸,甚至是其他应用的LCD面板更大化。
在产业方面,由于竞争态势激烈,在京东方与华星光电等大厂的8.5代厂相继开铸下,其出货成长率将随着产能的增加会逐渐攀升,将有超过30%成长幅度;陈建助认为,随着这些厂商的产能持续扩增,也将引领他们走入产业领先集团中,进而有效地带动每一片面板的成本下降,在这些厂商竞争优势提高下,促使产业间的竞争优势日趋激烈。
在面板厂激烈的竞争态势下,规模较小且资金较为不足的厂商,必须另谋其利基市场,专职做笔记本电脑,或者是平板计算机相关面板;而大厂则改变经营策略,转向高质化的产品,举例来说,三星显示器于2016年逐渐在淘汰该公司在LCD的既有产能,转而发展AMOLED面板。
另一方面,高分辨率电视面板,或者是大尺寸的面板,在2017年甚至到未来的2020年,将会是面板厂需要多加着墨的重点。 原因在于面板厂想要得到更高的利润,以及品牌厂也有更大尺寸的需求。 陈建助认为,大尺寸屏幕也会进而带动4K分辨率的技术成长,近两年来4K UHD的年复合成长率大幅上扬,每年YOY(年营收成长率)也有将近50%的成长。
陈建助也预测,2017年每三片的电视面板中将会有一片具有4K UHD分辨率规格。
(二)华为或将超越三星 成为苹果主要竞争对手
去年第四季度,苹果与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所占份额旗鼓相当,约18%,而华为则占到11%。据外媒3月30日报道,有分析师认为,华为或将超越三星,成为未来苹果的主要竞争对手。
来自德雷克塞尔大学的分析师布莱恩•怀特(Brian White)称:“我预计华为将会超越三星。我认为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争,将是华为与苹果的角逐,而三星则还需要跟其它一些更小规模的品牌竞争。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中,一些智能手机品牌可能会被淘汰。”
启明创投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同样对三星是否能长期对抗苹果持怀疑态度,智能手机市场正逐渐饱和,即使大牌厂商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新设备,如三星推出的Galaxy S8,也越来越难以吊起消费者的胃口。“苹果与三星都有各自明显的优势,对于自家设备上的硬件、软件拥有控制权,像苹果这样的公司,硬件、软件都非常有区分度,三星则不是。”
他还表示:“为了赢得市场份额,智能手机厂商必须创造一个生态系统,苹果、三星、华为,乃至中国的小米,都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