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餐饮供应链金融吸引众多玩家

行情分类:时事热点  文章来源:中华商务网  2017-05-18 11:11:31

字体:小中大

一、本周重点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餐饮供应链金融吸引众多玩家

近两年,随着餐饮业供应链概念的普及,餐饮业整体标准化、工业化程度快速提升,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在餐饮供应链端也出现了一批带有不同基因的供应链金融玩家。他们的进入为餐饮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苦于融资难的餐饮企业提供了新机遇。业内人士指出,背靠3.5万亿元餐饮市场,餐饮供应链金融确实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而如何打开市场并做好风险管控,将是这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各路玩家入局

近日,苏州钱到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到到”)对外宣布,已经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和盟创投领投,金娱投资、伯黎创投跟投。据悉,融资之后,钱到到将加速市场布局、开展供应链金融等探索。据了解,目前,钱到到的主要盈利方式有:SaaS服务费用、支付系统佣金等。未来,钱到到还将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开展新业务。在新业务拓展上,钱到到将通过对餐饮企业实时交易数据的大数据技术分析,构建风险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为餐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于2015年进军餐饮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筷来财目前也已经完成了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并正在筹备新一轮融资。据筷来财CEO李宏文介绍,筷来财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千家客户,这些客户中既包括品牌餐饮连锁企业,也包括餐饮供应链上游及中游的供应商。另外,李宏文表示,筷来财有望在今年实现盈利。

除了筷来财、钱到到这样为餐饮供应链而生的创业型企业外,带有电商基因的美团点评也开始部署餐饮供应链金融。美团点评副总裁杨锦方曾公开表示,目前美团点评已经为上万名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目前主要是以小额贷款的形式为主。另外,海底捞旗下的供应链品牌蜀海目前也开始向已有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不难看出这些进军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企业带有不同的基因,并且提供服务的内容及形式也不尽相同,供应链金融也正在随着餐饮供应链的不断完善而崛起,推动餐饮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不仅是餐饮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餐饮行业长时间发展遗留下的历史问题。

直击餐饮业痛点

国内餐饮行业发展至今拥有近4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但在国内却还未出现一家百亿级的餐饮企业,集中化程度仍然较低。这与国内餐饮产业链发展滞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餐饮行业品牌化、连锁化的趋势不断蔓延,供应链问题成为很多餐饮企业的痛点和难点,这也让不少创业者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从之前入局餐饮供应链的B2B平台开始,“供应链革命”和“供应链金融”也开始从偶被提及变成如今的热词。

李宏文表示,目前国内餐饮行业中还未出现百亿级的企业,对比国外大型餐饮连锁品牌,国内的餐饮企业仍多为中小微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大型餐饮企业。造成国内餐饮行业集中化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餐饮供应链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下游餐饮企业的痛点,也是上游、中游供应商的痛点。李宏文举例道,“餐饮企业的账期过长是餐饮供应链环节的难点之一,因为餐饮企业的营收是需要将采购到的食材等产品加工成成品并售出后才能产生,而账期长就会将资金压力转移到供应商身上,使得供应商承担坏账损失的风险,对于一些小型供应商企业而言,资金周转不灵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链农CEO刘源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连锁餐饮企业账期过长是导致多数餐饮B2B平台将目标锁定中小型餐饮企业的主要原因,账期过长对于当时正处于烧钱阶段的餐饮B2B平台而言将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此外,他当时也曾表示过将要试水供应链金融的想法。

另外,餐饮企业融资难也是催生供应链金融兴起的原因之一。上市难一直是国内餐饮企业面临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在A股上市的餐饮企业仍然屈指可数,尽管新三板相较A股对于企业的要求较低,但目前也未成为餐饮企业主流的融资渠道。此外,众筹、接入资本等融资方式的出现,也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知名众筹餐厅先后暴毙、资本方与企业方闹僵的案例屡见不鲜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供应链金融既能解决餐饮企业因账期过长而造成的供应链难题,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餐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风控是发展关键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餐饮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是餐饮行业现阶段发展所需的产物。由于国内餐饮供应链一直处于分散、环节过长、利益链条混乱的状态,久而久之便成为餐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尤其是对于中小型餐饮企业以及一些正在寻求规模化复制的企业。但是,无论是带有何种基因的企业为餐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并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个过程中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将是关键。

据了解,目前筷来财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人看重餐饮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因为餐饮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并且餐饮行业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庞大,而餐饮企业普遍面临的供应链难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帮助餐饮企业及产业链条上其他环节的企业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投资人对于平台方的风控能力亦十分重视。

朱丹蓬表示,多数餐饮企业都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但是在“三高一低”的压力下,餐饮企业单店的盈利能力也在经受着严峻的挑战。从多数夭折的众筹餐厅案例中不难看出,目前餐饮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及生存压力很大,如果管理运营不善便难逃关店的厄运。因此,餐饮供应链金融平台选取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投资人,能提供何种具体的产品,能为餐饮企业创造什么价值,将直接影响后期餐饮供应链金融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

(二)前4月全国餐饮收入增10.9%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4月,全国餐饮收入2886亿元,同比增长11.1%;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8.0%。2017年1-4月,全国餐饮收入12082亿元,同比增长10.9%;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2932亿元,同比增长7.5%。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餐饮市场持续稳定发展。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0.5个百分点,限上餐饮收入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两者环比增速也基本稳定。1-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限上餐饮收入增速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增速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领先优势依然明显。

二、本周重点政策跟踪分析

(一)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推进电子支付“零费率”

近日,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的餐饮青年联盟率先发声,推进餐饮企业,尤其是帮助中小餐饮企业实现电子支付“零费率”,倡议协会会员单位、联盟成员、所有餐饮人共同促进北京餐饮行业发展。

众所周知,随着日渐上涨的房租、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三高”成为餐饮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再加上电子支付的各种高费率,餐饮人越来越不堪重负。餐饮的刚需属性和高频属性,使其现金流充裕,消费者已经养成就餐时使用电子支付功能,微信和支付宝都在争夺这一市场份额。

5月8日,微信官方低调地宣布了一条爆炸式的新闻:即日起到今年年底,针对餐饮围餐商户实行0费率政策。支付宝方面也推出了类似的申请渠道。

这一政策对餐饮业来说是好的消息。据了解,此前微信支付对于围餐商户要收取千分之六的手续费。假设一家餐厅每天的营业额是5万,如果都用微信支付来结帐,那这家餐厅每天要交给微信300元。而支付宝口碑之前已经针对少数大商户实行了0费率政策,但大部分的餐饮商户仍然要缴纳千分之五点五的手续费。

然而,这个零费率政策并非针对所有餐饮企业。据微信官方介绍,全国只限前50万家可以享受政策,且只针对非快餐的围餐领域。5月10日,微信官方终于重新定义了绿洲计划的商户资格:微信支付交易近期连续7天有交易,且交易总金额÷交易笔数=平均客单价>60元。

据了解,目前一些知名餐饮已经申请完毕,开始享受0费率政策,但仍然有很多商户并不知情或苦于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申请。为了加速行业內符合标准的商家尽快享受到这一红利,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餐饮青年联盟第一时间联系了微信和支付宝官方受理机构,通过行业渠道和相关媒体迅速扩散消息,并开放专门的申请通道,助力符合申报条件的中小餐饮企业以最短的时间享受到这一福利。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出号召后,餐饮行业首个B2B新媒体“餐讯网”在首页以焦点图的形式发布信息,让更多的餐饮人尽快得到消息。餐讯网是由餐饮界极具公益心的15位领军企业家共同发起,包括嘉和一品、东方饺子王、西贝等知名企业。嘉和一品董事长刘京京告诉记者: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呼吁我们共同扩散这一消息,帮助更多的餐饮人降低成本。第一时间让餐饮人获取利好消息,体现了协会为餐饮企业服务的宗旨,打破了行业内的信息壁垒,我们餐饮人义不容辞,一定会共同助力餐饮行业发展进步。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餐饮青年联盟的秘书长付涛说:需要申请0费率的餐饮企业可以关注“餐饮青年联盟”公众号进行申请,同时餐饮人有任何需求都可以与我们联系,让我们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把我们的事业做的越来越好。

三、本周聚焦

(一)餐饮市场需求旺盛 收入增速下滑仍处合理区间

据前瞻数据库数据显示,2017年4月我国餐饮收入共计2886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0.5个百分点。1-4月累计收入1208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9%,增速也同步缩窄了0.5个百分点。

尽管目前餐饮收入增速下滑,不过发展速度仍位于合理区间,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领先优势依然明显。餐饮收入总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比重持续回升。并且,餐饮市场对整个消费市场增长贡献率达到11.1%,拉动消费市场增长1.2%。餐饮行业稳增长、促消费的作用依然不容小觑。

在全国餐饮市场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受经济形势下行以及部分地区政策连锁反映的影响,一些规模基数庞大的传统餐饮产业大省区都从上年迅速回暖态势转而降温,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分区域来看,目前东部、中部、西部区域间餐饮市场呈现出新的特征,既有“分化”亦有“趋同”。由于经济发展差距,各区域餐饮体量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凭借区位和经济优势餐饮总规模遥遥领先,“分化”特征明显。但目前餐饮市场增速差异在不断缩小,历经“趋同”之后,又开始转为逐渐扩大,发展潜力较大的中部地区、以及具备战略优势的西部地区均增速后来居上,逐步超过东部地区。

(二)餐饮巨头分食千亿级外卖市场

外卖O2O餐饮平台斗法升级,线下餐饮巨头也开始集体开拓这一市场。15日,百胜中国宣布收购外卖平台到家美食会,预计收购将会于5月底完成。据比达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外卖市场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交易额达1761.5亿元,面对千亿级别的“蛋糕”,除了百胜中国,麦当劳、德克士等餐饮巨头也将外卖业务列入了企业战略发展重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几年“洋快餐”品牌到店客流量不断下降,餐饮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凭借高效的“中央厨房”,快餐巨头们在外卖业务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遇上都市男女的“宅家”潮流,它们对外卖市场的热情一点就燃,可以预见,未来外卖行业还会继续发生大的整合和调整。

百胜中国入局外卖市场

百胜中国去年11月以独立公司的身份上市后就有消息称,百胜中国与到家美食会商谈并购,计划以2亿美元收购后者,如今消息终于坐实。百胜中国15日宣布收购到家美食会控股股权,这一交易预计会在2017年5月底完成,但具体收购多少股份及收购金额尚未透露。

公开资料显示,到家美食会成立于2010年,聚焦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高端市场;该公司自建物流团队,还运营着外卖服务平台食派士,此前曾获得晨兴创投、鼎晖、京东等在内的4轮融资。

 如今外卖市场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饿了么、美团点评、百度外卖3家外卖平台共占据近九成的市场份额。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外卖市场数据报告显示:饿了么占比36.5%,美团外卖以33%列第二位,百度外卖为17.3%。

在外卖市场中,到家美食会所占份额相对较小,据互联网数据(DCCI)发布的《中国白领第三方网络外卖服务调研(2016上半年)》显示,到家美食会占比为3.4%。

根据协议,交易完成后到家美食会创始人CEO孙浩将继续管理公司。“通过将百胜中国的餐饮业务(百胜中国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在华业务)与到家美食会的技术基础设施相结合,我们期待双方在数字化发展与外卖业务领域实现协同效益。”孙浩表示。

 “从百胜收购到家美食会这一举措来看,外卖市场的整合正在加速。此前,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是线上与线上的整合,这次是线上与线下的整合。”艾媒资讯CEO张毅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在三大巨头的压力下,中小外卖餐饮平台保持防守姿态是最优选择,对于到家美食会来说,百胜庞大的门店系统足以支撑其扎稳根基,而后再谋求发展。

记者从百胜中国方面获悉,百胜中国CEO潘伟奇对此次收购表态称“数字化业务和外卖服务是我们业务的长期战略驱动力,我们希望在这个快速增长的业务领域建立起我们的技术和能力”。

分析人士称,这笔交易与百胜中国的战略相吻合,即通过数字化业务和外卖服务加速增长,百胜将外卖及数字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增长战略之一,拥有超过3000人的自有物流团队的到家美食会恰好可以作为百胜中国业务和战略的补充。据了解,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在百胜中国旗下7663家餐厅中,超过4400家提供外卖服务,外卖服务占到了百胜中国销售额约12%,而去年第四季度这一数字为10%。

外卖市场引餐饮巨头竞“折腰”

除了百胜中国,另一外资餐饮巨头麦当劳也在国内加速部署外卖业务。据比达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外卖市场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交易额达1761.5亿元。广东三元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高级总经理张越此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化和O2O的兴起改变了中国外食市场的格局,据张越透露,外卖业务的拓展被视为麦当劳今年的发展重点之一,麦当劳中国去年外卖业务增长超过了30%。今年4月,整合“麦乐送”及手机下单餐厅取餐服务的麦当劳APP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上线,预计下半年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广,麦当劳在发展自有“麦乐送”业务的同时,还在加强与第三方外卖送餐平台合作。

去年德克士成立了外送事业部,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调整外卖模式。据了解,目前德克士的外送团队包括德克士自建的车队、美团和饿了么等第三方订餐平台的外卖员,在第三方订餐平台尚未进驻的中小城市,则与顺丰闪送等快递服务商合作。据德克士母公司天津顶巧餐饮服务咨询有限公司的执行长苏明瑞透露,2016年外卖业务为德克士贡献了两成左右的营收。

对于餐饮巨头从去年开始频频在外卖市场“秀肌肉”的举动,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近几年“洋快餐”品牌到店客流量不断下降,整体与中国快餐的品牌优势、竞争优势距离缩小,在餐饮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百胜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速度。

此外,百胜中国单独上市后,业绩就非常关键了,收购到家美食会将匹配百胜未来在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据百胜拆分后的首份业绩公告显示,2016年全年,百胜中国净利润为5.02亿美元,同比增长55%;营收67.52亿美元,同比下降2%。肯德基2016年全年同店销售额增长3%,相比之下,必胜客则下降了7%,百胜中国2016年的同店销售额与2015年持平。“不排除百胜中国会将到家美食会作为自身的引流平台,为未来的发展布局。从中长期发展战略来说,百胜走这一步是非常明智的。”朱丹蓬表示。

连线

广东省餐饮协会荣誉副会长姚学正:“洋快餐”外卖业务有自身优势

在“互联网+餐饮”的形势下,外卖业务线上线下整合加速,外卖业务在传统餐饮品牌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广东省餐饮协会荣誉副会长姚学正表示,以广州为例,此前送外卖的一般是茶餐厅,酒楼是没有外卖业务的,但近年来外卖业务在传统酒楼业务占比几乎达到了1/3。“外卖业务为传统餐饮带来了新机会,这中间也经历了三个阶段。要做外卖是有限制的,首先得有‘中央厨房’,此前拥有‘中央厨房’的餐饮企业不多,而且中餐又是非标的,这一阶段外送的主要是些特色小吃;随着传统餐饮‘中央厨房’的建立和保鲜技术的提高,销售盒饭成为传统餐饮企业外送的主要产品;而在‘互联网+餐饮’下,第三平台提供技术和人力,部分传统餐厅可以有条件地为客人定制生日宴、结婚宴、同学会等特色菜肴,外送到指定场地。”

了解本土传统餐饮的外卖业务发展脉络后,可以发现外资快餐品牌在外卖业务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姚学正认为,首先百胜中国、麦当劳等拥有效率极高的“中央厨房”,规模化是国内餐饮企业的短板,但却是“洋快餐”们的优势所在;其次,“黑外卖”给国人留下了阴影,外资品牌在产品质量的管控上口碑仍在;最后,外资餐饮巨头近些年的门店销量放缓,正在通过店面变革还是产品上新改变这一困境,两厢比较,发展外卖业务的成本低、需求大,遇上年轻人“宅家”的潮流后,他们在外卖市场上的热情一点就燃。此外,姚学正分析认为,收购第三方外卖平台可供百胜中国探索“店—客”互动的新路径,建立更多元的消费情景,衍生其它经营方式,打破产品单一的局面。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布局人工智能、健康管理 阿里健康公布2017财报

下一篇:营改增”一周年:生活服务业税负下降力度最大,建筑业最小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