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
  • 平安银行
  • 登录
    • 企业用户
    • 个人用户
  • 注册
  • 更多
    • 帮助中心
    • 在线客服
中国平安 平安银行 橙e网
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行情

这个香港菲佣,只用一张照片就击败了全世界60000+摄影师,上了《纽约时报》

行情分类:综合  文章来源:橙E网  2016-06-22 16:55:00

字体:小中大

She loves HongKong

https://mmbiz.qlogo.cn/mmbiz/4fCJ5hFSCg2QWBhSSoRhrzG7BTBX10A0JK2iaSGntwAxaztYViaXrQN0Ecb4rvJtwPWfMJN0LibU1IQmJJTdc9Jsw/0?

会拍照的菲佣

Xyza Cruz Bacani

 

星期天,

走过香港中环的天桥或者空地,

你总会看见成堆的菲佣,

她们会在打包完一箱又一箱

准备寄回家的东西之后,

铺开一张张纸板,然后坐在上面,

吃零食,玩手机,聊天,

不用粤语,也不用英语。


 

在17万香港菲佣里,只有她不一样。

拿着相机,走过香港的每一个角落,

充分利用着一个礼拜唯一的休息天,

拍下这个城市的白天黑夜,

擦肩而过的香港人,以及和自己一样,

漂在这个城市的外乡人。

 

一年又一年,拍了六年。

 

2015年,她的作品在世界上奖金最高的摄影大赛哈姆丹国际摄影赛上,击败了全世界另外60000多份作品,得了第一。



照片里的小女孩隔着毛玻璃露出一双眼睛好奇地观察着外面的世界,眼睛、嘴巴、神情……连那双搭在毛玻璃上的手,都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渴求。



而毛玻璃,像是挡在中间的疏离感。

 

她说她和照片里的小女孩一样,对外面的世界有着若有似无的疏离感,作为一个异乡人,一个无法完全融入香港这座城市的外来人。

 

从那天起,这个菲佣更出名了,甚至有人说,她就是当代版的Vivian Maier,那个当了一辈子保姆,拍下150000张照片的街头摄影师。



可她不乐意了,她只想做自己。

 

在她看来,以菲佣身份生活在香港这座大城市里,是毫无自由和平等可言的。但摄影不一样,按下快门的声音都一样,拍照的人们说着同一种语言,这个时候,她和那些本土人,是平等的。


 

她叫Xyza Cruz Bacani,7岁那年,Bacani的妈妈到香港打工;等到自己19岁的时候,为了弟弟妹妹,她放弃了学业,和妈妈一样来到了香港,成了那30多万外佣中的一个。



只不过从小到大,她都有一个梦想:拥有一台照相机。可是家里穷,根本买不起,妈妈说,那都是富人才玩的东西。

 

最开始的五年,Bacani住在雇主的豪宅里,一个礼拜有六天,她都要在清晨起床,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带孩子……到了周日,就和其他菲佣一样,去中环,打包好准备寄回家的东西,再坐下和并不熟悉老乡们聊天。

 

直到后来从74岁的雇主那儿借了钱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机,她的周日生活,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再去中环坐着闲聊,而是换掉工作服,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带上相机,走街串巷按下快门,一张又一张。



这个时候,她不是菲佣,只是一个背着相机的女孩。在她的镜头里,人们匆忙走在维多利亚广场上,

 

每个人看上去,

好像都怀揣着遥不可及的梦想,

和镜头后的她一样。


 

情侣坐在餐厅里,

面对面,安静玩着手机,

没有交流,只有按键的哒哒声。

 

他们在半山扶梯往上的小巷里,

深情接吻,旁若无人,

 

在公交站牌边的人行道上接吻,

你看,香港的夜,

的确安静得不像白天的繁华,

但它依旧是活的。

 

那些穿着有些暴露的女子,

面无表情地站在店门口,

直到有男人走过,才会露出一丝笑容,

然后上前,把他们拉进屋里,

几个小时,甚至一整晚都没有再出来。

 

地铁上白天拥挤,

父亲闭上眼睛亲了亲还在笑的孩子,

 

夜里空得不行,

毫不相识的陌生人,

姿势有些一致地瘫坐在地铁上睡着了,

累成这样,都只是为了生活。

 

镜头里,

有码头太阳还未升起的清晨,


 

也有港口船泊满岸的黄昏。


 

有夜里拖着沉重脚步

独自归家的女孩,

 

还有街上举起手机

自拍的成群少女,

 

人们站在街口,站在马路对面,

站在三岔路口,站在地铁车厢里,

朝着不同的方向,流露哀伤和迷惘。



每个人都有伤疤,每个人都会对陌生人的镜头存着芥蒂,于是有人挥着雨伞追着她打,有人当场让她删掉了照片……

 

她把相机挂在脖子上,慢慢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

 

整个香港,好像都被这个女孩,揉进了自己的相机里,和那个传说中“变坏”的香港,一模一样。

 

只不过,你还没见过她拍下的其他照片,咔嚓咔嚓,组成了只有她才看得见香港。

 

无家可归的女孩躲在角落里,睁大眼睛嘟着嘴巴看向镜头,她不知道接下来的生活会如何,也没有人知道。

 

包裹严实的妇女,

站在香港的路边紧盯车子驶来的方向,

女儿躺在行李上睡着了,

她们刚赶来还是将离去,

会有亲人来到,给一个拥抱,

然后一起朝家的方向走吗?

 

开车拉客的小伙子,

叼着烟也没法藏起身上的狼狈。

 

拿着破碗乞讨的年迈老人,

扭过头,像听到了相机咔嚓的声音,

可是他,什么也看不见。

 

孩子躺在了沙滩上,

海浪一波波卷起,

像极了叙利亚沙滩上的三岁男孩,

只不过眼前这个,得不到那么多关注,

因为,他还没被死神带走。

 

人们聚在干诺道中,

举起的牌子上写着“Because I Love HK”,

在他们看来,镜头这边的Bacani,

根本不懂他们的情怀,他们的乡愁,

还有这一片只属于他们的土地。

 

而白求恩临时庇护中心里,

受雇主虐待的外佣们,

挤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

没有人笑,也没有人开口,

 

22个床位,挤了28个人,

她们共用一个很小的厨房和厕所。

 

名叫Shirley的菲佣,

背上被雇主烫伤了一大片,

她举着之前拍下的照片,

没有面对镜头,像被虐待的时候一样,

什么也没说。

 

因为怕丢了工作而不敢去投诉,

直到撑不下去才躲来救助中心,

离开的时候,

那个女人对着镜头,眼神有些凌厉,

Bacani知道自己比她们都幸运得多。

 

之后的时间,Bacani和白求恩庇护中心合作了关于外佣的计划,以一个对等的身份,用自己的镜头,把她们的故事,诉说给人们,帮助这些无助的“外乡人”。

 

她的摄影之路,从这个让她疲惫谋生的城市开始,却依然让她着迷,从抗拒这个城市,再到更爱这个城市,从喧嚣的旺角,爱到安静的离岛,包裹着每个时刻的光影。

 

一头是菲佣,一头是摄影师,

身份的落差,让Bacani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赢得Justice Centre Choice Awards人权奖,

又勇夺世上奖金最高的哈姆丹国际摄影赛,

作品登上了《纽约时报》,

还接受了CNN的追访……



展览上,

Bacani踮起脚尖挂起了一张张作品,

身后是一声高过一声的赞赏。

 

许多东西变了,她不再是过去那个

一周只能休息一天的菲佣,

她镜头里的情感更加深刻,

往后的日子里,镜头里的景色

会从香港,切换成不一样的菲律宾。

图片来自Bacani官网

 

只是有些东西在她看来,

再多改变,也不能改变。

“香港是我第二个家,

但我永远不能属于这里。”

——Bacani

 

 

来源:开始吧(kaishizhongchou)


注:本文推送时如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分享到: 新浪 腾讯 微信 人人 QQ 雪球 和讯 更多

上一篇: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企业:只为挣钱?(震惊了)

下一篇:李克强:要持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关于橙e网 | 如何加入| 成功案例 | 帮助中心|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Copyright © PingAn Bank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1018345号-2

扫一扫,橙e网手机版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会员专享文章,请先登录或注册橙e网。
企业登录个人登录

还没有账户?立即注册